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流寇北進
字數:3795 加入書籤
當儂智高的率軍直逼嶺南第一重鎮廣州時,時任廣州知州的仲簡在範仲淹逝世的這一天得到了前方傳來的急報,可他卻以“禍亂人心”為由將信使給下獄關押,而且他還傳令全城:如果有人再敢散播“謠言”便就地正法!
經過這一“官方辟謠”,廣州城外的百姓還真的就信了知州大人的鬼話,這導致儂智高的大軍到來之時廣州城外的百姓競相入城求生。
直到這時,仲簡才下令放百姓入城,但一切都晚了。驚恐的百姓爭相入城之時,儂智高的大軍已經在他們的身後開始對他們進行無差別的屠殺。百姓們為了活命紛紛湧向了城門,災難由此而生,在這個過程中被踩踏致死者不可計數,而為了不讓儂智高的大軍趁亂混入城中,仲簡被迫下令強行關閉城門,那些沒能來得及入城的百姓全都成了儂智高的戰利品。儂智高也沒殺他們,男人統統充軍,女人的命運自是不必多說。
儂智高接下來要做的自然就是攻城,可此前一直攻無不克的他這時候終於遇到了硬骨頭,這裏畢竟是廣州城,而且還是五代十國時期南漢的舊都。也算是仲簡命好,他的前任魏瓘在擔任廣州知州時曾經對廣州的城防工事進行了加固和修繕,而且還在城內廣挖水井,城頭上更是配備了威力強大的重弩。儂智高一麵派人攻城,一麵還組織人力將廣州的水流給斷了,但後者基本上一點用處也沒有。幾天的攻城行動打下來,儂智高的這幫烏合之眾對廣州城是無可奈何,而且還被城頭上的重弩射得是肝膽俱裂。
得知廣州被圍,在其北麵的英州知州蘇緘決定前去赴援。他在當地迅速招募了數千名義勇準備前去馳援廣州,英州的政務他則委托於英州的提點刑獄鮑軻,然後他帶著這數千義勇連夜南下急馳。在到達距離廣州二十裏處的一個名叫邊渡村的地方之後,蘇緘紮下了營盤以在外圍聲援廣州。
蘇緘之所以選擇在這個地方駐兵是因為此處是經由水路進出廣州的一處必經之地,他雖然熱血但還沒有頭腦發昏,他手裏這些人如果去硬剛儂智高隻能是肉包子打狗。蘇緘駐兵於此就是為了能在儂智高將來敗亡或撤軍的時候邀其歸路。雖然沒有直接去招惹儂智高,但蘇緘在這段時間裏幹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他把儂智高的狗頭軍師黃師宓的老爹給抓了起來,然後就把這個黃老頭給砍了腦袋。
客觀地說,這黃師宓的老爹死得其實很冤,但這事追根到底還是隻能怪他生了個不忠不孝的逆子。張元投靠李元昊之後尚且想著怎麽把自己的家人給接到西夏,但黃師宓這個牲口卻壓根沒顧及家人的安危。
這裏請大家注意一下這個蘇緘,二十年後他將名動整個宋朝——以一種極其悲壯和慘烈的方式。但是,我這裏還是想說,他真的不應該殺了黃師宓的父親,除非這個老頭兒也是個壞種。我不是想宣揚因果報應,但濫殺無辜於己於家都沒有好處。
儂智高沒有理會躲在他身後的蘇緘,他也沒想過要給自己的狗頭軍師報殺父之仇,他現在唯一想做且正在做的事就是攻下廣州。眼看攻城日久但卻毫無效果,儂智高又想到了從水路進攻,他命人乘坐百餘艘木船沿河而下去攻擊廣州的南城門。
見對方出動了水軍,此時正在廣州城內的番禺縣令蕭注不顧生死地突圍而出。之所以如此,隻是因為他也要去調動自己的水軍。蕭注的水軍可不是儂智高能夠相比的,他招募了兩千餘名長期出海捕魚的精壯漁民乘坐巨大的海船浩浩蕩蕩地逆水而上逼近了廣州。蕭注本以為雙方馬上就將爆發一場激烈的水仗,可誰知這天晚上突然刮起了一場颶風,而儂智高的水軍正好就在風口。蕭注大喜,他決定對賊軍發動火攻。
儂智高畢竟是剛從深山老林裏鑽出來的,而黃師宓也不過就是宋朝的一個不入流但卻自視甚高的狂妄書生,他們都沒想到火燒赤壁的劇情會發生在他們的身上。這一晚,宋軍的火攻讓儂智高的水軍近乎於全軍覆沒。在掌握了“製水權”後,廣州周邊的諸路援兵都改由水路進入了城內,而各類生活物資也由水路源源不斷地被運進了城。
