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邊境風波
字數:3015 加入書籤
周勇的軍報比平日晚到了一個時辰。葉明展開還帶著血腥氣的羊皮紙時,一片幹枯的血痂從邊緣剝落,在案幾上碎成暗紅色的粉末。
"...石壁刻狼首,高約丈餘,旁置五屍,皆剝麵..."葉明念出這句時,書房內的燭火猛地搖曳了一下,仿佛也被這殘酷的內容驚到。
阿青無聲地遞上一塊粗布包裹的物件。掀開後,裏麵是一塊巴掌大的石片,上麵用炭筆粗略勾勒著那個血狼標記——狼眼處被刻意加深,獠牙上還沾著疑似人皮的碎片。
"斥候拓回來的。"阿青聲音平靜,"屍體已就地掩埋,都是上月派出去的偵察兵。"
葉明手指微微發抖。這不僅是挑釁,更是一種心理戰術。阿史那在告訴安陽:你們的每一個動作,我都看在眼裏。
"加強所有哨所戒備。"葉明卷起軍報,"再派兩隊騎兵,沿著邊境線晝夜巡邏。"
"周將軍已經安排了。"阿青補充道,"他還說...屍體的擺放位置很講究,正好在通往白鹿部營地的岔路口。"
葉明心頭一緊。這是在警告與安陽合作的下場?還是說,阿史那已經發現了烏雲部落的新位置?
"給周將軍回信:固守為主,避免追擊。再派快馬去白鹿部報信..."葉明頓了頓,"不,等等。讓趙三來見我。"
趙三是往來草原的老馬販,熟悉各部族路線。半刻鍾後,這個精瘦漢子就站在了書房裏,身上還帶著馬廄的幹草味。
"大人找我?"
"你上次運糧去白鹿部,走的哪條路?"
趙三眼珠轉了轉:"回大人,按您吩咐,先往西北到青龍溪,再繞過關山峽穀,最後從白草灘進入草原。"
"還有其他路嗎?更隱蔽的。"
"有是有..."趙三搓著粗糙的手指,"從黑石崖穿過去,路險但近。隻是那地方邪性,老馬都會受驚..."
葉明取出一張草紙,讓他畫出詳細路線。當趙三標注出幾個關鍵地標時,葉明注意到其中一個叫"鷹嘴岩"的位置,距離血狼標記發現處不到十裏。
"就這條路。準備二十匹快馬,不要打旗號,明日醜時出發。"
趙三領命而去。葉明轉向阿青:"你親自帶隊,把這封信交給烏雲。"他取出一封沒有落款的密信,"記住,若遇黑狼部的人,立刻銷毀信件。"
阿青將信貼身收好:"大人不親自去?"
"朝中有變,我走不開。"葉明揉了揉太陽穴,"另外...留意路上有沒有西域人的蹤跡。"
正當葉明思考黑狼部的事情事,顧慎的密信也夾在一車藥材中送了過來。外表看是普通的藥方,但用白礬水塗抹後,隱藏的字跡便顯現出來:
"...李折已呈禦前,上閱但言"知道了",不置可否。禮部鄭侍郎趁機發難,彈劾爾"擅改祖製,惑亂民心"。幸王尚書力辯,言安陽乃邊關要地,當便宜行事。現朝中分兩派爭執不休..."
葉明將信紙湊近燭火,看著它卷曲成灰。皇帝的態度耐人尋味——既不支持也不反對,任由臣子爭論。這種曖昧,往往比明確的表態更危險。
"大人,京城來的加急公文!"武明堂氣喘籲籲地闖進來,手裏捧著一個黃綾包裹的卷軸。
葉明心頭一跳。展開後,卻是兵部例行詢問邊防情況的牒文,隻在末尾添了一句:"撫恤新規,著詳陳條理,速報備查。"
"這是...?"
"朝廷要個台階下。"葉明冷笑,"既然有人質疑,就得拿出冠冕堂皇的說法。"
他立即著手起草《安陽撫恤條例細則》,將每一項措施都與經典中的"恤兵褒忠"論述掛鉤。
寫到"忠烈齋"時,特意引用《左傳》中"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名句,強調教育將士子弟就是鞏固國防。
剛寫完最後一行,衙役又來報:陳教諭帶著幾位老夫子登門拜訪。
葉明匆忙迎出。令他意外的是,陳教諭身後跟著的並非府學教授,而是幾位白發蒼蒼的老儒生,個個身著褪色的青衿,一看就是久試不第的老秀才。
"葉大人。"陳教諭拱手,"這幾位都是安陽本地的飽學之士,對大人設立"忠烈齋"一事,有些見解想當麵陳述。"
葉明暗自戒備。難道又是來反對的?
為首的老秀才顫巍巍上前,卻從懷中掏出一本手抄冊子:"老朽等草擬了《忠烈齋學規》十條,請大人過目。"
翻開泛黃的紙頁,葉明越看越驚訝。這哪是什麽抗議,分明是一套詳盡的教學方案!從課程設置到考核標準,甚至包括如何兼顧文化課與武藝訓練,考慮得比官府條文還周全。
"諸位先生這是...?"
"大人。"老秀才深揖到地,"老朽等寒窗數十載,終老牖下。今見大人給行伍子弟開上進之路,感佩莫名。願盡綿力,助忠良之後成才。"
原來這些落魄文人,最懂寒門學子的艱難。葉明心中一塊石頭落地。有這些老學究支持,李鄉紳等人的反對聲就更不足慮了。
送走陳教諭一行,葉明立即將《細則》與《學規》一並封存,派加急快馬送往京城。同時附上一封給顧慎的私信,請他適時在朝中宣揚這些"德政"。
喜歡打造最強邊關請大家收藏:()打造最強邊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