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升堂議事,唯才是舉

字數:5049   加入書籤

A+A-


    翌日清晨,漢中太守府的正堂,首次顯露出幾分肅穆莊重的氣象。
    按照我的吩咐,堂內陳設已煥然一新,雖不奢華,卻整潔威嚴。
    堂下兩側,文武官員分列。
    左側是以徐庶為首,石秀、糜信等玄鏡台核心及新近簡拔的幾位處理文書、後勤事務的幹吏;
    右側則是孫尚香、老吳,以及幾位在奪城戰中表現突出、暫代軍職的錦帆衛百夫長、隊率。
    而在堂下中央靠近門口的位置,則設了幾張席位,坐著的,正是以閻圃為首的幾位南鄭本地士族代表。
    他們神色各異,有的故作鎮定,有的眼神閃爍,
    但無一例外,都透著一股難以掩飾的審視與戒備。
    昨日軍營之事,想必早已傳遍全城,
    他們今日前來,與其說是參與議事,不如說是來探聽我這新任太守,下一步究竟要如何“胡作非為”。
    陽光透過高窗,斜斜地灑在堂中,照亮了空氣中浮動的微塵。
    我端坐於主位之上,目光平靜地掃過堂下眾人。
    該來的,終究要來。軍製改革隻是第一步,觸動的主要是兵權和部分底層利益;
    而接下來我要宣布的,才是真正會動搖整個漢中,乃至天下士族根基的
    ——唯才是舉。
    “諸位。”
    我清了清嗓子,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遍了整個廳堂,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昨日軍中之事,想必諸位已有所耳聞。
    整頓軍務,乃強兵之基石。然,漢中欲安,百姓欲富,僅靠強兵尚且不足,更需良吏治政。”
    堂下靜默無聲,尤其是閻圃等人,更是豎起了耳朵,
    眼神銳利如鷹隼,緊盯著我,似乎想從我的每一個字眼中,剖析出隱藏的意圖。
    我頓了頓,繼續說道:
    “昭初至漢中,深感此地民風淳樸,然政務亦有可興之處。
    欲興政,必先得人。
    環顧當今天下,選官用人,多依察舉、征辟之法。
    此法行之已久,固有其理,然日漸積弊,重門第而輕才學,以致明珠蒙塵,賢才埋沒,豈不痛哉!”
    這番話一出,閻圃等人臉色微變,眉頭不自覺地皺了起來。
    顯然,他們已經預感到了我接下來要說的,絕非他們樂於聽聞之事。
    我沒有給他們過多揣測的時間,直接拋出了核心:
    “故,自今日起,漢中郡選拔官吏,將推行‘才學舉薦製’!”
    “才學舉薦製?”
    閻圃終於按捺不住,略帶疑慮地開口,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生硬,
    “敢問太守,何為‘才學舉薦製’?”
    “很簡單。”
    我看著他,目光坦然,“所謂‘才學’,便是指真才實學,經世致用之能。
    所謂‘舉薦’,並非單指一人之薦,而是綜合考量。
    今後,漢中郡各級官吏之選拔,無論出身高低,皆需通過考核。”
    “考核?”另一位士族代表忍不住插話,“如何考核?”
    “考核之法,初步擬定為三項。”
    我伸出手指,逐一說明,
    “其一,筆試。
    考察其經義、策論、算學等基礎學識。
    其二,麵試。
    由本官及屬下僚屬,親自問對,觀其言談舉止,察其應變之能。
    其三,評議。
    對其過往德行、鄉中聲望,進行客觀評議。”
    “筆試?麵試?評議?”
    閻圃咀嚼著這幾個陌生的詞語,臉色越來越難看,
    “太守此舉,與朝廷定製之察舉、征辟大相徑庭,恐有不妥吧?
    自古選賢任能,皆重德行門第,鄉評物議,豈能單憑幾場考試定奪?”
    “閻公此言差矣。”
    我微微一笑,語氣卻不容置疑,
    “德行固然重要,門第卻非衡量才能之標準。
    鄉評物議,往往摻雜人情世故,難保公允。
    唯有通過相對客觀之考核,方能最大程度發掘真才,人盡其用。
    至於朝廷定製,時移世易,法亦當隨之而變。
    漢中偏遠,正可先行先試,若能選拔賢能,富強一方,亦是對朝廷的貢獻,何來不妥?”
    “荒唐!”
    閻圃終於撕下了偽裝,猛地一拍案幾站起,怒視著我,
    “陸太守!你可知此舉意味著什麽?
    這是對聖人教誨的背棄!是對祖宗法度的踐踏!
    自古士農工商,各安其分,豈容泥腿黔首與士人同列競爭?
    你這是要攪亂綱常,動搖國本!”
    他身後的幾位士族代表也紛紛站起,麵露憤慨之色,顯然對閻圃的話深表讚同。
    一時間,堂內氣氛劍拔弩張。
    徐庶等人神色平靜,似乎早有預料。
    孫尚香則柳眉微蹙,握緊了腰間的佩劍,銳利的目光掃向閻圃等人,毫不掩飾自己的不滿和警告之意。
    我依舊端坐不動,臉上甚至還帶著一絲笑意,隻是這笑意未達眼底:
    “閻公息怒。昭所言,句句為漢中百姓,為朝廷社稷著想。
    何來背棄聖人教誨?聖人亦言‘有教無類’,又何曾說過唯有門閥子弟方可為官?
    至於祖宗法度,若法度不能富民強國,反而成為阻礙,為何不能變通?”
    我加重了語氣,目光如炬,直視著閻圃:
    “況且,昭設立‘才學舉薦製’,並非要將士族完全排斥在外。
    若士族子弟確有真才實學,通過考核,自然優先錄用。
    但若才疏學淺,屍位素餐,恕昭不能容忍!
    漢中府庫不養閑人,更不養廢人!”
    “你!”
    閻圃氣得渾身發抖,指著我,嘴唇哆嗦著,卻一時間說不出更激烈的話語。
    他深知,眼前這位年輕的太守,不僅手握兵權,行事更是雷厲風行,昨日軍營之事便是明證。
    硬頂下去,吃虧的隻會是他們。
    “此事,就這麽定了。”
    我收斂笑容,語氣斬釘截鐵,不容反駁,
    “即日起,由徐元直先生負責,著手擬定考核細則,設立考官,不日將張榜公布,廣納漢中賢才。
    凡我漢中子民,無論出身,皆可報名應試!”
    我站起身,居高臨下地看著臉色鐵青的閻圃等人:
    “諸位若無異議,今日議事便到此。
    若有才學之士願意舉薦,或自家子弟願意一試,昭無任歡迎。
    但若有人暗中阻撓,或煽動是非,休怪昭言之不預,軍法無情!”
    最後四個字,我刻意加重了語氣,目光冷冽如冰。
    閻圃等人臉色一陣紅一陣白,
    最終還是強壓下怒火,恨恨地一甩袖袍,帶著其他人,一言不發地轉身離開了太守府。
    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我知道,這隻是開始。真正的風暴,還在後麵。
    但我意已決,絕不退縮!
    這第二把火,已經點燃!
    接下來,便是要讓這火焰,燒得更旺,將那些盤根錯節的舊規陋習,統統燒成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