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熱議與暗流

字數:4707   加入書籤

A+A-


    《吾心安處》的成功,像一塊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激起的漣漪遠遠超出了王強和節目組的預期。它不僅僅是一首在比賽中獲得高分的歌曲,更像是一種文化現象,悄然蔓延。
    各大音樂平台的評論區成了大型“想家現場”。無數漂泊在外的遊子,分享著自己與家鄉的故事,從繁華都市的格子間到偏遠工地的活動板房,從深夜加班回家的地鐵到淩晨空無一人的街道,王強那質樸的歌聲,成了許多人耳機裏單曲循環的慰藉。
    “聽著歌,啃著冰冷的麵包,突然就好想吃我媽做的手擀麵。”
    “畢業三年,第一次覺得‘混不好就回來’這句話,其實是世界上最溫暖的情話。”
    “給家裏打了個電話,沒說幾句就哽咽了,爸媽還以為我受了什麽委屈,其實隻是……想家了。”
    甚至有社會新聞報道,某地一位常年不與家裏聯係的年輕人,在網吧偶然聽到這首歌後,深受觸動,買了當晚的火車票回家。雖然故事的真實性有待考證,但無疑為這首歌增添了更多傳奇色彩。
    一時間,“吾心安處”成了某種情感的代名詞。相關的短視頻創作層出不窮,各種方言版的翻唱也火遍全網,從吳儂軟語到粗獷的西北腔調,都賦予了這首歌別樣的韻味。王強這個名字,也徹底擺脫了“破音哥”的標簽,與“溫暖”、“治愈”、“鄉愁”這些詞匯緊密聯係在一起。
    相比之下,秦雅的《燒》雖然話題度極高,圍繞它的爭論也從未停止,但其引發的社會情緒更為複雜和尖銳。支持者將其奉為反抗網絡暴力的戰歌,而反對者則批評其過於負麵和煽動情緒。兩種聲音的激烈碰撞,讓秦雅始終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
    麵對突如其來的熱度,王強顯得有些無所適從。各種采訪邀約紛至遝來,節目組也安排了一些宣傳活動。他依舊是那個略帶靦腆,說話實誠的王強。麵對鏡頭,他不會說什麽漂亮話,隻是反複強調,自己隻是唱出了很多人共同的心聲,感謝大家的喜歡。
    有一次接受某個小型網絡媒體采訪,主持人試圖引導他談談過去的“破音”經曆,想製造一些“逆襲”的噱頭。王強隻是撓了撓頭,憨厚地笑了笑:“那都是過去的事了,誰還沒點緊張忘詞、發揮失常的時候呢?重要的是往前看,好好唱歌。”這種不卑不亢,甚至有點“不配合”的態度,反而讓他在浮躁的娛樂圈裏顯得格外真實,圈了不少路人粉。
    小胖對此嗤之以鼻:“強哥,你就是太實誠!換我,高低得編個三天三夜沒吃飯,餓得發抖才破音的故事,保證催淚!”
    王強哭笑不得:“你可省省吧。”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欣賞這份“樸素”與“真誠”。就在《吾心安處》熱度達到頂峰,幾乎被捧上“國民歌曲”神壇的時候,一篇署名為“樂海一舟”的樂評文章,像一盆冷水,驟然澆下。
    “樂海一舟”是國內一位相當資深的樂評人,以觀點犀利、品味挑剔著稱。他早年發掘過不少優秀的獨立音樂人,在圈內頗有威望,但近年來,他的評論風格似乎越來越偏向於學院派和精英視角,對於市場上流行的東西,常常嗤之以鼻。
    這篇題為《警惕廉價的溫情:“吾心安處”的流行與音樂審美的隱憂》的文章,洋洋灑灑數千字,先是象征性地肯定了王強聲音的質感和情感的真摯,但隨即筆鋒一轉,開始了毫不留情的批判。
    “……不可否認,《吾心安處》精準地捕捉並迎合了當下社會普遍存在的鄉愁情緒和漂泊者的焦慮。然而,這種迎合,是否過於刻意和討巧?其旋律簡單,和弦陳舊,歌詞直白得近乎口水化,除了反複吟唱‘心安’與‘故鄉’,我們幾乎看不到任何音樂上的企圖心和藝術上的突破。”
    “……將這種缺乏想象力、製作粗糙口琴的運用甚至顯得業餘)的作品奉為圭臬,是否反映了當下大眾音樂審美的降級?我們是否正在用廉價的、糖水般的溫情,麻痹自己,放棄了對更深刻、更複雜、更具挑戰性音樂的追求?”
    文章中,他還隱晦地提到了王強的“破音哥”過往,暗示其音樂基礎薄弱,如今的成功更多是依賴人設和話題營銷。“從一個因破音而走紅網絡的‘諧星’,到一個被追捧的‘治愈歌手’,這本身就充滿了某種諷刺意味。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音樂家,而不是販賣情懷的‘故事大王’。”
    最後,他將秦雅的《燒》拿出來對比,雖然也指出其技術上的瑕疵,但高度讚揚了其音樂的“力量感、實驗性以及直麵現實的勇氣”,認為這才是“更有價值的音樂探索”。
