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尋找新大陸二)

字數:6268   加入書籤

A+A-


    湛青天空沒半朵厚雲,正午太陽把金芒潑在海上。風來得急,裹著鹹腥氣推搡浪頭,千萬道波濤朝同一方向奔湧 —— 遠海浪沉得發暗,卷著半透明的弧;近前便猛地立起,白浪尖被風扯成碎絲,砸在暗礁上濺起丈高雪沫,落回海裏又融進下一波,悶雷似的轟鳴裹著風聲滾遠。
    浪峰亮得刺眼,浪穀卻沉成靛藍,陽光在波麵碎成流動的金片。幾縷雲絮被風扯得極薄,貼在天幕上像撕碎的棉絮,影子落在海上也被浪揉碎。風更急了,吹得浪尖泡沫斜飛,化成細霧沾在礁石上,唯有海麵仍在風裏奔湧,浪與浪撞出的白痕,在晴天下亮得晃眼。
    天明帝國遠征特遣艦隊第三艦隊司令官盧雪娥,身著筆挺的帝國海軍戎裝,肩章之上,上校軍銜的三顆銀星在指揮艙的微光裏泛著冷澤。
    她佇立在了望窗前,目光落在窗外的海麵,眉頭緊蹙成一道淺痕,臉色凝著化不開的沉鬱。
    自領命率艦隊駛離帝國軍港,她已帶領艦船穿過中土大陸環抱的內海,跨越倭桑瀛群島星羅棋布的海域,繼而朝東續航十餘日。
    可眼下,視野裏隻剩茫茫碧海鋪向天際,連半座島嶼的模糊輪廓都尋不見 —— 無邊的藍裹著艦船,像要將這支出征的隊伍徹底融進大海的褶皺裏。
    盧雪娥的指尖無意識地抵著了望窗的冰涼舷壁,心底的焦急悄然漫湧:“這新大陸究竟藏在何處?這般漫無目的地搜尋,當真如大海撈針。” 她望著沒有盡頭的海麵,對這場尋找新大陸的遠航,愈發浸滿了沉甸甸的憂慮。
    自“崛興”元年至今,天明帝國在女皇帝李患之的擘畫下,海軍的蛻變早已超越 “飛躍” 二字的範疇 —— 若說對倭桑瀛的複仇之戰,是帝國海軍初露鋒芒的宣言,那麽火晶科技的降臨,便是將這支力量推向時代之巔的雙重驚雷。
    火晶能源不僅掙脫了帆布與風的羈絆,更以其高熱量特性徹底革新了帝國的冶煉工藝:傳統熔爐難以提純的特種鋼材,在火晶高溫加持下實現了均勻鍛造,更通過添加鉻、鎳等微量元素,誕生出兼具超高硬度與抗海水腐蝕性的 “靖海鋼”。
    正是這種防腐鋼材的問世,才讓昔日易被海水侵蝕的木質艦船,真正進化為能縱橫遠海的鐵甲巨艦,天明帝國的艦隊也自此從近海守護者,蛻變為令四方震顫的遠海鋼鐵洪流。
    作為帝國海軍的核心戰列艦,“鎮海級” 是火晶動力與防腐鋼材結合的巔峰之作,堪稱 “海上堡壘”。
    其艦體以 “靖海鋼” 為骨,外層包覆著近四寸厚的實心鋼甲,既無懼大口徑炮彈的轟擊,又能抵禦遠海鹹濕海水的長期侵蝕。
    艦身自上而下設四層甲板,功能劃分精密:最上層為指揮甲板,高聳的艦橋配備水晶透鏡望遠鏡與火晶信號發射器,可實時調度方圓百裏艦隊,兩側輔以應急指揮室與軍官休息室;
    第二層至第四層為火力甲板,炮位如蜂巢般密布,共架設一百二十門升級版神威三型後裝線膛炮,炮管泛著冷硬鋼色,每門炮需四名水兵協同操作,發射時三十公斤重的炮彈能精準命中三十裏外目標,百門火炮齊射的聲浪如驚雷滾海,足以掀翻中小型敵艦;
    艦體底層為能源與補給甲板,兩顆“核心火晶”嵌於中央,淡紅色光暈驅動這艘萬噸巨艦以十八節航速恒定航行,續航裏程達傳統風帆艦五倍。
    整艦排水量恰好一萬噸,艦身逾六十丈,可搭載兩千名人員編製中,除八百餘名負責火晶運維、艦船駕駛與火炮操控的水手外,其餘一千兩百人均為裝備槍械的海軍士兵,可在登艦作戰或支援登陸時快速投入戰鬥,既是艦隊指揮中樞,更是攻堅戰中撕開敵陣的利刃。
    若說鎮海級戰列艦是 “攻堅主力”,“靖海級” 巡洋艦便是帝國海軍的 “巡遊領地的中堅力量”。
