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再起刀兵二)
字數:5816 加入書籤
天明帝國“崛興”元年三月下旬的春風夾雜著戰火吹來,冀北趙氏打算趁著朝廷皇帝大行,新皇繼位之初,政局不穩的時機,發兵渡江攻陷淮北地區,以圖為南下之資,李患之在得到淮州北路大營總領陸明義的奏報之後,立刻召集淮潞諸將及霍清明商議退兵之事。
李患之將冀北進兵之事向諸將宣布,便半倚半靠在通政殿的禦座之上,目光灼灼的看著下方的諸將。
霍清明之前沒有參與到與倭桑瀛人的戰爭之中,作為天明帝國的第一武將,他一直深以為憾,此番冀北進犯,他心中已經暗下決心,必要統兵前往,為朝廷立下戰功,方隨他心中之誌。
故而李患之話語既定,他便站前一步對著女皇陛下躬身施禮說道:“陛下,臣自從軍,每戰爭先,後遭蕭氏一族打壓,本無出頭之日,大行皇帝簡拔臣於微末之際,授臣總領禁軍之重任,臣不應再有他望,隻盡職報效大行皇帝與陛下,則是臣所分內之事也。
但清明乃是習武之人,縱橫疆場,馬革裹屍,方趁本心,前番倭桑瀛之患,臣限於值守不能陣前殺敵,深以為憾,今冀北趙氏胡賊敢進犯我朝廷之地,臣請陛下命臣統一旅之師前往征討,若不能勝,甘願受罰,望陛下恩準!”霍清明說罷,撩袍跪倒叩首於地,等待李患之的回應。
眾將見是霍清明請戰,均是暗暗點頭,有這位第一武將統兵禦敵,不愁冀北軍不破,於是眾將也是紛紛請戰,要求女皇陛下讓自己等人跟隨霍清明前往破敵。
李患之看著戰意高昂的眾人,麵露欣慰之色,武將不怕死,文官不愛錢,乃是國家大興之兆,他此刻感覺一個強大王朝已經正在緩緩蘇醒,但是他卻並沒有立刻同意霍清明和眾將所請,而是搖了搖頭麵帶笑意說道:“眾位不畏強敵,臨危請戰,實乃我天明帝國朝廷之福,但朕此番要禦駕親征,借此良機將冀北江北之地盡收我朝廷所有,爾等眾將隨朕前往,朕自有用處!”
霍清明聽罷猛然抬頭看向李患之,眼中滿是不可置信之色,眾將也是紛紛臉顯難色,隻是一時沒人敢於反對。
李患之卻有些不解,前番自己每次帶領眾將征戰,眾人都是歡呼雀躍,此番為何是這般模樣,他倒有些摸不清頭腦。心中詫異,不由開口問道:“怎麽?朕欲親往有何不妥?”
“陛下,呃......今時不同往日,過往您為儲君,雖然身份貴重,但仍可掌兵臨敵,今您貴為天子,這......卻是...卻是...”左英升見眾人均不答話,無奈之下隻得倚自己老將的身份出來解釋一番,隻是這皇帝不可輕易統兵,若是勝了一切好說,若是敗了那便成了天大的笑話,你天子統兵都敗了,別人誰還能勝?之後這仗就沒法打了,若是其他人去統兵勝了,那豈不是比皇帝還強,想死不成?
故而這話卻是沒人敢說,左英升也隻是支支吾吾含糊其辭而已,希望女皇陛下自己能夠明白過來,任命大將前往拒敵。
“原來如此!朕一時竟沒有想到這一層。看來以後朕都不能統兵了?你們可是這個意思?”李患之聽左英升之言,麵露恍然之色,臉色也沉了下來,目光盯著窗外,口中仿佛喃喃自語,又是詢問眾人般悠悠的說道。
眾將見女皇陛下這副神態,又聽這話語,都不知女皇陛下是喜是怒,也不知她是問話還是自言自語,更不知該不該答話,一時間殿內居然鴉雀無聲,讓眾人壓抑的後背都冒出一層冷汗來。
左英升率先跪倒在地,口中言道:“陛下,並非臣等做如此想,隻是此乃千古不變的通例,天子不可輕出,否則萬一動搖國本,天下震動,實在是幹係重大,故而臣等乃是依禮而行,望陛下能察臣等之苦心!”
左英升言畢,以頭觸地,叩首謝罪。眾將見左英升如此,均是齊齊跪倒,不敢妄言。
李患之看了一眼左英升,緩緩走上前去,將左英升扶起,又命霍清明及眾將起身,而後站立於眾將身前,臉色誠懇的說道:“朕知道你們的苦心,禦駕親征便隻能勝不能敗,千百年來的老規矩了,這裏麵有些關節,朕也是明白的,但是朕豈是尋常君王?”
