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水深火熱
字數:4795 加入書籤
說完了陳氏三兄弟的家族傳奇,我們再把目光轉回開封城。
對於宋朝來說,這個公元1029年從一開始就很邪性,曹利用的突然倒台和魯宗道的迅速離世都讓人是猝不及防,眼看著宋廷在劇烈震蕩之後剛剛有了穩定的跡象,可緊接著老天爺就給宋朝降下了災禍。
進入這年的三月,一場經久不息的大暴雨將整個中原大地給淋了個遍地開花,由此而導致的大洪災讓包括劉娥和趙禎在內的所有大宋君臣的臉上都愁雲慘淡,因為就連他們也被這場暴雨給淋得是足不出戶。
在連續一個月的強降雨之後,趙禎終於是相信了一件事情,如此怪異和反常的天象隻能說明他這個皇帝以及自己的這個朝廷肯定是做了什麽錯事,如此才遭來了老天爺的懲罰。為了平息上天的憤怒,也是為了安撫百姓,他以皇命的形式下詔大赦天下並免除河北等受災地區百姓這一年的田地稅賦。當然,必須要提的是,這件事最後拍板的人並不是他,而是他的那個高高在上的劉老媽。
要說這天災還真的是宋初幾代帝王的共有心病,從趙匡胤到此時的趙禎,幹旱和雨災沒少讓他們在皇宮裏不住地抓狂,關鍵還在於這災情一旦發生就怎麽也收不住,而他們也幾乎無一例外地都認為這種情況是因為自己德行有虧或是國政有缺抑或刑獄有失,但具體是錯在哪裏又渾然不知,比如說此時的趙禎就是如此。
眨眼間,當年登基之時隻有十二歲的小小少年此時已經是十九歲了,這個年紀就算是現在也是一個標準的成年人,可趙禎還是沒有親政,他還是他母後劉娥翅膀下的一隻小雞仔。這種無奈和無助並不屬於他所獨有,比他更慘的更是大有人在,一代雄主嬴稷和劉徹也都是這麽過來的。他們在未親政之時盡管早對治國理政有了獨立的思維和看法,但是卻仍然隻是個吉祥物,國家大事都得由他們旁邊坐著的那個老婦人說了算,一旦出了災禍卻得由他們站出來頂著,比如說趙禎如今就得替他的母後頂雷。
某天,劉娥把趙禎叫到跟前一陣數落:“我說皇上啊,這眼下是民生艱難,你可得多關注一下國政啊,別老是躲在宮裏練你的書法飛白書)。國家大事你什麽也不管,你應該去跟你的大臣們了解一下情況,或是派他們到地方上去查看受災的情況到底有多嚴重。總之,你得想出個應對的法子來啊!”
趙禎挨完劉娥的訓又滿心委屈地跑來見自己的輔政大臣:“朕昨天派出去的人回來對朕說了,現如今各個受災地區的麥苗已是被徹底衝毀了,如此老百姓可怎麽活啊?朕覺得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嚴重的自然災害,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我們在朝政上定然有失當的地方以至於天降禍患。你們趕緊去清查一下刑獄,看看地方上是不是冤案太多了!”
冤案?因為一個狂徒的酒後失態以及一個太監的心理變態而導致曹利用和一大幫人或死或貶算不算冤案?可是,你趙禎和這些大臣敢跟劉娥說這事嗎?你們敢給曹利用翻案嗎?正如我們在很早之前說的那樣,一個人知道自己錯了卻不知道哪裏錯了是很可怕的一件事,而更可怕的是在這種情況下變成一隻無頭蒼蠅四處亂撞。如此一來,後果就隻能是滿頭是包。
最終,這一年的這場大範圍的強降雨在六月畫上了一個句號,但在這個句號的後麵緊挨著卻是一個大大的感歎號,而這個感歎號則是讓宋朝舉國上下乃至於讓後世的無數人都捶胸頓足。
怎麽回事呢?原因就在於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將宋朝耗費了巨額財力和無數民力且是趙恒當政時期的一大政績工程給毀於一旦,受害者正是那座在史書的記載裏比秦始皇的阿房宮還要輝煌壯麗、占地五百畝、耗費白銀一億兩、由前宰相丁謂發動數以萬計的民夫以“兩班倒”的方式日夜不停地施工了八年才建好的超級道觀——玉清昭應宮。等到這場大火被撲滅之時,玉清昭應宮整個建築群一共三千六百一十一間殿宇最後僅僅隻有長生殿和崇壽殿得以幸存。
第二天,劉娥在召見東西兩府的長官時忍不住當眾潸然淚下。她對眾臣說道:“先帝當年耗盡心力才修成此宮,沒想到這一場大火竟然讓這一切都化為灰燼,這可讓我怎麽給他一個交代啊!”
