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壯誌未酬

字數:5768   加入書籤

A+A-


    張明遠等人得知後,對宋高宗有了許多不滿,但也不好表露,一個個義憤填膺,悶悶不樂,見了宋高宗也不再多嘴多舌,全無素日的談笑風生。
    在住所,張明遠憂心忡忡,環顧四周,低聲細語之際叮囑子午四人:“如今天下本不太平,可高宗開始濫殺無辜,想必事後他就後悔莫及了。‘苗劉兵變’曆曆在目,想必皇上也是心有餘悸,就怕重蹈覆轍。‘草木皆兵’四個字目下算是一語中的了。”
    費無極苦笑道:“‘苗劉兵變’實乃有驚無險。沒想到苗傅與劉正彥會犯上作亂!陛下為了顧全大局不得不隱退,幸虧韓世忠將軍力挽狂瀾,才打敗苗劉兵變,陛下才重回龍庭。在皇上眼中,‘苗劉兵變’是武將犯上作亂,這歐陽澈之事便是士大夫妖言惑眾了。陳東先生又極力辯解,故而自取其禍。也怪先生他自己口無遮攔,如之奈何。”
    子午道:“先生素知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可他偏偏管不住自己的那張嘴,又當如何?”
    普安歎道:“這打獵的人素知,箭射出頭鳥。先生如此鶴立雞群,便釀成了這般的局麵,實在令人傷心難過。細細想來,心裏真不是滋味。往事難忘,曆曆在目,仿佛先生的音容笑貌還在當年的東京。那把折扇,那眼角的黑痣。”
    餘下歎道:“先生此去山高水長,我們難以忘懷。”
    武連氣道:“康王如何就聽信謠言了,看來黃潛善與汪伯彥也是亂臣賊子,與王時雍一丘之貉,比蔡京、童貫、李邦彥還可惡之極。如何皇帝跟前總有些卑鄙小人,靖康恥曆曆在目,康王不思雪恥,報仇雪恨,卻是撒腿就跑,抱頭鼠竄,哪裏是男子漢大丈夫所為。昔日的康王早已變了。我看不是康王長大了,而是康王成了高宗,做了皇帝的人反而是膽小如鼠,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餘下馬上用手捂住他的嘴,示意他不可口無遮攔,自取其禍。
    正在此時,李綱、宗澤前來探望張明遠、費無極等人。當二人走了進來,但見張明遠等人神情肅穆,悶悶不樂,也是感慨萬千。
    李綱淚流滿麵,握著張明遠、費無極的手,默然不語。宗澤也是老淚縱橫,捋了捋胡須,歎息不已。眾人坐了下來,麵麵相覷。
    宗澤老淚縱橫,喃喃道:“老夫就想過河,與金賊血戰到底,收複失地,報仇雪恨。為此寫了一道奏章,離開鎮江府返回東京前,拿來讓你們看看,還望你們說說看,妥當與否?”說話間,李綱打開奏章,送給張明遠、費無極,子午、餘下、普安、武連也湊到跟前,一同細看,但見,其文曰:
    陛下洪福齊天,老臣鬥膽進言,還望明鑒。
    丁進等幾十萬人願意守護京城,李成願意扈從皇上回朝,然後渡河討伐敵人,楊進等擁兵百萬,也願意渡過黃河,共同抗敵。臣聽說‘多助之至,天下順之’。陛下趁這時返回京城,則眾人團結一心,敵軍雖強,有何憂哉?
    聖人愛自己的父母並推及別人的父母,所以教人孝;尊敬自己的兄長並推及別人的兄長,所以教人悌。陛下應當與忠臣義士合謀進行討伐,以迎回徽、欽二聖。眼下太上皇居住的龍德宮依然如舊,隻有淵聖皇帝沒有宮室,希望改修寶宮以作為迎回淵聖皇帝後的居住之所,使天下人知道對父親孝順,對兄長賢悌,這是以身為教。天下人自當對陛下畢恭畢敬,天下歸心,陛下便力挽狂瀾,名垂青史。
    李綱歎道:“老將軍這奏章雖說很好,就怕皇上聽不進去,豈不白費口舌。黃潛善、汪伯彥禍國殃民,如之奈何?”
