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退兵一)

字數:5934   加入書籤

A+A-


    天明帝國“崛興”元年四月二十七日,朝廷大軍在塹江北岸距冀北重鎮淮安之南五裏屯駐,與淮安城內冀北汾陽侯趙林所統的十餘萬冀北軍對峙,雙方經過幾場大戰之後,互有損傷,此時卻都按兵不動,仿佛黎明前的黑暗時刻,都在暗中聚集能量,想要瞄準機會給對方致命一擊。
    李患之在吸取了之前輕敵大意的教訓之後,也是開始變得謹慎起來,他命斥候日夜不停打探淮安城的消息,必須按時向自己回報,以便自己隨時掌握對方的動向。
    並敕令後方轉運糧草的孫庭堅和王耽二將,按期押送糧草至前方大營不可怠慢,又命杜明嚴守大軍後方各路要道,嚴密注視冀北其他沿江各地的動向,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必須及時向自己回報。
    做好了一切的布置和安排,李患之又令匠造營打造更多的“霹靂”三型投石車,一旦計謀無法生效,最後恐怕還要使用強力的武器裝備來強攻淮安城,到時候就可以用到這些霹靂車,所以現在必須開始著手準備才行。
    而淮安城內的趙林也是整兵備戰,嚴守城防,手下眾將多次要求出戰,為上次作戰被斬殺的羅山德報仇雪恨,都被趙林嚴詞拒絕,並勒令諸將沒有自己的將令,任何人不得出戰,否則軍法從事。
    他隻是派出斥候對朝廷大營嚴密監視,斥候由於靠的過於前置,已經多次和朝廷的斥候發生了小規模的交戰,雙方斥候騎兵各有損傷,但是冀北軍以騎兵見長,數量也多於朝廷軍隊,故而一時間占據優勢,但是朝廷斥候並不甘於被壓製,多次組織反擊,也讓冀北軍的斥候遭遇了一些損失,雙方此刻是劍拔弩張互不相讓,大軍雖然未動,但是火藥味卻是十分的明顯。
    直到天明帝國“崛興”元年五月初七日,王耽押運糧草來到朝廷大營,命人即行交割事宜,王耽自己卻是來到禦帳之前,向帳外守衛的羽林軍抱拳施禮道:“煩請通報陛下,臣王耽押送糧草至此,請求覲見!”
    羽林衛士聽聞是後方主管押送糧草的總責官之一王耽,不敢怠慢,轉身進帳奏於李患之知曉,李患之即命王耽覲見。
    王耽進了禦帳,雙膝跪倒,口中言道:“臣平南將軍王耽,恭請聖安!”
    李患之高坐禦座之上,見王耽麵色十分不好,不由心中一動,開口問道:“起來吧,此番你親自前來押送糧草,可是有何要事向朕奏陳?”
    “回稟陛下,臣確有要事奏陳...”王耽說到此處不由抬頭看了一眼李患之身後的兩名侍女唐英婉和蕭妙貞,張了張嘴卻是欲言又止,臉色有些尷尬的停了話語。
    李患之見他這般模樣,知道必是隱秘軍情,於是揮了揮手,唐英婉與蕭妙貞會其意,躬身施了一禮退出了禦帳之外。
    王耽見二女退出了大帳,才再次開口說道:“陛下,臣與孫庭堅奉旨總督糧草,如今後方糧草漸漸不足,我二人多方籌措,也是捉襟見肘,雖幾次催促京城發糧,但是山高路遠,一時間也難以到達,更兼目下乃是春耕之際,人力、火耗等均是不足供應,目前的糧草隻夠大軍十餘日之需,若是遷延日久,臣恐怕難以支撐,此事關重大,臣等二人不敢隱瞞,故而臣親自前來向陛下奏陳,望陛下裁奪!”
    王耽說完深叩其首,不敢起身,等待李患之的回應。
    李患之聽聞王耽的奏陳也是心中一緊,這個時代兩軍交戰最為重要的事情無非是後勤糧草,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若是十萬餘大軍的糧草供應中斷,那必是軍心大亂,不戰而潰的局麵。
    當初李患之自己就用乏糧之計攻破倭桑瀛秀源武藏駐守的堅城宜撫,深知糧草對大軍作戰的重要,如今自己麵臨如此境地,如何能讓他不提起十二分的警覺。
    李患之眉頭微蹙,思忖片刻,卻是嘴角帶出一絲笑意,揮了揮手說道:“起來吧,此事朕已知曉,不須十日,朕定破冀北大軍,屆時攻入淮安,繳獲敵兵糧餉,其難自解!”