李患之轉過身形,長歎了一口氣,才有繼續說道:“我天明帝國千年來長盛不衰,屹立於世界之巔,隻是百年前一時衰敗,朝綱失統,一分為三,戰亂紛起,四方擾攘,外敵入侵,為禍海疆,以至於國有累卵之危,民有倒懸之急!
這百年來,我天明帝國內部三國紛爭,外敵借機入侵,殺我百姓,掠我城池,奪我財富,使我堂堂大國淪喪於此者,不就是因為我們自己不斷內戰所致嗎?
你們都是跟隨朕在淮州、潞州與倭桑瀛人血戰的百戰餘生之人,你們親眼見過他們是如何屠殺和欺辱我天明帝國的百姓的,你們難道還想讓這樣的事情再次上演嗎?”
李患之仿佛在講述一個久遠的故事,娓娓道來,將天明帝國的苦難描述的動人心扉,最後的質問仿佛一把尖刀深深刺入了眾將的心中,眾將不覺間已經是濕了眼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淚眼婆娑間,就聽李患之聲音陡然變得高亢起來,繼續說道:“所以三國紛亂的局麵必須改變,朕不能坐視天下三分而不理,朕在位之日,必將統一我天明帝國,使得我國家版圖歸於一統,無論國力、財富、商貿、科學、軍事、政治、文化都要遠超以往各代統治時期,朕必要讓我天明帝國的威名傳播四方,響徹天下。
朕以女子之身繼位稱帝,本就是千古無雙,成就前無古人之事,朕絕不做墨守成規、敬小慎微的守成之君,而是要做開疆拓土,崛興天下、繼往開來之主!”
他的這番話宛如春雷乍響,振聾發聵,眾將不由大為震驚,之前李患之帶領他們與倭桑瀛人作戰,眾人也隻是覺得這位殿下智計百出,戰無不勝,對李患之的治國之道,卻是毫不知情,這次返京受封,看到女皇陛下整肅朝綱,重新架構朝局,眾人也沒覺得有什麽,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女皇陛下以此為手段扶持新人,樹立自己的政治班底,也是無可厚非,壓根沒想到女皇陛下暗藏這般天地之誌!
此時被李患之慷慨激昂的宣告其誌,眾將震驚之餘,無不熱血沸騰,他們都是軍人,本就是為國百戰餘生的鐵血悍將,能在有這般雄才大略的君主麾下作戰,將來必定不可限量。
“朕的心意,你們又能明白嗎?朕豈會在乎什麽勝敗之名?若是天要朕敗,那乃是天意,非戰之罪,若是天選朕為成就大業之人,爾等必要隨朕名垂青史,萬古流芳!豈能拘泥於舊禮?
朕之心意,天日可表,今番對爾等言明,從今日後,誰也不必以舊禮約束於朕,若願隨朕之誌,縱橫天下者,便奉朕旨意從事,若不願者,朕絕不勉強!
不知爾等可願否!?”
李患之最後仿佛是在宣告自己的意誌絕不動搖,又像在昭示之後的前途無量,厲聲向眾將問道,這一聲,宛如激起死水的千斤巨石,要掀起眾將心中的驚濤駭浪。
霍清明、左英升等人聽罷李患之的問話,齊齊跪倒,眼中滿含熱淚,口中大聲答道:“臣等繼之以死,敢不聽陛下之言,願隨陛下之誌,揮斥四海,靖略八方,一身一命唯陛下是從!”
