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邯鄲之戰

字數:6098   加入書籤

A+A-


    濮陽的軍令如雷霆般傳至鄴城前線,諸葛亮星夜兼程趕到軍營時,張遼已整軍完畢。五萬精銳整裝待發,刀槍如林,旌旗獵獵。張遼身披玄甲,立於陣前,目光如炬地掃視著眾將士。
    "諸位,主公已下令北伐,邯鄲乃我軍首戰之地!此戰若勝,常山門戶洞開;若敗,則我軍北進之路受阻!"張遼的聲音鏗鏘有力,"馬超、馬岱!"
    "末將在!"馬超銀甲白馬,長槍斜指蒼穹,西涼鐵騎在他身後列陣,殺氣凜然。
    "你二人率五千鐵騎先行,務必誘出夏侯惇!"
    "諾!"
    馬蹄聲響徹雲霄,仿佛大地都在為之震顫,西涼鐵騎如同一股黑色的旋風,以排山倒海之勢席卷而來,直逼邯鄲城。
    邯鄲城頭,曹洪身披重甲,手持長劍,威風凜凜地站在那裏。他麵沉似水,一雙銳利的眼睛如鷹隼一般,冷冷地凝視著城外那滾滾的煙塵。
    在他身旁,程昱一襲青衫,手持羽扇,眉頭緊緊地皺起,似乎對眼前的局勢頗為擔憂。
    突然,一名探子飛奔而來,單膝跪地,高聲稟報:“報!敵軍先鋒已至城下,為首者乃是馬超!”
    曹洪聞言,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戰意。他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冷笑:“馬超?西涼錦馬超?”
    程昱見狀,連忙出言提醒道:“將軍切勿輕出,此必是敵軍的誘敵之計。馬超勇猛異常,其麾下的西涼鐵騎更是銳不可當,我們不可掉以輕心啊。”
    然而,曹洪卻對程昱的勸告不以為意。他冷哼一聲,朗聲道:“軍師未免太過謹慎了。馬超雖勇,我曹洪又有何懼?今日就讓他見識一下我軍的厲害!”說罷,他手中長劍一揮,身後的曹軍齊聲呐喊,聲震四野。
    正說話間,城下已傳來馬超的怒吼:"曹洪!可敢出城與我一戰?!"
    聲如雷霆,震得城上守軍耳膜生疼。馬超單騎立於城下,長槍直指城頭,陽光照在銀甲上,耀眼奪目。
    曹洪大怒,正欲下令出城,程昱急忙拉住他:"將軍!張遼用兵如神,豈會隻派馬超一人前來?城外必有埋伏!"
    曹洪咬牙,終究還是按捺住了戰意。
    城外營寨中,夏侯惇獨眼怒睜,聽著馬超的叫罵聲,拳頭捏得咯咯作響。
    "馬超小兒,欺人太甚!"他一掌拍碎案幾,猛地起身,"來人!備馬!"
    副將急忙勸阻:"將軍,程軍師有令,不得輕易出戰......"
    "放屁!"夏侯惇怒吼,"我夏侯元讓豈是縮頭烏龜?全軍聽令,隨我殺敵!"
    一萬騎兵如洪流般衝出營寨,直奔馬超而去。
    馬超見夏侯惇氣勢洶洶的殺來,嘴角微揚,不屑道:"撤!"
    西涼鐵騎突然掉轉馬頭,做出一副敗退的樣子。夏侯惇見狀,豈會輕易放過這個機會?他怒喝一聲:“追!一個不留!”
    隨著他的命令,曹軍騎兵如餓虎撲食般緊緊追趕著西涼鐵騎。兩支騎兵一前一後,風馳電掣般地掠過廣袤的平原,揚起滾滾塵土,直朝著漳水南岸疾馳而去。
    “轟隆隆——”
    就在夏侯惇的騎兵衝入漳水河畔的密林地帶時,異變突生!隻聽得一聲怒喝:“放箭!”