    作為兼具機動性與火力的巡洋艦,其艦體同樣采用 “靖海鋼” 打造,側舷鋼甲厚約三寸,排水量七千噸,艦身近五十丈,雖噸位不及鎮海級,卻在航速與靈活性上更勝一籌。
    艦身設三層甲板,共配備八十六門火炮 —— 六十門升級版神威三型主炮部署於下兩層甲板,主打中遠程壓製;二十六門神威四型副炮架在上層甲板,專攻近距離敵艦或岸防工事。
    火晶動力係統經輕量化優化,最高航速達二十二節,擅長編隊穿插與追擊,複雜海況下動力輸出依舊穩定。
    可搭載九百至一千一百人的編製中,六百餘名水手負責艦船機動、武器操控與火晶係統維護,剩餘三百至五百名海軍士兵則攜帶單兵武器,兼顧護航時的警戒任務與協同登陸作戰,彈藥艙與能源艙以 “靖海鋼” 隔板分隔的設計,更讓其戰場生存能力遠超傳統艦船。
    而專為近程防禦、護航的 “寧海級” 護衛艦,是帝國艦隊的 “貼身衛士”。
    作為三型作戰艦中最輕巧的艦種,其排水量三千噸,艦身三十丈,艦體仍以 “靖海鋼” 為材,側舷鋼甲厚約寸許,防護雖弱卻換來了極佳機動性 —— 火晶動力經特殊調校,最高航速達二十五節,轉向靈活,能在狹窄海域快速穿梭,甚至追趕上敵方快速偵察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艦身設雙層甲板,共架設六十四門神威四型火炮,射速達每分鍾十二發,既可用密集火力攔截地方艦船、打擊近海目標,也能為登陸部隊提供近距離火力掩護;
    五百至七百人的編製中,水手與士兵比例接近 11,兩至三百名水手專注於艦船操控、火晶維護與火炮發射,另外兩至三百名海軍士兵則配備火槍,既負責艦體巡邏防禦,也可搭乘小艇快速登岸執行偵察、突襲任務。
    在海軍編製中,寧海級護衛艦常以三艘為小隊活動,或伴隨主力艦隊承擔側翼防禦,或獨自巡航近海防線,如忠誠哨兵般守護每一寸海域。
    一支強大的海軍,不僅需要鋒利的作戰艦,更離不開堅實的後勤與支援力量,帝國的輔助艦船便承擔著這一關鍵角色,雖無統一級別劃分,卻各有專攻。
    運輸船是艦隊的 “物資載體”,排水量多在五千噸左右,艦身寬敞,內部設多層密封貨艙,可裝載數千噸糧食、淡水或武器彈藥,若拆除貨艙隔板,還能容納八百餘名海軍士兵;
    艦體以薄型 “靖海鋼” 打造,雖無厚重裝甲,卻足夠抵禦遠海風浪與小型敵艦襲擾,火晶動力支持十六節航速,確保能跟上作戰艦隊的行進節奏。
    登陸艦專為兩棲作戰設計,排水量約四千噸,艦首設有可折疊鋼鐵跳板,艦內分為上下兩層 —— 上層可搭載八輛重型火晶戰車,下層能容納二十艘小型衝鋒舟與五百餘名海軍士兵;
    吃水淺,可直接停靠淺灘,讓士兵、裝備快速搶灘登陸,甲板兩側搭載了的四門帝國最新研製的連發重機槍,還能壓製岸防工事的防禦力量,掩護登陸部隊推進。
    補給艦則是艦隊的 “移動糧倉”,排水量達八千噸,艦內分為火晶燃料艙、淡水艙、糧食艙與彈藥艙,艙體皆經防腐處理,確保物資長期儲存不變質;
    艦體一側裝有可折疊伸縮的傳輸軌道,能在航行中為作戰艦隻補充物資,無需停泊,大大提升了艦隊的持續作戰能力。
    這些輔助艦船雖不直接參與一線廝殺,卻是帝國艦隊遠海出征的生命線 —— 若無它們的保障,即便鎮海級戰列艦與靖海級巡洋艦戰力再強,也難以前行至遙遠的新大陸。
    如今的天明帝國海軍,已形成規模龐大的 “三海艦隊” 體係 —— 東海艦隊、南海艦隊與北海艦隊,三支艦隊共下轄數支分艦隊,加上直屬海軍總部的輔助艦船,各式艦船總數已突破五百艘。
    其中,東海艦隊作為守衛中土大陸東部海域的核心力量,下轄三支分艦隊,配備鎮海級戰列艦三艘、靖海級巡洋艦十七艘、寧海級護衛艦近百艘,另有運輸船、登陸艦與補給艦一百餘艘,戰力足以應對倭桑瀛及周邊海域的任何威脅;
