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險象環生

字數:7115   加入書籤

A+A-


    次日,宋高宗與孟太後、令德帝姬都被苗傅和劉正彥扣押,形勢危急。宋高宗偷偷派手下士卒潛逃出去,找張明遠和費無極等人前來救援。
    這時,張明遠和費無極等人見宋高宗寵幸康履就心灰意冷,想回京兆府去,聽到宋高宗有危難,都驚得呆了。眾人議論紛紛,火急火燎。
    李綱道:“這可如何是好?大宋朝廷不能亂,如若不然,金賊會抓住機會,揮師南下,猛衝猛打。那時候,亡國滅種就絕非危言聳聽。”
    宗澤急道:“可惜老夫要固守中原,不可輕舉妄動,如若不然,金賊定會伺機反撲。這幾年的抗金就付之東流了。”
    陳東歎道:“這苗傅和劉正彥居然狗膽包天,他們真是有恃無恐,居然做出這等喪盡天良之事。當年我擔心欽宗皇帝會遭此劫難,故而對太學生苦口婆心說了許多,讓他們不可對天子,隻可對貪官汙吏。他們還算不錯,給我這個麵子。”
    子午道:“這件事,恐怕乃是太祖以來的一大隱患。為何太祖當年‘杯酒釋兵權’,就是嚴防死守手下尾大不掉。”
    普安道:“可不是,如今果然除了這等事。真是匪夷所思,畢竟眼下兵荒馬亂,金人又來犯。此時此刻大宋出現內訌,那就太難了。”
    餘下道:“誰說不是,皇上眼下遭受苗劉幽禁,我等不可坐視不管。”
    武連道:“但也不能輕舉妄動,就怕傷及無辜。畢竟皇上跟前還有許多大臣。他們還有許多家眷。苗傅與劉正彥真是可惡之極,真會挑時候,偏偏這時候尾大不掉。”
    張明遠歎道:“事不宜遲,我等要火速前往搭救皇上才是。他如若被苗劉送給金人當見麵禮,就麻煩了。”
    費無極緩緩道:“不錯,不敢想象,如若這般,那我大宋的顏麵掃地,就令人哭笑不得了。”
    宗澤喝了口茶,叮囑道:“事不宜遲,你們明日出發,我派人聯絡韓世忠,他是個忠臣良將,定會忠心耿耿,前往搭救皇上。”
    李綱道:“不錯,韓世忠的確有勇有謀,一身都是膽。他跨馬飛奔,來無影去無蹤,實乃一代戰神。”
    張明遠驚道:“我們在洛陽見過他,戰神居然是他。他與完顏婁室對戰,十幾回合也不露怯,的確了不起。”
    費無極道:“完顏婁室號稱戰神,沒想到韓世忠也獲此殊榮,佩服佩服。完顏婁室武藝高強,如若不是師兄出手相助,恐怕完顏婁室會擊敗韓世忠。”
    子午反駁道:“那倒不然,我看韓世忠武藝超群,他彎弓射箭,百發百中。我見過他的騎射技藝。”
    普安道:“奇怪,當年北上伐遼,為何沒見到韓世忠。他莫非是天兵天將,來無影去無蹤不成?”
    餘下道:“上一次在洛陽,隻顧對付完顏宗翰和完顏婁室,也沒和韓世忠將軍多說幾句話。如若有緣,定要一起聊聊天。”
    武連道:“不錯,我上次在洛陽城見他一麵後,就念念不忘,他真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儀表堂堂不說,還有勇有謀,好比三國的周公謹。”
    餘下反駁道:“不對,我看好比趙子龍。跨馬飛奔,渾身是膽。”
    普安笑道:“三國戰神有那些人?”
    子午應聲道:“關雲長、張翼德、張文遠、馬孟起、黃漢升,當仁不讓。”
    張明遠歎道:“漢唐也有不少戰神,比如衛青、霍去病。還有郭子儀和李靖。漢武帝與唐太宗都是喜歡開疆擴土的一代雄主。”
    費無極道:“我大宋莫非沒什麽戰神不成?你們不可小看我大宋。大宋的戰神最是久負盛名。種世衡、狄青、種師道、張叔夜,都了不起。”
    宗澤笑道:“太祖就是首屈一指的第一戰神,你們意下如何?”眾人都笑。
    李綱站起身來,捋了捋胡須,歎道:“眼下形勢危急,你們多加保重。”
    宗澤深情道:“老夫盼望你們為國為民,搭救皇上,一舉成功。”
    張明遠眼裏含淚,緩緩道:“我大宋本國富民強,國泰民安。偏偏金國崛起,遼國滅亡。這隻不過是轉眼之間。眼下金人揮師南下,亡我賊心不死。我大宋千千萬萬仁人誌士,都要枕戈待旦。如若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費無極道:“不錯,還是孟夫子所言極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眾人齊聲道:“範仲淹有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次日,張明遠和費無極帶著子午四人馬不停蹄,趕往宋高宗之地。那韓世忠也率眾前去救駕。一時間,江南之地傳得沸沸揚揚,都說趙構的皇帝做不長了,大宋要亡國滅種。
    韓世忠見了張明遠和費無極等人,喜出望外,笑道:“又見麵了,你們這幾年真是名揚天下。聽說你們北上搭救太上皇去了,是也不是?”
