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地下實驗室(2)

字數:3090   加入書籤

A+A-


    團隊迅速記錄下這些線索,嚐試解析其含義。初步分析表明,“中樞”可能位於某個海底位置,但具體區域仍不明確。
    更令人驚訝的是,晶體傳遞的信息中還包含一個警告:“中樞處於深度休眠狀態,受到多重保護機製守護。任何未經授權的激活嚐試都會觸發防禦係統,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
    這一信息立即提高了研究的緊迫性。如果收割者或其他組織獲悉“中樞”的存在,並嚐試尋找和激活它,後果不堪設想。
    當天晚上,陳總工程師親自來到實驗室,聽取了完整匯報。他的表情隨著匯報深入變得越來越嚴肅。
    “這些發現改變了整個局麵,”他最後說,“我們需要加快行動,在其他組織找到中樞之前確定其位置並確保安全。”
    他轉向林暮秋:“你在這個項目中的貢獻極為關鍵。但我必須警告你,接下來的研究可能更具挑戰性和風險性。你是否願意繼續?”
    林暮秋毫不猶豫地點頭:“當然。既然已經開始這段旅程,我會一直走下去。”
    陳總工程師似乎對這個回答很滿意:“很好。從明天開始,我們將啟動一個特別小組,專注於解析中樞的位置線索。同時,我們需要準備應對可能的國際競爭和衝突。”
    接下來的三天,研究節奏更加緊張。林暮秋每天與晶體互動多次,嚐試提取更多關於“中樞”的信息。與此同時,專家團隊全力分析已獲取的線索,嚐試確定可能的位置。
    第四天早晨,一個意外訪客的到來打破了研究的常規節奏——是蘇雨晴。她看起來風塵仆仆,顯然剛從某個任務歸來。
    “我需要與你私下交談,”她對林暮秋說,語氣異常嚴肅。
    在一個隔音的小會議室內,蘇雨晴直入主題:“收割者組織已經得知中樞的存在。更糟的是,他們似乎已經鎖定了一個可能的位置——南太平洋的某個深海區域。”
    林暮秋感到一陣寒意:“他們怎麽知道的?”
    “內部滲透,”蘇雨晴神色陰沉,“我們懷疑天機局或其協作機構內部有收割者的成員。某些研究信息被泄露了。”
    她遞給林暮秋一份加密文件:“這是我們截獲的部分通訊。他們計劃在兩周內發起一次大規模海洋探索行動。”
    林暮秋迅速瀏覽文件,內容令他震驚。收割者組織不僅獲得了關於“中樞”的基本信息,還擁有一些具體的位置參數,這些參數與晶體提供的線索高度吻合。
    “我們必須立即通知陳總工程師,”他說,站起身準備行動。
    蘇雨晴攔住他:“不,現在不行。就連總工程師也不能完全信任,至少在我們確定內部泄密源之前。”
    林暮秋感到困惑和震驚:“那我們該怎麽辦?”
    “繼續你的研究,裝作一切正常,”蘇雨晴低聲說,“同時,我們需要確認中樞的確切位置。如果收割者的信息準確,我們可能需要采取非常規行動。”
    林暮秋猶豫片刻:“這違背了正常程序。如果總工程師發現。。。”
    “有時候必須做出艱難選擇,”蘇雨晴的眼神堅定,“這不僅關乎天機局,而是關乎全球安全。如果收割者成功激活中樞,後果不堪設想。”
    經過深思熟慮,林暮秋同意了這個計劃,但堅持應該至少讓龍辰知情。蘇雨晴考慮後同意了這一點,認為龍辰的經驗和判斷力將是寶貴資源。
    接下來的日子,林暮秋表麵上繼續正常研究,但內心始終繃緊神經。每天晚上,他會將新獲取的信息秘密傳遞給蘇雨晴,後者正在與龍辰和幾名可靠的同事秘密調查內部泄密問題,並準備應對收割者的行動。
    這種雙重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但林暮秋堅持下來,深知任務的重要性。與此同時,他與晶體的連接越來越深入,開始接收到更複雜、更具象的信息——不僅是技術數據,還有關於古代文明日常生活和文化的片段。
    “他們的社會結構與我們想象的很不同,”他在一次休息時與李教授討論道,“源力技術深度融入生活的各個方麵,從能源供應到醫療、交通、甚至藝術創作。”
    李教授好奇地問:“這聽起來像是烏托邦。那為什麽最終會崩潰?”
    “正是這種深度依賴導致了脆弱性,”林暮秋解釋,“當能量網絡開始失衡,整個社會結構都隨之崩塌。沒有備選係統,沒有回歸傳統的路徑。技術成為他們的命脈,也成為他們的陷阱。”
    李教授若有所思:“這對我們是個重要警示。技術應當是工具,而非依賴。”
    這樣的討論增進了林暮秋與研究團隊的信任和默契,但他始終小心不提“中樞”位置或蘇雨晴的警告。
    第十四天的晚上,一次突破性連接發生了。當林暮秋嚐試一種新的源力共振方式與晶體互動時,晶體突然發出強烈光芒,整個實驗室的能量監測儀器同時報警。
    “能量水平超出安全範圍!”一名技術人員驚呼。
    但林暮秋示意大家不要幹預:“不,這是正常的。晶體正在解鎖更深層次的信息。”
    在這次連接中,晶體向林暮秋傳遞了一係列清晰而具體的影像——南太平洋的海底地形,一個巨大的環形結構沉睡在海床上,周圍環繞著複雜的能量網絡。更重要的是,這次信息中包含了精確的地理坐標和深度數據。
    當連接結束時,林暮秋立即將這些關鍵信息記錄下來,同時在報告中有意模糊了最關鍵的坐標數字。這種小心謹慎來源於蘇雨晴的警告,雖然他對這種欺瞞行為感到不安,但明白事態的嚴重性。
    當晚離開實驗室後,他立即通過安全渠道將完整信息傳給了蘇雨晴。她的回應迅速而簡潔:“信息確認。收割者目標位置與此完全吻合。行動已在準備中,保持日常工作,等待進一步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