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龍潛於淵:暫時的平靜與未來的期許
字數:2252 加入書籤
夜色漸深,下邳城褪去了白日的喧囂,沉浸在一片靜謐之中。書房內燈火通明,案牘上的公文已經批閱完畢,但我並未立刻就寢,而是緩步走到窗前,推開半扇窗戶,讓微涼的夜風拂麵而入。
窗外,月華如水,灑在鱗次櫛比的屋舍和遠處的城郭上,勾勒出一片朦朧而安寧的景象。這片土地,自我來到徐州,經曆了太多的動蕩與變遷,如今,終於展現出了幾分難得的勃勃生機。
回思近期種種,心中既有欣慰,亦有思量。
崇文館的建立與運轉,在蔡琰的主持下,無疑是成功的。它不僅為整理和保存典籍提供了場所,更成為了吸引、凝聚讀書人的重要平台。每日裏,看著那些或老或少的身影在館內潛心研讀、交流探討,便能感受到一股文化的力量正在悄然滋長。這對於提升徐州的底蘊,培養未來的人才,至關重要。
而隨著招賢令的持續發酵,以及徐州相對安定的環境,各方人才確實如涓涓細流,正逐漸匯入徐州這片“窪地”。孫乾、簡雍他們負責的甄別與安置工作雖然繁瑣,也遇到了不少濫竽充數甚至心懷叵測之輩,需要耗費心力去偽存真,但這恰恰說明了治理的複雜性,也鍛煉了我們的識人辨人之能。總體而言,“百川歸海”之勢已初步形成,這讓我對徐州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內政庶務方麵,糜貞的成長令人驚喜。她不僅將州府的倉儲、物資調度管理得井井有條,甚至在市場物價調控、工匠坊市管理等方麵也展現出了過人的細致與條理。有她襄助,確實為我分擔了大量繁雜的事務,也讓後方的運轉更加順暢。看著她從最初略帶羞澀的商賈之女,逐漸成長為獨當一麵的“巧手持家”之人,我由衷地為她感到高興,也對糜家當初的決定,更多了幾分敬佩。我們之間,因工作接觸而產生的默契與信賴,也在無聲中滋長,為這緊張的亂世,增添了一抹難得的溫情。
然而,平靜的湖麵下,總有暗流湧動。
那位在崇文館留下回應、在市井中若即若離的青年,如同一顆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卻又迅速隱匿於深處。他展現出的才智與氣度,幾乎可以肯定,絕非凡俗之輩。我心中那個大膽的猜測——“臥龍”——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讓人心潮澎湃。玄鏡台的調查仍在暗中進行,但至今尚未有確切的消息傳來。這反而更增添了他的神秘色彩。他就像一條真正的龍,潛於深淵,靜待風雲。
而杜襲帶來的關於徐庶的消息,更是亦真亦幻。若他真能來到徐州,對主公、對我而言,都將是巨大的臂助。
挑戰與機遇並存,希望與懸念交織。這便是當下徐州的真實寫照,也是我每日需要麵對的局麵。
我望著天邊那輪皎潔的明月,深深吸了一口氣,夜風帶著水汽和泥土的芬芳,令人心神一清。
我意識到,無論是那位疑似“臥龍”的青年,還是可能前來的徐元直,這些真正的頂尖人才,都不是可以輕易招攬或強求的。他們有自己的判斷,有自己的抱負,更有自己的擇主標準。
真正的潛龍,非梧桐不棲,非醴泉不飲。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禮賢下士的姿態,更需要看到一個值得托付的未來,一個能夠讓他們施展抱負、實現理想的平台。主公劉備的仁德寬厚是基礎,但徐州自身的實力、治理的清明、未來的潛力,以及我陸昭本人所展現出的能力與格局,都將是他們考量的重要因素。
急於求成,反而可能弄巧成拙。那位青年選擇若即若離,本身就是一種觀察與考驗。他需要時間來看清徐州,看清劉備,也看清我。
所以,我決定,保持耐心。
玄鏡台的調查繼續,對徐庶的消息保持關注,但重心,仍要放在當下,放在做好自己的事情上。繼續推行各項政策,發展民生,整頓吏治,訓練兵馬,穩固內部,提升徐州的綜合實力。隻有將徐州這片“梧桐”栽種得更加茂盛,將“醴泉”挖掘得更加甘醇,才能真正吸引鳳凰來儀,潛龍出淵。
我相信,時機總會成熟。當徐州真正展現出中興之象,當主公的仁德與我的經略相得益彰,足以讓天下英才信服之時,無論是“臥龍”還是“元直”,亦或是其他隱於山野的俊傑,自然會做出他們的選擇。到那時,或許就不再需要刻意的尋找與試探,而是水到渠成的“風雲際會”。
未來,值得期許。而現在,唯有腳踏實地,砥礪前行。
我收回目光,轉身回到書案前。夜還很長,但這片土地的黎明,已在悄然孕育之中。
喜歡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請大家收藏:()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