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甄家來人
字數:5148 加入書籤
反對的部將們麵麵相覷,卻無人敢再出言。曹操繼續道:"曹昂留守鄴城,曹洪、曹仁、顏良、文醜輔之。記住,你們的任務是拖延張固進軍速度,不必死守,我估計張固大軍的糧草會是一處短板!"
曹昂出列,單膝跪地:"孩兒領命!"
曹操的目光掃過殿中每一個人:"此次戰略轉移,絕非敗退。而是為了積蓄力量,以待來日反攻。諸君當同心協力,共渡難關。"
議事畢,曹操留下荀彧單獨談話。兩人漫步在後花園中,初夏的花草散發著淡淡的香氣,與城中緊張的氛圍形成鮮明對比。
"文若,此次遷都,朝中恐有非議啊。"曹操望著池中的遊魚,似有所指。
荀彧淡然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當年高祖屢敗於項羽,終有垓下之勝。一時得失,不足為慮。"
曹操突然問道:"你可知孤為何最終采納你的建議?"
荀彧搖頭:"在下不知。"
"因為你看得最遠。"曹操長歎一聲,"孤這些年東征西討,看似勢大,實則根基不穩。河北新定,民心未附。此番挫折,或許是天意,讓孤有機會重新審視全局。"
荀彧眼中閃過驚訝之色,隨即欣慰道:"丞相有此胸襟,何愁大業不成?"
曹操笑了笑,突然話鋒一轉:"對了,天子那邊...反應如何?"
荀彧低聲道:"陛下初聞遷都,加上之前的事,頗為不安。但經臣解釋後,已無異議。"
"哼,他敢有異議?"曹操冷笑,隨即又收斂神色,"罷了,這一路上要好生伺候,莫讓天下人說孤怠慢了天子。"
"在下明白。"
七日後,一切準備就緒。清晨,鄴城南門大開,一支龐大的隊伍緩緩駛出。隊伍中央是天子鑾駕,四周由虎豹騎嚴密護衛。曹操乘坐一輛不起眼的馬車,混在隊伍中段,這是荀彧的建議——避免成為刺客目標。
城牆上,曹昂目送父親遠去,直到隊伍消失在晨霧中。身旁的曹洪低聲道:"世子,我們真要死守鄴城嗎?"
曹昂搖頭,眼中閃爍著與年齡不符的成熟:"不,父親的意思是...象征性抵抗後,及時撤退。"
曹洪恍然大悟:"原來如此!丞相果然深謀遠慮。"
與此同時,鄴城以北三十裏處的一座小山上,幾名斥候正密切注視著南遷的隊伍。其中一人低聲道:"速報主公,曹操果然挾天子逃往南皮了!"
另一人疑惑道:"奇怪,曹操為何不親自留守鄴城?那可是他的根基所在啊。"
年長的斥候冷笑道:"你懂什麽?這才是曹操高明之處。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走,速速回報!"
……
鄴城外圍,張固大營。
連綿的軍帳如同灰白色的蘑菇,密密麻麻地覆蓋了鄴城南麵的原野。時值盛夏,烈日炙烤著幹燥的土地,營中塵土飛揚。
士兵們三三兩兩地聚在帳篷陰影處,擦拭著武器,偶爾抬頭望向那座高聳的鄴城城牆,眼中既有渴望也有疲憊。
中軍大帳內,張固正盯著案幾上的地圖出神。眉宇間已經刻著幾道淺淺的皺紋,那是常年征戰留下的痕跡。
他身披輕甲,腰間佩劍未曾離身,即便在營中也保持著隨時作戰的姿態。
"報——!"一名傳令兵急匆匆闖入大帳,單膝跪地,"啟稟主公,濮陽援軍已至十裏外,領軍的是丁修與馬岱兩位將軍!"
張固眼中閃過一絲喜色,但很快又被憂慮取代:"糧草可曾一並運到?"
傳令兵低下頭:"回主公,丁將軍說...糧草隻夠五日之用。"
張固一拳砸在案幾上,震得地圖卷起一角。他強壓怒火揮手讓傳令兵退下,轉身望向帳內兩位謀士——諸葛亮和郭嘉。
"孔明,奉孝,你們都聽到了。"張固聲音低沉,"我軍雖有十餘萬之眾,但糧草已見底。若再攻不下鄴城,恐怕..."