    隨著這聲令下,密林中萬箭齊發,箭雨如蝗,遮天蔽日。曹軍騎兵完全沒有料到會有如此猛烈的攻擊,猝不及防之下,頓時人仰馬翻,慘叫連連。
    “有埋伏!結陣!”夏侯惇見狀,急忙大吼,試圖組織起有效的防禦。然而,此時已經太晚了。
    就在曹軍騎兵慌亂之際,徐盛率領的重步兵如鬼魅般從兩側殺出。他們手持長矛,如密林般密集,迅速將曹軍騎兵分割包圍,讓他們陷入了絕境。
    "夏侯惇!受死!"
    馬超突然調轉馬頭,長槍如龍,直取夏侯惇。兩人槍來刀往,戰馬嘶鳴,火花四濺。
    二十回合過後,夏侯惇獨目充血,肩上舊傷崩裂,鮮血染紅戰袍。他咬牙苦撐,心中暗叫不妙。
    "元讓將軍!我們來助你!"
    危急時刻,邯鄲城門突然洞開,曹洪親率五千精兵殺出。
    "放箭!"
    李嚴埋伏在城西密林的弓弩手萬箭齊發,箭雨如蝗,硬生生將曹洪逼回城中。
    夏侯惇孤立無援,被馬超一槍刺中肩膀,險些墜馬。
    "撤!快撤!"
    殘兵敗將倉皇逃回邯鄲,城門轟然關閉。
    此戰,張遼軍大獲全勝,斬敵三千,俘虜千餘。漳水兩岸,曹軍屍橫遍野,戰馬哀鳴。
    夕陽西下,張遼策馬巡視戰場,諸葛亮羽扇輕搖,與他並肩而行。
    "孔明先生妙計,首戰告捷。"張遼笑道。
    諸葛亮目光深邃:"此戰雖勝,但程昱非等閑之輩,接下來恐怕......"
    話音未落,探馬來報:"報!邯鄲城頭掛起免戰牌,曹軍閉門不出!"
    邯鄲城內,程昱麵色陰沉。
    "張遼果然狡猾,竟先斷我外援。"
    曹洪咬牙道:"軍師,如今我軍被困,該如何是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程昱沉思片刻,忽然露出一絲冷笑:"張遼雖勝一陣,但他忘了一件事——邯鄲城高池深,糧草充足,他若強攻,必損兵折將。那軍師的意思是……"
    "拖!"程昱斬釘截鐵道,"拖到丞相的主力擊退張固,屆時張遼必退!"
    然而,讓程昱始料未及的是,諸葛亮已經未卜先知,早就將他的小心思摸得一清二楚。
    而邯鄲城外的張遼營帳中,氣氛顯得有些凝重。
    “孔明先生,依我之見,那程昱此番定是想拖延時間,好等曹操的主力大軍回援!”張遼眉頭緊皺,滿臉憂慮地說道。
    諸葛亮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緩聲道:“文遠將軍不必擔憂,亮對此早有應對之策。”
    “哦?”張遼聞言,眼睛一亮,急忙追問道,“不知先生有何妙計?”
    隻見諸葛亮輕搖羽扇,不緊不慢地說道:“那程昱既然想拖,那我們便如他所願,逼他與我軍決戰!”
    "如何逼?"
    諸葛亮羽扇輕搖,目光深邃:"邯鄲城內,並非鐵板一塊。"
    "先生的意思是……"
    "曹洪與夏侯惇素都是脾氣暴躁之人,而程昱雖智,卻無法完全掌控二人。畢竟,他們可是曹操的本家。"諸葛亮緩緩道,"我們可以……離間他們。"
    張遼眼中精光一閃:"妙計!"
    翌日,邯鄲城下,張遼命人射入一封密信,信上寫道:
    "曹洪、夏侯惇將軍,程昱已經密謀降我,欲獻邯鄲城,將軍若不早作決斷,必為其所害!"
    曹洪得信後,勃然大怒:"程昱!你竟敢背叛主公?"
    程昱大驚:"將軍何出此言?此乃敵軍離間之計!"
