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邸報初行,民智漸開

字數:5421   加入書籤

A+A-


    南鄭的清晨,帶著幾分不同尋常的氣息。
    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灑在還帶著露水的青石板路上時,
    幾隊穿著嶄新軍服、腰佩環首刀的士兵,抬著一卷卷厚重而略顯粗糙的黃色紙張,走向城內各處最顯眼的告示欄。
    這些紙張,便是徐庶“以正視聽”策略的核心,也是我寄予厚望的武器
    ——漢中太守府官方通報,我私下裏稱之為“邸報”的雛形。
    “元直,這東西,真的能奏效嗎?”
    在太守府的後院,我看著最後一隊士兵出發,心中仍有些許忐忑。
    這並非不信任徐庶的計策,
    而是深知,想要扭轉根深蒂固的觀念,對抗無孔不入的謠言,其難度不亞於一場真刀真槍的戰役。
    徐庶站在我身旁,神色平靜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興奮:
    “主公,堵不如疏。
    士族能散布謠言,我等為何不能公布真相?
    我等所依仗者,乃大義與公理。
    隻要將我等所作所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知百姓,縱使一時不解,日久亦能見人心。”
    他頓了頓,目光投向那些士兵遠去的背影,繼續說道:
    “更何況,主公秘穀所製之紙,雖不及洛陽蔡侯紙精良,卻勝在量大、價廉。
    我等印發的這些‘邸報’,數量遠超尋常官府文告,足以覆蓋城內大部分區域。
    隻要識字之人能看到,口口相傳之下,其效用便會逐漸顯現。”
    我點了點頭。
    秘穀工坊那邊,在徐庶的親自督促和石秀的嚴格保密下,
    利用從張魯府庫及繳獲物資中找到的一些零散技術資料,
    結合我提供的一些超越時代的原理性指導,已經初步攻克了成本較低的植物纖維造紙術。
    雖然紙張的質地還比較粗糙,顏色泛黃,墨跡也容易暈染,
    但用來印製簡單的文字通報,已經足夠了。
    至於印刷,目前還隻能依靠人工雕版,效率不高,但比起手抄,已經是天壤之別。
    “希望如此吧。”
    我輕歎一聲,
    “士族經營漢中多年,耳目遍地,這‘邸報’一出,恐怕立刻就會引起他們的警覺和反製。”
    “主公放心,”
    徐庶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
    “我已安排妥當。
    張貼告示的士兵皆是此次授田的受益者,忠誠可靠,
    且有錦帆衛暗中護衛。若有宵小之徒欲行破壞,必使其有來無回!
    此外,‘邸報’的內容,皆是針對近來市麵上的流言蜚語,有理有據,直指核心。
    縱使士族想要反駁,倉促之間,也難以編造出更有說服力的說辭。”
    我再次點頭,心中稍安。
    徐庶考慮得很周全。這次的“邸報”內容,主要有三條:
    其一,嚴厲駁斥“新太守欲與民爭利,橫征暴斂”的謠言,
    詳細說明“軍功授田”和“唯才是舉”的政策,
    強調其旨在打破舊有桎梏,讓真正有功、有才之人獲得應有的地位和土地,是利民而非害民之舉。
    其二,公開譴責近期部分糧商惡意囤積、哄抬糧價的行為,
    宣布太守府已開倉平抑糧價,並將嚴厲打擊一切擾亂市場、危害民生的不法之徒,
    同時公布了幾處官方售糧點的地點和價格,遠低於市麵上的黑心價。
    其三,揭露所謂“陸太守強推劣幣,搜刮民財”的謊言,
    闡明統一鑄造五銖錢是為了規範市場、便利流通,打擊私鑄和劣幣,
    並承諾官府各項稅收、俸祿發放均以此新幣為準,絕無虛假。
    同時,也隱晦地點出,某些勢力阻撓新幣流通,實則是為了維護其舊有的、不公平的經濟秩序。
    每一條都配上了簡單直白的語言,力求讓識字不多的人也能大致看懂,或者聽別人念誦時能夠理解。
