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黑雲壓城:密謀進行時與不祥預兆
字數:2578 加入書籤
自從那份“天象示警”的讖言送達,並成功引起王允司徒對遷都危機的重視後,我在司徒府的地位,似乎也隨之水漲船高。
雖然我依舊隻是一個尚書台的低階令史,但王允召見我的次數明顯增多,詢問的問題也從最初的財政算學,逐漸擴展到對時局的看法、對人心的揣摩,甚至……偶爾會隱晦地提及一些關於“匡扶漢室,誅除國賊”的意向。
我知道,王允已經將我視為可以信任、並且在智謀上能為他提供助力的心腹之一。
我也因此得以更加近距離地觀察到,那場圍繞著誅殺董卓而展開的秘密籌劃,正在司徒府那看似平靜的深宅大院裏,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府內的氣氛,與外麵那被董卓淫威籠罩的洛陽城一樣,充滿了緊張和壓抑,甚至猶有過之。
王允的書房,幾乎夜夜燈火通明。
我偶爾因事被召見時,常常能看到司徒長史士孫瑞、太仆黃琬等幾位朝中重臣行色匆匆地進出。
他們都是王允的核心同謀,麵色凝重,眉宇間鎖著化不開的憂慮。
他們會關上厚重的房門,進行長時間的密談,雖然我無法得知具體的談話內容,但從他們偶爾傳出的、壓抑著激動或爭執的低語中,我能猜到,他們正在商議著刺殺的時間、地點、方式,以及如何策反那個手握兵權、卻又桀驁不馴的關鍵人物——呂布。
每一次進入司徒府,我都能感受到那種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沉重氛圍。
府中的仆役們似乎也察覺到了什麽,走路都踮著腳尖,說話也輕聲細語,眼神中充滿了不安。
然而,就在這密謀緊鑼密鼓進行的關鍵時刻,一些令人不安的、如同不祥預兆般的事件,開始接連發生。
先是某天夜裏,一位負責在外圍傳遞消息、聯絡其他反對董卓官員的校尉他是王允的同鄉,極為可靠),家中突然莫名其妙地起了大火。
雖然火勢被及時撲滅,校尉本人也僥幸逃生,但家中收藏的一些重要文書或許就包含著聯絡名單或計劃草稿)卻被燒毀大半。
事後查不出任何縱火的痕跡,隻說是“燈火不慎”。
但如此巧合,實在讓人難以相信。
沒過幾天,另一位參與密謀、負責籌措部分資金可能用於收買人心或準備武器)的屯騎校尉,在一次騎馬外出辦事時,坐騎突然受驚失控,將其狠狠摔下馬來,摔斷了腿骨,臥床不起,短時間內無法再參與任何行動。
事後檢查馬匹,也未發現任何異常。
緊接著,更詭異的事情發生了。
王允書房中一些並不算絕密、但卻涉及到某些官員私下言論或態度的記錄簡牘,竟然“不翼而飛”!
雖然王允對外宣稱是自己放錯了地方,但我從他那陰沉的臉色和緊鎖的眉頭中,看得出事情絕非如此簡單。
這一連串看似孤立、卻又都指向密謀相關人員或環節的“意外”事件,如同在平靜的湖麵上投下了一顆顆石子,激起了所有參與者心中的漣漪和……恐懼。
難道……我們的密謀,已經泄露了?
難道……董卓或者李儒,已經察覺到了什麽,開始用這種陰險毒辣的方式,進行警告和破壞了?
一時間,司徒府內外,疑雲密布,人心惶惶。
連王允在召見我時,眼神中也多了一絲難以掩飾的焦慮和警惕。
他雖然依舊強作鎮定,鼓勵大家“堅定信念,勿為宵小伎倆所動”,但我能感覺到,他內心的壓力,已經接近了極限。
我雖然尚未完全進入誅董的核心圈子,但也敏銳地察覺到了這股不同尋常的暗流。
直覺告訴我,這絕非偶然。
一場針對王允集團的、來自暗處的反擊,恐怕……已經悄然開始了。
而這些不祥的預兆,很可能隻是暴風雨來臨前,最初的幾聲悶雷。
真正的血腥殺戮,或許……就在不遠的前方。
我開始暗中指示石秀和玄鏡台,加強對司徒府周邊以及參與密謀官員府邸的監控,希望能從中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同時,我也更加小心謹慎地處理與王允的關係,既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建議,也要避免過深地卷入這場隨時可能引爆的危機之中。
洛陽上空的烏雲,愈發濃厚。而那隱藏在烏雲背後的殺機,也開始蠢蠢欲動。
喜歡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請大家收藏:()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