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破局與新章
字數:4110 加入書籤
“樂海一舟”那篇樂評引發的爭論,如同投入油鍋的水滴,瞬間炸開了花,並且持續發酵。支持王強和反對王強的兩派人馬,在各大社交媒體平台、論壇、甚至歌曲評論區吵得昏天黑地。
有趣的是,這場爭論並沒有如“樂海一舟”及其擁躉所願,將《吾心安處》拉下神壇,反而因為巨大的討論度,讓這首歌的熱度再次飆升。許多原本隻是對這首歌略有耳聞的路人,也因為好奇而去聽了歌,看了相關的評論和故事,結果紛紛“路轉粉”。
“本來沒覺得多好聽,看了那個樂評,又去聽了一遍,突然就get到了!”
“感謝樂評人‘反向安利’,這歌確實有味道。”
“吵什麽吵,音樂審美本來就是主觀的。我覺得好聽,能感動我,就是好歌!”
“數據是不會騙人的,《吾心安處》的播放量和下載量又創新高了!群眾的耳朵是雪亮的!”
更有人翻出了“樂海一舟”過往的一些評論,發現他似乎對所有風格偏向流行、旋律簡單、情感直白的歌曲都抱有偏見,甚至幾年前還批評過某位如今已是天王級的歌手“沒文化”、“口水歌王子”。這下,他的立場和動機更受到了質疑,不少人認為他不過是抱著舊時代的傲慢,見不得新人出頭罷了。
這場風波,最終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鞏固了王強和《吾心安處》的地位。它像一場全民參與的“保衛戰”,普通聽眾用自己的選擇和聲音,反駁了精英主義的論調,也讓王強感受到了來自陌生人的巨大善意和支持。
王強自己,在最初的
那一絲不舒服和自我懷疑過去之後,反而慢慢平靜了下來。他一遍遍地看著那些支持他的評論,看著那些分享自己故事的留言,心裏某個地方像是被熨帖了。他意識到,音樂的意義,或許並不在於多麽複雜的技巧和多麽深刻的理論,而在於它能否與聽者的靈魂產生共鳴。
“樂海一舟”說他販賣情懷,可這份“情懷”,是真實存在於無數人心中的。他隻是恰好用音樂將它表達了出來。如果這也有錯,那他寧願繼續“錯”下去。
小胖看他似乎想通了,也不再咋咋呼呼要寫歌diss那個老頭了。不過他還是偷偷摸摸地寫了幾句,拿給王強看:“強哥你看,‘老古董,思想鏽,聽不懂,就別吼!’,怎麽樣,是不是很炸?”
王強看著那幾句歪歪扭扭,毫無韻腳可言的詞,忍俊不禁:“行了行了,快收起來吧,別讓人看見笑話。”心裏卻覺得暖暖的,有這樣直率的朋友維護自己,感覺真好。
就在這場輿論風波逐漸平息,重心開始轉向對下一輪比賽的期待時,江曉把王強叫到了他的工作室。
江曉的工作室簡潔而充滿現代感,一麵牆的書架上擺滿了各種樂譜和音樂理論書籍,另一麵則是先進的音樂製作設備。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咖啡香氣。
“坐。”江曉指了指沙發,遞給他一杯水。
王強有些拘謹地坐下。他知道江曉找他,多半和下一輪比賽有關,也可能,會提到那篇樂評。
江曉卻沒有立刻談比賽,而是看似隨意地問道:“那篇樂評,看了?”
