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心潮澎湃
字數:5372 加入書籤
次日,沈海天送走各大門派掌門人,獨留張明遠、費無極、子午、普安、餘下、武連六人。張明遠等人得知沈海天誠心誠意,不好推卻,故而留下。
子午四人心煩意亂來到海邊看著茫茫大海,且走且談。子午走在沙灘,但見金光閃閃一片沙灘,海水與沙灘,時而親近,時而遠離,水潤金沙,沙懷海水。萬裏無雲,遠處海水湛藍,近處卻並無任何顏色,海風吹來潮濕之氣,打在臉上的沙粒,好似親吻臉龐。
普安看向鬱鬱蔥蔥的普陀山外一片大海,不覺心潮澎湃,自小在京兆府長大成人,隻見過渭水滔滔就感覺很不一般,可眼下才知這大海與河湖大有不同。不說一望無際,且說氣勢磅礴就非同一般。
海水襲來鹹鹹的味道,而渭水卻隻有那默默無聞的無語流淌,沒有什麽滋味,有的隻是八百裏秦川的曆史風韻。渭水的泥沙帶走古老的蹉跎歲月,而普陀山外的大海卻是神仙境界,與世隔絕。
餘下素來喜歡水,小時候玩水好不快活,水性還是很好,這時他靈機一動,想脫衣下海,可子午三人馬上攔住,告訴他不可魯莽,大海與渭水不同,這海邊遊水最是危險,海裏的魚種奇奇怪怪,如若被襲擾就麻煩了。聽沈海天告誡過,目下普陀山海邊不可下水,海裏時有鯊魚出沒,頗為凶險。
武連目下想著趙香雲,沒什麽心思看海,隻是目光呆滯,神情恍惚,心裏念叨著:“雲兒,你還好嗎?”
正在此時,沈海天突然出現,從鬱鬱蔥蔥的小路而來,子午四人見了馬上迎上前去,眾人一同,且走且談。片刻,坐在海邊的大石頭邊,說起話來。
沈海天素知子午四人在黃天蕩的身手不凡,就歎道:“你們此番在黃天蕩可有什麽收獲?”
子午道:“前輩,要說收獲,便是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江湖與廟堂有所不同,如若金戈鐵馬,想必單打獨鬥就捉襟見肘了。”
沈海天點了點頭,推心置腹開來:“不錯,要說帶兵打仗,我等武林中人自然不如許多節度使了,比如韓世忠這等文武雙全之人。聽說韓世忠此人也是身手不凡,頗有威勇。”
餘下介紹道:“前輩有所不知,韓世忠將軍不但威勇,還頗有謀略。”
普安不以為然,不服氣道:“韓世忠將軍也並非有勇有謀,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還是讓兀術跑了,如之奈何?”
武連也噓唏不已,大失所望道:“不錯,韓世忠沒捉住兀術,隻是斬殺金人兩員大將,還是沒什麽大用。須知,擒賊先擒王,射人先射馬。這杜工部所言極是,如若跑了兀術,想必下回兀術還會前來。”
沈海天聽了這話,不覺熱淚盈眶,黯然神傷,隨即歎道:“你們哪裏知道,雖說沒捉住兀術,可南渡以來,圍困金兵四十八日,幾千人對付十幾萬人,已是不簡單。不可貪大求全,貪心不足。目下女真人勢大,不可與爭鋒,此乃情勢所迫。畢竟靖康恥後,大宋一蹶不振,人心浮動。望風而逃,已是司空見慣。這金人南下勢如破竹,意在速戰速決。我大宋地大物博,可與之周旋。就是苦了黎民百姓,他們不得不顛沛流離了。”
子午素來喜歡追問野史與當地曆史人物,故而向沈海天請教:“前輩可知普陀山可有什麽曆史人物麽,還望賜教?”
