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中相魏瑞!

字數:14424   加入書籤

A+A-


    太和殿內,金燈高懸,暖光灑落在朱漆龍柱之上,襯得殿中氣氛愈發沉凝。
    早朝已至中段,空氣中卻沒有絲毫鬆緩之意。群臣整肅而立,文武兩班分列兩側,朝服齊整,眉目凝重。
    沉默如霜壓頂,幾百人的太和大殿,竟聽不出一點呼吸之外的雜音。
    魏瑞依舊直立在丹墀中央,那身略顯寒意的舊朝袍在殿風中微微晃動,像是站在風雨中仍不肯低頭的一株孤鬆。
    而就在幾刻鍾前,便是這位素有“魏筆架”之稱的西都大相,當眾破殿而入、直言死諫,不僅將新黨的“新政”罵得狗血淋頭,甚至連天子本人也未曾放過,言辭之鋒銳,震得滿殿無聲。
    可更震動人心的,卻是天子對此的回應。
    不賞不罰。
    這四字雖平淡,卻仿若投石入湖,攪亂了所有人的心思。
    新黨愕然,清流困惑,觀望之臣更是心中驚疑不定。
    可還未等眾人思緒落定,新黨之中已有人再度出列。
    “陛下。”那是刑部右侍郎周允,他衣冠嚴整,眉目間仍帶著對魏瑞方才出言不遜的不忿,“魏大人雖是朝臣老成,品名清高,但此番行事實屬逾矩。”
    “擅闖金殿,無詔而入,直呼陛下諱令,言辭之間更涉對國策指斥之語,實為不敬之尤。”
    他拱手俯身,聲音不高,卻清晰入耳:“臣請陛下明示法紀,予以處斷,以正朝儀。”
    話音未落,又有一人出班:“臣附議。”
    “朝堂有綱紀,律法不可廢。”
    “死諫之名誠可敬,但若人人皆效仿魏大人破殿而入、橫加指責,那此大殿之尊,豈不成兒戲?”
    “臣請陛下治其擅闖之罪!”
    林誌遠緩緩出列,未發一言,卻負手而立,與眾人並肩。
    這是最明確不過的姿態。
    即便剛才魏瑞之語將新黨罵了個底朝天,但朝堂不是論理之地,而是講規則的地方。他們抓住的,便是魏瑞“無詔擅闖”“口出狂言”的“失律”之舉。
    許多人這才反應過來。
    是了,魏瑞罵得雖重,但依規矩,他確實是錯的。
    這時的魏瑞,卻站得筆直,眼神沉靜,似乎早已預料這一幕。
    他沒有說話,也沒有辯駁。
    若說之前他還有一絲“此子不同”的希望,那現在,在這一輪輪的攻訐下,魏瑞隻覺得那點希望再次搖搖欲墜。
    可就在這時,殿上龍榻之上,那原本一直神色淡然、靜靜垂眸的蕭寧,終於緩緩抬起了頭。
    他的動作不大,隻是微微轉首,將目光落在林誌遠的身上。
    原本安靜的氣氛,在這一刻像被無形之手攥緊。
    所有人的目光齊齊落在天子與林誌遠之間,甚至不敢喘息。
    蕭寧靜靜地看著他,唇角微抿,語氣依舊平靜無波,卻在這死寂般的氛圍中如悶雷滾落:
    “林卿。”
    “你說魏卿目無規矩,破壞朝綱,不可不罰。”
    “朕以為,卿言雖嚴,亦不無道理。”
    他話鋒一轉,話語忽而頓住,繼而輕輕一笑:
    “那朕倒是想問一句——”
    他眼神灼灼,忽地沉聲:
    “林卿可有死諫之膽?”
    這句話一出,大殿之中瞬間鴉雀無聲!
    林誌遠眼神一頓,臉上的血色微微一滯。
    死諫。
    這兩個字,如同寒冰落水,一下子刺破了剛剛新黨整整齊齊的章法。
    魏瑞之“錯”,在於破殿而入、言辭不敬。可這“錯”背後,卻是無懼生死、隻求忠言的“直”。
    一個年近七旬、無權無職、聲名在外卻從不屈服的老臣,不遠千裏,從西都趕來,抱棺而至,隻為在這太和殿前說一句實話!
