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拉攏東州兵
字數:4798 加入書籤
走出房門,趙雲仰望滿天星鬥,心中卻是百感交集。趙雲知道,要想收服張任這樣的頑固分子,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但是為了自家主公的大業,為了益州百姓,他必須想辦法讓這位師兄順利歸降。
"來人,"趙雲對身旁跟隨著的親兵吩咐道,"傳令下去,好生照料張將軍,不得有絲毫怠慢。另外,速派人前往豫州,向主公報捷並請示如何處置張將軍。"
隨著劍閣關被趙雲控製,此時益州與漢中的關口徹底被趙雲掌控。此刻劉璋就算意識到張固有別樣的想法,如今恐怕也無能為力。
趙雲命令魏延防守劍閣,自己則連夜趕回葭萌關,麵見徐庶與荀堪兩位軍師,山路陡峭難行,一直到第二天正午,趙雲才返回到葭萌關。
顧不得休息,三人見麵。"很好!益州已經是主公的囊中之物!"徐庶聽完趙雲的描述,露出笑容,"如今關鍵之處,就是不能讓劉璋知道,劍閣已經在我們的控製之中!"
荀堪也點頭表示同意。隨即,三人將話題轉向如何迫使劉璋投降的話題之上。
徐庶輕撫長須,首先開口,眼中精光閃動:"東州派係雖與劉璋有隙,但如今終究也算是益州本土勢力。龐羲、李異等人手握重兵,法正、孟達也投靠主公!若能得其相助,或許可不戰而屈人之兵。"
荀堪眉頭微蹙,手指輕叩案幾:"元直兄所言雖有理,然東州諸將桀驁不馴,今日若全靠他們相助,他日未必不會驕縱之後生二心。主公初定益州,根基未穩,若過分倚重此輩,恐養虎為患。"
帳外秋風掠過旗杆,發出獵獵聲響。趙雲見二人沉吟,抱拳道:"二位軍師,雲有一言。張任師兄乃蜀中名將,若日後能勸其歸順,或可製衡東州勢力。隻要咱們先拿下益州,主公地盤如此之大,又不是劉璋,將來還可以分散將東州派係調往其他地方。"
徐庶聞言眼睛一亮:"子龍此計甚妙!張任在蜀軍威望甚高,又與子龍有同門之誼。不如雙管齊下——明裏聯絡東州派係施壓,暗中爭取益州本土派係這等忠義之士。"
荀堪起身踱步,忽然停步道:"可令魏延在劍閣虛張劉璋旗號,阻斷消息。同時派細作在成都散布流言,稱南蠻已攻破鍵為,東州兵有意自立。劉璋性情懦弱,必生懼意。"
"善!"徐庶擊掌道,"再讓子龍修書與龐曦,陳說利害。待劉璋動搖之際,由東州派出麵打頭陣,再由張鬆勸說劉璋借我們之手對付東州派係,到時候我等則以援軍姿態進駐成都,如此可保益州平穩過渡。"
三人商議至深夜,燭花爆了又剪。最終定計:趙雲即刻返回劍閣坐鎮,徐庶前往成都密會龐羲,荀堪則起草給張鬆的詳細方略。
要說清楚劉璋麾下東州兵與本土派之爭,這件事還需要從他爹劉焉那裏說起。這個劉焉其實與劉表的經曆很像。
在劉焉向靈帝提出立州牧之後,靈帝同意了他的請求,派出劉焉前往益州擔任益州牧。
隻是與劉表不同,同樣是朝廷不派一兵一卒,劉表坐穩荊州,一開始是靠荊州本土士族相助。
而相比於比較溫和的荊州士族,與世隔絕的益州本土勢力在平定益州的黃巾起義後,對於朝廷派來的劉焉自然是不想頭上來一個土皇帝。
以當時這種情況,劉焉去了那裏別說當土皇帝,能不在半路出“意外”就不錯了。
所幸天無絕人之路,當時關中涼州一帶的士家豪強被連年戰亂霍霍得混不下去,正要組團往四益州那邊遷移,劉焉便順勢在當地收編了這夥人,組成了東州兵。
劉焉也是一個狠人,進入四川之前,甚至還在漢中留下了張魯,讓他隔絕益州與外部聯係,所以史書記載,“故焉遣魯為督義司馬,住漢中,斷絕穀閣,殺害漢使”
從這也可以看出,劉焉在進入益州之前,便做好了當土皇帝的一切準備。
而與靠本地派坐穩荊州的劉表不同,劉焉坐穩益州,靠的確是在關中組建的外來派,也就是東州兵!