劉娥在上邊哭得很賣力,可偏偏下麵有人根本就不買她的賬,這人一眼就看出劉娥這會兒的假意幹嚎是在演戲,其目的就是希望這幫大臣裏麵能夠有人主動向她提議重修玉清昭應宮。
這個大聰明便是樞密副使範雍。他接過劉娥的話並以一種看似很無禮的態度說道:“臣覺得這事沒什麽好可惜的,太後你剛才說幸好還有兩座殿宇幸存,臣倒覺得還不如全都燒幹淨了才好呢!”
“大膽!範雍你在說什麽?你再給我說一遍!”
劉娥當場大怒,她讓範雍給她解釋一下為什麽要當眾跟她唱這種對台戲。範雍是誰?這可是將來要跟黨項惡魔李元昊硬剛正麵的人,雖然他後來被李元昊差點打成了豬頭,但至少證明此人還是有點膽子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麵對劉娥的暴怒,範大人一點也沒慫,他回道:“當年先帝修這玩意兒幾乎把整個國家都給榨幹了,說白了,它的存在本就不得民心更不順天意,如今它被燒毀了,誰能說這不是天意呢?如果太後你堅持要重修此宮,不但老百姓承擔不起這種負擔,恐怕老天爺還會因此而再降責罰。”
眼見範雍這次勇於充當先鋒且與劉娥殺得難解難分,兩位宰相王曾和呂夷簡這時候趕忙跳出來為範雍搖旗呐喊。呂夷簡甚至像當初寇準那樣把《洪範》給搬了出來以嚇唬劉娥切不可對老天爺的這次警示置若罔聞,呂夷簡這意思就是你劉娥如果不怕天打雷劈那你就下令重修玉清昭應宮吧!
劉娥這天可以說是被這幫宰輔大臣給群毆了,而且是被打得鼻青臉腫,可她再怎麽不甘心和憤怒也隻能在這層層阻力之下放棄重修玉清昭應宮的念頭。
在此輿論洶洶之際,一個隻有二十一歲的年輕官員所呈上的一道奏疏把輿情給推向了高潮。此人名叫蘇舜欽,此時的官職是主管太廟祭祀事務的太廟齋郎,他的另一個身份就是太宗朝時期的參知政事蘇易簡的孫子。
蘇舜欽在奏疏裏首先將此次的雨災和洪澇以及玉清昭應宮的火災歸咎於朝廷的用人失當和賞罰不公,其矛頭直指兩府的這幫朝廷大員。同時,他也將趙禎的大赦天下令貶得一無是處,直言這樣做反而是讓犯罪之人得不到應有的懲處,反而是更加不合天意,趙禎真正應該做的是清理冤獄而非不分青紅皂白地胡亂大赦。此外,他認為趙禎還應該裁減膳食,然後回屋裏好好反省一下,最好再下個罪己詔,好好說一下最近都幹了什麽不該幹的事。
最後,蘇舜欽把劉娥也一同給拉上狠狠地批評了一頓:“很遺憾,上麵這些事我一件也沒看到陛下你去做。更遺憾的是,我聽說有人正在忙活著如何重修玉清昭應宮。陛下你實在是應該派人去街上打聽打聽,老百姓聽到這個風聲後現在都無不駭然,當前的這場水災本就已經讓老百姓苦不堪言了,如果這時候還要重修玉清昭應宮,那我們大宋可能就真的要國將不國了!”
