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人間何事不可為?
字數:6935 加入書籤
魔門創立數千年,與當今存世的所有宗門、世家都有血仇,而其中,與魔門仇怨最深的、無可置疑當屬公孫世家。
大唐盛世時,魔門中興聖主伽藍以知秋逆斬逍遙的傳奇之戰,伽藍斬的便是公孫世家當時的老祖。
伽藍踩著公孫世家老祖的鮮血一戰成名,帶給了一直以黃帝公孫軒轅血裔自豪的公孫世家無盡恥辱。
而蒙受著十二年的恥辱後,公孫世家絕代天驕、曾與伽藍齊名的“道門劍絕”公孫佳人用手中劍刺穿了聖主伽藍的心髒。
於是,公孫世家以仇敵的鮮血洗清了恥辱,重振了無上威名,同時迎來了魔門最為決絕慘烈的圍攻複仇。
魔門不計代價、不惜生死,圍攻公孫世家整整兩年,雙方英豪死傷無數。
這場血雨之戰最後的結果是:當時公認的逍遙境第一人公孫佳人被魔門三位逍遙聖者圍殺,公孫佳人敗亡,魔門半殘,而公孫世家幾近被滅門。
魔門與公孫世家皆有餘恨餘怨難消。
因此,自唐李隆基後,魔門與公孫世家互為生死仇敵,子弟門徒相逢於道左則必相爭相殺,累世遺恨,不死不休。
這種狀況,直到魔門成為“隱山”,走入光明之中,才得以緩解。
公孫世家之外,魔門仇怨第二深的宗門便是青城山。
道魔同源而異途,因此尤為互相憎惡。
武當山始創之前,道門一直以來的三大柱石便是公孫世家、青城山和天師府。
道門化用道家思想,道家根源上溯老子、黃帝,所以“黃老之學”是神州道門之淵源起處。
公孫世家作為黃帝後裔,以《黃帝真經》為修行根本,代代存續,是支持道門的核心傳承世家之一,其家族子弟大多是道門授篆弟子或居家修士。
天師府是道教教主張道陵親裔傳承,自是道門梁柱。
然而公孫世家和天師府實都是親裔世家,因此,長久以來,武當未後起之時,青城山一直都是道門眾真聚集、宏道、精修、議事、決論的中樞之地。
道教創始人張道陵曾在青城山結茅傳道,且青城山是太上老君的道場,是神州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是道教中的至高神靈,被認為是先於天地的存在。
青城第一峰——彭祖峰絕頂上,便矗立著供奉太上老君的老君閣。
太上老君,又稱道德天尊,太上道祖。
《混元皇帝聖紀》中說“老君也,此即道之化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也。”
太上老君是“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陰陽之主宰,萬種之帝君”。
太上老君,於道門傳續而言,至高無上。
青城山,於道門現世而言,亦為魁首。
道門對魔門的曆次聲討、謀算、斬首、圍剿等,幾乎都是在青城山發起的,同時也是青城山每次安排組織道門一應高手、門徒對魔門攻擊。
青城山,某種意義上不是一個宗門,而是道門精英的人才中心和中樞聖地。
理所當然的,青城山聚集了魔門最廣大的怨怒與仇恨。
……
人的心中有兩樣東西,無論你有多麽強大偉岸的力量,都無法去更易變換。
這便是愛與仇恨。
愛可以因死亡而終結,仇恨卻會代代相傳,並且變得越加可怕。
無論稱謂如何變化,隱山就是魔門,這是個毋庸置疑的事實。
作為魔門當代聖女,納蘭明月很想殺一殺何不為,卻不隻是因為何不為是青城山的長老。
而是因為,何不為是隱山的叛徒。
能成就知秋境的存在,無一不是人中龍鳳,出類拔萃。
每一個知秋境,年輕時都是當代數一數二的絕代人物。
每一個知秋境,都是強者中的強者。
而納蘭明月想“試試殺一殺”的何不為,也不是知秋境中的弱者。
正好相反,何不為,即使在知秋境中,也是公認的強大。
何不為是一個很傳奇的人。
他出身於儒門世家,原名何有為,字行之,從小修行的是儒家經義與儒門法術。
其人聰慧過人,尤擅詩詞音律,俊賞風流,二十歲時被列為“儒門七公子”之一。
然二十五歲時,家門罹難,父母、弟弟和妹妹皆遭仇家殺害,僅何有為於恩師座下研習,得以幸免。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何有為徹底變了。
他將所有詩詞歌賦的書籍付之一炬,琴瑟琵琶盡數砸毀。
曾經風流倜儻的翩翩公子,如今眼中隻剩下仇恨的火焰。
“詩詞歌賦有何用?能為我家人報仇嗎?”
何有為對前來勸慰的同門冷笑道,“從今往後,我隻修殺伐之術!”
