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暗流轉向,埋下伏筆

字數:2998   加入書籤

A+A-


    丁允先生的話語雖然簡短,卻如同驚雷一般,在我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瀾。
    王允“深以為然”!
    他接受了我的“天象示警”,並囑咐我隨時匯報異動!
    這意味著,我那番煞費苦心的“包裝”和迂回策略,終於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我強壓住內心的狂喜,恭敬地向丁允先生行禮道謝,並表示定當竭盡所能,留意時局變化,不負司徒大人的信任。
    離開丁府,走在洛陽黃昏的街道上,我的腳步都感覺輕快了許多。
    雖然天空依舊被董卓的陰影籠罩,雖然危機四伏的局麵並未改變,但我知道,我已經成功地在堅冰之上,鑿開了一道裂縫!
    王允態度的轉變,意義重大。
    這意味著,洛陽城那些無價的文化瑰寶——蘭台石室、東觀、鴻都門學所藏的無數典籍、圖紙、檔案,有了被拯救的希望!
    王允作為司徒,位高權重,他若有心提前布局,暗中聯絡負責守護的官員,製定秘密轉移或隱藏的方案,其能量和效率,遠非我一個小小令史所能比擬。
    曆史記載中那場幾乎毀滅性的文化浩劫,或許將因此而得以避免或大大減輕。
    這也意味著,“長安救駕”的前提條件之一,已經悄然達成。 這裏的“救駕”,並非狹義地指保護皇帝本人那麽簡單。
    在董卓死後、李傕郭汜作亂的權力真空中,能夠保全漢室的法統象征如玉璽、符節)、核心檔案如戶籍、地圖、律法),以及一部分忠於漢室的核心官員和技術人才,同樣是廣義上的“救駕”。
    王允此刻對遷都危機的警醒和可能采取的預防措施,都為日後我在混亂中進行這些“搶救”行動,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基礎和可能性。
    沒有他此刻的轉向,後續的一切都將是空中樓閣。
    然而,機遇往往與風險並存。
    暗流的轉向,也埋下了新的伏筆。
    首先,我與王允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這意味著我將更深地卷入到誅殺董卓的核心密謀之中。
    這既是機遇,也是巨大的危險。
    王允的計劃是否周密?
    呂布是否可靠?
    一旦失敗,我必將萬劫不複。
    其次,王允態度的微妙轉變,以及他可能因此而采取的一些預防措施,未必能完全瞞過李儒那雙毒辣的眼睛。
    李儒會不會因此而警覺?
    會不會加快遷都的步伐,或者采取更嚴厲、更殘酷的手段來鎮壓反對者,清除障礙?
    洛陽的局勢,很可能因此而變得更加緊張和不可預測。
    再者,我與王允的接近,也必然會引起其他勢力的注意。
    無論是董卓集團內部的其他派係,還是那些同樣在暗中觀察、蠢蠢欲動的野心家。
    他們會如何看待我這個突然受到司徒賞識的“幸運兒”?是拉攏?是利用?還是……視為潛在的威脅而欲除之而後快?
    我未來的道路,注定不會平坦。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王允雖然接受了“天象示警”,提高了對遷都危機的重視,但他內心深處,“誅殺董卓”這個核心目標恐怕並未動搖。
    他更可能將我的情報和能力,視為服務於他誅董大計的工具。
    我們之間,在根本的策略選擇上,可能仍然存在著潛在的分歧。
    這種分歧,在未來的某個關鍵時刻,是否會爆發出來?
    是否會影響到我們之間的合作關係?
    這都是未知之數。
    我站在洛水橋頭,望著夕陽下波光粼粼的河麵,以及遠處那巍峨宮城的剪影,心中思緒萬千。
    我成功地用一種迂回的方式,影響了這位權傾朝野的司徒大人,為洛陽爭取到了一線生機,也為我自己未來的行動埋下了伏筆。
    但這隻是漫長棋局中的一步。
    洛陽的暗流,因為我的介入,已經悄然改變了方向。
    但這改變是福是禍,尚未可知。
    我知道,接下來的日子,將會更加驚心動魄。
    我必須更加謹慎,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實力無論是玄鏡台的情報網絡,還是我個人的影響力),才能在這即將到來的狂風暴雨中,站穩腳跟,並最終實現我的目標。
    司徒府的連環殺機,恐怕……也已經不遠了。
    我深吸一口氣,將所有的思緒壓下,眼神重新變得堅定。
    無論前方是刀山火海,還是驚濤駭浪,我都要走下去。
    洛陽的驚雷,正在匯聚。
    而我,已經聽到了那隱隱傳來的、震人心魄的雷鳴。
    喜歡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請大家收藏:()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