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中原魂魄
字數:5074 加入書籤
各大門派在玄空道長力邀之下,紛紛抵達少林寺。雖說方今大宋皇帝趙佶崇信道教頗多,可少林寺自大唐以來就名揚天下,故而在中原武林界,威望極高。再說天下武功出少林,此番齊聚嵩山,也算是武藝根源上的認祖歸宗了。
嵩山上突然齊聚許多江湖豪傑,乃多年來少有之事。張明遠、費無極與玄空、惠鬆、明哲、道空,一行人抵達嵩山。一路走來,但見這嵩山,實為名山大川,古跡遍地,果然名不虛傳。古樹參天,寺廟屹立。古塔林立,蔚為壯觀。
“果然是中原氣魄。”玄空環顧四周,情不自禁之際,緩緩讚道:“中嶽之大觀。如此名山大川,古刹屹立,自然有著一股精氣神,你們可知?”
張明遠道:“我倒想起春秋戰國時,有這樣四個詞,叫做楚王問鼎,問鼎中原,中原逐鹿,鹿死誰手。”
費無極道:“這精氣神便是中原魂。周秦漢唐,無不如此。如若不掌握中原便被視之為夷狄。秦始皇便是被稱之為夷狄之王,那小小趙國和韓國,根本不把秦國放在眼裏。嬴政自然很不服氣,後來之事不用贅述,自然就是李太白所言,正所謂‘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至於漢唐更是如此,中原的洛陽,可謂名揚天下。”
玄空道:“不錯,無極所言極是。有句詩,貧道很以為然,叫做‘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如今大唐長安變成我大宋京兆府,大唐洛陽變成我大宋河南府。大唐的牡丹到了我大宋,如今也從長安名揚到了洛陽,從關中到了中原。如今我大宋更是占據中原,雄視天下。嵩山乃中嶽,果然氣度不凡,凝聚了中原魂。”昂首挺胸,捋了捋胡須。
惠鬆看著鬱鬱蔥蔥的嵩山,緩緩道:“師父所言極是。我看這嵩山以少室山為最,少室山又以少林寺為最,自然非同一般,氣勢不凡。”說話間環顧四周,笑出聲來。
明哲道:“師父說的有道理。這嵩山號中嶽,自然是天下人間,最居中的地方了。”說話間看向遠方。
道空道:“我也聽說過少室山的名頭。的確名揚天下。就是不知師父所說精氣神,到底是什麽?”
玄空擲地有聲道:“嵩山就是嵩山,在中原大地,並非最高峰,但自從有了少林,不高也高了起來,此中可謂三高:其一謂之氣勢,乃中原文脈之冠。其二謂之膽略,實為大宋武術之魂。其三謂之區位,作為兵家必爭之地。這精氣神,便是這‘三高’,你們以為如何?”眾人莫不歎服,一個個點點頭,深以為然。
隻有費無極雖說點頭可心中卻並不以之為然,又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玄空說,太原府是,如何嵩山又是,好生奇怪。自己琢磨半日,悶悶不樂,但也一時無解,索性心煩意亂,不再多想,如此自尋煩惱,費無極自然不會深陷其中。
費無極自從出使西夏,見了乾順、察哥。出使遼國,見了天祚帝和耶律大石。便越發對這天下有了自己的看法,隻是暫時想不通,索性不去自尋煩惱。張明遠卻撓了撓後腦勺,冥思苦想,不得要領,看向遠方。
“少室山!”費無極眨了眨眼睛,心想,“少室山,少林寺。真有趣。那些和尚在此倒也快活許多。”就笑道:“嵩山上最有名的莫過少室山,少室山上最有名的就是這少林寺,是也不是?”背著手,好似老先生,一副氣度不凡。