    紙張的末尾,還蓋上了鮮紅的漢中太守官印,以示權威。
    “走,元直,我們也去看看。”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與期待,決定親自去街麵上看看效果。
    我和徐庶換上便裝,帶著幾名化裝成普通隨從的老吳親衛,悄然走上街頭。
    此時,城內幾個主要的告示欄前,已經圍攏了不少百姓。
    識字的人正大聲地念著“邸報”上的內容,更多不識字的人則伸長了脖子,側耳傾聽,臉上表情各異。
    “……官府開倉賣糧了?真的假的?前幾天糧價漲得那麽凶,還以為要餓肚子了呢!”
    一個挑著擔子的漢子,半信半疑地問旁邊的人。
    “上麵白紙黑字寫著呢,還有太守大印!
    你看,這糧價,確實比那幾家黑心糧鋪便宜了一半還多!”
    一個穿著短衫的年輕人指著紙上的文字,語氣激動。
    “那……這軍功授田,也是真的?隻要肯上陣殺敵,立了功就能分到地?”
    一個略顯瘦弱的男子,眼中閃爍著渴望的光芒。
    他似乎是個退伍的老兵,或是家中子弟正在軍中。
    “嗯,是這麽寫的。還說不論出身,隻看功勞和才能,就能做官……”
    旁邊一個書生模樣的青年喃喃自語,眼神複雜。
    當然,也有質疑和不屑的聲音。
    “哼,說得好聽!當官的嘴,騙人的鬼!誰知道是不是又換了個法子來搜刮我們?”
    一個老者撇了撇嘴,顯然對官府有著根深蒂固的不信任。
    “就是,這新來的太守,一來就又是打仗又是改規矩,我看不是什麽好兆頭。”有人附和道。
    “都小聲點!沒看到旁邊站著官兵嗎?”有人低聲提醒。
    人群中,我還注意到幾個眼神閃爍、鬼鬼祟祟的身影,
    他們並不關心“邸報”的內容,反而更在意周圍百姓的反應,甚至試圖低聲散布一些不利於官府的言論。
    我知道,這些人定是士族派來的探子和走狗。
    “主公,看來效果初步顯現了。”
    徐庶在我耳邊低語,
    “雖然疑慮尚存,但至少,百姓們開始聽到我們的聲音,開始思考了。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我微微頷首,心中百感交集。
    是的,這是一個艱難的開始,但意義重大。
    這不僅僅是為了反擊謠言,更是為了爭奪人心,
    是為了在這片被蒙昧和舊勢力籠罩的土地上,播撒下理性和希望的種子。
    “邸報”,這來自後世的、最基礎的信息傳播工具,在這個時代,卻擁有著難以估量的力量。
    它可以穿透層層信息壁壘,將統治者的意圖直接傳遞給最底層的民眾;
    它可以揭露黑暗,鞭撻不公,凝聚共識;
    它可以開啟民智,讓百姓不再是任人愚弄的羔羊,而是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個體。
    雖然眼前的紙張還很粗糙,印刷也很簡陋,覆蓋麵也有限,
    但我相信,隻要堅持下去,不斷改進,這小小的“邸報”,終將成為我手中最銳利的武器之一,
    成為推動漢中乃至整個天下變革的星星之火。
    “傳令下去,”
    我低聲對徐庶說道,
    “‘邸報’要定期發行,內容要緊跟時事,及時回應百姓關切。
    同時,盡快組織人手,簡化文字,甚至嚐試配上簡單的圖畫,讓不識字的人也能看懂大概。
    另外,秘穀那邊,紙張和印刷技術的改進,要不惜代價,加快進行!”
    “喏!”徐庶躬身領命,眼中同樣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看著告示欄前逐漸增多的人群,聽著那嘈雜卻充滿生機的議論聲,
    我仿佛看到了一扇緊閉的大門,正在被緩緩推開。
    門外,是充滿挑戰的未知,但同樣,也充滿了無限的光明與希望。
    民智漸開,任重道遠。
    但這第一步,我們已經堅實地邁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