    曹洪本來沒有如此不智,隻不過連番的失利已經讓他失去了基本的判斷。
    然而,夏侯惇本就性格暴躁,見曹洪懷疑程昱,當即怒道:"曹洪!你竟敢懷疑軍師?若非軍師謀劃,你早就被張遼所擒!"
    曹洪見夏侯惇這個導致先前戰敗的罪魁禍首還敢指責自己,更加暴怒。
    於是曹洪嘴角泛起一絲冷笑,眼神中透露出不屑和鄙夷,他對著夏侯惇說道:“夏侯惇,難道你要與程昱密謀投降敵人嗎?不然為何要如此竭力地為他辯解呢?”
    夏侯惇聞言,頓時氣得滿臉通紅,他瞪大了眼睛,怒視著曹洪,反駁道:“曹洪,你休得胡言亂語!我與程昱之間清清白白,絕無半點降敵之意!倒是你,如此無端猜疑,莫非心中有鬼不成?”
    兩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爭吵之聲越來越大,引得周圍的士兵們紛紛側目。而被卷入這場紛爭的程昱,則是一臉無奈和委屈,他百口莫辯,隻能在一旁焦急地解釋著。
    然而,夏侯惇和曹洪此時都已被憤怒衝昏了頭腦,根本聽不進程昱的辯解。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爭吵得越來越激烈,甚至有幾次差點就拔刀相向了。
    就在這混亂的局麵中,程昱苦苦勸說,但卻毫無效果。邯鄲城內的軍心也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爭執而大亂,士兵們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對曹洪和夏侯惇的信任也產生了動搖。
    當夜,諸葛亮抓住了這個機會,再次命人在城中散布謠言。這一次的謠言更是聳人聽聞,聲稱曹洪已經暗中投降了張遼,並且準備獻出邯鄲城。
    這個謠言像一陣狂風一樣迅速傳遍了整個邯鄲城,很快就傳到了夏侯惇的耳中。他聽到這個消息後,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憤怒,怒不可遏地吼道:“曹洪!你這叛徒!竟然敢背叛主公?!”
    曹洪聽到夏侯惇的怒吼,同樣怒發衝冠,他指著夏侯惇的鼻子大罵道:“夏侯惇!你這無恥之徒!竟敢血口噴人!”
    兩人的怒火都被對方徹底點燃,一時間劍拔弩張,氣氛緊張到了極點。程昱在一旁看得心急如焚,他拚命地勸解著,但兩人都已經失去了理智,根本不聽他的勸告。
    而曹洪和夏侯惇之間的矛盾也因為這個謠言而愈發尖銳,一場激烈的衝突似乎已經在所難免。
    三日後,邯鄲城內軍心渙散,張遼見時機成熟,下令攻城!
    "全軍聽令!破邯鄲,活捉曹洪!"
    五萬大軍如潮水般湧向邯鄲城,城牆上,曹軍士兵驚慌失措,無心抵抗。曹洪和夏侯惇雖然停止爭吵,但是也是各自上城牆指揮,完全沒有了配合。
    程昱心急如焚,卻無力回天。張遼親自擂鼓,士氣大振。攻城器械紛紛就位,雲梯搭上城牆,士兵們奮勇攀爬。馬超一馬當先,殺上城頭,長槍橫掃,曹軍紛紛倒地。
    曹洪、夏侯惇因內訌無法有效指揮,邯鄲守軍節節敗退。
    最終,邯鄲城門被破,張遼親率鐵騎衝入城中,曹洪、夏侯惇拚死突圍,僅率殘部千餘人逃往常山。
    邯鄲一戰,張遼大獲全勝!
    戰後,張遼站在邯鄲城頭,望著遠方的常山方向,沉聲道:"下一步,便是與曹昂決戰了。"
    諸葛亮微微一笑:"文遠將軍勿急,曹昂已無路可退,此戰……必勝!"
    ……
    喜歡三國之風起揚州請大家收藏:()三國之風起揚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