諸葛亮輕搖羽扇,眉頭微蹙:"主公勿憂。曹操北遷,鄴城守軍士氣必墮。隻需再圍半月,城內必亂。"
郭嘉卻搖頭:"孔明兄所言固然有理,但我們的士兵也要吃飯。今早各營已報,口糧減半,士兵怨聲漸起。若無糧草接濟,恐生變故。"
張固走到帳門前,掀開簾子望向遠處的鄴城。城牆上的曹字大旗在風中獵獵作響,守軍的身影隱約可見。他放下簾子,轉身時臉色更加陰沉。
糧草短缺是連連征戰的結果,隻要張固願意休養生息兩年,便可以再次發動攻擊。張固雖然有所準備,但是如今自己已經攻入河北,眼看曹操滅亡在即,此刻退兵,張固實在是有點不甘心。
"曹操老賊,臨走還給我留了個燙手山芋。"張固咬牙切齒,"曹昂那小子據城死守,分明是要拖住我軍,給曹操爭取時間。"
原本張固打算,如果實在不行,那就打下鄴城之後,再休兵罷戰。隻是如今看來,曹操也不打算輕易放棄鄴城。
諸葛亮走到張固身旁,低聲道:"主公,最新探報,曹操已過清河,不日將抵南皮。若讓其站穩腳跟,聯合青州、幽州兵馬,恐成心腹大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張固正要說話,忽聽帳外一陣騷動。親兵隊長匆匆進來:"報!營外有一行人求見,自稱中山甄家使者,說有要事相商!"
"甄家?"張固眉頭一挑,"河北第一商賈世家?他們來做什麽?"
郭嘉眼中精光一閃:"主公,此乃天賜良機。甄家掌控河北近五成糧貿,若得其助,糧草問題迎刃而解。"
張固沉吟片刻,揮手道:"請他們進來。不,我親自去迎!"
營門處,十餘名衣著華貴的男子靜立等候。為首者約三十歲年紀,麵容俊朗,一身錦袍在滿是塵土的軍營中顯得格外醒目。見張固親自出迎,他連忙上前行禮。
"中山無極甄儼,拜見張將軍!"來人深深一揖,舉止恭敬卻不卑微。
張固虛扶一把:"甄先生遠道而來,有失遠迎。請帳內敘話!"
入帳分賓主落座後,張固直入主題:"甄先生此來,不知有何見教?"
甄儼環顧四周,欲言又止。張固會意,揮手令親兵退出,隻留諸葛亮、郭嘉二人。
甄儼這才開口:"家父甄逸聞將軍圍鄴城,特遣在下前來道賀。河北百姓苦曹久矣,今將軍替天行道,實乃河北萬民之福。"
張固心中冷笑,麵上卻不顯:"甄公過譽了。張某不過順應天命,為民除害罷了。"
寒暄過後,甄儼話鋒一轉:"聽聞將軍軍中糧草不濟,家父願盡綿薄之力。"
張固眼睛一亮:"哦?甄公能助我多少糧草?"
甄儼微微一笑,伸出三根手指:"三十萬石。"
帳內一片寂靜。張固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三十萬石足夠十萬大軍半年之用!就連一向沉穩的諸葛亮也不禁動容,羽扇停在半空。
郭嘉最先反應過來,輕咳一聲:"甄公慷慨,不知有何條件?"
甄儼笑容不減:"郭先生快人快語。甄家世代商賈,不懂軍國大事,隻求亂世中保全家族。家父有一幼妹,年方二八,才貌俱佳。若將軍不棄,願請將軍納為妾室,兩家結秦晉之好。"
張固聞言一愣,隨即陷入沉思。政治聯姻在亂世中並不罕見,但甄家此舉顯然不止於嫁女那麽簡單。他瞥了眼諸葛亮,見對方微微搖頭,心中已有計較。
"甄公美意,張某心領。但婚姻大事,豈可兒戲?況且..."張固故意停頓,"況且張某已有正妻,若委屈令妹為妾,在下也於心不安。"
甄儼早有準備:"將軍多慮了。甄家不求名分,隻求結緣。家父常說,將軍乃當世英雄,小妹能侍奉左右,是她的福分。"
諸葛亮突然開口:"甄公子,聽聞甄家與袁紹舊部多有往來,甚至與曹操也有生意往來。如今突然轉向我軍,恐非單純聯姻這麽簡單吧?"
甄儼麵色不變,從容答道:"諸葛先生明鑒。甄家經商百年,向來隻問買賣,不問政治。然曹操近年橫征暴斂,強取豪奪,家父早有不滿。今觀天象,曹氏將衰,將軍當興。擇木而棲,乃智者所為。"
張固與兩位謀士交換眼色,心中了然。甄家這是看準了曹操大勢已去,急於尋找新的靠山。三十萬石糧草固然誘人,但如果甄家有其他目的,那此事還要商量...
"甄先生,此事關係重大,容我考慮三日。"張固最終說道。
甄儼起身拱手:"理應如此。在下暫住營外五裏的村子歇腳,將軍若有決斷,隨時可派人傳喚。"說罷,從袖中取出一卷竹簡,"此為家父手書,詳述糧草分布及調撥方案,請將軍過目。"
送走甄儼後,張固立即召集心腹商議。
"主公,此乃天賜良機!"郭嘉難掩興奮,"得三十萬石糧草,我軍可長期圍困鄴城,甚至直取南皮!甚至直接滅亡曹操!"
……
喜歡三國之風起揚州請大家收藏:()三國之風起揚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