張明遠歎道:“沒來過少林寺。自然對嵩山了解不多,對少室山,少林寺更是不甚了解。”便向玄空請教。
“你們可知這嵩山有太室山和少室山之分麽?”玄空放眼望去,對眾人道:“你們隻知少室山的少林寺,難道不知太室山上也有名揚天下的場所。”瞅了一眼張明遠和費無極。
“不知道。”費無極轉過身來,依然悶悶不樂,不緊不慢道:“玄空道長,你且說說看。”張明遠也隨聲附和。
玄空道:“據傳,夏朝禹王的第一個妻子塗山氏生啟於此,山下建有啟母廟,故稱之為‘太室’。室者,妻也。也就是正室。”眾人聽了,頓時笑了笑。
玄空接著道:“太室山共三十六峰,主峰‘峻極峰’,則以《詩經·嵩高》‘峻極於天’為名。登上峻極峰遠眺,西有少室侍立,南有箕山麵拱,前有潁水奔流,北望黃河如帶。倚石俯瞰,腳下峰壑開綻,淩嶒參差,大有‘一覽眾山小’之勢。山間雲嵐,瞬息萬變,美不勝收。太室山下那中嶽廟,始建於秦朝,是我道家象征。太室山南麓的嵩陽書院,又是那孔夫子儒家的象征。”
費無極問道:“玄空道長如何這般了解,還這般富有情思?”玄空笑道:“貧道來嵩山之時,你們可能還未來到這世間。”玄空笑道。
張明遠來了興致,緩緩問道:“原來如此,玄空道長這般熟悉太室山,那少室山又當如何?”
玄空捋了捋胡須,介紹道:“這少室山,也有三十六峰,自然也頗為壯觀。少室山的山頂寬平如寨,分有上下兩層,有四天門之險。少室山為嵩山最高峰,主要建築為少林寺。據說,禹王的第二個妻子,塗山氏之妹棲於此。後人於山下建少姨廟敬之,故山名謂‘少室’。也就是妾!名揚天下的少林寺,是嵩山釋家的象征。也是佛門重地!世人皆知,故而前來拜會者絡繹不絕。”環顧四周,微微一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惠鬆看著路邊野草,一片白色花朵,問道:“這嵩山野草野花如何這般奇特。還望師父指教。”
玄空看著這白色花瓣,喜笑顏開之際,樂此不彼地介紹道,“此乃天目瓊花,又叫佛頭花,樹態清秀,葉形奇特,花開似雪,果赤如丹。此物,乃藥材,枝、葉、果均可入藥,春、夏采摘,曬幹或鮮用,可祛風通絡,活血消腫。治腰肢關節酸痛,跌打閃挫傷,瘡癤,疥癬。葉色綠、花色白、果熟時又鮮紅。春可觀花又可觀果,秋還可觀紅葉。如此野花,嵩山上自然成為一景。如若趕上了算是造化,也算微幅不淺。”隨即采摘一些,捏在手裏,細細看來。
明哲追問道:“這少林寺,可有什麽來曆?還望師父指點,弟子素聞大名,如雷貫耳,如今前來更是喜出望外。”
玄空洋洋灑灑道:“少林寺為北魏孝文帝拓跋元宏敕建,這天竺僧人跋跎在此落跡傳教。因天竺高僧菩提達摩在這裏首傳禪宗,後來禪宗成為佛教中的重要宗派,由此少林寺被稱為禪宗祖庭。禪宗祖師達摩在傳教中留下了‘一葦渡江’、‘麵壁九年’的故事,確立了‘明心見性,一切皆空’的修道禪法。可以說,少林寺非中原人所建,乃拓跋氏孝文帝所建。這北魏孝文帝,想必你們也略知一二。”
張明遠喜道:“北魏孝文帝的確厲害。馮太後也是巾幗不讓須眉。”說話間神情肅穆,好似見過孝文帝與馮太後一般。
費無極喜笑顏開道:“在西夏,說到孝文帝。你們是沒看到,乾順的眼睛都熱淚盈眶了,好像孝文帝是他父王或者王兄一般。”不覺回想開來。
明哲道:“我想北魏孝文帝是拓跋家族。西夏乾順也是拓跋家族,他們應該有淵源。”看向張明遠和費無極。