    宗澤不以為然,語重心長道:“為將者當盡忠報國,萬死不辭。陛下聽不聽老夫管不著,可作為大宋臣子就必得憂國憂民,為國為民。”
    張明遠點了點頭,歎道:“老將軍所言極是,憂國憂民,為國為民,此乃大丈夫之誌。國破家亡,受苦受難的便是黎民百姓,我等子民也不可幸免於難。”
    費無極道:“要說年輕時,貧道會覺得憂國憂民實在不可思議,如今卻不同,看到揚州城慘遭金兵的殺戮,心裏傷心難過了許多時日。江湖上打打殺殺的也不過是單打獨鬥,還講個道義。可兩國短兵相接,根本不問青紅皂白直截了當的便是血與火。黎民百姓卻成了替罪羔羊,實在匪夷所思。金兵如此殺戮,搞得人心惶惶,民不聊生,如何是好?”說話間,心想,我費無極年輕時聽了這話可能會不以為然,如今人過中年後就有了變化。失去父母以後,我時常懷念師父、師叔,也想起宋徽宗與自己的點點滴滴,有時候不覺熱淚盈眶。這時,猛然還想起了蕭燕,想到這裏也是忍不住淚流滿麵。
    子午一路而來,到了揚州城,也經曆了有驚無險的巷戰,對金兵的殺戮自然眼見為實,不由也是感慨萬千:“揚州城的一場大火,算是讓我等明白了戰火之苦,戰火之痛,戰火之淚。”
    餘下道:“金兵也有父母兄弟芥末,實在難以想象,他們如何下得了毒手。”說話間心有餘悸的回憶開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普安歎道:“想必金兵也不想打仗,不願打仗,隻是女真貴族的花言巧語和威逼利誘,他們不得不背井離鄉,或許客死他鄉也是有的。他們的屍首卻無人安葬,也是可憐兮兮。”
    武連不由唏噓不已,看向宗澤,安慰道:“老將軍要多加保重,如今東京叫做了開封,這名字也不錯。開封府仿佛又回來了!包拯如若複活了,看到如今我大宋遭受女真人欺淩,恐怕也會傷心難過了。”
    宗澤哭笑不得道:“如若太祖皇帝在天有知,也會大發雷霆。必定提師北上,殺得金人抱頭鼠竄。”
    李綱苦笑道:“本官恐怕要離開陛下身邊了。如今又是重蹈覆轍,看來本官想大展宏圖也沒什麽機會了。悠悠蒼天,不知要坑害我到何時?”
    張明遠驚道:“何出此言?”
    李綱閉上眼睛,悲憤交加,緩緩道:“陛下已下詔書,調本官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這便是左相,另委派黃潛善接任右仆射兼中書侍郎,本官可不糊塗,心知肚明,陛下是想牽製本官。皇上又罷免了張所、傅亮,撤銷了河北招撫司及河東經製司。你們想想看,抗金大業由此斷送,本官也沒什麽指望了,留下有什麽用處,這官算是做到頭了。”說話間心中有了離開宋高宗身邊的想法,此乃迫不得已。
    費無極聽了這話,自然明白李綱的苦衷,隨即勸道:“大人不必如此憂憤交加,還要看開才好。”
    武連見氣氛如此壓抑,就若有所思,靈機一動,宗澤抗金早已名揚天下,想必他手下也有不少英雄人物,就追問開來:“老將軍抗金早已名揚天下,不知您手下可有什麽英雄人物?”
