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左膀右臂

字數:5943   加入書籤

A+A-


    張明遠自然心知肚明,這免死金牌有用沒用還不是宋高宗說的算,雖說一言九鼎,可伴君如伴虎,世事難以預料,也是瞬息萬變,非人力所為。想到此處,就語重心長道:“陛下如此我等感激不盡,想必陛下也思念自己的母後,這為人子女,雖說長大成人了,可父母在,就依然是孩子。”
    宋高宗點了點頭,神情恍惚,眼裏含淚,頭頭是道開來:“不錯,母後與朕相依為命許多年。你們也明白,父皇當年並不器重於我,他老人家對鄆王最偏心最疼愛,對母後也不冷不熱,不溫不火。對劉貴妃恩愛有佳,世人皆知。朕當年看在眼裏,也恨在心裏。可惜自己身份卑微,人微言輕,如之奈何?如今朕貴為天子,想侍奉母後,可她老人家卻被女真人俘虜,身在異國他鄉受苦受難,做兒臣的,如何不痛心疾首,傷心難過。想一想,朕就心如刀絞,對女真人恨之入骨。可女真人搜山檢海,窮追猛打,朕也是有心無力,朕心知肚明,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這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朕已登基大寶肩負大宋江山社稷的重任,不可感情用事。做了皇帝與做康王不同,做康王時,朕隻想建功立業,讓父皇瞧得起。可如今朕做了皇上,想的可多了,朕要天下人瞧得起才好。可要天下人瞧得起,也不可為所欲為,必定運籌帷幄,力挽狂瀾,顧全大局。”說話間,眨了眨眼睛,看向遠方。
    聽了這話,費無極將信將疑,緩緩道:“陛下,常言道,父子無仇可言。畢竟有父才有子,這割不斷的血脈,如若反目成仇,豈不可笑?”話雖如此,不過宋高宗對宋徽宗的態度算是摸到了底細,原來他對他父皇還是頗多怨氣。想到這裏,就勸起來。
    宋高宗一臉不悅,但還是耐著性子,緩緩道:“這話聽不懂,朕並非與父皇反目成仇,朕不是不想北伐搭救他們,隻是目下我大宋太也虛弱,靖康恥後被女真人搜刮的幹幹淨淨。東京城淪陷後,我大宋國庫就空空蕩蕩。這打仗要花錢,你們哪裏知道,朕的難處。”宋高宗自然心知肚明,可依然裝傻充愣。
    子午算是聽出來一些貓膩,馬上歎道:“陛下,如今到底有什麽難處,除了國庫空虛。”
    宋高宗尋思,他們到底想知道什麽,居然如此刨根問底,意欲何為?如若傳到民間如之奈何,可眼下正是用人之際,如若對他們含糊其辭,想必他們會對朕敬而遠之,那般下去,相互間有了猜忌與隔閡,有些事就難辦了。想到這裏,馬上犯難。低下頭咬咬牙,推心置腹道:“你們可知宋江、方臘這些草寇犯上作亂之事?雖說平息了許久,可人心浮動。畢竟蔡京、童貫他們留下的積怨太深太久,目下女真人南下。朕所憂慮的便在此處,如若外敵與草寇勾結,如之奈何?山東青州、梁山;江南一帶尤其杭州、歙州、金陵、睦州。目下依然對朝廷心懷不滿,你們可知?女真人為何輕而易舉從山東一路南下,打到杭州,搜山檢海要置朕於死地,其中的難言之隱,世人皆知。就算女真人從東京繳獲不少我大宋州府地圖,也沒什麽大用,畢竟這天下人間變幻無常,靠地圖帶兵打仗實乃有些可笑。朕大膽猜想,如若不是宋江方臘草寇餘孽勾結女真人,為他們引路,就算女真人聰明過人,又當如何?女真人此番南下如入無人之境,皆我大宋叛徒帶路,朕實恨之。如此國仇家恨,朕豈能熟視無睹,苟且偷生。朕之所以三十六計走為上,也是避其鋒芒,再做計較。此為深謀遠略,不足為外人所知。你們要咬緊牙關,不可泄露出去,可明白了?”說話間鄭重其事,神情肅穆。
    普安尋思,皇上這話想必是實話實說,就歎道:“皇上,我等明白陛下的有苦難言了。”
    宋高宗想起三國故事,馬上若有所思,歎道:“你們可知三國故事?”
    武連饒有興趣,立馬追問道:“陛下,但說無妨,還望賜教?”