李患之見眾將已被自己點起了滔天之誌,不覺喜上眉梢,他附身扶起霍清明及左英升,又命其餘眾將免禮起身,這才麵帶笑意說道:“既如此,朕意已決,要親統大軍前往禦敵,此番不僅要將來犯之敵擊敗,還要乘勢奪取對方的江北地區,以為來日北進之根基。”
“謹遵陛下聖諭!”這一次,眾將沒有再反對李患之禦駕親征,而是齊聲領命,他們此刻心中隻希望盡快趕到戰場,在這位女皇陛下的帶領下,建立屬於自己的絕世武功。
第二日,李患之頒下諭旨,禁軍總領霍清明封為平北將軍,為大軍前部先鋒,統兵五萬先行,征南將軍杜明為左路,征東將軍左英升為右路,李患之禦駕親統大軍為中路,共計十五萬大軍,戰鼓喧天、旌旗蔽日,浩浩蕩蕩向北而進。
霍清明騎在戰馬之上,一身戎裝,手提畫戟,望著隨自己向前行進的大軍,心中真是有種說不出的暢快,他原本就是戰場廝殺的勇將,隻因蕭氏一族的打壓,才被老皇帝收入羽林軍中,成為統領,後來更是憑借除曆王蕭威之功,坐上了禁軍總領的位置,手握京畿戍衛大權,看似威風八麵,風頭一時無兩。
可這並不是他希望過的生活,霍清明身為武將,誌在疆場,殺敵立功報效國家才是他渴望的,這次女皇陛下命其為前部先鋒,真的是讓他大喜過望,他暗下決心,這次一定要讓天下人看看,他霍清明這天明帝國第一武將的名頭絕不是浪得虛名。
此刻雖然出了京城,正在向北行進,但是他的心中早就急不可耐,他此刻恨不得肋生雙翅飛到淮北戰場,沸騰的熱血讓他的臉色有一抹潮紅,他向身後的副官命令道:“傳令,讓大軍加快速度,似這般何時才能抵達,軍情如火,耽擱不得,今晚務必趕到樊林城!”
“是!”副官答應一聲,轉身向下麵的各路千戶傳令,雖然口中毫不猶豫的答應,但是這位副官心中卻是暗暗叫苦,樊林城是京城北路的一處中等城市,過了京畿重鎮襄城再往北行三十裏才能抵達樊林城,襄城距京師三十餘裏,已經是正常行軍的一日的兩倍路程,這樣的急行軍,是身穿鎧甲的士兵極難應付的情況,但是看樣子霍將軍似乎心急如焚,他也不敢多言,隻得傳令去了。
得到了命令的千戶們也是暗中叫苦,但是霍將軍有令,不敢不從,於是喝令軍士加快速度急急而行,狂奔半日才算是勉強趕到了樊林城,等大軍抵達樊林之時,已經是疲憊不堪,人人滿身滿臉的汗泥,看上去和叫花子差不多少,讓人啼笑皆非。
霍清明打馬而過,看著這一眾狼狽不堪的士兵,頓時心中生出一股不安,但是哪裏不對,他卻是一時說不清楚,正在他眉頭緊鎖凝神思慮之際,副官匆匆而來,低聲向他言道:“將軍,女皇陛下命人送來一封信,請您過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罷,遞給霍清明一封信件,這是普通的紙張所寫,並非聖旨專用的黃色紙張,故而不算是正規的聖旨,霍清明知道這是女皇陛下不想大張旗鼓的發表她對自己說的話,故而也沒有跪接,而僅是雙手恭謹的接過信件,拆開信封,展開信函定睛觀看。
隻見上麵一行清秀小字寫到“強弩之末不能入魯縞,衝風之衰不能起毛羽,兵之所忌,將軍豈不知乎?望將軍暫收急迫之心,破敵製勝,不負朕之所望!”
霍清明看罷,不由出了一身的冷汗,他自己一時心急,勒令大軍急進,如果就這樣趕到淮北之地,兵疲意阻之下,別說克敵製勝了,不被對方一戰而滅都是萬幸,自己急於立功卻犯了兵家大忌,女皇陛下必是在後方得知自己強令大軍今日趕到樊林,故而寫了一封私信提點自己,又不使自己丟了麵皮。
霍清明終於知道自己剛才那種不安來自哪裏,自己也算是百戰之將,如今久不臨陣,立功心切,一時竟忘卻了疲兵之忌,自己讓大軍疾行,此刻五萬前鋒已經是被拖成了一條長龍,綿延十餘裏,此刻趕到樊林的士兵僅是隨著自己而來的兩萬餘人,後方還有兩三萬人在向樊林城疾行之中,不到半夜恐怕都無法會齊,這樣的情況下,士兵休息的時間不盡相同,明日再行進兵,很多士兵的體力會一直處於極限的狀態,就算是到了淮北大營,也沒辦法馬上投入作戰。
若是沒有女皇陛下的提醒,等到了淮北豈不讓人看了個天大的笑話,想到這裏,他也不由一陣臉紅,即刻傳令待士兵會齊好生休整,待明日恢複了體力再行進兵。
就這樣,霍清明帶領五萬前鋒大軍,經過七八天的行軍,終於趕到了淮州北路大營之南五裏之地,霍清明勒馬站定,手搭涼棚看著遠處一團霧氣之中隱約可見的淮北大營,心中強忍了數天的戰意已經是再也無法壓製。
這一番,霍清明便要大展神威,殺冀北軍一個落花流水、片甲不留。
喜歡一夢維艱請大家收藏:()一夢維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