    張明遠捋了捋胡須,應聲道:“將軍何出此言,從何而來的小道消息?”
    費無極道:“我們北上,這等消息,如何傳到江湖上去了,真是難以置信,匪夷所思。”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子午拱手道:“可不是,將軍又開玩笑,這可一點都不好笑。”
    普安笑道:“也沒什麽可遮遮掩掩的,好漢做事好漢當,實話實說,未為不可。將軍又不是外人。”
    餘下道:“洛陽城之後,不知將軍在何處帶兵打仗?”
    韓世忠介紹道:“兵荒馬亂,帶兵打仗也沒什麽了不起。可惜,洛陽城還是被金人占據了。他們用下三濫的手段,真是豈有此理?”
    武連道:“好了,眼下當務之急是搭救皇上他們。”
    張明遠和費無極與韓世忠麵麵相覷,交談幾句,眾人分頭行動,子午四人翻進城去,師徒一探究竟,可找不到宋高宗他們的人。
    正在此時,兩聲大笑炸起,眾人看去是苗傅和劉正彥。宋高宗和孟太後、慶壽公主都被士卒圍著。
    苗傅道:“我素聞張明遠和費無極的本事。你們不必多管閑事。你們和趙佶、趙桓都是故交。但趙構卻不同,最是膽小怕事,你們跟隨趙構,沒什麽好下場。”
    劉正彥道:“想搭救趙構,沒那麽容易。你們如若負隅頑抗,就殺掉趙構。讓你們心驚肉跳。”
    宋高宗臉色煞白,聳了聳肩,驚道:“我眼下退位了,不是大宋天子。為何還要咄咄逼人,豈有此理?”
    孟太後道:“還是請出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想必你們會給些麵子。”隨即吩咐左右。不多時一個老太太拄著龍頭拐杖走了進來。
    張明遠和費無極麵麵相覷,驚道:“令德帝姬,你老人家還健在,我等沒想到,還能見上一麵,真是不可思議。”
    宋高宗笑道:“眼下,這帝姬就不要叫了,多難聽。還是叫魯國公主好了。”
    孟太後笑道:“陛下,她老人家都一把年紀了,還是順著她的意願好了,叫做慶壽公主,意下如何?”
    宋高宗麵露難色,勉為其難,歎道:“好,隻要不叫令德帝姬,叫慶壽公主,也不錯。仁宗皇帝是好皇帝,朕緬懷他老人家,故而他起的名字,朕深以為然。”
    慶壽公主笑道:“徽宗皇帝時候,老身叫做令德帝姬,如今構兒登基大寶,老身就叫做魯國公主了,但我還是希望你們叫我慶壽公主,我父皇仁宗皇帝在天有靈,也會感激不盡了。不知意下如何?”眾人都點頭一笑。
    韓世忠道:“公主殿下乃是有福壽之人。當年向太後也誇讚徽宗皇帝是有福壽之人。”
    張明遠道:“當年我家師夫也健在,我們都在東京過中秋佳節,賞雪,可是熱鬧非凡,眼下兵荒馬亂,沒什麽好心緒做這些事了。”
    費無極道:“眼下人心惶惶,也是無可奈何了。金人對我大宋如此痛下殺手,他們真是可惡透頂。”
    苗傅冷笑道:“可惜仁宗皇帝以後,沒什麽好皇帝了,皆是酒囊飯袋,一代不如一代。”
    劉正彥反駁道:“此言差矣,神宗皇帝、哲宗皇帝也不錯。他們攻伐西夏,也算一代英主,無出其右。隻是後來,一代不一代罷了。”
    正在此時,韓世忠飛身而起,張明遠和費無極緊隨其後,三人近前,來個突然襲擊,便抓起住了苗傅和劉正彥。二人魂不附體,跪地磕頭,祈求宋高宗饒命。
    宋高宗伸手一指,氣道:“你們死到臨頭,還胡言亂語,如今還有什麽話要說?居然犯上作亂,豈有此理?朕這些天,寢食難安,都是你們這兩個亂臣賊子幹的好事。金賊圍追堵截也罷,你們還跳出來欺辱朕,朕讓你們知道知道,大宋天子不是你們好欺負的。”
    韓世忠拱手道:“陛下,末將還望陛下高抬貴手,讓他們戴罪立功。”
    宋高宗冷笑道:“韓愛卿,你此番功不可沒,朕與你乃是劉玄德和諸葛孔明的感覺了。至於這兩個無恥狗賊,留著是禍害,推出去,斬首示眾,以儆效尤。眾人不得再諫言。”
    張明遠勸道:“陛下,如今虛驚一場,還望高抬貴手,放他們一條生路。”