惠鬆道:“北魏在北方。西夏黨項人來自高原,地域並不相同。我看這其中,恐怕不可捉摸,難以搞清楚。”伸手比劃開來。
道空道:“北魏孝文帝是雄才大略。乾順也是雄才大略,但願西夏不會被契丹滅了。我大宋可能一時間顧不上它。就看西夏會不會自生自滅也未可知。”看過不少史書,故而記憶猶新。
玄空笑道:“這個說法未免牽強附合了。管他孝文帝和乾順是不是同姓同族,反正這北魏和西夏都信佛,這就有意思了。”眾人聽了都點頭。
張明遠問道:“不知這嵩山有何曆史?還望玄空道長教誨。”說話間拱手一笑。
玄空想起往事,難以忘懷,不覺緩緩道:“貧道與少林寺方丈空遠大師是故交。曾與他徹夜長談,聽他介紹,嵩山實為名山大川。魯昭公四年,晉國司馬侯曰:太室,九州之險也。又楚椒舉,即武舉,伍子胥的祖父曰:周幽王為太室之盟,戎狄叛之。漢武帝禮祭中嶽太室。 晉永康二年,八王之亂,趙王司馬倫篡權,齊王司馬冏等自許昌起兵討之。司馬倫懼,夜使人披羽衣上嵩山,偽稱仙人王喬,陳述符命。永嘉三年,劉淵遣子劉聰等犯洛陽,劉聰親祈嵩山,留軍圍洛,洛中乘虛出擊聰軍,敗之。北魏泰常八年,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入洛陽,遣使祠嵩高。太和二十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祭嵩高。永平中,擇嵩山形勝地,北魏宣武帝元恪立閑居寺。北魏孝明帝元詡神龜二年,胡太後遊嵩高。永熙二年,北魏孝武帝元修狩於嵩高。永淳初,唐高宗於山南作奉天宮。垂拱四年,武則天封嵩高為神嶽,禪少室。聖曆二年,武則天幸嵩山。次年,武則天複幸嵩山。”聽了這話,眾人歎了口氣,暗自佩服。沒曾料想玄空道長如此博聞強識,頭頭是道。
費無極心中暗想,就目瞪口呆道:“這和尚如何知道這麽許多。豈不匪夷所思?”明哲道:“弟子也覺得不可思議。過去之事,如何知道?”惠鬆也搖搖頭,笑道:“不大相信方丈知道這麽許多。”
道空道:“莫非少林寺方丈大師有通靈之術,可以回到遠古不成?豈不可笑?難道古人夢裏對他介紹過了不成?他怕是在胡編亂造也未可知。”
張明遠疑惑道:“對啊,方丈如何知道這些。還望玄空道長教誨。這可匪夷所思,不可思議。”
玄空道:“你們這些晚輩,真是少見多怪。這此卻有了疑惑,不知是對年代有疑惑,還是對這發生之事有疑惑?豈不聞史書可載。這曆朝曆代修史乃國家舉措,何況帝王到名山大川,如何沒有記載。”眾人恍然大悟,尷尬一笑。費無極不覺點點頭,深以為然。張明遠也拍了拍腦門,笑出聲來。
費無極饒有興致之際,問道:“玄空道長,請問嵩陽書院如何?想必大有來頭。”看向玄空。
玄空笑道:“嵩陽書院?我且介紹一番,之後我等去看看,如何?隻說怕是難以知曉,去看看,想必你們就了然不惑了。再說,你費無極也是頭頭是道,出口成章,想必與嵩陽書院的學子可以談經論道也是你大顯身手了,你們不是喜歡文武雙全麽?”
費無極喜道,“好,去看看也好。”明哲擲地有聲道:“我也去!”道空與惠鬆對視一笑,齊聲道:“自然去看看。”
張明遠緊隨其後,笑道:“大家都去,我張明遠自然不甘落後。”玄空在前,眾人隨後,信步開來。
喜歡兩宋傳奇請大家收藏:()兩宋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