    宋高宗道:“赤壁之戰,大戰在即。孫仲謀對戰與降,難下決斷。這孫仲謀也是繼承父兄基業,坐領江東。他可保全一方霸業,莫非朕反不如他了。目下我大宋兵微將寡,國庫空虛,不可與金兵針鋒相對,必得避其鋒芒,再做計較。此番韓世忠將軍在黃天蕩阻擊兀術,也是大為冒險。世人皆知,窮寇莫追。兀術率眾北上便是返回金國去,韓世忠將軍加以阻擊,金兵自然殊死搏鬥,殺出重圍。韓世忠將軍想必也心知肚明,隻是他對女真人如此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如入無人之境,看不慣,故而冒險阻擊。朕也提心吊膽,生怕有所閃失。好在韓世忠將軍與梁紅玉,再加子午四個兄弟,齊心協力,兀術也飽嚐苦痛。雖說兀術跑了,可也並無大礙。想必兀術心有不甘,還會再來。有的是機會活捉此賊。”伸手一指,神情肅穆。
    餘下見趙構說得帶勁,忘了他天子身份,也笑道:“最近,我等離不開三國故事了,總是拿三國看目下。說也奇怪,居然何其相似。孫仲謀是繼承父兄基業,陛下眼下也是繼承父兄基業。想必皇上做的比孫仲謀更好。”說話間有些忘乎所以,膽大包天,居然伸手拍了拍宋高宗的後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明遠和費無極麵麵相覷,驚得呆了。子午、普安、武連都使個眼色,餘下才驚醒過來,一時間驚慌失措,將手拿下來,背在身後,笑了笑。
    宋高宗卻滿不在乎,也不感到詫異,畢竟當年都是生死之交,就破涕一笑,不緊不慢道:“但願如此,朕就怕不如孫仲謀。孫仲謀手下有周公謹、魯子敬,張子布。朕手下有韓世忠、嶽飛,李綱與宗澤雖說撒手人寰了,可朕忘不了他們。目下就缺一個主持朝廷大事的宰相!這黃潛善與汪伯彥,非宰相之才,朕手下缺謀臣。聽說有個趙鼎不錯,朕想看一看再說。”
    張明遠歎道:“陛下,文武雙全也不錯。韓世忠將軍有勇有謀,文武雙全,大可托付朝廷大事。”
    費無極聽說嶽飛的名頭,就想問宋高宗,眼下宋高宗就在眼前,隨即拱手道:“宗澤老將軍留下了個嶽飛,此人如何?還望陛下介紹一番。”
    宋高宗一怔,馬上笑道:“眼下,我大宋有‘中興四將!’嶽飛最年輕有為,朕深愛之。”
    子午不由興趣使然就追問起來:“何謂中興四將,還望陛下賜教?”
    宋高宗介紹道:“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嶽飛,朕這排序隻是眼下一時,想必以後會有所變化。嶽飛是宗澤老將軍留下的,此人雖年少,可如今渾身是膽,威猛異常。朕最看好韓世忠和嶽飛,他們實乃左膀右臂。”
    普安聽了這話,馬上追問嶽飛的年齡:“陛下,嶽飛目下多大年紀了?”
    宋高宗笑道:“朕今年二十三歲了,嶽飛比朕大四歲,算是哥哥了。”
    武連脫口而出道:“嶽飛今年二十七歲!真是我等的兄長了。”
    餘下樂道:“如此說來,嶽飛比韓世忠還厲害?”
    宋高宗道:“嶽飛此番收複建康,韓世忠此番圍困兀術,這二位將軍,皆是我大宋虎將,他們雙劍合璧,自然天下無敵。”
    張明遠馬上對嶽飛饒有興趣,隨即問道:“這嶽飛,既然是英雄人物,陛下何不介紹一二,我等最重英雄了。”
    費無極也歎道:“既然宗澤老將軍舉薦之人,肯定有勇有謀,非同一般。”
    宋高宗聽嶽飛說過自己的身世,故而記憶猶新,隨即娓娓道來:“崇寧二年,嶽飛出生於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乃是一個尋常農家。傳說嶽飛出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故而他父母給他取名飛,字鵬舉。”
    張明遠大驚失色:“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看來此人非同凡響。”
    宋高宗道:“不錯,嶽鵬舉,真英雄也。”雖說悶悶不樂,可也顧不得許多顏麵上的爭風吃醋,嶽飛再厲害,也不過在朕手下,替朕分憂。可駕馭這等人才,也足見朕的英明神武。想到這裏,點了點頭。