    宋高宗道:“朕可不是太子,他一個信佛之人居然帶著夏國劍,走來走去,真是可笑。膽小鬼就靠夏國劍壯膽。”
    孟太後道:“他們也不容易,還望皇上手下留情,讓他們戴罪立功。”
    慶壽公主見宋高宗動了殺機,就隨聲附和,笑道:“我老太婆怕什麽,這樣一把年紀了。你推我一把,我或許就跌倒在地了。金人當年在東京胡作非為,真可恨。他們兩個造反,那就更可恨了。”
    張明遠道:“聽說你們都見過靖康恥,到底恥辱在何處?還望賜教?我這幾年一直都在想象,真是不可思議。”
    孟太後拿著帕子掩麵而泣,緩緩道:“我眼睜睜看著大宋帝王將相被金人侮辱,曆曆在目,不可思議。宣德門前的恥辱,令人肝腸寸斷。那一幕,終生難忘。”
    費無極愣了愣,看向慶壽公主,問道:“為何你老沒被金人帶走。畢竟許多皇親國戚都被帶走了。你也是哲宗皇帝的皇後啊。”
    子午道:“可能金人都以為你老人家年齡大了,走路都費勁,故而如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普安道:“還要問老人家才是。”
    慶壽公主動了動嘴唇,一言不發,輕輕的哼了一聲,歎了口氣。
    餘下道:“可她老人家就是不說話,如何是好。”
    武連道:“孟太後為何也沒被金人帶走?”眾人都一人一句,喋喋不休開來。
    宋高宗介紹道:“孟太後是廢後,慶壽公主是上了年紀,也不在皇宮大殿居住。他們都不在金人花名冊上。這也是逃離東京城南下的人說的。朕與孟太後、慶壽公主,便是金人口中的三條漏網之魚。”
    此言一出,張明遠和費無極等人麵麵相覷,才算明白過來,都長籲短歎,一言不發,陷入憂思,黯然神傷。
    不多時,苗傅和劉正彥被斬殺建康集市,宋高宗命令梟首示眾,並將其誅滅九族,還將二人的部下斬盡殺絕,一個不留,頓時人心惶惶,哀嚎聲直上雲霄。
    平民百姓更是麵麵相覷,不予理會。對於此事,坊間頗有微詞。如若不是皇上的逃跑與寵幸,亂臣賊子又怎會作威作福,狐假虎威。根源在宋高宗,可宋高宗畢竟貴為天子,無人敢於指責,隻好對亂臣賊子被誅殺拍手稱快。
    三日後,趙構下令淩遲處死見風使舵的張逵,又將看守宮門的中軍統製吳湛五馬分屍。隨即封賞平亂功臣:升呂頤浩為尚書右仆射;升李邴為尚書右丞;封韓世忠為少保、武勝、昭慶兩鎮節度使,禦書“忠勇”讚揚其忠心,另外封其夫人梁氏為護國夫人。一人兼兩鎮節度使及功臣之妻受封賞皆始於此。張浚則自請前往川陝一帶防守,被封為宣撫處置使。
    有個叫歐陽澈的平頭百姓想出人頭地,他素知陳東當年帶領太學生搞得轟轟烈烈,故而登門拜訪,請教陳東有關家國天下的大計,陳東卻並不知情,哪知歐陽澈將洋洋灑灑上書宋高宗,有些話便是歐陽澈聽陳東肺腑之言後的表達。黃潛善與汪伯彥自從官複原職後就在宋高宗麵前亦步亦趨,形影不離。苗劉兵變後宋高宗更是對他們恩澤有佳。
    這日,汪伯彥急匆匆跑來對宋高宗訴苦道:“平民歐陽澈上書建議改革政治,抵抗金人,還斥責黃大人,是可忍孰不可忍,還望陛下明鑒。”
    黃潛善匆匆忙忙也麵見宋高宗,煽風點火道:“陛下,如果不趕快殺掉陳東、歐陽澈等人,又會有鼓動眾人伏闕上書的事發生。這陳東有恃無恐,口無遮攔,乃是禍國殃民的亂臣賊子。難道陛下忘了‘苗劉兵變’?”
    宋高宗一聽,馬上魂不附體,這陳東鼓動太學生當街打死朱拱之曾名揚天下,世人皆知。如若陳東再胡鬧,恐怕朕的江山社稷就不保了,想到這裏,就命令黃潛善道:“愛卿就看著辦好了,朕要陳東閉嘴,永遠不要胡說八道。‘苗劉兵變’就夠了,如若再有人興風作浪,朕絕不姑息養奸,一定嚴懲不貸。”說話間魂不守舍,厲聲厲色。
    建炎元年八月二十五日,陳東與歐陽澈一起被殺於鎮江府集市。當日狂風大作,瓢潑大雨。黎民百姓紛紛落淚,李綱、宗澤義憤填膺,黃潛善、汪伯彥卻拍手稱快。
    喜歡兩宋傳奇請大家收藏:()兩宋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