陸軍被揍得滿地找牙,水軍則被全殲,在此局麵下,儂智高終於發現自己沒法在廣州討得任何便宜,再這樣熬下去他的人非全死在廣州城下不可。於是乎,在圍困廣州長達五十七日之後,儂智高在這年的七月下旬放棄了攻占廣州的計劃,他轉而北上蓄謀奪占賀州、桂州繼而深入湖南境內,最後再東出圖謀江南。
這條進軍路線與當年潘美從湖南出發攻滅南漢的行軍路線幾乎就是一模一樣,但以儂智高的智商和見識來說,這種路線圖顯然不是他能製定得出來的。毫無疑問的是,這個傑作隻能是黃師宓那個死漢奸才能幹出來的事。如果這個計劃真的能夠實現,那麽黃師宓必將“流芳千古”,中國更是將再次進入南北對峙的時代,但這真的是天方夜譚。
儂智高這次北上雖然走的是水路,可他並沒有因為在廣州城下的戰敗而垂頭喪氣。他這一路上已經打了太多的勝仗了,而且還搶了海量的財物,他的隊伍也由當初的五千人發展到了現在的兩萬餘人,他完全有理由為自己的“功績”而感到滿足。泛舟江上,儂智高命人作樂,而他自己則是一邊飲酒一邊在女人堆裏左擁右抱好不快活。
蘇緘呢?他不是要邀擊儂智高嗎?他倒是想,可條件和實力都不允許他這樣做,儂智高沒有敗亡,而且他這次是主動撤軍,實力也是不減反增,如此還讓蘇緘怎麽去邀擊?史書上倒是說蘇緘真的去打劫了,而且還將儂智高搶掠而來的諸多財物都給奪了回來,但我個人覺得他最多也就是踹了一下儂智高的屁股。
在廣州被圍之時,宋朝這邊緊急命令正在為父守喪的餘靖和楊畋前去平亂。作為當年君子黨的成員,餘靖已經是我們的老熟人了,這裏就無需過多介紹,而這個楊畋其實也是頗有來頭,他的曾祖父是楊崇勳,這個人或許我們都沒怎麽聽說過,但此人有一個兄長名叫楊崇貴——也叫楊業。不用懷疑,他就是《楊家將》裏的那個楊業。說的再直觀一點,楊業有一個在此之前一直在陝西跟西夏幹架的孫子名叫楊文廣,也就是楊延昭的兒子,而這個楊畋正是楊文廣的族侄。
宋朝任命餘靖分管廣南西路的戰事,而楊畋則分管廣南東路的戰事,餘靖的副手是陳曙,而楊畋的副手比他還要有來頭,此人正是宋朝名將曹彬的孫子曹修。不過,餘靖後來上奏說如果儂智高到處流竄會導致東西兩路無法在戰事上做到協同指揮,為此朝廷將餘靖升任為“經製廣南東西兩路盜賊”。這個名字不太好念,但意思就是餘靖成了廣南東西兩路宋軍的總指揮,包括楊畋在內的所有大小官員和將領都歸他的節製。不過,名義上雖然如此,但餘靖一直都待在廣南西路的大本營桂州今廣西桂林),廣南東路的戰事還是由楊畋在統一指揮。
也是在這個時候,此前一直在西北防禦西夏且已經升任彰化軍節度使兼延州知州的狄青被趙禎召入京城出任兩府要職——樞密副使。
十幾年前,奔赴西北前去抗擊李元昊入侵的狄青還隻是一名禁軍裏的小校,而此時這位趙禎曾經的禦前侍衛已經成為了一名節度使且主政一方,這不但是狄青的個人榮耀和輝煌,趙禎對此也是看在眼裏喜在心裏。但是,趙禎對狄青的提拔卻招來了文官集團的諸多非議和反對。這些人數十年寒窗苦讀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夠榮登兩府成為宰執大臣,可狄青這樣一個文盲且還是一個“賊配軍”竟然當上了樞密副使,這怎能不讓這幫家夥心懷嫉恨?
禦史中丞王舉正、左司諫賈黯以及禦史韓贄都相繼向趙禎上疏。他們直言宋朝自開國以來還沒有一個大頭兵當樞密副使的先例,這樣做會讓遼國和西夏等外族輕視宋朝,而且他們還說如果讓狄青當了兩府大臣會讓朝中的士大夫恥於與之為伍。這就是宋朝這幫文官的俊美嘴臉,一個為國立下赫赫戰功的將軍得到了皇帝陛下的擢升竟讓他們恥於與其同列朝堂,既然如此你們為什麽不選擇辭職呢?我對此實在是感覺自己有些無話可說,好在對於這些人的口吐蓮花,趙禎全部不予理會。
趙禎在接見狄青時對他說道:“你現在已經是樞密副使了,作為兩府大臣,你臉上的刺字是不是應該祛除啊?這事宮裏的禦醫可以幫你……”
狄青卻不這樣認為,他回道:“陛下之所以重用微臣是因為陛下肯定了微臣的戰功,而不是因為微臣的門第和出身。微臣能有今日都是拜軍功所賜,所以微臣這臉上的刺字反而更能激勵軍中那些將士為國建功,還請陛下準許臣不敢奉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