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都督震怒?真偽難辨
字數:7524 加入書籤
送走孔明之後,館驛的小院再次恢複了表麵的平靜,但我心中的湖泊,卻因為剛才那份來自都督府的密報而波瀾起伏,久久未能平息。
孔明用“銅雀春深”這步險棋,確實如同一顆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了滔天巨浪。
周瑜那瞬間失態後的強自鎮定,以及望北久立的沉默,都昭示著他的內心已被深深觸動,抗曹的天平,已經開始傾斜。
然而,僅僅如此,還不足以讓我完全放心。
周瑜此人,絕非易與之輩。他的怒火是真實的,但這份怒火會燃燒多久?會燒向何方?
又是否會被他更深層次的理智和算計所控製、所利用?
這些,都是我必須弄清楚的關鍵。
我需要更多的信息,更直接的反饋,來判斷“智激”這一策略的真實效果,以及它所帶來的後續影響。
尤其是,當諸葛亮離開後,在沒有外人尤其是我們這些“說客”)在場的情況下,周瑜的真實狀態和後續行動,才能更準確地反映他的內心動向。
時間,在這種等待中顯得格外漫長。
我強迫自己靜下心來,重新梳理著江東的局勢,推演著各種可能性。
燭火搖曳,將我的影子投在牆壁上,忽明忽暗,如同此刻江東那變幻莫測的局勢。
不知過了多久,外麵再次傳來了腳步聲,這一次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要急促,甚至帶著幾分慌亂。
緊接著,門被猛地推開,魯肅那張一向溫和儒雅的臉上,此刻卻寫滿了焦急與不安,甚至還有一絲難以置信的震驚。
“子明!”
他幾乎是衝了進來,連基本的禮節都顧不上了,聲音都有些變調,
“出事了!公瑾他……他……”
我心中一動,麵上卻不動聲色,起身迎了上去,扶住他略顯踉蹌的身體,沉聲道:
“子敬兄,莫急,慢慢說,到底發生了何事?”
魯肅深吸了幾口氣,似乎想平複一下情緒,但效果甚微,他抓住我的手臂,急切地說道:
“方才……方才我聽聞孔明先生從都督府出來,心中掛念聯盟之事,便急忙趕去拜訪公瑾。
誰知……誰知我剛到府外,就聽見裏麵傳來……傳來公瑾雷霆般的怒吼,還有……還有器物碎裂的聲音!”
他頓了頓,臉上閃過一絲後怕:
“我……我從未見過公瑾如此失態!
守門的衛士臉色煞白,攔住我說都督正在氣頭上,任何人不得入內。
我……我實在放心不下,在門外徘徊良久,隱約還能聽到他斥責下屬的聲音,似乎……
似乎與曹賊之事有關,言語間……極為激烈!”
魯肅看著我,眼神複雜:
“子明,你說……是不是孔明先生剛才言語太過……太過激烈,徹底激怒了公瑾?
這……這可如何是好?
若是因此導致聯盟之事功敗垂成,我等……我等還有何麵目去見主公和玄德公啊!”
看著魯肅那真切的擔憂和焦慮,我知道,他所言非虛。
周瑜確實在諸葛亮走後,表現出了極度的憤怒。
摔碎東西,怒斥下屬,這完全符合一個被深深觸怒、且需要宣泄情緒的人的行為。
然而,我的內心深處,卻不像魯肅那樣完全被這表象所迷惑。
我扶著魯肅坐下,親自為他倒了一杯溫水,緩緩說道:
“子敬兄稍安勿躁。
公瑾將軍性情剛烈,孔明先生方才所言,必然觸及了他的逆鱗,有所激憤,亦在情理之中。”
“情理之中?”
魯肅接過水杯,手還在微微顫抖,
“子明,這……這恐怕不僅僅是激憤啊!
我從未見他如此……如此失控!
萬一他因此對玄德公心生怨懟,遷怒於我等……”
我搖了搖頭,打斷了他的話,目光銳利地看著他:
“子敬兄,你仔細想想。公瑾將軍是何等樣人?
他年少成名,執掌江東水師,屢建奇功,智計、膽略、定力,缺一不可。
當真會因為孔明先生幾句話,就完全失去理智,遷怒於整個聯盟大局嗎?”
魯肅聞言一怔,眉頭緊鎖,似乎在努力思考我的話。
我繼續引導道:
“方才玄鏡台已有密報傳來,孔明先生在都督府內,雖言辭犀利,但公瑾將軍雖有慍色,卻始終保持著基本的克製,並未當場發作,最後也是冷言送客。
這說明,在孔明先生麵前,他尚能控製情緒。
為何孔明先生一走,他反而‘失控’至此,甚至不惜在你這位心腹重臣麵前,也毫不掩飾?”
魯肅的眼神漸漸清明起來,他似乎抓住了什麽,喃喃道:
“子明的意思是……公瑾他……他這怒火,未必全是真情流露?”
“真情,自然是有的。”
我肯定道,
“曹賊野心昭昭,言語間又牽涉到都督的家事榮辱,換作任何一個有血性的男兒,都會怒不可遏。
這一點,我相信公瑾將軍的憤怒,絕非作偽。
那‘銅雀春深’之語,足以點燃他心中最烈的火焰。”
我的話鋒一轉,聲音壓低了幾分:
“但是,子敬兄,這份怒火,有幾分是純粹的情感宣泄?