    南海艦隊側重遠海探索與護航,下轄三支分艦隊,雖鎮海級戰列艦數量稍少,卻配備更多寧海級護衛艦與輔助艦船,近年來多次伴隨遠征艦隊前往南部未知海域,為探索航線與建立海外據點提供保障;
    北海艦隊以防禦為主,下轄三支分艦隊,艦船多部署於北部沿海港口,重點防範北方德瑪拉大陸的海上襲擾,同時承擔新艦與水兵、士兵的協同訓練任務。
    此外,海軍總部依據李患之的要求,還在近期建立了三支 “遠征特遣艦隊”,配備鎮海級戰列艦三艘、靖海級巡洋艦六艘艘、寧海級護衛艦十餘艘,及輔助艦船四十餘艘,專門執行跨海域遠征任務 ——這一次尋找新大陸的艦隊,便隸屬於這三支特遣艦隊。
    盧月娥作為帝國最高學府——帝國學院下轄的海軍學院畢業的高級軍官,在帝國海軍服役已經超過五年的時間,她不僅精通目前全部的航海技術,更是海軍作戰的專項人才,憑借優異的表現深得海軍總司令馬仁軌的器重,這一次命她率領一支遠征特遣隊尋找新大陸,也是對其寄予厚望。
    可是她帶領艦隊抱著希望出海,十餘日的不斷向東航行,卻是一無所獲,目之所及,全是茫茫大海。若不是有艦隊的補給船可以提供補給,他們恐怕早就因為物資的斷絕而死在海上了。
    太陽漸漸滑落到艦隊船尾的方向,最後一縷金芒掠過鎮海級戰列艦的鐵甲艦橋,便被夜色吞沒。
    起初海麵尚留幾分平靜,可半個時辰後,東南方天際湧來墨色烏雲,轉瞬遮蔽星月。海風驟烈,裹挾著鹹腥撞向艦船側舷,甲板上未固定的繩索劇烈搖晃,發出劈啪抽打聲。
    天邊先亮起銀蛇般的閃電,瞬間照亮艦隊 —— 鎮海級艦身在浪中微伏,靖海級鋼甲泛著慘白,寧海級已開始左右搖擺,噸位輕的運輸船則像落葉般在浪尖顛簸。雷聲接踵而至,震得甲板發麻,豆大的雨點轉瞬連成密不透風的雨幕,百米外的友艦隻剩模糊黑影。
    暴風雨徹底爆發時,數丈高的海浪如小山般撲來。
    運輸船首當其衝,五千噸艦體被浪拋起又砸下,貨艙艙門被拍開,雨水混著海水灌進去,糧食袋吸飽水壓得艦體微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幾名水兵冒雨加固艙門,險些被浪頭卷落海中。一旁的登陸艦更危險,艦首鋼鐵跳板被浪擊得鬆動,發出刺耳的金屬扭曲聲,下層艙內衝鋒舟相互碰撞,亂象叢生。
    寧海級護衛艦雖靈活,此刻也陷困境。二十五節航速在風暴中無用,艦體劇烈橫搖,雙層甲板上幾門速射炮的固定螺栓被震鬆,炮管在甲板滑動。
    動力艙輸能導管因巨浪滲漏,艦速驟降至十五節,水兵們在顛簸中跌撞著搶修,生怕艦船失控。
    靖海級巡洋艦的危機藏在甲板下。
    中層火炮艙因通風口進水,部分炮位發射機構被浸濕,一名水兵擦拭炮膛時,被傾斜的艦體甩向炮架,額頭撞出血來。
    更棘手的是彈藥艙,炮彈因持續顛簸從貨架滑落,若撞上火晶引信後果不堪設想,艦長隻得抽調半數士兵,在搖晃中徒手歸位。
    即便是最堅固的鎮海級,也難抵風暴。
    萬噸艦體雖能抗住巨浪衝擊,卻也上下起伏,底層補給艙排水係統被暴雨淹沒失靈,積水沒過腳踝,水兵們在水中守護核心火晶,防止海水滲入引發爆炸。
    艦橋信號發射器被閃電幹擾中斷,導致艦隊的無線電失靈,艦隊失去統一指揮,各艦隻能靠火晶信號燈確認位置,卻常被暴雨遮擋,每一次燈滅都讓人揪心。
    夜色漸深,暴風雨未有減弱跡象。
    海浪仍在咆哮,閃電劃破夜空,天明帝國艦隊像鋼鐵孤舟在黑海中搏鬥。甲板上的水兵渾身濕透卻無人退縮,緊抓護欄搶修受損部件。而遠方黑暗裏,不知還有多少未知危險,在等待這支遠征的艦隊。
    喜歡一夢維艱請大家收藏:()一夢維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