    這份膽魄,這份氣節,任是誰,也說不出“不敬”二字來。
    蕭寧這一問,便是把“法度”與“骨氣”一並擺到了台麵上。
    你說他違律——那你敢像他一樣,為國忘死麽?
    林誌遠嘴唇微動,卻一個字都沒說出來。
    蕭寧目光從他臉上淡淡掠過,又緩緩掃過那一眾新黨官員。
    先前一眾喧嘩不已的奏請聲,這一刻盡數熄滅。
    原本整齊威嚴、聲勢浩大的新黨陣營,此刻一個個站得筆直,卻如被寒風刺骨,動也不敢動一下。
    那原本熟悉的、平和的、甚至帶著溫度的皇帝聲線,這一刻,忽然如寒霜入骨,叫人再無分寸可持。
    沒有怒聲,沒有嗬斥,隻一句反問,卻勝千軍!
    林誌遠心中猛地一顫,額角隱隱滲出冷汗。
    他終於意識到,陛下……不一樣了。
    他的笑容不見了。
    他的溫和語氣背後,藏著鋒刃。
    這個坐在九重之上、年紀尚輕的天子,已不是那個仰望他們決策、信任他們言語的少年。
    他已經開始反問。
    開始出劍!
    而更令人心驚的是——他這一劍,沒有任何預兆。
    大殿之上,沉默如死。
    這時,蕭寧卻緩緩起身,整整朝服,一步步走下禦階。
    玄衣龍紋在宮燈下掠出金色光影,他走至最前,隻立於魏瑞三步之外。
    他麵容沉靜,語氣平淡,不再看眾臣,隻是掃過全場:
    “魏瑞無詔入殿,理應治罪。”
    “可魏瑞心懷社稷,不懼生死,直言諫議。”
    “功過相抵——不賞,不罰。”
    此言一落,如石落深潭,雖無聲勢,卻掀起了比雷霆更強烈的震動。
    魏瑞本來已將生死置之度外,這一刻,卻莫名地怔住了。
    他看著眼前這個少年帝王,眼中第一次浮現出深沉複雜的神色。
    而這時,蕭寧已緩步回轉,重新踏上禦階,在龍椅前坐定。
    他衣袂輕揚,落座如山。
    接著,他輕聲說道:
    “既然諸位都已無事——”
    “那便宣布今日最要之事。”
    他聲音不大,卻一字一句,清晰如鍾。
    “——中相之補缺。”
    短短幾個字,卻如驚雷滾落,炸響在殿中所有人的耳畔!
    頓時,大殿之上,無論是新黨還是清流,皆屏住了呼吸。
    空氣仿佛凝固,目光如潮水般湧向禦階之上。
    那一瞬間,所有人都明白了:
    局勢將變。
    而這個決定——
    便是新的天平傾斜的那一刻!
    太和殿中,沉默如潮。
    金色陽光自琉璃瓦頂灑落,將滿殿朝臣的身影拖得悠長而斑駁,百官立於兩側,衣袂無聲翻動,眉目間卻皆緊繃如弦。
    一瞬之間,所有人都仿佛變成了雕像。
    殿中連咳嗽都不聞一聲。
    蕭寧站在禦階之上,神色平淡,眸光沉定,衣袍未動,氣勢卻如高山靜水,壓得滿朝眾臣幾欲喘不過氣來。
    他一句“宣布中相補缺人選”,猶如山雨欲來之前的靜寂,一字一字,滾落心湖。
    這一刻,所有人都豎起了耳朵,緊緊盯著他。
    中相,是內閣之主,是百官之中,最靠近天子者之一。
    三相之中,左相掌綱紀,右相輔軍政,中相則總攬樞務,攝六部、統百司,是朝中真正的話事中樞。
    今日之前,左相之位已經從林誌遠換作邊孟廣,已是一樁石破天驚的大變。
    如今中相即將公布,滿朝上下,無一不屏息以待。
    不論是新黨、清流,還是那些素來不站隊的沉默官員,這一刻心中都仿佛被一根無形長弦吊起,震動連連。
    林誌遠站在朝列左側,麵色沉穩,心中卻已泛起潮湧。
    他的眼神仍舊不動聲色,嘴角甚至還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笑。
    可他身下的雙腳,卻已不自覺地並緊,手指在袖中緩緩摩挲,掌心竟已沁出些許冷汗。
    他本以為,這最後一關早已是囊中之物。
    王擎重說得對,從“製衡之術”來看,左相給了清流的邊孟廣,那中相定是他們的囊中之選。
    而放眼整個新黨,從人望、資曆、位置、成效——哪一點,他林誌遠不是最當之無愧?