沈海天見子午問的誠懇有禮,就眨了眨眼睛,歎道:“秦始皇年間道家之人多如牛毛。有個叫做安期生的道人曾受學於河上丈人,賣藥於東海邊,人稱‘千歲翁’。相傳秦始皇東巡時,以重金召他去尋求長生不老之藥。安期生素知秦始皇好殺人,心裏害怕就不受其命,對身邊人說:‘後數十年求我於蓬萊山下。’不久安期生渡海至桃花島、馬秦和普陀諸島隱居修道,以避其禍,秦始皇得知後大發雷霆命人四處追擊,可無果而終。目下普陀山幾寶嶺下東側岩洞中有‘仙人井’,其水雖大旱大潦亦無增減,色味甘潔,井窟中寒氣侵人,雖酷暑不可久居,相傳為安期生煉丹之處,貧僧曾率弟子親往查看,果然非同一般。西南海中的桃花山,傳說是以安期生灑墨成桃花而得名。我普陀山上的會仙峰,亦名天柱峰,叢岩聳峙,廣崖巨壁,展列如屏,冥蒙杳靄,恍若神仙來會,相傳當年安期生曾鸞驂鶴馭來遊於此,實乃天外飛仙。追懷者有詩《安期仙井》雲:‘安期煉丹處,遙指仙人井。華蓋結樹冠,玄泉烹清茗。寒懊複暑涼,甘潤稱逸品。任憑滄海淼,隻取一瓢飲。嗟爾名利客,至此應知省。世人多棄此,熙攘幾寶嶺。’詩《會仙峰》雲:‘會仙峰上待仙來,鶴馭鸞驂仔細猜。天柱巍巍高百丈,分明海上是蓬萊。’又有詩雲:‘群仙高會處,即此是蓬萊。略試神通手,蓮花頃刻開。’”
餘下馬上追問:“前輩,除了此人,還有何人?”
沈海天捏著俗珠,口念阿彌陀佛,喃喃道:“另一位曾在我普陀山經年累月隱居修道之人是梅福,字子真。他精嫻詩書,博學多才,曾補南昌尉,因見王莽擅權,漢室將傾,便棄妻子,隱姓埋名,於漢平帝元始年間渡海來普陀山,結茅山椒,采藥煉丹,直至終老。後人因此稱此山為‘梅岑山’,此名沿襲到我大宋。還記得宣和年間,山上尚有梅福留下的‘履跡瓢痕’。眼下我普陀山普濟寺西北有梅岑峰,岡阜起伏,林壑幽美,峰頂建有梅福庵,相傳是當年梅福結茅隱修之處。梅福庵內有靈佑洞,又名煉丹洞,內壁岩石嶙峋,狀若百獸,崖間滲水,常年不息,傾入仙童葫蘆塑像中,被稱為‘仙水’。貧僧可不信什麽仙水,但求我普陀山佛光普照,佛燈高照,洪福齊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普安見沈海天如此頭頭是道,不由佩服起來,笑道:“前輩所言極是,沒想到普陀山也有這般道家人物。”
沈海天聽了這話,就繼續介紹開來,原來也是興趣不減,看晚輩這般追問就喜樂無比,馬上歎道:“葛洪,字稚川,自號抱樸子,精通神仙修道之術,曾遊曆我普陀山。如今普濟寺慈雲石東側,有葛洪井,水色湛碧,沁人肺腑,滲水涓涓,晝夜不息,相傳為葛洪當年煉丹所鑿。在普陀青鼓山西,坡陡之處有裸岩八處,散布岡阜,石色白,玲瓏似玉,異於它峰,相傳此岩與八仙過海的道教傳說有關,被稱作‘八仙岩’,你們如若想去,未為不可。”
武連聽沈海天此番介紹,頓時大驚失色,原來普陀山實乃一座道家境界,可如今成為佛家聖地,不由感慨萬千:“雖說太上皇尊崇道家,可欽宗皇上信奉佛家,如今皇上不知信奉什麽。”
餘下插嘴道:“如今皇上信奉什麽,我們不知道。”
沈海天道:“普陀洛迦山上,有觀世音宮殿。據傳釋迦牟尼佛在我普陀山與觀世音菩薩等無央數菩薩、聲聞、八部天龍聚會說法。觀世音菩薩除成就大慈悲外,還善能修持無量陀羅尼門,密放神通光明。大唐玄奘法師到印度時,曾到普陀洛迦山瞻仰觀音聖地。《大唐西域》玄奘所記的布怛洛迦山,陡峭挺拔,一般凡人難以攀登,唯觀自在菩薩往來於此。觀自在菩薩常現自在天形,或塗灰外道,慰喻世人使其所求,得到滿足。以何身得度者,菩薩即現何身而為。觀世音菩薩在此山為無數菩薩、聲聞、八部天龍說法外,還常隨釋迦牟尼佛到各地說法。如《十一麵神咒心經》說:佛在室羅伐竹林道場,觀自在菩薩與無量俱那庾多百千持咒神仙前後圍繞。洛迦山西距普陀山千裏之外,從普陀山遠望如一尊海上臥佛。你們目下所處便是我普陀山百步沙。好了,貧僧要主持教派事務,你們自便,不便陪同,還望見諒。”說話間微微一笑,片刻離去。
聽沈海天此番頭頭是道,子午四人也是受益匪淺,原來普陀山有如此故事,令人感慨萬千。這普陀山的觀音菩薩,作為普陀山佛法根源,必得佛光普照。作為儒家子弟,子午四人本不想引經據典,隻是想習武,保家衛國。雖說對各大教派略知一二,可他們心中想著,做個走南闖北的遊俠也不錯,不喜歡與世隔絕。好在張明遠、費無極本就喜歡雲遊四方,故而子午四人跟隨張明遠、費無極算是緣分使然,恰到好處。
子午叮囑道:“見了師父,千萬別說普陀山沈海天與我們談論這些。”
餘下撓了撓後腦勺,並不明白這是何意,就問道:“何出此言?”
