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繼續改革
字數:3130 加入書籤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剛剛爬上安陽府東城牆,葉明已經站在了擴建工程的最高處。他手中攤開一張改良過的棱堡設計圖,正與幾位工頭討論施工細節。
"這裏的外凸角度再加大些,"葉明指著圖紙上的一處標記,"要讓守軍能形成交叉火力。"
工頭老陳撓了撓滿是灰白的頭:"大人,這"棱堡"樣式老漢從未見過,萬一建不好..."
"放心,我畫了詳細的構造圖。"葉明從袖中抽出一卷絹紙,上麵密密麻麻標注著尺寸和做法,"先做一段樣板看看效果。"
下了城牆,葉明直奔城西的市集改造區。原本雜亂無章的攤販區已被清理出一大片空地,工人們正在按照他設計的棋盤式布局打下界樁。
"排水溝要再深半尺,"葉明蹲下身檢查已完工的部分,"北方夏雨急,排水不暢就會內澇。"
隨行的趙德安連忙記下。這半年來,他已經習慣了葉明對各種細節的苛求——從磚縫的寬度到屋簷的角度,這位年輕的上司似乎對建築有著異乎尋常的執著。
"大人,青河穀送來的急件。"一名衙役匆匆跑來,呈上一封火漆封口的信函。
葉明拆開一看,是烏雲的筆跡。信中匯報了營地糧倉建設的進度,並提出需要更多鐵釘和工具。
末尾還附了一幅草圖,展示白鹿部工匠新發明的"草筋夯土法"——在夯土中加入特殊處理的草莖,使牆體更加堅固保暖。
"妙啊!"葉明眼前一亮,立刻吩咐,"趙師爺,從府庫調撥兩百斤鐵釘和二十套工具,今日就送往青河穀。另外,找兩個手藝好的泥瓦匠,去學習這種"草筋夯土法",回來在城牆上試用。"
趙德安麵露難色:"大人,鐵釘庫存不多了,若都撥給青河穀,城牆擴建恐怕..."
葉明略一思索:"去問問城裏的鐵匠鋪,能否加班趕製。工錢可以加三成。"他頓了頓,"再派人去鄰近州縣采購,有多少要多少。"
午時剛過,葉明回到府衙,匆匆扒了幾口飯就開始批閱公文。
案頭堆著兩摞文書,左邊是安陽府事務,右邊是青河穀營地建設進展。他左右開弓,時而批複一份賦稅調整方案,時而審核一份營地建築用料清單。
"大人,鄉紳代表求見。"衙役在門外稟報。
葉明歎了口氣,放下毛筆:"請進來。"
四位衣著華貴的老者魚貫而入,為首的周老爺拱手道:"葉大人,老朽等是為城西拆遷一事而來。按照新市集規劃,我等幾家鋪麵都要拆除,這損失..."
"周老爺放心,"葉明早有準備,從案頭抽出一份地契,"拆除的鋪麵,在新市集給予同等麵積的攤位,位置由你們優先挑選。另外,施工期間每月補償五兩銀子。"
鄉紳們麵麵相覷,這條件比預想的優厚得多。周老爺幹咳一聲:"大人體恤,老朽等感激不盡。隻是..."他欲言又止。
"但說無妨。"
"近來坊間傳言,大人將大量物資運往青河穀,導致本府工程用料短缺。不知..."
葉明眼神一凜:"周老爺是質疑本官處事不公?"
"不敢不敢!"周老爺連忙擺手,"隻是有些商戶抱怨,修複鋪麵的木料買不到..."
葉明神色稍霽:"此事本官已有安排。明日會有一批白鹿部的木材運到,價格與本地相同。"
他站起身,走到牆邊的安陽府全圖前,"諸位,青河穀營地不隻是白鹿部的家,更是安陽府的屏障。兩地唇齒相依,一榮俱榮。"
鄉紳們諾諾稱是,但葉明還是捕捉到了周老爺眼中閃過的一絲不滿。送走他們後,葉明立即召見負責物資調配的李主簿。
"從今日起,所有運往青河穀的物資都要登記造冊,一式兩份,一份留府衙,一份張貼在衙門外。"葉明吩咐道,"百姓有知情權,知道物資去向,謠言自然不攻自破。"
處理完公務,已是日影西斜。葉明換了身便裝,帶著兩個親隨騎馬出城,前往十裏外的屯田區。這是他每旬必行的慣例——親自查看新作物的長勢。
田野裏,綠油油的麥苗間雜著一種莖稈更粗壯的作物。這是葉明讓農夫試種的草原耐寒品種與漢地小麥的雜交種。
"長得不錯!"葉明蹲下身,撥弄著麥穗對老農說,"比純種的小麥更耐旱吧?"
老農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門牙的牙齦:"大人明鑒!這"混種麥"確實耐折騰,前幾日那場大風,普通麥子倒了一片,這個愣是沒事!"
"收成可能少一成,但省心啊。"旁邊的年輕農夫插嘴,"不用老澆水,蟲子也少。"
葉明滿意地點頭。這種產量略低但更堅韌的作物,特別適合邊關地區。他計劃明年在安陽府全麵推廣,同時也在青河穀營地周邊開墾農田,讓白鹿部逐步嚐試半農半牧的生活。
回城路上,葉明特意繞道去看了看新組建的聯合運輸隊。這是他為解決物資調配問題想出的辦法——將安陽府的車馬與白鹿部的馱隊整合,統一調度。眼下十幾輛大車正在裝貨,準備明日一早運往青河穀。
"大人!"運輸隊管事跑過來行禮,"按您的吩咐,這批是鐵器、鹽巴和藥材,回來時載滿木材和皮毛。"
葉明檢查了幾輛車的捆紮情況:"路上小心,特別是過黑鬆嶺那段,多派幾個護衛。"
"遵命!白鹿部的烏雲姑娘派了十個騎手來接應,安全得很。"
聽到烏雲的名字,葉明嘴角不自覺地上揚。這姑娘辦事總是這麽周到。
喜歡打造最強邊關請大家收藏:()打造最強邊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