    隻要這一錘落下,從今日起,他就是名副其實的大堯中樞之首。
    可不知為何,他此刻竟有些發慌。
    他努力告訴自己:這不過是臨門一腳的緊張,是即將封頂的激動。
    可他又忍不住往禦階之上望去。
    那一身玄袍金冠的帝王,明明一如昨日那般年輕、那般冷靜,可此刻,卻讓他心頭莫名一寒。
    “他為什麽不笑了?”
    林誌遠心中輕聲問著。
    而身側的王擎重,雖仍端坐如鬆,但那一雙鷹目卻已死死盯住了禦階。
    他沒有說話,卻已握緊了手中笏板。
    不是忐忑,而是在等待最後的落子。
    他們的新黨,如今幾乎一統六部,百官換血過半,聲勢正盛。
    這一步若再落定,便可徹底壓住清流舊派。
    從此,誰敢再提“反新政”?
    想到這裏,他不由得暗自點頭。
    “林誌遠,若你真上了中相之位,那這大堯十年之內,便不會再有我王擎重之敵。”
    他收回目光,瞥了林誌遠一眼。
    而那邊清流之中,氣氛卻已完全凝結。
    霍綱一手執笏,麵無表情,但那鐵青的下頜已經緊緊繃住,額角隱隱跳動。
    邊孟廣則眉頭微皺,神情複雜。
    哪怕他此刻剛剛被任命為左相,也不能阻止他心中那股莫名的緊張。
    “若中相之位真落林誌遠……那我這左相,能坐多久?”
    他望著殿中眾人,忽覺自己像是一枚被安插的棋子,受人監視、被人製衡,而非真正意義上的“相位”。
    而他身後的清流官員,更是麵如死灰。
    “製衡。”
    “還是製衡。”
    幾位清流重臣交換了一眼,眼神中滿是蒼涼與無奈。
    他們終於明白了。
    天子並未選擇徹底倒向新黨,也未回心轉意重新啟用清流。
    他不過是在做取舍,在兩個派係之間權衡出一條平衡之路。
    這一左一中之分,不過是權力天平上的砝碼而已。
    霍綱低聲對身旁的許居正輕語一句:“他還年輕……終歸,還是未信我們。”
    許居正沒有回話,隻是靜靜垂眸,握著笏板的手,悄然一抖。
    他今日已被罷相,此時此刻,不應再有一語。
    可他心中,卻不知為何忽然有些期待。
    那一瞬間,魏瑞的身影從他腦海中掠過。
    那老人在朝堂上破口大罵,直斥聖聽,視死如歸的模樣,如烙印一般,深深刻入了許居正心底。
    “若是以前的那個少年君主,怎會容得那樣的魏瑞?”
    他閉了閉眼,微微一歎:“也許……還是有點不同的吧……”
    而站在朝列最後一排的魏瑞,卻是此刻最為平靜的一個人。
    他像是局外人一般,淡淡打量著前方那些或緊張、或篤定、或揣測的身影,眸中沒有多少波動。
    魏瑞本以為,今日朝堂之上,自己必死無疑。
    可那位天子,卻隻以一句“功過相抵,不賞不罰”收尾。
    他心中震撼非常,至今未平。
    可當他看到所有人神情肅然、等待中相公布之時,內心那一絲剛剛生出的欣賞,還是被一縷沉重所壓住。
    “中相之位……若真落在那林誌遠手中……”
    他緩緩地搖了搖頭。
    “那我看錯了你。”
    “你蕭寧再寬厚,再胸襟開闊,也終究還是一個被言辭煽動、被手段迷惑的年輕帝王。”
    “權謀之術,勝在掌控;可國之重位,卻在識人。”
    “許居正老朽不堪,那也比林誌遠這等市儈小才,強上百倍。”
    “你……還是太年輕了。”
    他沒有說話,隻是微不可聞地歎了口氣。
    那一雙老眼望著蕭寧,隻剩下難掩的遺憾與無奈。
    朝堂,仍舊寂靜無聲。
    太陽已完全躍出宮闕,金光照耀大殿,將每一位朝臣的神色都照得清清楚楚。
    蕭寧的眼神緩緩掃過殿中百官,似笑非笑,沉靜無波。
    他的目光如春日晨霜,乍暖還寒,卻也冷得透骨。
    而那道聲音,卻遲遲未出。
    每一息沉默,都如同淩遲般在眾人心頭刻下刀痕。
    林誌遠的脊背挺得筆直,心中卻已開始計時:
    “一息……兩息……三息……”
    “陛下,為何還不說?”