    王耽跪伏於地,聽見女皇陛下讓他起身,才緩緩站起身形,剛站到一半,又聽女皇陛下後半句說十日之內要攻破淮安,差點沒再次跌倒在地,心中暗道這女皇陛下怕不是吹牛,這淮安城若是這麽好攻破的,怎麽能拖到現在都沒有攻破?
    雖然王耽與孫庭堅留守淮北大營總督糧草事宜,並沒有參與到與淮安的作戰之中,但是前線的戰報他們還是關心的,每日都派人收集大軍的戰況,做到隨時掌握最新的軍情信息,這前幾番交戰雖然朝廷大軍稍占優勢,但雙方也算是各有損傷,總體處於勢均力敵的局麵,現在不見有什麽大的勝利,女皇陛下如何就說十日之內攻破淮安,這豈不是逗自己玩呢?
    難道女皇陛下聽自己說沒糧食吃了,氣糊塗了不成?
    可是既然是女皇陛下親口所言,王耽自然不敢質疑,他心中雖說將信將疑,但是口中卻道:“若果真如此,我大軍之危自解,願陛下旗開得勝,早克淮安,以為我朝廷北伐根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罷向李患之辭行,出了大帳,帶領押糧官兵回轉淮北大營而去。
    李患之打發走了王耽,便命人宣眾將前來商議破敵之策,他自己卻坐於禦案之後提起筆刷刷點點寫下幾道軍令,待諸將齊至,施禮已畢,李患之拿起剛才寫的詔諭走到眾將近前一一吩咐,並將軍令交付眾將收藏,而後便令諸將按計行事而去。
    卻說晚間掌燈十分,趙林在淮安城中堅守多日不見朝廷大軍前來攻打,正自思索如何破敵,突然有斥候請見,趙林命人傳進,那斥候來到趙林房內,單膝跪倒施禮已畢,向趙林言道:“大帥,我剛剛得到消息,朝廷大軍連夜拔營起寨,向南退去!”
    “什麽?”趙林聽聞斥候的稟報有些不可置信,他一臉詫異的盯著麵前的斥候,反複確認了三次方才作罷。
    他在廳堂之內來回踱步半晌,方才傳命道:“去傳何先生與眾將前來府衙議事!”
    斥候遵命而去,不多時,何無疑及冀北眾將齊聚府衙,趙林見人已到齊,於是將朝廷大軍向南退軍之舉向眾人宣告。
    “什麽!?南軍退了?”
    “不可思議...”
    “有什麽不可思議的,必是南軍遷延日久,大軍缺糧,故而退兵,不如趁此時出兵,隨後掩殺,定能大破彼軍,給羅山德將軍報仇雪恨啊!”
    “對啊,此時不追,更待何時啊!”
    冀北眾將得知朝廷大軍已退,七嘴八舌一陣喧囂。
    “肅靜,爾等不可造次!”趙林聽聞眾將有勇無謀心中不悅,臉色一沉,凝聲說道。他冷峻的目光掃視了一周堂下諸將,才有繼續說道:“南軍自從來到,不曾大敗,反倒是斬了我冀北兩員大將,士氣正盛,前番雖敗,乃是佯輸誘敵之計,彼軍雖然遠來,但那女皇親臨,軍中輜重糧草必然不少,即便不支,也應該可以夠一月用度,為何與我未見勝負,兩軍僵持之際,突然退兵?這其中難道有什麽詐謀?”
    趙林統兵多年,沉穩老練,分析的條條在理,堂下眾將無不點頭稱是,趙林的最後一句話卻是問向何無疑,何無疑見趙林問詢自己,於是躬身答道:“大帥深謀遠慮,在下佩服之至,正如大帥所言,南軍未敗而退走實屬蹊蹺,況且那女皇心機靈巧,智計百出,這其中恐有詐謀,不可追趕,追之必中其計,現下我軍隻易緊守城池,不可輕出!”
    “恩,何先生之言,正合我意!”趙林見何無疑意見與自己相同,麵帶微笑緩緩言道。
    趙林又向眾將命道:“我此番傳爾等前來,正是要告誡諸位,任何人不得私自出城追擊,若有違我將令者,軍法從事!屆時休道本帥不教而誅!”
    眾將聽聞趙林之令不敢不從,均是躬身稱是,就這樣,冀北軍於淮安城中緊守不出,隻待看朝廷大軍下一步有何動作。
    第二日趙林正與諸將在廳堂之內商議軍務,斥候來報趙林說是南軍撤軍五裏便重新安營紮寨,趙林與何無疑相視而笑,一臉得意的說道:“如何?啊?哈哈哈,我就知道那女皇不肯輕易退兵,昨夜撤兵必是其計,見我冀北大軍未曾追趕,今日便不肯走了!”