    聽了這話,宗澤頓時來了精氣神,捋了捋胡須,笑道:“有一人不錯,姓嶽,名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士。當年這秉義郎嶽飛犯法將被處刑,老夫見到此人感到驚奇,實乃將才是也。老夫記憶猶新,還記得正碰上金人攻打汜水,五百騎兵交給嶽飛,讓他立功贖罪。嶽飛大敗金人而回,老夫便升嶽飛為統製,實乃我大宋英雄人物,後生可畏,不可限量。”宗澤讚不絕口,可見對這名叫嶽飛之人自然很是愛惜,頓時滿麵笑容,喜樂無比。
    張明遠等人聽了隻是點了點頭,畢竟未曾謀麵,難知底細。隻待日後緣分使然,才可知道嶽飛此人到底如何。
    李綱倒是喜笑顏開,好似心滿意足,雖說對嶽飛也不熟悉,可見宗澤這般模樣,自然錯不了。
    張明遠等人與李綱、宗澤圍桌而坐,一起吃酒,舉杯痛飲,說說笑笑,算是辭別之際的會麵。不一會,眾人回憶東京往事,酸甜苦辣都化作杯中之酒,實在一言難盡。這酒辣的心裏熱血沸騰。
    李綱壯誌未酬,宗澤老驥伏櫪,張明遠義憤填膺,費無極氣急敗壞,子午感慨萬千,普安神情恍惚,餘下撕心裂肺,武連悶悶不樂。
    後來,宗澤先後上了二十多道奏章,請求趙構回京,每每被黃潛善等人所阻礙,憂憤成疾,背上長毒瘡。
    諸將入室問候病情,宗澤看著諸將仰天長歎開來:“老夫因徽、欽二帝遭受不幸,積憤成疾,危在旦夕。你們若能消滅敵人,則我死而無恨。”
    諸將都淚流滿麵:“怎敢不效力!”頃刻一一退了出去。宗澤老淚縱橫,閉上眼睛,慢慢發出微弱的氣息,咬咬牙,恨恨的道: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建炎二年七月十二日,處於彌留之際的宗澤沒有一句話談及家事,言語中全在念念不忘北伐之事,枯瘦如柴,老淚縱橫之際連呼三聲:“渡河!渡河!渡河!”後溘然長辭,享年七十歲。
    開封官民聞知後都痛哭不已。後由兒子宗穎和愛將嶽飛一起扶柩至鎮江府,與夫人陳氏合葬於鎮江京峴山上。黎民百姓莫不悲痛欲絕,淚流滿麵。時日長江大雨傾盆,波濤滾滾,無語東流。
    宋高宗得知宗澤撒手人寰,心裏不是滋味,畢竟自己與宗澤也算同甘共苦過,這老人家實乃老驥伏櫪,當夜歌舞升平便作罷,宋高宗下令三日內不再歌舞升平,乃至滴酒不沾。
    宗澤彌留之際寫信向宋高宗推薦嶽飛,宋高宗允諾會加以重用,由此嶽飛慢慢作為朝廷的將領統領軍務。李綱得到宗澤撒手人寰的噩耗嚎啕大哭,三日不吃不喝,一瞬間枯瘦如柴。
    張明遠和費無極等人更是傷心難過,抵達宗澤墓地,上香、跪拜、祈福。
    李綱也祭奠宗澤,哽咽道:“大人此去,恐怕再也無人固守東京城了。大人為國為民,令人佩服。耕讀之家的孩子,果然名不虛傳。”
    張明遠落淚道:“那金軍都聞風喪膽,將大人稱之為‘宗爺爺’,真是不可思議。偏偏大人的苦口婆心,皇上置若罔聞。大人一心一意謀抗金大業,朝廷卻肆意破壞,真是欲哭無淚。”
    費無極歎道:“如今金人來犯,不為別的,隻因為我大宋皇上他膽小怕事,他不想回到東京開封府去。他想把中原拱手讓人。”張明遠趕忙捂住費無極的嘴巴,示意他不可胡說八道,以免自取其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子午神情肅穆,回想這些年,歎道:“靖康之恥本可避免,偏偏太上皇和太子一錯再錯。金人好似心知肚明,他們知道無論多少大宋仁人誌士前赴後繼抗金,都沒什麽大用。”
    普安冷笑道:“可不是,朝廷說了算,黎民百姓有什麽辦法?皇上不抗金,做臣子的想方設法也無濟於事。”
    餘下道:“我倒想起三國西蜀後主劉禪了。諸葛孔明出師北伐那麽多次,可人家劉禪不想出師北伐,諸葛亮的心血都是付之東流了。”
    武連道:“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叫什麽?叫迂腐,叫愚忠,叫自尋煩惱,自尋短見。”
    不多時,眾人都祭奠宗澤,心中無比哀痛。張明遠和費無極雖與宗澤沒什麽密切往來,但總聽江湖傳聞,便對宗澤佩服的五體投地了。宗澤好比當年為國捐軀的張叔夜。想到張叔夜,張明遠和費無極愈加痛心疾首。
    宗澤撒手人寰以後,宋高宗便任命了京師新的首輔成員,範宗尹任當朝宰相,黃潛善繼位京師四壁防禦使,汪伯顏和李回原任尚書侍郎。此些人孔孟之道說起來頭頭是道,翰林文章作起來洋洋灑灑,詩詞歌賦樣樣精通,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宋高宗稱之曰能。
    此事傳到大金國,許多金將也噓唏不已,都對宗澤佩服有佳。畢竟宗澤作為開封留守,使金軍不可有恃無恐。實乃靖康恥以來未有之態勢。
    喜歡兩宋傳奇請大家收藏:()兩宋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