    太和殿上,金光耀目,群臣屏息。
    禦階之上,玄袍帝王終於開口,聲音不急不緩,卻仿佛一顆磐石,投入平靜湖麵:
    “中相之位,朕已定下。”
    眾臣齊齊抬首。
    林誌遠眉眼不動,目中精光一閃而逝,手下的笏板握得更緊了。
    清流眾人心頭沉沉,各自低垂著眉眼,不敢生出希望。
    可下一刻,蕭寧卻平靜地吐出了一個名字:
    “西都大相——魏瑞。”
    話音落地,四座皆震!
    那一刻,大殿仿佛被雷霆劈開,瞬間死寂!
    林誌遠瞳孔猛地一縮,脊背一顫,仿佛有人在耳邊重重打了一記響指。他下意識張了張口,竟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王擎重身形一震,猛地轉頭,看向殿角那個滿頭白發的老臣,目光之中,掩不住的錯愕和狐疑。
    清流眾臣更是震驚之餘,如夢初醒。
    “魏……魏瑞?!”
    “那個……魏筆架?!”
    “剛剛還當眾痛罵陛下,幾乎視死如歸的魏瑞?”
    “怎麽會是他?”
    “不是林誌遠?”
    “不是……不是新黨之人?”
    疑問如同潮水,在每一位朝臣的心中翻湧交織,震耳欲聾。
    而那一道聲音的主人——魏瑞,卻一動不動地站在原地。
    他仿佛未曾聽清。
    也仿佛聽清了,卻沒聽懂。
    一時間,他的神色呆滯,眼中的波光起伏如海,連站姿都出現了一絲恍惚的搖晃。
    他不是沒有想過蕭寧會寬容,會放過自己。
    但他從未、從未想過,這個剛剛還被他當眾斥罵、幾乎預判為昏君、被新黨所控的少年帝王,會把這等至高權位……賜給自己。
    魏瑞腦中,一時之間空白一片。
    不是因為欣喜若狂。
    而是因為太過不可置信,仿佛在夢中聽到某位先皇在太廟中喚他上殿聽政,聲音悠悠,莊嚴隆重,卻又虛無縹緲。
    他雙手輕顫,指尖無力,眼前浮現的,是自己一生的景象:
    三朝老臣。
    十六歲入仕,三十封郎中,四十登堂入閣,卻因言辭太直、行事太拗,終究被逐至西都。
    從一個“直臣之首”,成了“西都大相”。
    那不過是一個養老的虛位,是上一任皇帝給出的“好聽安置”。
    多少年了?
    從太安到洛陵,他已習慣了被人“遠觀而不近用”,習慣了遞章不回、言表不聽,習慣了“你說得好對不起,我們聽不得”的君主官員。
    他早就認命了。
    甚至今日來此,他也不過是來死一次。
    是的,死一次。
    用他的命,換清流最後一點尊嚴。
    可現在……
    蕭寧剛剛說了什麽?
    ——魏瑞,任中相?
    魏瑞腦中又回蕩了一遍這句話,才遲遲抬起頭,看向那站在禦階上的年輕帝王。
    隻見他玄衣金冠,負手而立,麵容沉靜,眼神平和。
    不是怒意。
    也不是喜悅。
    而是一種極為稀少的平淡——那種看透一切、又不動聲色的平靜。
    不是年輕人該有的眼神。
    魏瑞心頭劇震!
