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張固設想的破敵之策

字數:5502   加入書籤

A+A-


    閻圃滿臉喜色,興奮地對劉備說道:“主公,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我們一直苦苦等待的,不就是這樣一個絕佳的時機嗎?現在這個機會終於降臨到我們麵前了!”
    然而,一旁的諸葛瑾卻顯得有些謹慎和疑慮。他的目光緊緊地盯著那個“逃兵”,似乎想要從對方的身上找出一些端倪來。突然,諸葛瑾開口問道:“你既然身為校尉,那麽應該知曉張固軍隊中的口令吧?”
    麵對諸葛瑾的質問,“逃兵”表現得異常鎮定,他毫不猶豫地回答道:“當然知道,口令是……”他將口令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沒有絲毫的猶豫和遲疑,讓人找不到任何破綻。
    盡管如此,諸葛瑾心中的疑慮並未完全消除,但他也實在找不出什麽確鑿的證據來證明這個“逃兵”的真實身份。無奈之下,他隻能暫且將心中的疑慮壓下。
    最終,劉備經過深思熟慮後,果斷地拍案決定道:“傳令下去,讓三軍做好準備,明天一早便開拔,全速向東進發,與曹孟德會師,共同攻打張固!”
    隨著劉備的一聲令下,整個軍隊開始忙碌起來,士兵們紛紛收拾行裝,準備踏上征程。當劉備率領著他那浩浩蕩蕩的大軍駛出洛陽城時,他並沒有意識到,就在這個夜深人靜的時候,那名“逃兵”正悄悄地將一張紙條塞進了洛陽城某處的牆縫中。
    紙條上的字跡簡潔明了,隻有短短的幾個字:“魚已上鉤”。
    而在鴻溝南岸,張固站在一處高地上,他身材魁梧,身披黑色戰甲,威風凜凜。他的目光如鷹隼一般,緊緊地盯著正在緊張布防的大軍,嘴角微微上揚,勾勒出一抹冷峻的笑容。
    在他身後不遠處,五位謀士正圍坐在一起,他們麵前擺放著一幅巨大的地圖,上麵詳細標注著各處的地形和兵力部署。這五位當世頂級謀士或沉思,或低語,正在對作戰計劃的每一個細節進行最後的確認。
    突然,一名傳令兵如疾風般飛奔而來,單膝跪地,高聲稟報:“報——劉備軍已離開洛陽,正全速東進!”
    張固猛地轉過身來,他的雙眼如同燃燒的火焰一般,緊緊地盯著傳令兵,厲聲道:“知道了!傳令下去,按計劃行事。此戰,我要讓曹操和劉備,有來無回!”
    隨著他的一聲令下,傳令兵迅速離去,將命令傳達給各個部隊。一時間,號角聲、戰鼓聲、喊殺聲交織在一起,響徹雲霄。
    春風輕輕地掠過鴻溝的水麵,泛起層層漣漪,仿佛是被這緊張的氣氛所感染,水麵也在微微顫抖。兩岸的蘆葦叢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搖曳。
    去年秋天,這些蘆葦叢曾經一片枯黃,如今,它們已經抽出了嫩綠的新芽,在風中沙沙作響。黃綠相間的色彩,讓人不禁感歎時光的更迭和生命的延續。
    張固怔怔的看著眼前的場景,心中卻想著如何解決接下來的大戰。
    "主公,探馬來報,曹操軍主力已至鴻溝北岸三十裏處。重新進駐長垣大營!"謀士郭嘉拱手道。
    張固微微頷首,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佩劍。"兩路大軍,合計不下三十餘萬..."他低聲自語,目光掃過身後五位謀士,"諸位以為,此戰當如何破局?"
    諸葛亮上前一步:"敵軍雖眾,卻需渡河來攻。我軍可據險而守,待其半渡擊之。"
    "不妥。"張固搖頭,"曹操多謀,劉備謹慎,必不會輕易涉險。況且..."他望向遠處綿延的蘆葦蕩,眼中閃過一絲精光,"被動防守,終非上策,結局不過是消耗戰罷了,誰也奈何不了誰。"
    周瑜忽然道:"主公可是想到了火攻?此時正值春風時節,風向多變..."
    "正是。"張固嘴角微揚,"但不止於此。"他轉身指向蘆葦蕩,"你們看,此時雖然入春,但是北方卻一直幹燥,引火之物隨處可見,這也為咱們使用火攻有了條件的支持。"
    張固目光一凜:"天意難測,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心中已經有了大概的想法,等完善之後,在與爾等細說。先回去吧!"
    ……
    夜幕降臨,張固獨自立於帳外。星光下,鴻溝水麵泛著微光。白日裏,張固所說的破敵之策並不是隨口說說。
    曆史上,用火攻大敗敵軍的戰例並不止三國時的三場大火,比較經典的還有一場,那便是朱棣十萬大軍,大破李景隆五十萬大軍的第二次白溝河之戰。
    當年朱棣破李景隆之策。便是精兵正麵與敵決戰,用來牽製敵軍的注意力;同時派出輕騎奇兵,攜帶火油硫磺後,繞至上風口,點火燒營。
    再加上朱棣的運氣,大風不僅助燃大火,還將李景隆中軍主將的帥旗旗杆吹斷。從而才有了曆史上這次白溝河大捷,也有了赫赫有名的永樂大帝!
    此時的張固壓力巨大,張固心中也掠過一絲不安。此戰若勝,天下格局將定;若敗...
