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雄英拜師

字數:5078   加入書籤

A+A-


    晨曦微露,天邊泛起魚肚白,雲奇便輕手輕腳地來到朱雄英的房間,輕聲喚道:“大爺,奴婢伺候您更衣,早膳已經備好,剛剛太子殿下派人傳話,等皇爺下朝,便帶您一同前去覲見。”
    朱雄英睡眼惺忪地坐起身,應了一聲:“好。”
    用完早膳,朱標準時前來。“小子,跟孤去見你皇爺爺。”
    “是,父親。”朱雄英乖巧地跟在朱標身後。
    眾人抵達奉天殿,早有侍從恭敬地上前請安:“奴婢叩見太子和大爺,太子大爺千歲千歲千千歲,皇爺正在殿內等候二位。”
    “起來吧。”朱標微微抬手示意。
    踏入奉天殿,朱雄英隻見宮殿雖氣勢恢宏,卻毫無奢華之氣,殿中的楠木桌久經歲月,不少紅漆已然剝落,盡顯質樸,足見朱元璋與朱標生活的簡樸。
    “兒臣朱標,孫臣朱雄英,叩見父皇,皇爺爺。”父子倆恭敬行禮。
    朱元璋正埋首於堆積如山的奏折,旁邊站著四人。朱雄英隱約認出其中一人是剛出征歸來的徐達,另一人卻十分陌生。
    朱元璋抬頭,見是他們,隨口說道:“起來吧,小雄英來爺爺這裏坐。聽說你想練武?既然你爹答應了,咱和你爹商量過,既然要學,就得好好學,可不能丟了咱和你爹的臉麵。”接著,他轉向朱標,“標兒,跟你兒子介紹一下這兩位老師。”
    “雄英,本來孤和你皇爺爺打算讓你舅姥爺教你兵法武藝,他年輕,又是你舅姥爺,本是最合適不過。但他……還是算了。這位是你徐爺爺,你見過,無需過多介紹。還是你皇奶奶出麵,徐叔叔才答應教你。你可要好好學,行拜師禮吧。”
    朱雄英恭恭敬敬地向徐達行了個拜師禮。
    “好,小殿下,臣既然受了你這拜師禮,日後定會傾囊相授,你可要吃得了苦。”徐達鄭重地向雄英回以臣下禮。
    “不可,不可,徐爺爺,我們都是一家人。雄英一定會吃得了苦的。”朱雄英連忙說道。
    朱標緊接著介紹旁邊的人:“這位是孤的老師,前翰林學士宋濂大人,如今他年事已高,告老還鄉。今日是專程回金陵朝拜你皇爺爺,看望孤的。旁邊這位是大本堂的老師劉三吾大人,以及宋師的得意弟子方孝孺,又稱正學先生,這二位是你日後的老師。雄英,行拜師禮。”
    朱雄英打量著方孝孺,隻見他身著樸素的布衣儒服,神色冷峻,麵無表情。朱雄英心中暗自思忖:“建文三害之一?我可不會受你們挑唆。”隨後,他恭敬說道:“見過宋師,見過劉學士,見過方先生。”
    “臣等,見過殿下。”三位老師也趕忙回禮。
    雙方行禮完畢,朱元璋說道:“皇孫的教育之事,便拜托各位了。”
    “大孫,以後日出時分,去演武場,天德教你練武、騎術和兵法。讓他自家那兩個小子也跟你一起學習。用完早膳,你就跟隨其他皇子去大本堂,跟劉學士學習,未時方先生去東宮教你四書五經。晚上來坤寧宮吃飯,你昨天不在,你皇奶奶都沒睡好。”朱元璋細細叮囑道。
    “孫兒知道了,雄英會努力的,皇爺爺。”朱雄英乖巧應道。
    “好了,標兒,天德,景濂留下,劉學士帶皇孫前往大本堂,開始今日的學習。”朱元璋吩咐道。
    朱雄英離開後,朱元璋讓眾人坐下,問道:“天德,景濂,你們覺得咱這個大孫怎麽樣?”
    “小殿下,雖年僅三歲,卻氣度不凡,日後好好培養,必成大器。”宋濂起身恭敬說道。
    “這小殿下,有老哥你當年的靈氣,又不失太子的寬厚,臣看來,這弟子不錯。”徐達也誇讚道。
    “這些話可不能讓這混小子聽到,父皇母後已經把他寵上天了,都捧著他,他可真要無法無天了。日後學習若不認真,免不了要棍棒教育。”朱標嘴上雖這麽說,臉上卻滿是笑意,已然出賣了他內心的驕傲。
    “天德,景濂,今日就去坤寧宮用膳吧。”朱元璋說道。
    “好,今天可有口福了,我可是好久沒嚐到嫂子的燒鵝了。”徐達笑著應道。
    “老臣,遵旨。”宋濂也領命謝恩。
    不多時,大本堂到了,雲奇和侍衛們在門前停下,劉三吾帶著朱雄英步入其中。朱雄英在文華殿門前摘下頭上的皇孫冠,整了整衣冠,神色莊重。他對文人向來心懷尊敬,深知文人雖有時迂腐,卻都懷揣著一種大義和精神,正是這種家國天下、君臣大義、舍身成仁的精神,代代相傳,才使得華夏民族在後世麵對外敵入侵時,能夠頑強抵抗。這種精神早已刻入華夏人民的骨子裏,是絕不能缺失的。
    進門前,朱雄英小聲對劉三吾說道:“雄英幸能得到先生教誨。”
    “皇孫言重了,臣定當傾囊相授。”劉三吾滿臉動容,心中暗自感慨:我大明江山後繼有人,皇孫大賢啊!
