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銅雀春深?言語機鋒

字數:5363   加入書籤

A+A-


    時間,在焦灼的等待中緩慢流淌。館驛的小小院落裏,仿佛連空氣都凝滯了。
    我端坐在案前,麵前攤開的依舊是那張空白的絹帛,但我的心思,早已飛到了數裏之外的都督府。
    距離那名玄鏡台聯絡員送來“客入府,半刻”的消息,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時辰。
    這段時間裏,沒有任何新的消息傳來。
    這本身,就是一個值得玩味的信息。
    沒有消息,可能意味著會談仍在進行,且沒有發生劇烈的、足以讓外圍眼線察覺到的衝突。
    但也可能意味著,都督府的守衛極其森嚴,或者周瑜的應對滴水不漏,使得外圍人員根本無法捕捉到任何有價值的蛛絲馬跡。
    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昭示著這場交鋒的複雜與艱難。
    孔明的智慧毋庸置疑,但他麵對的是周瑜,一個同樣智計卓絕、且手握江東兵權的強悍對手。
    那看似平靜的都督府內,此刻必然是言語機鋒,步步驚心。
    我站起身,走到窗邊,推開一絲縫隙。深秋的寒氣立刻湧了進來,帶著江水的濕意。
    街道上行人稀疏,一切看起來都那麽平靜,仿佛什麽都沒有發生。
    但這平靜之下,決定江東,乃至天下命運的暗流,正在激烈地湧動、碰撞。
    就在我心緒起伏之際,院門再次被輕輕叩響。
    這一次的節奏,比之前那次更加急促,卻又帶著一種刻意的壓抑。
    “進來。”我沉聲道,同時心中一凜,知道關鍵的消息,恐怕來了。
    門開了,依舊是先前那名仆役裝束的玄鏡台成員。他的臉色有些蒼白,呼吸也略顯急促,顯然是急速趕回。
    他快步走到我麵前,沒有多餘的言語,直接從懷中更深處取出一枚用蠟封好的細小竹管,雙手呈上。
    我接過竹管,入手微溫,帶著那人身上的體溫。
    管壁極其光滑,蠟封完整,顯示著傳遞過程的嚴密。
    我揮手示意他退下,他躬身行禮,迅速離開了房間,將門重新關好。
    我走到燭火旁,小心地用指甲刮開蠟封,從竹管中抽出一張卷得極細的特製薄紙。
    展開,上麵是用極其細小的字跡寫就的密文,字數不多,但信息量極大。
    我迅速掃視著那些熟悉的符號和代碼,大腦飛速運轉,將其還原成可以理解的語句。
    “……客以曹賊築台鎖喬為由,言降可保全
    ……督聞言,初勃然變色,拳握,青筋隱現,旋即複常,冷哂
    ……客言辭懇切,引詩句佐證
    ……督斥為謠諑,然目光森然
    ……反複詰問客來意,語帶譏諷
    ……客從容應對,言辭更厲
    ……督起身踱步,麵沉似水
    ……半晌,冷言送客
    ……客離府,督未遠送,立於階前,望北久立……”
    短短數十言,卻已勾勒出都督府內那場無聲硝煙的驚心動魄!
    我的手指微微收緊,捏著那張薄薄的紙,心中卻掀起了驚濤駭浪。
    孔明,果然用了那步險棋!
    “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句後世流傳甚廣的詩句,在此世雖然未必完全相同,但核心意思,那直指周瑜夫人小喬及其姐大喬孫策遺孀)的羞辱性意圖,被孔明巧妙地包裝、引爆了!
    報告中描述的周瑜反應,更是印證了我的判斷,也讓我對這位江東大都督的城府有了更深的認識。
    “初勃然變色,拳握,青筋隱現”
    ——這說明孔明的話,精準地刺中了他的痛處!
    作為一個男人,尤其是一個像周瑜這樣驕傲、且深愛妻子的男人,聽到有人尤其是他視為國賊的曹操)覬覦自己的妻子,並意圖將其擄掠囚禁,這種憤怒是本能的,是無法完全掩飾的。
    那一瞬間的失態,恰恰證明了“智激”的第一步,成功了!怒火,已經被點燃。
    但緊接著的“旋即複常,冷哂”,則更顯其可怕。