    隨即,張固握緊拳頭,指甲深深陷入掌心。此戰沒有退路,唯有背水一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
    十日後,春風掠過鴻溝,卷起細碎的水花拍打在岸邊。張固又站在高處,望著北岸逐漸聚集的煙塵,眉頭緊鎖。
    遠處的地平線上,黑壓壓的軍隊如同潮水般湧來,旌旗招展,刀槍如林。
    "報——"一名斥候飛奔而來,單膝跪地,"稟丞相,劉備軍前鋒已與曹操主力會師於長垣,兩軍正在長垣城外安營紮寨!"
    張固眯起眼睛,遠眺北方。隻見鴻溝對岸塵土飛揚,無數軍帳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連綿數十裏不絕。曹操的黑底金邊漢字大旗與劉備的素白漢字旌旗在風中獵獵作響,互相呼應。
    "看來他們是真的聯手了,不過這也是好事。"張固輕聲自語,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的劍柄。
    身旁的諸葛亮羽扇輕搖:"主公,觀其營寨布置,曹操居左,劉備居右,互為犄角之勢。兩軍合計不下三十餘萬,聲勢頗為浩大。"
    周瑜上前一步,指著對岸道:"曹操將輜重安置在中軍後方,劉備則沿河岸布防,顯然是要防止我軍渡河偷襲。他們這是要穩紮穩打,以勢壓人。"
    張固冷笑一聲:"三十餘萬大軍,每日糧草消耗驚人,他們拖不起,我們也拖不起。"他轉身走向中軍大帳的方向,邊走邊說道"召集眾人,共同商議破敵之策。"
    大帳內,五位謀士——諸葛亮、周瑜、陸遜、郭嘉和賈詡早已等候多時。張固大步走入,徑直來到沙盤前。沙盤上清晰地標注著鴻溝兩岸的地形和雙方兵力部署。
    "諸位,"張固手指沙盤,"曹操劉備聯軍三十萬,我軍不過二十萬,兵力懸殊。若正麵決戰,勝算渺茫。但我觀敵軍布陣,有一致命弱點。"
    諸葛亮眼中精光一閃:"主公可是指其連營數十裏,首尾難顧?"
    "正是。"張固點頭。又說道“上一次大戰,本意想靠水攻破壞敵糧草輜重,卻最終演變成一場勢均力敵的大決戰,若不是我軍更加精銳一些,大戰的結局還不好說。這一次我吸取教訓,計策還是要用在敵人的身上才行!”
    張固看了眾人一眼,隨即繼續說道"你們看,此次我特意將戰場重新拉回來,就是咱們更熟悉這裏的地形!更關鍵的是,他們必須渡河來攻,才有成效。而我的計策便是欲以火攻破敵。"
    周瑜皺眉:"火攻確為上策,效果也是非常明顯!但此時春天剛來,風向不定,若貿然用火,恐反受其害,是否合適?"
    張固看向諸葛亮,這位有借東風傳說的傳奇謀士,笑著問道:"孔明可有何良策能助我破敵?"
    諸葛亮輕搖羽扇,閉目沉思片刻,突然睜眼,信誓旦旦道:"昨夜亮夜觀天象,十日之後,當有持續不斷的東南風!"
    帳中眾人聽後皆驚。一旁已經從原武回返的陸遜急問:"孔明何以如此確定,這可不是小事,不能胡言亂語啊!"
    諸葛亮微微一笑,指向帳外:"諸位請看,近日螞蟻搬家,蛇鼠出洞,雲氣東來,陽氣上升,此乃東南風將至之兆。且我夜觀天象,紫微星旁有赤氣環繞,此為天下之主新生,主大吉大利。十日後必起大風。"
    賈詡撫須沉吟:"若一切真如孔明所言,確是天賜良機。但火攻需周密部署,不可有絲毫差錯,否則就會前功盡棄。"
    張固精神一振:"既然如此,我們便以火攻為主,再輔以其他計策。"
    說罷,張固手指沙盤,"我的計策便是派精兵主力正麵牽製曹操劉備主力,做出一副決戰姿態。這邊一定要打出氣勢,吸引敵軍的一切注意力!”
    “另一邊,同時派輕騎繞至上遊渡河,然後趁敵軍不備時,順著風起時的方向縱火燒營。另外還需要錦衣衛配合將曹操與劉備中軍大營帥旗砍倒!如此一來,敵軍必然會大亂!我軍再全麵進攻,必然可大獲全勝!"
    張固環視一圈,又說道“這便是我的計策,現在就需要各位幫我完善這個策略,徹底擊敗對麵的聯軍了!”
    周瑜聽後,首先補充道:"可先派大軍分兵佯攻兩軍的營地,吸引敵軍注意,為輕騎創造機會。"
    陸遜眼中閃過狡黠之色:"還可派死士混入敵營,在火起時製造混亂,亂其軍心,為砍帥旗吸引注意,等帥旗倒後繼續鼓吹劉備、曹操已死的消息,亂其軍心。"
    郭嘉輕咳一聲:"關鍵在於時機把握。風起之時,我軍主力必須立即渡河進攻,不給敵軍重整之機。"
    賈詡最後道:"必須切斷敵軍退路,否則曹操劉備見勢不妙,必定會撤退,後患無窮。如果能在戰場上徹底擊殺二人,便會徹底減除後患!"
    張固環視眾人,滿意地點頭:"諸位所言極是。那麽具體部署如下..."
    商議持續到深夜,每一個細節都被反複推敲。當眾人散去時,東方已現魚肚白。張固獨自站在帳外,望著鴻溝對岸連綿不絕的敵營,心中既緊張又興奮。
    一切準備都已經開始,十日之後,就是決分曉之時。而眼下的難點,便是如何度過這關鍵的十天時間。
    這十日,對麵說不定就會沉不住氣,想法設法來攻打張固。如何要在堅守自己營地之下,又成功實行策略,就是這十日的關鍵!
    ……
    喜歡三國之風起揚州請大家收藏:()三國之風起揚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