    費無極見宋高宗悶悶不樂,滿目的羨慕嫉妒,就歎道:“陛下可力挽狂瀾,想必更英雄了。這嶽飛如若功成名就,也是陛下抬舉。後人定會誇讚陛下慧眼識珠,這也算一段佳話了。”
    宋高宗聽了這話心滿意足,素聞費無極能言善辯,沒想到不減當年,就微微一笑道:“嶽飛少年時,為人沉厚寡言,常負氣節。喜讀《左氏春秋》 、《孫吳兵法》等書。 曾拜周同為師,學騎射,能左右開弓。 周同病故,嶽飛每逢初一、十五,都親到墳上祭奠。嶽飛之後又拜陳廣為師,學刀槍之法,武藝一縣無敵。嶽飛生有神力,不滿二十歲歲時就能挽弓三百斤,開腰弩八石,說了這些,你們可知此人實乃有情有義,頗有城府,武藝高強,天下無敵之人。這等人物,我大宋恐怕無出其右了。”不覺哈哈大笑。
    張明遠笑道:“三國關雲長好似就喜歡秉燭夜讀《左氏春秋》,嶽飛居然也喜歡,看來他在效仿關雲長了,就是不知他是夜讀還是晨讀。”
    宋高宗樂道:“這要問他本人了。嶽飛身邊人告訴朕,宣和四年,童貫、蔡攸兵敗於大遼,河北官員劉韐於真定府招募‘敢戰士’以禦遼。嶽飛應募,經過選拔,被任命為‘敢戰士’中的一名分隊長。 二十歲的他自此開始了軍戎生活。 賊寇陶俊、賈進在相州作亂,嶽飛請命前去除害。他表現突出,帶領百騎騎兵,用伏兵之計,生擒二賊以歸。”
    費無極讚不絕口道:“敢戰士,何其威風凜凜的名號。”
    宋高宗道:“同年,嶽飛的父親嶽和病故。嶽飛辭別劉韐,離開軍營,趕回湯陰為父守孝。宣和六年,河北等路發生水災,嶽家生計艱難,嶽飛為了謀生,前往河東路平定軍投戎,被擢為偏校。”說話間回憶往事,熱淚盈眶,對嶽飛的家境磨難深表同情。
    子午想起父母,就喃喃道:“嶽飛是個孝子。”
    武連道:“當年黃河泛濫成災,我太爺說過。我那時年紀小,如今記憶猶新。”
    餘下定了定神色,看向宋高宗,道:“陛下,嶽飛是個有磨難之人。”
    普安歎道:“此人不可小覷,以後必定名揚天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宋高宗道:“宣和七年,金滅遼之後,便大舉南侵攻我大宋。父皇禪位於太子,東路金軍渡過黃河包圍東京,太子用李綱守衛京城,但最終還是選擇求和,供奉了大批金銀,許割太原、河間、中山等三郡於金。”說話間不以為然,回憶往事,氣急敗壞。
    張明遠安慰宋高宗,緩緩道:“皇上不必如此生氣,皆金人詭計多端。”
    宋高宗道:“靖康元年,太子反悔割地,兩路金軍於攻破太原後會合,二次南下圍困東京。太子在求和的同時使人送蠟書命當時為康王的朕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征召各路兵馬以備勤王。在相州城裏,武翼大夫劉浩負責招募義士,收編潰兵。從平定軍突圍回到家鄉的嶽飛見金兵燒殺搶掠,心中憤慨,意欲投軍,又擔憂老母年邁,妻兒力弱,在兵亂中難保安全。嶽母姚氏是位深明大義的婦人,積極勉勵嶽飛‘從戎報國’,還為嶽飛後背刺上‘盡忠報國’四字為訓。 嶽飛牢記母親教誨,忍痛別過親人,投身抗金前線。這朕都知道,可見這人實在不容易。”說話間想起往事曆曆在目,不覺淚眼迷蒙。
    費無極感同身受,也噓唏不已開來:“陛下,想當年,金兵圍攻東京,一路南下中原,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我等也是親眼目睹。想必子午四人更是親眼所見,感同身受。”子午四人馬上點了點頭,唏噓不已。
    費無極追問道:“陛下,後來怎樣?”
    宋高宗道:“後來,東京失守,造成靖康恥,你們不是知道了麽?”
    張明遠等人麵麵相覷,也是感慨萬千,沒曾料想,宋高宗對嶽飛如此了如指掌,或許嶽飛對他親口所說,或許他聽人所言,總之,宋高宗目下對嶽飛頗為讚賞。
    張明遠與費無極不由熟思,韓世忠是何等人物,嶽飛又是何等人物。雖說自己並未親眼所見,可徒兒們見了也是一樣的。懷著念想,張明遠與費無極頓時神情肅穆。
    子午四人已見韓世忠,可嶽飛卻未曾相見,聽宋高宗說的此人這般好,卻有想見的想法,隻是不好開口,隻待日後再說。
    喜歡兩宋傳奇請大家收藏:()兩宋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