    能在如此強烈的刺激下,迅速控製住情緒,恢複常態,甚至以冷笑來掩飾內心的波瀾,足見周瑜此人的自控力之強,城府之深!
    他絕非那種會被憤怒衝昏頭腦的莽夫。
    “斥為謠諑,然目光森然”——這是典型的外弛內張。
    口頭上否認,斥責為謠言,是為了維護自己的顏麵,不願在諸葛亮這個“外人”麵前顯露真實情緒。
    但那“森然”的目光,卻暴露了他內心深處被觸怒的殺意和決心。
    他或許不全信曹操真有此言,但他絕對相信,以曹操的為人,一旦攻破江東,這種事情極有可能發生!
    這已經不僅僅是個人榮辱,更是對整個江東士族,對孫氏基業的巨大威脅。
    “反複詰問客來意,語帶譏諷”
    ——這是他在情緒被擾動後,試圖重新掌控對話主導權的表現。
    通過詰問和譏諷,一方麵是試探諸葛亮的真實目的僅僅是挑撥離間,還是真心聯盟?),另一方麵也是在給自己時間,平複心情,思考對策。
    “客從容應對,言辭更厲”
    ——孔明顯然沒有被周瑜的氣勢壓倒,反而抓住機會,步步緊逼,將“降則受辱,戰則存身”的邏輯鏈條,更加清晰地展現在周瑜麵前。
    高手過招,寸土不讓。
    “督起身踱步,麵沉似水……半晌,冷言送客”
    ——踱步,是內心激烈掙紮和權衡的表現。
    “麵沉似水”,說明他已經將情緒完全壓製下去,但內心的決定,恐怕已經開始形成。
    “冷言送客”,既是維持著他作為主人和上位者的姿態,也可能是一種無聲的表態
    ——他需要時間獨自思考,或者說,他已經不需要再聽諸葛亮多言了。
    最後那句,“客離府,督未遠送,立於階前,望北久立”,更是畫龍點睛之筆!
    “未遠送”,符合他此刻複雜的心情和倨傲的性格。
    “立於階前,望北久立”,這一個簡單的動作,卻蘊含了千言萬語!
    他在望什麽?
    望的是即將南下的曹操大軍,望的是那片被戰火籠罩的北方大地,望的是江東未來的命運!
    這一刻,周瑜的內心,必然是抗曹的決心占據了上風!
    我長長地籲了一口氣,將手中的密信再次湊近燭火,看著它化為灰燼。
    成了!
    孔明的“智激”之策,雖然凶險,但效果顯著。
    周瑜這根最關鍵的支柱,已經被撬動了。
    他的個人情感、家族榮譽、江東基業,都被曹操那無遠弗屆的野心和潛在的威脅,緊緊地捆綁在了一起。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周瑜會立刻、毫無保留地倒向我們。
    他這樣的人物,絕不會僅僅因為憤怒就做出最終決策。
    憤怒,隻是催化劑。
    接下來,他必然會更加冷靜地評估雙方實力對比、戰爭風險、以及與我們劉備集團)聯合的利弊。
    而這,恰恰就是我需要抓住的機會。
    孔明用“勢”和“情”打動了周瑜,接下來,就該輪到我用“利”和“實”來鞏固他的決心,並為我們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了。
    密報中雖然記錄了關鍵的反應和對話片段,但終究是外圍觀察和推測,細節之處未必完全準確。
    比如,諸葛亮具體引用了什麽詩句是不是真有銅雀台賦?還是類似的表達?),周瑜斥責謠言時具體說了什麽,這些都需要等孔明回來後,再詳細印證。
    但核心信息已經足夠清晰:周瑜心防已破,主戰傾向已明。
    我走到門口,輕輕拉開門。
    外麵的天色似乎比剛才亮了一些,但寒意依舊。
    我低聲吩咐守在門外的玄鏡台人員:“密切關注魯子敬動向,若他前往都督府或來尋我,立刻回報。”
    魯肅,作為孫劉聯盟最堅定的推動者,此刻必然也在密切關注著局勢。
    周瑜的態度轉變,他應該能很快察覺到。
    而他,將是我下一步接觸周瑜,並進一步施加影響的關鍵橋梁。
    我的目光再次投向那座隱藏在晨霧中的都督府,嘴角,不由自主地勾起一絲弧度。
    周公瑾,你我之間的博弈,才剛剛開始。希望你,不會讓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