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禦狀
字數:7506 加入書籤
日光尚未徹照殿中,殿內卻已燈火通明,檀香嫋嫋,金頂玉柱之間,一片肅然。
百官肅立,排班列列。自東闕至西階,文武分立,各部官員俱已就位。
殿外的鍾聲還在回蕩,但殿內的氣息,卻早已緊繃。
今日是改風月最後一日。
方才的早朝之上,三相易其二,大相空懸,驚雷猶未散盡;而今,風暴之眼再度聚焦。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盯向高階之上那尚未有人影的禦座。
那一席玄金龍椅,威儀凜然,靜待天子臨座。
忽而,一陣急促腳步聲自外傳來。
眾臣聞之,心頭微動。
緊接著,一抹猩紅身影自偏殿通道急步而入,麵容蒼白,神色憤懣。
“林馭堂?”有人輕聲低語。
隻見那最近新任的代禁軍大統領——林馭堂,行至班列之中,先是重重一躬,聲音一出,震徹殿宇:
“啟稟陛下——微臣有要事啟奏,關乎禁軍綱紀,絕非兒戲,請陛下允臣奏事!”
原本肅靜的大殿頓時泛起微瀾。
清流幾位老臣皆蹙眉,側目相視;而新黨諸人則眼中劃過一絲意味不明的光亮,似早知此舉。
就在蕭寧準備開口的前一刻,王擎重微微向林馭堂點了下頭,示意可以開始。
林馭堂眼中劃過一抹狡黠與得意之色,便當即拜倒叩首:
“啟稟陛下,微臣今晨卯時巡行宮禁北苑,依例查崗。豈料——”
“竟遭禁軍衛隊長蒙尚元公然辱罵,並於宮道之中,悍然動手,拳腳相加!”
此言一出,嘩然四起!
“蒙尚元?動手打人?”
“竟是在宮中?”
朝堂內外立時起了騷動,諸臣竊竊私語。
“陛下聖躬在禦,宮禁重地,豈容私鬥?”
“這是……以下犯上之嫌?”
不等眾人細議,林馭堂猛地掀起袍袖,將肩頭一大片青紫暴露於眾人眼前,傷痕累累,觸目驚心。
“臣可不是妄言,陛下可觀微臣傷處!”林馭堂咬牙切齒,“臣為巡防而值,被他毆打至此,天子律法何在?禁軍綱紀何在?!”
他話音一落,新黨之人立時按計劃出列。
工部侍郎第一個出聲:“陛下!臣可作證,今日清晨,臣恰在北苑東牆旁見林校尉踉蹌來過,麵如金紙,唇破血溢,絕非假作!”
刑部侍正則立刻附議:“臣雖不在現場,但早聞蒙尚元目無法紀,心存不滿。他素與新政不和,此番怕是借機行事,意圖滋事!”
吏部郎中亦不甘人後:“陛下,蒙尚元早年確有戰功,可自降任以來,屢屢在內軍中口出怨言,與上官多生齟齬,此風不可長!”
“禁軍者,宮城之衛,龍脈之戍!”兵部員外郎曹翀斥聲而出,“若衛隊長尚可在宮門毆上,日後旁人該作何想?是否也可擅行?!”
一時之間,新黨眾人宛如潮水,自左至右,接連上前,言辭鑿鑿,聲勢洶洶。
他們將“禁軍”、“綱紀”、“朝儀”、“宮禁”四詞輪番反複,明裏說的是蒙尚元,暗裏打的是舊黨殘餘,斬的是清流餘風。
一句話未說出口——但人人都明白,他們要的,不隻是一個蒙尚元的“革職”那麽簡單。
而就在眾人漸入高潮之際,王擎重終於緩步出列。
他不似前幾人那般聲嘶力竭,卻字字如釘,語氣篤定:
“陛下,微臣已聽數位同僚所言,亦查得禁軍今晨人馬調動確有異常。”
“微臣以為,此事若屬實,則蒙尚元已犯下‘以下犯上、毆打同列、擾亂禁防、私鬥於宮’四重之罪。”
“此為綱紀之禍,國法之崩。”
他頓了頓,直身昂首,肅聲而道:
“懇請陛下徹查其事,若證據確鑿,當依軍律處置!”
“臣不敢妄言,但蒙尚元之流,若不加以整肅,隻恐今日打一人,來日傷萬軍!”
此語一出,殿內竟有些人點頭。
清流之中雖有人欲言,卻終究未能出列。
許居正眉頭緊鎖,霍綱歎息搖頭,邊孟廣則拳握在袖中,眉目如霜。
他們心中已然明了,這一切分明是一場早就布好的局。
打的不是林馭堂,是蒙尚元;打的不是衛隊長,是一口“舊義未絕”的棺。
可偏偏——
這局布得實在太巧。
宮中動手,禁軍亂象,證人連連,供詞成行。
這一切,叫他們無法一口否決。
隻要陛下點頭,便是鐵案如山!
隻剩下最後一人未動。
——那高階之上,少年的天子,仍未言語。
他始終坐在那一席玄金龍椅之中,眉眼低垂,神情未變。
甚至於,連一絲微表情,都未曾給出。
他靜靜聽著,仿佛台下聲聲激憤,不過耳邊夜雨,不足為意。
可也正是這樣的沉默,讓所有人都如履薄冰。
這一刻,無人敢再多言一句。
連王擎重也不再催促,隻是垂首靜待。
林馭堂躬身在地,背脊直得如鐵——他知道,自己已經完成了任務,接下來,便隻等那道“旨意”落下。
那,是一錘定音。
太和殿中,氣氛已經凝結到了極致。
林馭堂躬身在地,傷痕赫然可見,聲聲訴說著“禁軍衛隊長蒙尚元毆打上官,犯宮禁律”的驚世之案。
新黨眾人接連發言,步步緊逼,供詞環環相扣,證詞逐條對應,一切都指向一個結論——必須將蒙尚元處置!