    眾將聽聞也是暗自慶幸昨夜沒有前去追趕,不然還真的中了敵人的詭計,於是都稱讚趙林多智,趙林也是甚為得意。
    不想當日夜晚,斥候再來稟報,說朝廷大軍再起營寨向南退去,趙林聽罷卻是將信將疑,再派斥候打探,果然朝廷大軍向南而走,又行五裏下寨。
    趙林正暗自思忖,眾將卻是來到府外求見,趙林命人傳進府內,眾將中一人站到近前高聲說道:“大帥,南軍必然是軍糧耗盡,故而退兵,昨日故意遲緩拖延,為的就是麻痹我軍,使我生疑不敢追擊,那女皇好引兵從容退去,若是再不追趕,南軍便真的逃了,大帥,下令追擊吧!”
    趙林循聲觀望,正是冀北名將方嘯鳴,此人與謝雄郢有八拜之交,情同手足,謝雄郢被朝廷斬殺,他時刻想為其報仇,今日見朝廷大軍想要撤離,如何能夠不急,故而向自己請戰乃是正理,但是如今趙林自己也摸不準對方到底是真的退兵,還是誘敵之計,如何敢追。
    他正沒奈何之際,隻聽何無疑從旁言道:“大帥,我有一法可驗對方退兵真偽!”
    何無疑此言一出,趙林頓時來了精神,他雙眼閃動著略帶興奮的光亮看向何無疑,帶著笑意開口問道:“何先生有何妙策,快快講來,本帥也好決斷!”
    何無疑見趙林及眾將都眼巴巴的看著自己,嘴角帶起一絲輕笑,緩緩開口說道:“可派斥候沿途查數南軍灶數,若是灶數不減,必是誘敵詭計,若是灶數減少,便是真的退兵,再騎兵去追不遲!”
    “哈哈哈,真乃是妙策啊!”趙林聽罷大笑,眾將也是喜笑顏開,於是趙林命人前去清點朝廷大軍退兵所過之處的灶台數量,直到第二日一早,斥候回報說沿途朝廷大軍遺留營寨內灶數每日都在減少,今早斥候還特意去朝廷大軍現在所駐紮的營寨遠遠清點了一番,數目又減少了三分之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趙林聽罷稟報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線,何無疑卻在一邊思索片刻之後說道:“大帥,看來南軍是真的退兵,想用緩兵之計瞞過大帥,徐徐退回江南之地去,若是讓他們登上戰船,那我們即便想追也是不能了,大帥此番可命人趁其拔營起寨退兵之時率軍掩殺,敵兵無備之下,必然大亂,屆時破敵不費吹灰之力!”
    趙林聽罷何無疑的言語,不由放聲大笑,自己終於迎來了要戰勝那位女皇帝的一天,於是急不可耐傳召諸將前來聽命。
    待眾將齊至,趙林即刻傳命,方嘯鳴統兵五萬為前鋒,自己親統十萬人為中軍,匡明領兵三萬為後軍,隨時接應,掌燈時分但聽斥候回報朝廷大軍起營為號,便出城追擊朝廷大軍。
    眾將尊令各自準備,待到掌燈時分,果然斥候再次回報說朝廷大軍再次拔營起寨向南而去。
    趙林聞報一聲令下,冀北眾將各統所部,出了淮安城浩浩蕩蕩隨著趙林向南急行而去,方嘯鳴統五萬騎兵為先鋒,一馬當先往南而走,此番誓要給自己的好兄弟謝雄郢報仇雪恨。
    方嘯鳴縱馬提叉急行十餘裏,前方斥候回報說朝廷大軍正在前方不遠處,向南徐徐退兵並無察覺,此刻已經到了鶴林山北。
    方嘯鳴聽聞稟報在馬上一聲大喝命道:“兄弟們,隨我衝殺過去,殺南軍這些狗日的一個落花流水,給我冀北死難的將士報仇雪恨!奮勇殺敵者賞!畏戰擅退者斬!殺!~”
    麾下騎兵聽聞方嘯鳴的命令一個個仿佛打了雞血一般,雙眼通紅高聲大叫,各揮兵刃向南殺去。
    方嘯鳴殺敵心切,卻不知自己已經踏進了李患之為冀北軍準備的血肉墳場!
    喜歡一夢維艱請大家收藏:()一夢維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