當然了,劉焉能進入益州,也有本土派係的“叛徒”,比如董扶、趙韙從中斡旋,從而讓劉焉順利進入益州。
隻是劉焉萬萬沒想到,做好一切準備的他,遠遠沒有劉表那麽能活,沒過幾年的劉焉,便一命嗚呼,撒手人寰。
這個時候,本土派和東州派係的交鋒就來了,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兩邊大打出手,東州派係想立劉焉的長子劉瑁,而本土派係推出來的,自然是劉焉的兒子劉璋。
不用作者多說,各位看官從名字上就看出來是哪一個派係贏得最終的勝利。
所以在劉璋繼位之後,劉璋更傾向於哪個派係,自然不用多說。
此時秋風卷著落葉,在成都的街巷間穿梭,暮色沉沉,為這座蜀中名城蒙上一層陰翳。
徐庶換上一身素色布衣,頭戴鬥笠,在錦衣衛的幫助下,混在入城的商隊之中。守城的士卒懶散地倚在牆邊,對來往行人隻是隨意掃視幾眼,全然不知這位看似尋常的商賈,實則是攪動益州風雲的關鍵人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今益州在張固的金融攻勢下,成都已明顯破財不少。穿過略顯蕭瑟的市集,徐庶避開巡邏的兵卒,拐入一條僻靜的巷子。
巷子盡頭是一座不起眼的宅院,門前掛著"龐府"二字。他輕輕叩門三下,停頓片刻,又叩兩下。門"吱呀"一聲打開一條縫,露出一張警惕的臉。
"先生何人?"門內人低聲問道。
"潁川徐元直,特來拜會龐將軍。"徐庶從袖中取出一枚玉佩,正是法正的信物。
那人仔細查驗後,側身讓出一條路:"先生請進,家主已等候多時了。"
龐羲的密室中,燭火搖曳。這位東州派係的領袖年約四旬,麵容剛毅,眉宇間透著久經沙場的銳氣。
見徐庶進來,他起身相迎:"久聞徐元直大名,今日得見,果然氣度不凡。"
徐庶拱手還禮:"龐將軍威震蜀中,庶仰慕已久。"
二人分賓主落座,侍從奉上茶點後悄然退下。龐羲親自為徐庶斟茶,開門見山道:"先生此來,想必是為益州之事?"
徐庶微微一笑:"將軍明鑒。實話實說,如今劍閣已在我軍掌控之中,劉季玉困守益州,已是甕中之鱉。我家主公素聞將軍高義,特遣庶前來,共商大計。"
龐羲目光微閃:"哦?張丞相有何高見?"
"益州沃野千裏,本該是王業之基,奈何劉璋暗弱,致使南蠻猖獗,東州將士飽受猜忌。"徐庶輕啜一口茶,繼續道,"我家主公願與將軍攜手,共治益州。事成之後,將軍當為鎮南將軍,永鎮巴蜀。"
室內陷入短暫的沉默。龐羲的手指在案幾上輕輕敲擊,顯然在權衡利弊。良久,他緩緩道:"劉璋雖暗弱,但益州士族多受其恩惠,恐難輕易歸附。"
徐庶早有準備,從懷中取出一卷竹簡:"此乃成都城內願歸順我家主公的士族名單,包括張鬆、法正等三十餘人。隻要將軍登高一呼,大事可成。"
龐羲展開竹簡,越看越是心驚。這些名字中,不乏劉璋的心腹近臣,也有自己派係內的能臣幹吏。
他合上竹簡,沉聲道:"先生果然深謀遠慮。但某有一問——張丞相入主後,將如何安置我東州將士?"
"將軍放心。"徐庶正色道,"東州將士皆是我大漢精銳,主公必當重用。不過為防尾大不掉,需分駐各地——將軍可領兵鎮守江州,李異將軍駐守巴西,吳懿將軍則調往漢中。如此既能保全諸位權位,又可避免朝廷猜忌。"
龐羲眼中精光一閃,忽然笑道:"好一個分而治之!徐先生果然高明。不過..."他話鋒一轉,"若我拒絕呢?"
徐庶神色不變,輕輕放下茶盞:"那將軍可以看看,等我家主公起十萬大軍入川之後,拒絕合作之人是否會血流成河!"
這番話擲地有聲,龐羲先是一驚,繼而哈哈大笑:"好!好!可是你家主公現在與曹操正在大戰,哪有精力脫身?"
徐庶起身拱手:“若是我家主公以退出青州與曹操議和為代價?你覺得曹孟德會不會同意與我家主公休戰一年半載?”
龐羲長歎一聲,見徐庶如此堅定。終於下定決心:"罷了!某願效犬馬之勞。不過..."他盯著徐庶的眼睛,"我要張丞相親筆承諾,保我東州將士家小安全。"
"這是自然。"徐庶從袖中取出一封信函,"此乃我家主公親筆所書,請將軍過目。"
龐羲接過手書,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詳細細節咱們好好商討一番吧!”
隻是龐羲不知道,沒有見過張固筆跡的他,根本無法發現這個手書隻不過是徐庶自己偽造而成!
……
喜歡三國之風起揚州請大家收藏:()三國之風起揚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