    踏入大本堂,朱雄英坐到第一排。一來他年紀小、個子矮,二來作為未來的皇太孫,他的身份地位也理應坐在首位。他身旁坐著四叔朱棣和十二叔朱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剛一落座,朱雄英拿出精美的紙墨筆硯,一群叔叔們便圍了過來,對著他嘰嘰喳喳、擠眉弄眼,尤其是八叔到十二叔之間的幾位,與朱雄英年齡相仿,很快便打成一片。男孩子之間打成一片最快的方式,無非是聊掏鳥、遛狗,或是玩西洋鏡之類的新鮮玩意兒。朱雄英雖外表年幼,心理年齡卻十分成熟,應對起來遊刃有餘。
    “諸位王爺,皇子,上課了!”劉三吾突然大喊一聲。
    眾人這才趕忙坐回座位。此時,朱雄英才有機會好好打量這位日後的永樂大帝朱棣和十二叔朱柏。
    少年朱棣身姿挺拔,宛如蒼鬆翠柏,英姿颯爽,身形矯健,渾身散發著青春的活力與朝氣,仿佛蘊含著無盡的力量。他臉龐輪廓分明,劍眉星目,雙眸炯炯有神,恰似夜空中閃爍的寒星,透著聰慧與堅毅。高挺的鼻梁下,嘴唇緊閉時盡顯剛毅,嘴角微微上揚時又帶著一絲俏皮與不羈。他眼中閃爍著聰慧狡黠的光芒,聰明伶俐,悟性極高,心懷壯誌,喜好武藝,最是不拘小節,對宮廷中那些繁文縟節的束縛極為反感。他帶來的紙張上,畫滿了兩軍對壘的戰術圖。
    再看少年朱柏,麵容白皙如玉,五官精致如畫,劍眉斜飛入鬢,雙眸明亮深邃,同樣透著聰慧與靈氣。高挺的鼻梁下,嘴唇微微上揚,掛著一絲自信的微笑,盡顯少年的陽光與朝氣。他身姿修長挺拔,站在那裏,猶如蒼鬆翠柏般,自帶著一股皇家子弟的威嚴與氣質。行走時,步伐穩健有力,舉手投足間盡顯風範。
    朱雄英深知,這兩位叔叔在曆史上都是文武雙全之人,而十二叔朱柏日後的下場卻令人唏噓不已。這一世,有他在,絕不會讓叔叔落得自焚的悲慘結局。
    朱雄英的思緒正飄遠,劉三吾的上課聲將他拉回現實:“今日臣給諸位皇子講解《大學》。”說著,翻開手中的書,念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諸位皇子跟讀,大本堂內頓時響起響亮的讀書聲。此時,窗外奉天殿內的幾人正偷偷觀望,都想瞧瞧雄英第一天上學的表現。
    朱雄英看著周圍人搖頭晃腦地讀書,心裏直犯愁:“上來就講《大學》嗎?這對小孩子來說,是不是難了點。”
    就在這時,四叔朱棣悄悄把頭伸過來,問道:“雄英,聽說徐叔叔要教你兵法了?你爺爺和你爹都是馬上天子,你可不能比他們差,可千萬別被這群大儒忽悠了啊。”
    “四叔!爺爺他們在外麵看著呢!”朱雄英小聲提醒。
    朱棣看向窗外,頓時一臉懊惱,心中暗叫不好。
    “這個老四,身為叔叔,非但不幫侄子,還在課堂上搗亂!看咱不揍死他!”朱元璋在窗外氣得吹胡子瞪眼,作勢要進去教訓朱棣,卻被朱標一把拉住:“爹,雄英不好好教育可不行,我們先看看再說。”
    劉三吾早就注意到朱棣和朱雄英的小動作,等《大學》領讀完,便故意刁難朱雄英,想借此提醒他好好學習:“皇孫殿下,你可知書中所述何意啊?答不上來,就抄寫十遍再下學。”
    十二叔朱柏急忙小聲提醒朱雄英,朱雄英擺擺手示意沒事。窗外眾人的目光也都被吸引過來,朱元璋急得在窗外直跺腳:“這臭小子不好好讀書,能答上來嗎?這個先生,這不是讓咱雄英丟人嗎!不行,我進去找他。”
    朱雄英站起身,有條不紊地回答道:“回先生話,大學之道是指君子之學的宗旨和方法,在明明德是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大學》告訴我們要先重視自我修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眾人聽著朱雄英侃侃而談,看向他的眼神滿是驚訝與讚賞。窗外的朱元璋等人也連連點頭。
    劉三吾滿臉笑意地說道:“小殿下說的很好,但是既然已通其意,切記不可讀書時偷偷開小差,要保持光明正大的品德,一個家庭,一個國家亦是如此。望爾等謹記。”
    朱雄英再看向窗外,窗外的人影已然離去。朱棣一臉感激地看著朱雄英,心中明白自己逃過一劫。朱柏則一臉崇拜地說道:“雄英真厲害,我讀了半年才通其義,你第一天就懂了,真是天賦異稟,以後還要多向你請教。”
    下了學,皇子們各回各家。朱雄英來到坤寧宮用膳,眾人早已入席就坐。大家都對他今日在課堂上的表現讚不絕口。最後,徐達嚴肅地說道:“明日日出前,來演武場。要跟我學,就不能怕苦。學不好,我可敢抽你鞭子。”
    朱雄英心中暗道:“這是已經請了尚方寶劍了。”嘴上卻堅定地回應:“是,徐爺爺,既然學,雄英就不怕苦。”
    喜歡皇孫雄途大明朱雄英請大家收藏:()皇孫雄途大明朱雄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