    這篇文章一經發布,立刻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樂海一舟”的粉絲和一些自詡“品味高雅”的聽眾紛紛表示讚同:
    “終於有人說真話了!《吾心安處》就是一首口水歌,聽多了膩得慌。”
    “沒錯,音樂性太差了,跟秦雅那首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感動是感動,但藝術價值確實不高,跟經典民謠差遠了。”
    “王強就是運氣好,碰上了這個主題,販賣情懷罷了。”
    但更多的普通聽眾和王強的支持者則表示強烈反對:
    “音樂非要搞那麽複雜才叫好嗎?能打動人就是好歌!”
    “樂評人是不是脫離群眾太久了?聽首歌還要分析音樂性?我隻知道我聽哭了,我爸媽也喜歡聽。”
    “說口琴業餘?那份質樸的感覺才是精髓好嗎?懂不懂啊!”
    “什麽叫廉價的溫情?對家的思念是最真實的情感,怎麽就廉價了?”
    “典型的精英主義論調,自己聽不懂感動不了,就說別人審美降級。”
    “心疼王強,剛火起來就要被這些所謂的‘專家’打壓。”
    雙方在評論區吵得不可開交,樂海一舟評王強 這個話題迅速登頂熱搜,其熱度甚至超過了歌曲本身。
    王強是在小胖的咋咋呼呼中看到這篇樂評的。小胖氣得臉紅脖子粗:“這老家夥誰啊?懂個屁!什麽叫廉價的溫情?什麽叫販賣情懷?他家沒親人啊?他不用回家過年啊?氣死我了!強哥,你別往心裏去!這老小子就是嫉妒!”
    王強看著那一行行刻薄的文字,說完全不在意是假的。特別是那句“販賣情懷的故事大王”,像一根針,精準地刺中了他內心深處那點殘留的自卑和不確定。他一直擔心自己的故事太平凡,擔心自己的音樂太簡單,現在,這些擔憂似乎被這位權威樂評人印證了。
    他沉默了片刻,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手機屏幕。那種熟悉的,被審視、被質疑的感覺,仿佛又回來了。
    林若溪第一時間給王強發來了信息,安慰他不要理會外界的雜音,堅持自己的音樂就好。她也看到了那篇樂評,氣得不行,覺得那位老前輩簡直是倚老賣老,刻意挑刺。
    而在另一邊,江曉的辦公室裏。
    助理將打印出來的樂評和網絡輿情報告放在江曉桌上。“江老師,這個‘樂海一舟’影響不小,他這麽一說,確實帶偏了一些節奏,對王強後續的發展可能會有影響。我們需要回應嗎?”
    江曉拿起那篇樂評,快速掃了一遍,臉上沒什麽表情,隻是眼神深處掠過一絲冷意。他當然知道“樂海一舟”,這位老派樂評人代表的是一種固守傳統、排斥新興力量的舊勢力。王強的走紅,以及《吾心安處》這種“不講究”章法卻直抵人心的風格,顯然觸動了他們的神經。
    “回應?為什麽要回應?”江曉放下樂評,端起咖啡,語氣依舊平淡,“他喜歡怎麽說,是他的自由。我們做好自己的事就行。”
    助理有些不解:“可是,負麵輿論……”
    “負麵?”江曉嘴角勾起一抹難以捉摸的笑意,“有時候,爭議也是熱度的一部分。而且,你覺得,聽眾會因為一篇樂評,就不再喜歡一首真正打動他們的歌嗎?”
    他頓了頓,看向窗外:“真正的較量,從來不在筆杆子上,而在作品本身。與其浪費時間打口水仗,不如想想,下一首歌,怎麽讓他站得更穩。”
    他拿起另一份文件,上麵是下一輪比賽的主題和規則。
    “下一輪的主題是‘跨界融合’。”江曉的目光重新變得銳利,“要求選手選擇一種非音樂類的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創作和表演中。這對所有選手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他手指在文件上輕輕敲擊著:“通知王強,讓他過來一趟。這個‘樂海一舟’的出現,未必是壞事。正好,給他加點壓力,也讓他明白,想要走得更遠,光有真誠是不夠的,還需要更開闊的視野和更強的實力。”
    窗外,陽光正好,但一場新的風暴,顯然已經在醞釀之中。王強剛剛平複的心境,再次被投入了一顆石子,而接下來的挑戰,將不僅僅是來自外界的質疑,更是來自對自身能力邊界的突破。他能頂住壓力,再次帶來驚喜嗎?江曉的目光深邃,似乎已經看到了更遠的未來。
    喜歡作曲藏不住了頂流排隊求合請大家收藏:()作曲藏不住了頂流排隊求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