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王允的敗亡與呂布的逃亡
字數:3074 加入書籤
在我們於深山古寺中,小心翼翼地守護著那些劫後餘生的文明火種之時,關於洛陽城破之後的消息,也通過玄鏡台殘存的、冒死傳遞信息的渠道,零零星星地傳了回來。
這些消息,拚湊出了王允和呂布這兩位誅董“功臣”最終的、令人唏噓的結局。
王允的結局,如同我之前隱隱預料到的那樣,充滿了悲劇色彩。
據傳回來的消息說,當李傕、郭汜的大軍攻破城門,與呂布的並州軍在城內展開激烈巷戰時,王允並未選擇逃離。
他似乎依舊堅守著他那套“匡扶漢室,死而後已”的信念,試圖在皇宮內組織最後的抵抗,或者至少……要與漢獻帝、與他所效忠的朝廷共存亡。
然而,麵對如狼似虎、數量數倍於己的涼州叛軍,所有的抵抗都顯得那麽蒼白無力。
呂布在城內的巷戰中雖然奮力廝殺,但獨木難支,且戰且退,根本無力回援宮城。
最終,叛軍攻入了皇宮。
關於王允具體的死狀,有不同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 他在叛軍衝入大殿時,依舊身著朝服,手持笏板,厲聲嗬斥叛軍為“國賊”,最終被惱羞成怒的李傕或郭汜下令當場斬殺,血濺朝堂。
這符合他剛直不阿、寧死不屈的性格。
另一種說法則更為慘烈, 說他在宮城被攻破、得知大勢已去後,為了不落入叛軍之手受辱,也為了踐行他“為漢殉節”的信念,最終在宮內自盡身亡。
無論哪種結局,這位曾經權傾一時、主導了誅董大業的司徒大人,最終都未能逃脫悲慘的命運。
他的敗亡,固然有李傕、郭汜叛軍過於凶悍的原因,但何嚐不也是因為他自己在處置涼州軍問題上的失誤、對呂布的過度依賴、以及對賈詡等潛在威脅的輕視所造成的呢?
他的死,標誌著依靠傳統士大夫力量來匡扶漢室的幻想徹底破滅。
也讓我更加堅信,在這個亂世之中,僅憑忠義和權謀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更務實的策略、更強大的實力,以及……對人性更深刻的洞察。
而呂布的結局,則充滿了戲劇性的轉折和顛沛流離的開端。
城破之時,呂布確實與李傕、郭汜的叛軍在城內進行了激烈的巷戰。他和他麾下的並州軍尤其是張遼、高順等人統領的核心部隊)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一度給叛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然而,終究是寡不敵眾。更重要的是,據傳回來的消息暗示,在巷戰的關鍵時刻,王允與呂布之間似乎爆發了激烈的矛盾!
可能是王允固守宮城,要求呂布死戰不退,而呂布認為已不可為,想要突圍自保。
也可能是因為權力分配或軍餉物資問題,兩人早已存在的裂痕徹底爆發。
甚至……有更隱晦的傳言指向了貂蟬。
或許是王允試圖繼續利用貂蟬來控製呂布,引起了呂布的反感?
或許是呂布想要帶走貂蟬,而王允不允?
無論具體原因如何,結果是明確的——王允和呂布,這對曾經的“盟友”,在最後的危機關頭,分道揚鑣了。
最終,呂布眼見大勢已去,無力回天,也或許是不願再為王允或者說,為這個搖搖欲墜的漢室)賣命。
他做出了一個符合他性格的選擇——突圍逃亡!
他憑借著冠絕天下的武勇,以及張遼、高順等人的拚死掩護,硬生生地從數十萬叛軍的重重包圍中,殺開了一條血路!
據說,他還挾持或者說“保護”?)了年幼的漢獻帝劉協,一同衝出了燃燒的都城!
至於貂蟬,她的命運則更加撲朔迷離。
有的消息說,她被呂布一同帶走,隨他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涯;
也有的消息說,她在混亂中失散,下落不明;
甚至還有更陰暗的猜測,認為她可能成為了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無論如何,這位在誅董大戲中扮演了關鍵角色的奇女子,她的命運,再次被籠罩在了重重迷霧之中。
我對她的擔憂,也隻能暫時深埋心底。
王允敗亡,呂布攜帝出逃。這個結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它標誌著誅董之後短暫的權力格局再次被打破。
洛陽的天,徹底變了。李傕、郭汜等涼州軍閥,成為了這座殘破都城如果他們選擇留守的話,也可能隻是將其作為據點)新的主人。
而他們之間,以及他們與賈詡的關係,又將如何演變?攜帝出逃的呂布,又將前往何方?他會成為一方新的割據勢力,還是繼續他反複無常的命運?
這一切,都預示著一個更加混亂、更加黑暗的軍閥混戰時代,已經不可避免地到來了。
我站在山間古寺之中,聽著這些從廢墟中傳來的、令人唏噓的消息,心中百感交集。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個人的力量雖然有時能激起一些漣漪,但想要真正改變它的方向,何其艱難!
但無論如何,我已經盡力了。
而且,我手中還握著那些從烈火中搶救出來的、無價的典籍火種。這就夠了。至少,我還有希望。
喜歡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請大家收藏:()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