普安道:“這本沒什麽,就怕師父、師伯他們有所誤會,怪我們逼著佛家說儒家不好了。”
武連不以為然,馬上反駁:“這話難免叫人不明白了。師父、師伯最是通情達理,他們如若知道我們行走江湖,請教各大門派的前輩,一定喜樂無比。你這般自尋煩惱,自以為是,實乃貽笑大方,你可知道?”
子午笑道:“武連,你以為我們會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是有意為之。看你悶悶不樂,肯定在想趙香雲,故而有意激將法,讓你走出低穀,你可明白了我們的良苦用心?”
餘下也笑道:“可不是,武連,你從韓世忠將軍那邊回來後就沒精打采,心不在焉,魂不守舍,你說到底為什麽?”
普安拍了一下武連的後背,催促道:“快說,快說,你整個人都變了,自從靖康恥後,變得鬱鬱寡歡,無精打采。”
武連頓時淚流滿麵,歎道:“你們難道就沒傷心難過?我可不信,你們別感覺我想趙香雲,我雖說想了,可我還有父母,還有師父,還有你們。我好了很多,不必擔心我。”
子午歎道:“說不傷心難過是假的,東京好似一場夢,怕是永遠也回不去了。至少從靖康恥後!雖說東京改作開封了,可同一個地方,卻是不同的心境了。”
餘下點了點頭:“不錯,就拿京兆府來說,世人皆知,漢唐雄風,長安天下無敵。可五代十國後就萎靡不振,我大宋以來,長安依然是長安,雖說叫做京兆府,可早已沒了當年漢唐的氣勢磅礴,如之奈何?”
普安想起趙匡胤,就歎道:“聽師父說過,太祖皇帝曾想遷都,首選便是京兆府,可惜太祖知天命的年歲就撒手人寰,駕崩了。如若太祖當年來得及,恐怕遷都也很有機會。”
武連打小在京兆府長大成人故而最喜歡漢唐,對當年的長安城早有耳聞。馬上歎道:“京兆府的長安城最是天下第一,無出其右。這城池建的高大巍峨,布局如棋盤,此乃天下第一城。”
子午道:“可惜漢唐以來,五代十國,兵荒馬亂。生靈塗炭,民不聊生。西夏崛起,京兆府隻好屈尊為邊防要塞,抵禦黨項人。”頓時百感交集,唏噓不已。
餘下不覺沒了興致,就看向大海,歎道:“不說這些了,在海邊,就是心曠神怡,不必自尋煩惱。”
普安道:“普陀山真美,這海天一色之地,令人心曠神怡。”說話間也點了點頭,看向遠處,白浪滔天,好生了得。
武連沉默不語,隻是呆呆看向遠方,海鷗漸飛漸遠,海風陣陣拂麵,令人喜樂無比,頓覺安心養神。
子午也不再說話,坐在大石頭上,看著浪花朵朵,心裏也樂個不住。
餘下看武連沉默寡言,心如刀絞,頓時暗想,這大海茫茫,吞噬了一切,卻令人感到孤單寂寞,人的渺小就在於此,麵對大海,小的可憐。在大海麵前,人不值一提。
喜歡兩宋傳奇請大家收藏:()兩宋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