第55章 案牘間的“奇才”:尚書台的日常與機遇
字數:3634 加入書籤
尚書台,這座名義上輔助天子、總理萬機的帝國中樞,如今卻彌漫著一種詭異的沉寂與壓抑。
廊柱依舊巍峨,殿宇依然宏偉,但往來官吏的腳步大多匆匆,臉上也少了幾分昔日帝國中樞該有的從容與自信,多了幾分謹慎和不安。
董卓的影子,如同無形的陰霾,籠罩在這座權力殿堂的每一個角落。
我所在的度支曹,位於尚書台一個相對偏僻的院落。這裏負責掌管全國的財政收支、賦稅核算、倉儲調度等事務,本該是油水豐厚、人人趨之若鶩的部門。
但如今,董卓廢錢鑄小錢,橫征暴斂,財政早已陷入一片混亂,度支曹的實際權力也大打折扣,反而成了個無人問津、隻剩下處理堆積如山、錯漏百出文書的苦差事。
這對我來說,卻未必是壞事。我的職位是令史,官階卑微,每日的工作,就是麵對著幾乎能將人淹沒的竹簡和木牘。
空氣中永遠飄散著陳年墨跡和竹木朽敗的氣味。同僚們大多是一些上了年紀、早已磨平了棱角的老吏,或是些沒什麽背景、隻求安穩度日的年輕人。
他們對時局要麽麻木不仁,要麽私下抱怨幾句,工作上則大多敷衍了事,得過且過。
我的日常,便是在這無盡的案牘中,核對各地呈報上來的賦稅數字,計算軍隊糧草的調撥損耗,整理那些因為記錄混亂、甚至被人為篡改而變得一塌糊塗的賬目。
這份工作枯燥、繁重,且毫無前途可言。但我並未因此而懈怠。恰恰相反,我將這裏視為一個難得的、可以近距離觀察帝國這部龐大機器如何運轉以及如何失靈)的窗口。
更重要的是,這些看似枯燥的數字和賬目,對我來說,卻如同一個個等待解開的謎題。
我沒有聲張,隻是默默地運用著我那些超越這個時代的知識和方法。
比如,在整理一批地方郡縣上繳賦稅的流水賬目時,我沒有像其他人那樣,一筆筆地加減核對,而是借鑒了後世“複式記賬法”的原理雖然不能完全照搬,但其核心的平衡和對應思想是通用的),設計了一種更清晰、更易於查找錯誤的分類和核對方法。
如此一來,不僅速度大大提升,而且那些隱藏在混亂數字中的虛報、漏報甚至貪墨的痕跡,也往往能被我一眼識破。
又比如,在核算一批從關中調往洛陽的軍糧損耗時,同僚們大多按照官府規定的固定比例進行估算,誤差極大。
而我則會根據運輸路線的距離、地形、季節、押運兵力等因素,結合我之前積累的一些基礎物理和運籌學知識,建立一個簡單的損耗模型進行推算。
結果往往比他們的估算要精確得多,甚至能反推出運輸途中可能存在的管理漏洞或人為侵占。
我的這些“奇特”做法,起初並未引起太多注意。畢竟,我隻是個新來的、不起眼的令史。
但漸漸地,我的工作效率和準確性,開始讓周圍的同僚感到驚訝,甚至有些不安。
他們不明白,為何同樣一堆爛賬,到了我手裏,總能被梳理得清清楚楚,那些隱藏的貓膩也無所遁形。
一些嫉妒的流言開始在背後傳播:“看那個陸令史,年紀輕輕,倒挺會鑽營,想在上官麵前表現呢!”
“哼,不過是些奇技淫巧罷了,能頂什麽用?”
但我並不在意這些。我需要的,不是同僚的認可,而是……機會。
機會,很快就來了。
度支曹的主事是一位姓孫的中年官員。他為人還算正直,但性子有些急躁,正為一批從河東郡運來的軍用物資賬目混亂不堪而大傷腦筋。
這批物資數量巨大,賬目卻錯漏百出,前後矛盾,涉及的經手人又多,牽扯到涼州軍的某些將領,十分棘手。
幾個老吏核算了幾天,都理不出頭緒,反而越算越亂。
孫主事急得焦頭爛額,正準備向上匯報,請求支援時,一位平日裏與我關係尚可的書吏,或許是出於好意,或許是想看我出醜,向上司推薦了我:“主事大人,不妨讓陸令史試試?下官看他平日裏核算賬目,似乎頗有些門道。”
孫主事將信將疑地看了我一眼,大概是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將那堆如同亂麻般的竹簡丟給了我:“陸昭,你來看看!若是能在三日內理出個頭緒,本官記你一功!若是弄不明白,就趁早滾蛋,別在這兒礙眼!”
我知道,這是我的機會,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這批賬目不僅複雜,更可能牽扯到敏感的利益衝突。處理得好,或許能獲得上司的賞識;處理不好,不僅會被趕走,甚至可能得罪不該得罪的人。
我沒有推辭,平靜地接過了那堆沉甸甸的竹簡。
在接下來的三天裏,我幾乎是廢寢忘食,將自己完全沉浸在了那些數字和文字之中。
我運用了所有的計算技巧和邏輯分析能力,繪製了複雜的表格在這個時代算是創舉了),追蹤每一筆物資的來龍去脈,比對不同來源的記錄,尋找其中的矛盾和不合邏輯之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終於,在第三天的傍晚,我成功了!我不僅理清了賬目的脈絡,核算出了相對準確的物資數量和損耗,更重要的是,我從那些看似無意的記錄錯誤和時間差中,敏銳地捕捉到了幾處極其隱蔽的、人為篡改的痕跡,其矛頭隱隱指向了負責押運的某位涼州軍低級軍官,以及可能與其勾結的倉儲小吏!
當我將一份條理清晰、證據鏈相對完整的核算報告呈交給孫主事時,他臉上的表情,從最初的不屑和懷疑,逐漸變成了驚訝,最後化為了難以置信的震驚!
“這……這真是你一個人算出來的?”他拿著報告,反複看了好幾遍,又抬頭看向我,眼神中充滿了審視。
“回大人,正是屬下所為。其中或有疏漏之處,還請大人指正。”我恭敬地回答,不卑不亢。
孫主事沉默了良久,最終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看向我的眼神徹底變了。
他沒有立刻去追究那個貪墨的軍官他知道這水很深,不是他能輕易動的),但他重重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好小子!有兩下子!本官沒看錯你!從今日起,你就專門負責核查這些疑難賬目吧!”
雖然隻是口頭上的表揚和工作內容的調整,但我知道,我已經成功地在這等級森嚴的尚書台,撬開了一道微小的縫隙。
我這案牘間的“奇才”之名,或許很快就會傳入某些更高層人物的耳中。
機遇,已經悄然降臨。而我,已經做好了準備。
喜歡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請大家收藏:()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