禦氣境初期的何有為開始瘋狂修煉儒門中最為剛猛的“浩然正氣訣”。
這門功法講究“養吾浩然之氣”,本應循序漸進,但他卻不顧經脈受損的危險,日夜苦修。
白天,他揮舞長劍,將滿腔仇恨傾注在每一招每一式中;夜晚,他打坐調息,任憑真氣在體內橫衝直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之前撫琴弄墨的雙手因練劍而布滿老繭,俊美的臉龐也因仇恨和焦慮而逐漸蒼老。
何有為癡恨成狂,連恩師許配給他的掌上愛女也經常冷落,一門心思埋頭苦修儒門殺伐之術。
他之前懈怠的修為開始勇猛精進,然而始終苦尋仇人線索而不得。
十年後,明道上境的何有為於愁絕恨絕處剃度出家,遁入空門,拜入佛門金剛金剛即佛門“知秋境”)座下,得號“不為和尚”。
又三年,“不為和尚”脫下僧袍,留下一封書信,飄然離去。
信中隻有寥寥數字:“有為皆空,不為亦空。既皆為空,有何不可為?”
還俗後的何有為改名為何不為,取“人間何事不可為?”之意。
他開始過著放浪形骸的生活,出入賭場青樓,飲酒作樂,縱情聲色。
何不為肆無忌憚,無所不為,往往殺人於談笑之間。
何不為的名聲越來越差,但修為卻越來越高,不知不覺已至明道巔峰。
如是五年,入“隱山”,拜藏經閣長老為師。
入隱山後的第三年,何不為終於在“隱山”的幫助下找到滅門的仇人——下手的人竟然是他在儒門依之信之的大師兄,而元凶竟然是他那個“恨其不爭,希望弟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成為知秋強者”的困於明道巔峰境近四十年的恩師!
何不為“殺師兄,焚恩師”。
第二日,何不為入知秋,時四十六歲。
入隱山後的第五年,何不為與聖女青扶搖最終鬥戰,相爭隱山聖主之位。
何不為敗,青扶搖繼聖主位。
青扶搖繼位日,何不為叛出隱山,投入青城山,得封青城山長老,道號“無為真人”。
……
這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秋風未動,而蟬先知。
修行史上最年輕的知秋境大修士是千年前的魔教聖女伽藍,她在三十歲的年紀修至知秋境。
修行史上第二年輕的知秋大能是在四十一歲成就的。
第三年輕的是四十三歲的知秋境。
何不為四十六歲而入知秋,算是很“年輕”、很厲害的了。
而且何不為當年能進入終局鬥戰,與上代聖女相爭聖主之位,可見其實力、戰力之強悍。
納蘭明月絕不會低估何不為的強大,她隻是更相信自己的強大而已。
雖然納蘭明月還隻是半步知秋,但是驚才絕豔的隱山聖女有足夠的自信,隻要不是大師姐那種變態級別的知秋境,她無懼任何知秋大能。
比如,服部家族那兩個知秋境的老怪物,二打一都沒有辦法給納蘭明月留下一點傷,唯一隻是拖住了她,讓那個服部半夏找到了逃走的機會而已。
何不為是隱山的叛徒,所以,他該死。
這是隱山所有人的共識。
因此,納蘭明月很想殺一殺何不為。
而殺了何不為青城山愛徒餘青峰的聶小雨,就是納蘭明月的誘餌。
何世媛,則是納蘭明月亂何不為心誌的奇兵。
納蘭明月知道何不為一定會來的,就像她知道她會在哪趟列車哪個車廂遇上何世媛一樣。
納蘭明月就是知道。
這不是易數玄學,也不是什麽直覺。
這是量子糾纏。
是因果律令。
也是納蘭明月雖僅半步,但已明悟的“知秋境”神通。
料敵機先、運籌帷幄的納蘭明月腳步輕快而又自信的走出了高鐵站,然後——
納蘭明月沒有看到,那個之前發了信息說會在南出站口接她的男人。
納蘭明月開始的時候有點生氣的撇嘴皺眉,接著她就想到了一種可怕的可能——
納蘭明月的臉立即變得無比蒼白。
秋風未動,而蟬先知。
欲謀人者,人亦謀之。
當代隱山聖女,終究低估了一個敢跟青扶搖爭聖主之位,能夠融儒、釋、魔、道於一身的知秋境大修行者。
原來,何不為早已經來了!
何不為來殺越女劍傳人聶小雨,而此時聶小雨的身邊,還有一個半殘不殘的隱山棄徒、無雙妖孽任無鋒——這還真是“驚喜大奉送”啊!
納蘭明月的心瞬間就慌了。
她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而這個錯誤,很可能會把她最在意的人送上絕路!
納蘭明月再也顧不上什麽,向著因果糾纏、心血來潮的方位如閃電般飛掠了出去。
……
而此時,巷子裏血染袍袖的聶小雨和任無鋒已經到了絕路。
嬉戲得差不多了的“無為真人”抬眼望了望遠方,目光垂視回這對年輕人身上。
何不為的麵容和聲音都平靜而冷漠,道:“明道終究是明道,再天才再妖孽的明道也隻是明道。
你倆聯手或許可以殺五六個明道巔峰,甚至殺半步知秋。
然而,本座曾經也是時代的傳奇,也是讓人驚歎的主角。
現在的你們還太嫩了,不足以抵抗本座,連傷到本座都不可能。”
何不為的聲音和表情越加冷峻,淡淡道:“本座最後問你們一次:
是選擇拜我為師,入青城山,
還是,
選擇,
死?”
喜歡我個渣男,她們卻都說我是好人請大家收藏:()我個渣男,她們卻都說我是好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