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書山鎮心魂,孤燈伴才女

字數:2936   加入書籤

A+A-


    長安城外的世界,依舊是混亂、殘暴、殺機四伏。
    李傕郭汜的爭鬥,賈詡潛藏的陰影,以及天下大勢的風雲變幻,都如同沉重的烏雲,壓在我們這些藏身於陋巷之中的“浮萍”心頭。
    然而,在我們那個極其簡陋、甚至可以說是破敗的秘密據點深處,在那間被我們勉強清理出來、用於存放典籍的、略顯潮濕的地窖裏,卻仿佛存在著另一個世界
    ——一個暫時隔絕了外界喧囂與血腥,充滿了墨香、智慧與寧靜的世界。
    將人員初步安頓下來之後,我和蔡琰姑娘便將幾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對那些從洛陽或上一個藏匿點)搶救出來的、堆積如山的典籍的初步整理和保護工作之中。
    這些經曆了戰火洗禮、長途跋涉的竹簡、帛書和紙卷,許多都已殘破不堪。
    有的竹簡散了線,需要重新編聯;有的帛書邊緣磨損,字跡模糊,需要小心修補;有的紙卷受了潮,散發著黴味,需要仔細晾曬和處理
    ……工作量之浩大,簡直難以想象。
    但對於蔡琰姑娘來說,這些似乎並非苦役,而是一種……精神上的寄托和救贖。
    在這顛沛流離、朝不保夕的日子裏,這些承載著華夏千年智慧的古老文字,成為了她對抗恐懼、排遣憂愁、安放靈魂的唯一港灣。
    我時常看到她,不顧身體的孱弱和環境的簡陋,獨自一人,或者帶著她那兩位同樣對文字充滿敬畏的侍女,長時間地待在那昏暗潮濕的地窖裏。
    一盞昏黃的油燈,是那裏唯一的光源。
    燈光下,她俯身於簡陋的木案前,神情專注而虔誠。
    有時,她會小心翼翼地將散亂的竹簡一片片撿起,用細密的麻線重新編聯,口中還低聲念誦著簡上的文字,仿佛在與古聖先賢進行著跨越時空的對話。
    有時,她會取來特製的漿糊用米湯和某種草藥熬製而成),將破損的帛書或紙卷,一點點地粘合、撫平,動作輕柔得如同對待初生的嬰兒。
    有時,她會捧著一卷幸存的孤本,看得癡迷,秀眉時而蹙起,時而舒展,完全沉浸在文字所構建的那個或波瀾壯闊、或玄妙深邃的世界裏,暫時忘卻了身外的苦難與危險。
    那份專注和虔誠,有著一種奇異的、鎮定人心的力量。
    每當我因為外界的混亂和前途的渺茫而感到焦慮不安時,隻要來到這地窖,看到她沉靜的身影,聞到那混合著墨香、書卷黴味和淡淡藥草香的氣息,我的心緒,似乎也能奇跡般地平靜下來。
    我們之間的交流,也大多發生在這個特殊的環境裏。
    我會幫她一起整理那些沉重的竹簡,或者為她研墨、掌燈。
    我們會一起辨認那些模糊不清的古字,一起探討某個典籍的版本優劣,一起為發現某部失傳經典的殘篇而欣喜若狂,也一起為看到某些記載著曆史興衰、王朝更迭的文字而扼腕歎息。
    有時,我們會就某個經義問題或曆史事件展開討論。
    她的學識淵博,見解獨到,常常能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
    而我那些偶爾流露出的、超越這個時代的邏輯思維和曆史視角,也總能讓她眼前一亮,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
    在這種共同守護文明火種的使命感,以及智慧碰撞的默契中,我們之間的情感,也在無聲無息地、卻又不可阻擋地深化著。
    雖然環境惡劣,前途未卜,但隻要能看到彼此的身影,能聽到彼此的聲音,似乎就擁有了對抗整個世界的勇氣。
    地窖裏那盞昏黃的孤燈,不僅僅照亮了那些古老的文字,也照亮了我們在這亂世寒夜中,相互依偎、相互取暖的心靈。
    當然,我也能感受到她內心深處那份難以排遣的憂慮。
    她時常會在整理書卷的間隙,望著燈火怔怔出神,我知道,她一定是在思念遠方的父親如果蔡邕還活著,或許已被董卓舊部裹挾西去?或者已另有遭遇?),在擔憂家族未卜的命運。
    還有那個如同夢魘般揮之不去的曆史陰影——被擄掠至匈奴。
    雖然我從未在她麵前提及此事,也決心要盡一切可能去改變這段悲慘的曆史。
    但命運的軌跡充滿了不確定性,我真的能成功嗎?
    每當看到她那柔弱而堅韌的側影,我的心中都會湧起一股強烈的保護欲和沉重的責任感。
    我暗暗發誓,絕不能讓她重蹈曆史的覆轍!
    書山可以鎮定心魂,孤燈亦能帶來慰藉。但亂世的烽煙,終究無法被完全隔絕。
    我們在這片暫時的寧靜中,整理著過去的遺產,也積蓄著麵對未來的力量。
    我知道,守護這些典籍,不僅僅是為了保存文化,更是為了……守護我們心中那份對知識、對理性、對文明秩序的信仰。
    隻要這份信仰還在,隻要這盞孤燈不滅,那麽,即使身處最深的黑暗,我們也終將能找到前行的方向。
    而身邊這位才情與堅韌並存的女子,無疑是我在這條艱難道路上,最溫暖、也最堅實的同行者。
    喜歡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請大家收藏:()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