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鄭玄夫子
字數:4520 加入書籤
諸葛瑾一臉凝重地繼續補充道:“主公,張固現今統領著揚州的五個郡以及徐州的兩個郡,麾下共計馬步軍將近七萬人有餘呐!然而反觀我們這邊,就算把剛剛歸附於主公您的原徐州軍也算進去,滿打滿算也不過區區兩萬多人而已呀!”
“倘若九江郡的黃忠揮師北上,他完全可以長驅直入,徑直攻打咱們的沛國;與此同時,廣陵郡和東海郡若同時出兵進擊,則能順勢攻下邳與彭城。如此一來,我方將會陷入三麵受敵、被重重包圍的艱難困境之中啊!所以此時此刻,切不可輕率冒進、貿然行動!”
劉備聽完這番話之後,不禁深深歎息一聲,無奈地說道:“照此情形來看,難道就隻能當作什麽都沒發生過一樣嗎?”
這時,簡雍站出來說道:“主公啊,依在下之見,假如現在貿然開啟戰事,最終鹿死誰手恐怕還難以預料。但是,如果選擇按兵不動,不去主動迎戰。那麽萬一將來曹操和張固這兩方勢力同時對我們發起進攻,到那時又該如何應對?”
劉備聞聽此言,心中不由得一陣焦急。他連忙轉向陳登,急切地問道:“元龍啊,你來說說看,如果真要開戰的話,咱們究竟有沒有獲勝的把握?”
陳登聽後,臉上露出一絲苦澀的笑容,緩緩搖著頭回答道:“主公,恕在下直言,此番開戰,實無絕對取勝之把握!那張固自從崛起以來,可謂是一路高歌猛進,從未遭遇過任何敗仗。其軍事才能和戰略智慧皆非常人所能及啊!”
諸葛瑾見狀,補充道“主公!為今之計,當聯絡各處人馬,以為外援。若張固來攻,北海孔融,青州田楷,可為外援。攻擊張固之背。袁氏兄弟,亦可結交一二,若張固曹操來攻,可讓袁紹袁術一旁協助。另外,下令征招兵馬,強大己身,待時機成熟,則可反攻東海!”
陳登說道“主公,我有一計,可暫時給張固找一點麻煩。拖延一點時間!”
劉備聽後,欣喜道“元龍速說,計將安出?”
陳登緩緩道“主公,泰山郡前太守應紹,因曹操父親之死,害怕被曹操報複,直接投奔袁紹而去。如今兗州泰山郡並無太守,而北部兩郡有一大盜名曰臧霸。”
“臧霸十八歲時,因父親被囚。無奈為盜匪,劫囚而走。隨後與孫觀、吳敦、尹禮等聚合軍眾,臧霸為統帥,屯於開陽、費國一帶,自成一方霸主。”
“後來,陶州牧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安撫臧霸這位猛將。於是,他上表朝廷,舉薦臧霸擔任騎都尉。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穩定臧霸的心,還能借助他的力量維護地方的安寧。”
“而此時,泰山郡雖屬於兗州,但曹操已經無暇顧及。如今主公可以以徐州牧的名義表奏天子,將泰山郡太守一職授予臧霸。畢竟,臧霸在當地頗具威望和實力,如果由他出任太守,則張固北方便會有一強敵。”
“張固妄圖奪取琅琊國這塊肥肉,那麽必然會與臧霸和蕭建發生激烈衝突。如此一來,就等於為主公豎起了一道堅實的屏障,讓張固不得不分心應對臧霸這個強敵,從而大大緩解了主公目前所麵臨的巨大壓力。”
劉備聽聞此計,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色,連連點頭稱是:“好啊!反正如今琅琊國我們確實難以掌控。與其眼睜睜地看著它落入他人之手,倒不如順水推舟,讓臧霸和蕭建去接管。這未嚐不是一個明智之選。”
這時,一旁的陳登開口說道:“主公切莫著急,關於琅琊之事,我們亦有可為之處。那琅琊相蕭建,亦是一方人物。我們不妨派人與之聯絡溝通一番,爭取讓他成為我們的外援之一。如此一來,便可與臧霸相互呼應,共同抵禦張固的進攻。”
劉備聽後,目光轉向站在一旁的孫乾,和聲說道:“公佑,此次前往泰山和琅琊兩地聯絡臧霸、蕭建二人的重任,就交托給你。希望你不辭辛勞,務必將此事辦妥!”
隻見孫乾邁步而出,雙手抱拳施禮道:“主公放心便是,在下必定不辱使命,全力以赴辦好這件事情!”說罷,便轉身離去,踏上了聯絡各方勢力的征程。
……
而此時,張固與郭嘉則率領一隊人馬。踏上前往泰山郡南城縣的道路。張固此行的目的。便是拜訪如今漢末的第一大儒,經學大家,鄭玄!