王強點了點頭:“嗯,看了。”
“什麽想法?”江曉的目光平靜地落在他臉上,似乎想看透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王強沉默了一下,組織著語言:“剛開始……有點不舒服。覺得他說的一些話,有點刺耳。但後來想想,別人怎麽評價是別人的事,我隻要清楚自己想做什麽樣的音樂,能打動那些願意聽我唱歌的人,就夠了。”他抬起頭,眼神比之前更加清澈和堅定,“我覺得,能讓人感到溫暖和力量的歌,不是廉價的。”
江曉的嘴角,幾不可察地向上彎了彎。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反應。沒有被輕易擊垮,也沒有憤怒地反擊,而是沉澱下來,找到了自己的立足點。
“你能這麽想,很好。”江曉點了點頭,“這個圈子就是這樣,有讚美就會有質疑,有追捧就會有棒殺。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本心,同時,也要不斷進步,讓那些質疑你的人,無話可說。”
他將一份文件遞給王強:“下一輪的主題,‘跨界融合’。你需要選擇一種非音樂類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你的新歌創作和舞台表演中。”
王強接過文件,快速瀏覽著。規則要求不僅要在音樂上體現融合,舞台呈現也要有相應的視覺元素配合。難度係數,比之前的任何一輪都要高。
“這……”王強感到了一絲壓力,“傳統文化元素……範圍太廣了,我……”
“覺得難?”江曉挑眉,“‘樂海一舟’說你音樂性不足,缺乏突破。這不就是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嗎?”
他站起身,走到窗邊,看著樓下訓練基地裏來來往往的年輕身影:“《吾心安處》讓你站穩了腳跟,但想要走得更遠,你需要展現更多的可能性。真誠是你的底色,這很好,但隻有底色是不夠的,你還需要更豐富的色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江曉轉過身,目光銳利:“回去好好想想,你想選擇哪種傳統文化?書法?繪畫?戲曲?武術?還是某種民間工藝?找到那個最能觸動你,也最適合你音樂風格的元素。然後,告訴我你的想法。”
他的語氣不容置疑,帶著一種鞭策的力量。王強知道,江曉這是在逼著他跳出舒適區,去挑戰更高的難度。那篇樂評帶來的不僅僅是困擾,更像是一個契機,讓江曉下定決心,要更快地打磨王強這塊璞玉。
“我明白了,江老師。”王強握緊了手裏的文件,心裏那點因為《吾心安處》成功而滋生的安逸感,瞬間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新的緊迫感和挑戰欲。
離開江曉的工作室,王強腦子裏開始飛速運轉。跨界融合……傳統文化……他能想到的有很多,水墨畫的意境悠遠,書法的行雲流水,京劇的唱念做打,功夫的剛柔並濟……但哪一個,才能真正和他的音樂,和他想要表達的東西,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呢?
他沒有立刻回練習室,而是在基地的院子裏慢慢走著。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來,落下斑駁的光影。他看到有選手在練習舞蹈,有選手在亭子裏低聲背著古詩詞,每個人都在為下一輪的挑戰做著準備。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既緊張又充滿創造力的氛圍。
王強走到一處僻靜的角落,那裏有一小片竹林。風吹過,竹葉沙沙作響,帶來一種清幽寧靜的感覺。他忽然想起了小時候,村子後麵也有一片竹林,他常常和夥伴們在那裏玩耍。他還記得村裏的老人,會用竹子做各種各樣的東西,竹籃、竹椅、竹笛……甚至還有一種用竹子做的,能發出清脆聲響的樂器,叫“竹板”。
竹子……堅韌挺拔,中空有節,既有文人的風骨,又有貼近生活的質樸。它似乎與自己想要表達的那種根植於土地,又向往天空的力量,有著某種契合。
而且,“竹”這個意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本身就承載了太多的寓意:氣節、謙遜、堅韌不拔……
一個模糊的想法,開始在王強心中慢慢成形。或許,他可以圍繞“竹”這個元素,來做一篇文章?用音樂來描繪竹的形態,用歌詞來書寫竹的精神?甚至,在編曲和舞台上,加入竹製樂器的聲音和竹林的意象?
這個想法讓他有些興奮起來。他不再感到迷茫,而是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他快步走向練習室,他要立刻把這個想法抓住,把它變成音符和歌詞。
新的一章,已經悄然開啟。挑戰就在眼前,但王強的心中,卻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期待。他知道,這條音樂之路不會平坦,但他願意像竹子一樣,迎風而立,向上生長。而江曉,則像那個在遠處看著竹林成長的園丁,目光深遠,似乎早已預見,這片竹林終將鬱鬱蔥蔥,直插雲霄。比賽的硝煙味再次彌漫,而這一次,王強將帶著更堅定的心,去迎接這場融合與突破的考驗。
喜歡作曲藏不住了頂流排隊求合請大家收藏:()作曲藏不住了頂流排隊求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