蘇舜欽的這道奏疏堪稱一個狂妄至極,你一個小小的太廟齋郎竟然把當今太後、皇上和一群宰相和樞密都給罵了個遍,這不是存心不想活了嗎?可是,這就是宋朝官員的風格和福利——言者無罪。你們頂多貶我的官,但卻不能殺了我以泄私憤。
不過,女人做事有時候向來不按套路出牌。當初韓信不是仗著自己有“三不殺”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的特權而大搖大擺地把腦袋伸到了呂雉的麵前嗎?可結果呢?他卻被一群女人蒙住雙眼然後吊起來用竹竿子給捅死了。
別誤會,劉娥可沒有想著要殺蘇舜欽,她雖然也憤怒,但她轉而把蘇舜欽的這道奏疏視為自己拿去“殺人”的一把利器:你蘇舜欽不是說我不該想著重修玉清昭應宮嗎?那好,我現在已經決定不修了,至於你說皇上的事,我管不著,可你有一個地方說得實在是太好了。你說朝廷用人失當是吧?你說這是導致如今災禍不斷的理由是吧?好了,我馬上就給你一個交代!
劉娥想“殺人”,而那個人也很配合地主動把脖子伸到了她的麵前。按照常例,國家發生這種嚴重的自然災害,作為宰相尤其是首相的王曾應該主動上書辭職以答天譴,在他之前的很多前輩都是這樣做的,然後皇帝降下恩典“不許辭職”,這麽一個來回之後這個過場也就此走完,然後各自該幹嘛就幹嘛。然而,劉娥這一回卻一反常例:什麽?宰相王曾說他要引咎請辭?好吧!我就成全他吧!
王曾的請辭奏疏剛遞上去,一道由劉娥授意的罷官製隨即降下:門下侍郎、吏部尚書、平章事王曾被罷為吏部尚書兼知青州。得到這份詔命之後,王曾當即一臉懵圈:我就客氣了一下,沒想到這個老女人竟然還當真了!
在王曾木訥的眼神之下,現在還是次相但很快就是首相的呂夷簡麵露一絲的難過,他滿含同情地拍了拍對自己有著舉薦之恩的老宰相:你老安心去青州做知州吧!太後這個老女人就交給我來對付!
當然,劉娥也不會忘記追責。玉清昭應宮被焚毀肯定得找出罪魁禍首——到底是誰放的火?或者是誰的過失引發了這場大火?經過查實,最後的責任人被揪了出來,此人正是玉清昭應宮的知宮李知損。當晚,他和他的幾個徒弟在宮裏聚飲且人人都喝得酩酊大醉,於是這才撞倒了火燭卻渾然不知,等到大火燒起來時一切已經為時已晚。
詭異的是,這個李知損最後不但沒有被砍頭,反而僅僅隻是落了一個被發配到陳州編管的處罰。劉娥將最大的怒火發泄在了守衛玉清昭應宮的一眾禁軍守衛身上,他認為這些守衛沒能及時發現火情並展開滅火工作實屬失職和瀆職,盛怒之下她放言要把這些倒黴的大頭兵統統給砍了。眼見殺戮將起,禦史中丞王曙聯合一眾言官以及其他一些官員集體勸諫劉娥切莫大開殺戒,他們說這場火災是上天降下的天災,宋朝本就是因為失德才導致了這場大火的發生,如果此時再大造殺孽肯定會讓上天更加憤怒,搞不好宋朝還會遭受更大的天譴。被群臣這麽一番“恐嚇”之後,劉娥也就慫了,他被迫收回成命轉而對這些守衛從輕發落。
誰不怕天譴?更何況此時的劉娥已經是個六十多歲的老太太!
喜歡北宋帝國興亡史請大家收藏:()北宋帝國興亡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