    “他……”
    “他早就定下了?”
    “所以,陛下一早,就知道老臣了?”
    魏瑞喉頭一哽,心中突覺酸澀難言。
    他這一生,走遍廟堂,無數權門,不知跪過多少龍榻前,折過多少天子腰。
    可從未有一位君主,如此回應他的死諫——
    不僅不罰,反而任用。
    這不是心寬那麽簡單。
    這是眼光,是膽魄,是……帝王之器。
    他緩緩抬起手,止不住輕微顫抖,卻不曾讓人看出怯弱,而像是一種難以遏製的感情奔湧。
    他沒有立刻出列謝恩。
    他隻低聲喃喃:
    “陛下……你知我是誰?”
    “你知我之性?”
    “你還敢用我?”
    “這天下……當真還有我魏瑞的地方?”
    一瞬間,魏瑞眼眶微紅。
    不是懦弱,是血脈激蕩。
    一個人被棄用大半生,被指為死硬派、無用之人、舊製之腐,受盡白眼冷語,忽然有一日,被最高的聲音喚起:“你來主持大局吧。”
    這一聲,不是提拔。
    是重生!
    他終於深吸一口氣,慢慢出列,身姿佝僂卻沉穩,踏步而出,緩緩跪下:
    “老臣……魏瑞,領旨。”
    他聲音不高,卻如暮鼓晨鍾,敲得眾人心神俱震。
    直到片刻後,魏瑞重新站起身來,聲音洪亮,字正腔圓,朝禦階深深一拜:
    “臣必不辱命。”
    “但若日後言之不中、行之不當——”
    “請陛下親斬臣首,不容寬恕!”
    蕭寧依舊麵色不動,淡淡點頭:
    “朕知卿之性。”
    “既用,便信。”
    “從今往後——大堯朝綱,由你、邊卿、霍卿三人共議。”
    “朕望爾等,輔朕以正,扶朕以清,不負今日之任。”
    “退朝——”
    太和殿前,金鍾再鳴,百官出列。
    朝堂三相定,天下目光歸於洛陵。
    魏瑞緩步而出,陽光灑在他白發之上。
    他忽而低聲一笑:
    “老了老了……”
    “可終於,不老得那麽不值了。”
    “中相!魏瑞!”
    魏瑞!
    中相魏瑞!
    魏瑞口中喃喃的這四個字,心中一陣唏噓。
    中相!
    魏瑞!
    與此同時,這四個字同樣如同春雷乍響,震得百官頭皮發麻,心神震蕩!
    魏瑞?!
    朝堂上,一瞬間幾乎所有人都以為自己聽錯了。
    那位從西都趕來的死諫老臣?
    那位三朝都不曾啟用、素有“魏筆架”之稱的“朝堂之最直者”?
    那位方才還口沫橫飛、在大殿之上當眾指斥聖聽、敢罵帝王不辨忠佞、不識吏治的魏瑞?
    他,竟然成了中相?!
    朝中諸臣在這一刻,簡直比先前聽聞“邊孟廣為左相”時更為震撼,甚至有人在瞬間微微踉蹌了一步,險些站不穩。
    林誌遠當即麵色蒼白,像是被人當頭重錘狠狠砸了一記,身子猛地僵住。
    他原本筆直的身姿,在這一瞬間竟然微微晃了晃!
    “魏……魏瑞?”他喃喃複述了一句,滿眼都是難以置信,嘴唇顫動。
    那是徹底的驚駭與荒謬之感。
    他怎麽也想不明白——那個本應死在今日諫言之下的老匹夫,那個一身迂直、動輒忤逆的西都冗臣,那個根本連政治現實都不屑一顧的“文癡”……
    怎麽會突然,被這位天子冊封為中相?!
    就連站在他身側的王擎重,在瞬間也皺緊了眉頭,眸中露出罕見的凝滯之色,仿佛也未料到蕭寧竟會出此一著。
    不是……不是應該是他林誌遠嗎?
    這三月以來,左相之位已得,吏部、戶部盡入掌中,補缺之事八成歸己,就連中相之位,在昨夜前的所有布置中,也都是穩中之穩!
    怎麽會是魏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