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運輸之困,共同的難題

字數:2955   加入書籤

A+A-


    那青年目光在我臉上停留片刻,那短暫的驚訝如同投入湖麵的石子,漾起一圈微不可察的漣漪,隨即迅速隱沒,恢複了古井無波的平靜。他微微欠身,雙手交疊於前,行了一個標準的儒士之禮,聲音平和,不卑不亢:
    “草民單福,見過府君。不知府君駕臨,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他身旁的老木匠見狀,更是慌忙躬身,想要下拜,口稱:“小老兒黃承彥,拜見府君!”
    “不必多禮,二位請起。” 我連忙虛扶一把,止住了他們的動作,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我今日隻是巡視民情,恰好路過此地,被這位老丈的精湛手藝和這奇特的物件所吸引,並非官府巡查,無需拘束。”
    我的目光再次落到那名為黃承彥的老木匠手中,以及單福身前那半成品木件上,語氣中帶著欣賞與好奇:“黃老丈,方才看你運刀如風,對這木性了如指掌,實乃大家手筆。隻是此物……” 我轉向單福,帶著探詢的意味,“構造如此繁複,齒輪連杆,曲軸相扣,倒不像是尋常器具。不知……有何妙用?”
    單福聞言,並未直接回答,而是看了一眼身旁的黃承彥,眼中帶著一絲詢問。黃承彥得到默許,這才略帶自豪地開口道:“回府君,此乃單公子構思的一件……一件嚐試之物,意在……意在方便些許勞作,具體還未完全功成,讓府君見笑了。” 他言語間顯然有所保留,似乎這物件的用途並非能輕易道明。
    “哦?方便勞作?” 我抓住這四個字,心中念頭急轉,順勢便將話題引向了我真正關心的方向。我故作感慨地歎了口氣,目光掃過周圍忙碌的工匠和不遠處緩緩流淌的泗水:
    “方便勞作,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卻難啊。尤其是在咱們徐州,當下更是如此。”
    我一邊說著,一邊緩步踱到河邊,望著渾濁的河水和對岸隱約可見的田壟,聲音沉了下來:“自黃巾亂起,徐州便屢經兵燹,去歲曹孟德東征,更是兵禍連結,廬舍丘墟。好不容易盼得安定,前些時日又逢連場大雨,泗水泛濫,雖經及時疏浚搶修,保住了城池,可鄉野之間的道路橋梁,卻是損毀嚴重。”
    我轉過身,看向單福,目光誠懇:“單公子既有奇思妙想,意圖改進器物以利民生,想必也清楚,如今困擾我徐州恢複元氣的一大難題,便是這‘行路難’啊。”
    我伸手指了指遠處的丘陵地帶,又指了指河流通達不到的內陸方向:“徐州地勢,平原與丘陵相間,水網雖密,卻非處處可通舟楫。如今百廢待興,州府正在各處設立屯田點,招徠流民,墾荒種糧,以求自給自足。然而,這些屯田點往往地處偏遠,或是位於丘陵山地之間,道路崎嶇難行。”
    “糧秣、種子、農具、耕牛……乃至修繕屋舍所需的木石磚瓦,都需要源源不斷地從州城或集鎮運送過去。反過來,待秋收之後,收獲的糧食也要設法運回倉儲。眼下道路多有泥濘阻塞,橋梁或斷或危,車馬通行極為不便。若遇山地陡坡,更是隻能依靠人力肩挑背負。”
    我的語氣加重了幾分,帶著一絲沉重的憂慮:“這一來一回,耗費的人力、畜力何其巨大!青壯勞力本該用於開墾農田、修繕水利,如今卻大量被牽扯在轉運物資的途中。牲畜亦是寶貴,耕地、拉車皆不可少,損耗於路途,更是令人痛心。長此以往,屯田經改的成效便要大打折扣,民生恢複的速度也會被嚴重拖慢。”
    我一邊說著,一邊仔細觀察著單福的反應。
    他一直靜靜地聽著,原本平靜的眼神中,漸漸染上了一抹凝重。當我說到道路損毀、運輸艱難,特別是提及人力、畜力大量消耗在轉運途中時,他的眉頭幾不可察地微微蹙起。那不是對官府抱怨的附和,更像是一種……感同身受的理解,一種對問題本身嚴重性的深刻認知。
    他沒有插話,也沒有立刻提出什麽高見,隻是目光隨著我的描述,仿佛也在腦海中勾勒出那一幅幅百姓跋涉於泥濘、掙紮於丘陵的艱難畫麵。他的沉默,反而比任何誇誇其談都更能顯示出,他確實將我的話聽了進去,並且在認真思考這個關乎民生國計的實際難題。
    老匠人黃承彥在一旁聽著,也忍不住插話道:“府君所言極是!就說咱們做木工的,有時需要去幾十裏外的山場采買些好木料,光是把那幾根大木頭運回來,就得費老大的勁,請好幾個壯勞力,一路吆喝,遇上爛泥路,車輪陷進去,更是叫苦不迭。若是能有省力些的法子就好了……”
    我點了點頭,再次看向單福:“黃老丈所言,正是萬千百姓之困。亮公子方才所研製之物,莫非……與此有關?”
    我沒有直接點破,而是將問題拋了回去,留有餘地。
    單福抬起頭,迎上我的目光。他的眼神清亮,此刻多了一份深思熟慮後的沉靜。他緩緩開口,聲音依舊平和,卻帶著一種獨特的穿透力:
    “府君洞察民瘼,所慮者,確乃徐州乃至天下各處,皆麵臨之共同難題。尤其是軍旅輜重轉運,更是關乎戰事成敗。人力有時而窮,畜力亦有其限,崎嶇之地,運輸之困,古來有之。”
    他沒有直接承認那木件的用途,卻也沒有否認其關聯性。他的話,精準地把握了我所陳述問題的核心,並將其提升到了更普遍的層麵,甚至觸及了軍事後勤的關鍵。
    這一刻,我幾乎可以確定,眼前這位看似年輕的儒生,絕非空談之輩。他不僅理解了問題的表象,更觸及了問題的本質。我們之間,因這共同的難題,仿佛瞬間拉近了距離。
    “正是此理。” 我鄭重地點頭,心中對他的興趣愈發濃厚,“不知單公子對此……可有良策?”
    我凝視著他,期待著他的下文。空氣中,似乎彌漫著一種智慧碰撞前的微妙張力。河水流淌,工坊喧囂,卻都成了我們這場對話的背景音。而那件擺放在地上的奇特木製機械,此刻也仿佛蘊含了更多的秘密,等待著被揭曉。
    喜歡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請大家收藏:()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