而當王擎重作為最後一人站出來,以大臣之尊、重臣之威,冷靜沉聲道出“若證據確鑿,當依軍律處置”時,殿中一切聲音都戛然而止。
他話音落下那一刻,朝堂仿佛也隨之一靜。
王擎重心頭卻是一片篤定。
他相信,這一次,自己布的局已然密不透風——
宮禁動手,這是天條;打傷上官,這是實錘;眾臣作證,這是鐵案。
更何況,這場棋局布設已久,他早早便與林馭堂聯手設好圈套,等的,就是今日。
今日朝堂之上,陛下一連三道任命,無一例外,都落在清流人手中:
左相邊孟廣,中相魏瑞,乃至那位已年邁半退的許居正,都被重新召回擔任大相之位。
這三道聖斷,簡直是一口氣打了新黨三記悶棍。
可王擎重不慌。
他反而篤信,此刻,便該是那顆“棗”落下的時候。
——帝王用人,從來打完人之後,便要安人心。
“連打三棒,怎會不賜一棗?”
他心中自有算盤:
三相已歸清流之手,若再不施以安撫,新黨士氣必然動搖;
更何況,禁軍雖非外廷,卻是宮闈重地,誰掌得它,誰便在朝內朝外多了三分分量。
陛下聰慧如斯,豈不知曉這一點?
此番借蒙尚元之事順水推舟、罷舊將、立新才,既可正綱紀,又可撫人心,簡直一舉兩得。
更妙的是,這個“機會”——他們已經替陛下準備好了。
“陛下就算再心有芥蒂,也不會再容清流獨大,”王擎重心中如是自語。
“這一步,他若是識時務,該順勢順水推舟,罷了蒙尚元,在禁軍中重用我新黨中人。”
甚至於,他心中已隱隱浮現那幾個早擬好的人選——
林馭堂如今是代禁軍統領,自然可以直接扶正。
就算林馭堂不行,退一步講,也還有一位親信在禦前衛中任副使,也能入局……
王擎重站立殿中,眉目如鬆,神情安然,仿佛勝券在握。
這一刻,他眼角餘光朝那高座之上望去,隻待那位陛下輕輕頷首,輕啟朱唇,賜下一道旨意,所有安排便可順利完成。
可他等了。
一息,兩息。
直到五息之後,禦座之上,蕭寧依舊未動分毫。
他沒有開口,也沒有點頭。隻是斜倚在那玄金龍椅之中,神情冷靜。
更準確些說,是——淡漠地、譏誚地、看著他。
王擎重心頭倏地一頓。
他讀不懂那一眼中到底藏著什麽情緒,那不是怒、不是欣,也不是疑。
那更像是……一種蓄謀已久的諷刺,一種“我早已知你所思”的洞悉,一種將獵物哄至網口,卻未急於動手的從容。
“怎麽不說話了?”他下意識在心中問自己。
“他不是該點頭的嗎?”
周圍朝臣也察覺到了異樣。
新黨之人有人偷偷望向王擎重,似乎在等他下一步;
清流諸人雖不敢出言,但那種不安的期待氣息,卻已在空氣中暗暗流淌。
太和殿內沉默了好久。
終於,蕭寧動了。
他緩緩將手中那隻檀木龍紋筆放下,指節輕叩案麵,聲音微微揚起,卻不大。
“鄭福。”
太監總管鄭福急忙躬身上前:“奴才在。”
蕭寧道:“宣——”
“宣蒙尚元進殿。”
四字落地,殿中震動。
林馭堂猛地抬起頭來,一張臉本就青紫未消,這一下,神情更是又驚又怒。
王擎重眉心一緊。
“宣他進來?”
“不是,陛下不是應該先處置麽?為何叫他進殿?”
“是要讓他當麵對質?還是……公開宣罪?”
蕭寧沒有再說什麽,隻是又輕輕叩了叩桌案。
“順便,”他又補上一句,聲線平靜,“這幾日,朕正好也在思考,禁軍內職略顯混亂。”
“今日起,也該有些改動了。”
此言一出,如驚雷炸響。
王擎重整個人驀然僵住。
“禁軍……改動?”
“不是單說蒙尚元了結麽?怎麽突然變成了整軍?”
他直覺不妙。
身旁幾位新黨官員興許是因為剛剛失利的原因,一時間顯得有些麵麵相覷,說不出話來。
殿中清流眾臣亦是愕然。
他們也不知道皇帝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他不是該順勢答應麽?
怎麽這局忽然又偏了?
“鄭福,宣。”蕭寧淡聲吩咐。
鄭福趕忙應聲,疾步而出,高聲朝殿外傳令:“宣禁軍衛隊長,蒙尚元覲見!”
朝門開啟,一道呼喝聲隨風卷來,遠遠傳向殿外。
而那太和殿之中,眾臣仍舊鴉雀無聲。
王擎重額角微繃,禁軍官職調動,這是好事,說不定,那林馭堂可是直接扶正了。
隻是,不知為何,他心中竟生出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不安。
他感覺——
今天,似乎哪裏有些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