又有幾分,是公瑾將軍……刻意為之,借題發揮呢?”
“借題發揮?”魯肅徹底愣住了,眼中充滿了疑惑。
“不錯。”
我站起身,在室內緩緩踱步,分析道,
“其一,或許是為了堅定自身決心。
怒火,有時也是一種力量。
將憤怒的情緒放大、宣泄出來,反而更能堅定他抗曹的意誌,斬斷心中可能存在的最後一絲猶豫。”
“其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點,是為了統一內部意見。”
我的目光變得深邃,
“子敬兄,你比我更清楚,江東內部,並非鐵板一塊。
主降之聲,不在少數,其中不乏位高權重之人。
公瑾將軍雖然深受主公信賴,總攬軍權,但若想力排眾議,毅然主戰,也需要一個足夠強硬的姿態,一個足以壓服所有反對聲音的理由!
還有什麽,比‘曹賊欺人太甚,竟欲擄掠主母與都督夫人’更能激起同仇敵愾之心?
還有什麽,比大都督的雷霆之怒,更能表明他寸步不讓、血戰到底的決心?”
我停下腳步,看著魯肅恍然大悟的表情,繼續說道:
“他摔碎的,或許不僅僅是器物,更是那些主降派心中最後一絲僥幸!
他斥責的,或許不僅僅是下屬,更是向整個江東宣告
——誰敢再言投降,便是與我周瑜為敵,與整個江東為敵!”
“所以……”
魯肅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既有震驚,也有明悟後的釋然,
“公瑾他……他是故意做給我們看的?做給那些主降派看的?”
“不完全是‘做’。”
我糾正道,
“更準確地說,他是將真實的怒火,進行了一次‘策略性放大’和‘公開化展示’。
真情流露與政治作秀,在他那裏,恐怕已經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這,才符合一位高明統帥的手腕。”
分析到這裏,我又補充了第三層可能:
“當然,或許還有第三層意思。
那就是,他對孔明先生,對我們這支來自荊襄的‘盟友’,本身也存有警惕和不滿。
孔明今日之舉,雖是陽謀,卻也帶著幾分算計的味道。
公瑾將軍何等聰明,豈能不知?
他的怒火中,或許也夾雜著一絲‘被外人利用和算計’的不快,以及對我們這支力量未來走向的隱憂。
他震怒,或許也是在無聲地警告我們
——江東之事,由我周瑜做主,你們休想喧賓奪主,更別想在我這裏玩弄太多心機。”
魯肅聽得額頭微微冒汗,他看著我,眼神中充滿了敬佩:
“子明……若非你點醒,肅險些誤判了形勢!
公瑾此人,心思之深沉,手段之高明,實乃……實乃……”
“實乃一時之傑。”
我接口道,心中對周瑜的評價又高了幾分。
這個人,不僅懂得利用時勢,更懂得利用人心,甚至懂得利用自己的情緒作為武器。
與這樣的人博弈,既危險,又令人興奮。
魯肅長舒了一口氣,之前的焦慮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堅定的神色:
“如此說來,公瑾將軍主戰之心,已然堅如磐石!聯盟之事,大有可為!”
“正是如此。”
我點頭道,
“公瑾將軍的這場‘震怒’,無論其中有多少層含義,最終都指向了一個結果
——他需要一場對曹操的勝利,來洗刷恥辱,來鞏固權位,來證明江東的實力!
而這,恰恰是我們促成聯盟,並從中獲益的最好時機!”
魯肅興奮地站起身:“那……那我們現在該如何?是否應該立刻再去求見公瑾,表明心跡?”
“不。”
我搖了搖頭,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現在還不是時候。公瑾將軍剛剛‘表演’完,需要時間讓這場‘震怒’的效果發酵。
我們現在去,反而顯得急切,落了下乘。”
我頓了頓,繼續說道:
“而且,孔明先生已經完成了他的使命
——點燃了導火索。
接下來,該輪到我,用另一種方式,來接近這位大都督了。”
魯肅不解地看著我:“子明的意思是?”
“孔明先生用的是‘勢’與‘情’,直擊要害,如同驚雷。”
我緩緩道,
“而我,準備用‘實’與‘利’,潤物無聲,如同細雨。
我要讓他看到,與我們聯合,不僅僅是迫於形勢的情感選擇,更是實實在在的,能夠提升他獲勝幾率的明智之舉。”
我的目光投向窗外,仿佛已經看到了那煙波浩渺的長江,看到了即將到來的連天烽火。
“子敬兄,”
我轉過頭,看著魯肅,語氣沉穩而堅定,
“時機,已經成熟。我需要你,幫我一個忙。
找個合適的機會,向公瑾將軍引薦我。
不必多言其他,隻說我陸昭,在水軍操練、軍械改良、以及……
戰場情報方麵,或許有些淺見,願為都督效勞一二。”
魯肅眼中精光一閃,立刻明白了我的意圖。
他用力點頭道:
“子明放心!此事包在肅身上!
公瑾此刻正為水軍之事煩憂,子明若能獻上良策,必能獲得他的重視!”
看著魯肅匆匆離去的背影,我的嘴角,再次勾起一絲自信的弧度。
周瑜,你的“震怒”表演,我看懂了。
現在,輪到我登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