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典籍的歸宿:隱藏與保存
字數:2681 加入書籤
也不知在火海與亂兵的追逐中穿行了多久,當我們這支狼狽不堪、傷痕累累的隊伍,終於衝出了那如同鬼門關一般的城門,抵達預定在城郊的那處廢棄道觀時,天邊已經露出了一絲晨曦的微光。
身後的洛陽城,依舊被滾滾濃煙和衝天火光所籠罩,如同一個巨大而醜陋的傷疤,烙印在黎明的天際線上。
空氣中彌漫的焦糊味和隱約傳來的哭喊聲,提醒著我們剛剛逃離的是怎樣一場人間煉獄。
所有人都累癱了。
許多人直接癱倒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臉上、身上都布滿了煙灰、血汙和汗水。
清點人數,我們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有幾位玄鏡台的弟兄和招募來的義士,永遠地留在了那片火海之中。
我的心中充滿了悲痛和歉疚,但此刻,卻不是悲傷的時候。更重要的事情,還在等著我們。
“快!檢查車輛和典籍!清點損失!”我強忍著疲憊和悲痛,下達了命令。
所幸,在大家的奮力保護下,雖然有幾輛馬車在混亂中受損或丟失,但裝載著最核心的甲等、乙等典籍的大部分車輛,都成功地帶了出來!
這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但這裏並非最終的安全點。廢棄道觀雖然偏僻,但距離城池太近,難保不會被亂兵或追兵發現。
我們必須立刻將這些“寶貝”轉移到更深處、更隱蔽的地方。
稍作休整,補充了些許清水和幹糧後,我們再次啟程,沿著更加崎嶇的山路,向著我事先選定的最終隱藏地點——位於深山之中、一座與玄鏡台有舊交情那位老兵曾經在此掛單避禍,與主持有過命的交情)的、幾乎與世隔絕的破舊小寺廟進發。
這座寺廟規模很小,香火也早已斷絕,隻有一位年邁的主持和兩個小沙彌在此清修。但正因如此,它才足夠隱蔽,不易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老主持似乎早已得到消息可能是老兵提前打了招呼),並未對我們這群狼狽的“不速之客”和我們帶來的“貨物”表示驚訝,隻是默默地打開了寺廟後院一個極其隱蔽的、用於儲存糧食和雜物的幹燥地窖。
這個地窖雖然不大,但足夠深邃,且通風良好,是藏匿這些珍貴典籍的絕佳場所。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所有人,包括蔡琰姑娘和她的侍女,都投入到了緊張而細致的整理和封存工作中。
清點與登記: 蔡琰以她驚人的記憶力和專業素養,主導了清點工作。
她將每一捆竹簡、每一卷帛書、每一冊紙卷都仔細核對、登記,標注其內容、版本和重要等級。
雖然在撤離途中有所損失,但看到那些最重要的史書原稿、律法典籍、地圖黃冊、以及諸子百家孤本都安然無恙時,她蒼白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發自內心的、如釋重負的笑容。
防潮與防蛀: 山中濕氣較重,為了保護這些脆弱的文物,我們想盡了辦法。用油布將典籍層層包裹,放入事先準備好的木箱中,箱內還放置了石灰、木炭等吸濕材料,以及一些具有驅蟲效果的草藥這還是蔡琰想到的辦法)。
封存與偽裝: 我們將裝好典籍的木箱,小心翼翼地搬入地窖深處,堆放整齊。然後,在地窖入口處,用雜草、柴火、甚至一些破舊的農具進行了偽裝,從外麵看,根本不會發現這裏還隱藏著一個地窖。
當最後一箱典籍被妥善封存好,地窖入口被重新偽裝完畢後,所有人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雖然洛陽化為焦土,無數生靈塗炭,但至少……我們成功了!我們在這場與時間的賽跑、與烈火的搏鬥中,搶救下了華夏文明最寶貴的一部分火種!
我粗略估算了一下,經過我們的努力,蘭台、石室、東觀等國家典籍庫中,至少有五到六成的精華部分,得以幸存!
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史書原稿、律法典章、地圖戶籍,以及許多可能在曆史上失傳的孤本秘籍!這與曆史上董卓遷都或李傕郭汜之亂)後,國家典籍幾乎損失殆盡、十不存一二的慘狀相比,無疑是一個足以改變未來的、巨大的曆史轉折!
我完成了我對自己的承諾,也算沒有辜負王允司徒最後的那份雖然有限的)授權。
更重要的是,這些保存下來的典籍,將成為未來重建秩序、複興文化的無價之寶,也將是我未來發展自身勢力、培養人才、推行改革的最重要的知識儲備和理論基礎!
站在寂靜的山間寺廟中,聽著遠處山風的呼嘯,望著身邊這些飽經風霜、卻眼神堅定的同伴,特別是那位雖然疲憊不堪、卻依舊守護在典籍旁的蔡琰姑娘,我的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感。
劫後餘生的慶幸,痛失同伴的悲傷,守護文明的自豪,以及……對未來道路的重新思考。
洛陽的驚雷,以最慘烈的方式落下了帷幕。但新的篇章,才剛剛開始。
喜歡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請大家收藏:()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