鄭玄用其一生對《詩》、《書》、《禮》、《易》、《春秋》等經典進行注釋,使得經學的門檻大大降低,讓更多的士人有機會接觸並理解儒家思想。
鄭玄的貢獻不僅僅在於其注釋,更重要的是,他將經學推廣至民間,使之不再局限於士人階層。
他的學生有千人之多,常年追隨的有四百多人,有名的更是有五十多人。其中包括崔琰、國淵、任嘏、郗慮、劉德、田瓊、宋均、孫乾和王基等人。
此時的鄭玄,因為躲避戰亂。所以解散學生,如今遷居徐州南城縣棲遲岩下的一所石屋裏,很少出頭露麵,仍然夜以繼日、孜孜不倦地研究儒家經典,注釋《孝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固與郭嘉風塵仆仆趕到南城,並且很容易就找到了鄭玄的住處,畢竟鄭玄名氣實在太大。
雖說鄭玄如今居住之處隻是石屋,但是追隨鄭玄的學生實在不少。他們在周圍建造屋舍。此處儼然是一處村落的場景。
此時正是午時,張固於郭嘉到後,隔著很遠的距離便下馬步行。隨即遞上拜帖。不久之後,一名青年迎了上來,拱手行禮道“在下鄭益,見過刺史大人。不知刺史大人前來,有何要事?”
張固連忙回禮道“原來是康成公公子當麵,在下失禮了。此行想麵見康成公,有要事相商。”
鄭益回禮道“家父正在午休,既然刺史大人要麵見家父。在下這就去請家父。”
張固連忙阻止鄭益道“慢,在下無故叨擾,又怎敢打擾康成公,先讓康成公休息。稍後再做通報亦是不遲!”
鄭益見到此情形後,連忙熱情地邀請張固進入一間寬敞明亮的屋子內歇息片刻。他輕輕地推開房門,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微笑著說道:“刺史大人,請進屋裏稍事休息吧!”張固微微頷首,表示謝意,然後與郭嘉邁著沉穩的步伐走進了房間。
緊接著,鄭益馬不停蹄地又去邀請鄭玄的幾位門生前來作陪。不一會兒功夫,幾位身著素衣、氣質儒雅的學子便應約而至。他們麵帶微笑,向張固拱手行禮問好。
待眾人都圍坐在一張精致的圓桌旁之後,氣氛頓時變得輕鬆愉快起來。大家開始隨意地閑聊著,話題從詩詞歌賦到天文地理,從民生百態到時政要聞,無所不談。張固博學多才,言辭風趣幽默,引得在場之人時而捧腹大笑,時而點頭稱讚;而鄭玄的這幾位學生也不甘示弱,紛紛各抒己見,展現出自己深厚的學識和獨到的見解。整個屋子裏充滿了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半個時辰之後,正當眾人談論之時,忽然有一名書童急匆匆地跑來稟告:“益恩先生,鄭夫子已然起身了!”鄭益聽聞此訊,趕忙起身,示意身旁的張固和郭嘉一同前往麵見鄭玄。
三人穿過庭院,來到屋前,輕輕推開房門走了進去。一踏入屋內,張固便忍不住好奇地環視起四周來。隻見這屋子的陳設雖然簡單樸素、毫無奢華之氣,但四處都擺放著許多書籍和竹簡。
這些書籍有的整齊地碼放在書架之上,有的則隨意地攤開在桌案邊,仿佛剛剛被主人翻閱過一般。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墨香氣息,那味道沁人心脾,令人感到心曠神怡。
正在此時,一陣輕微而沉穩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地傳來。緊接著,從屋外緩緩走進一人。此人麵容清瘦,雙頰微微凹陷,歲月的痕跡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淺淺的紋路;年近古稀的他須發皆已雪白如霜,宛如寒冬中的銀柳般隨風飄動。然而,盡管外表看起來飽經風霜、曆經滄桑,但他的眼神依然清澈明亮,透露出一種睿智和堅毅。
再看他身上所穿衣物,不過是一襲普普通通的麻衣而已。然而,當他邁步而入時,舉手投足之間自然而然流露出一股浩然正氣,猶如春風拂麵,讓人不禁心生敬意。張固與郭嘉見狀,不敢怠慢,連忙雙雙躬身抱拳,向著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行了一個大禮。
鄭玄趕忙回禮,拱手笑道:“刺史大人親自登門拜訪,老夫未能提前出門遠迎,實在慚愧啊!今日竟還午睡過了頭,未曾起身相迎,就連益恩也不知通報一聲,真是大大的失禮!”
張固聞言,急忙上前一步,躬身作揖道:“老大人言重了,您德高望重,乃是當世大儒,在下豈敢受此大禮?此次前來,在下是以晚輩之禮拜見老大人。晚輩姓張名固,表字安定,康成公若不嫌棄,直接稱呼晚輩為安定即可!”
接著,張固麵露歉意地繼續說道:“說來還是晚輩失禮在先,未提前遞帖告知便冒昧來訪。而且我還特意囑咐益恩大哥莫要驚擾到老大人的午休美夢,還望老大人切莫怪罪益恩大兄!”
……
喜歡三國之風起揚州請大家收藏:()三國之風起揚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