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開啟蒸汽時代

字數:3416   加入書籤

A+A-


    就在招討軍公務員考試舉行的同一天,曆時五年的艱苦研發,方以智製造的蒸汽機原型機在解決了300多個缺陷後,終於通過了240小時無故障實驗,正式定型了。
    讓鄭成功沒想到的是,方以智造的這台蒸汽機並不是隻能用於礦山抽水的那種低壓蒸汽機。而是可以用於驅動輕型火車和小型船舶的高壓蒸汽機。
    當鄭成功看著蒸汽機轉速表上的讀數穩定在了3000轉每分鍾後,鄭成功頗為感慨的問道:
    “密之兄,我隻是讓你造個簡單的凝汽式低壓蒸汽機,沒想到你竟然連高壓蒸汽機都造了出來?為何一定要給自己出這麽大的難題?”
    方以智頂著黑黑的眼圈說道:“師傅,您在前線不辭辛勞的為百姓們打仗。我在後方不能坐享其成。我要努力為您多分擔一些。”
    “辛苦你了,但是休息也很重要。回家休息吧,等休息好了再回來。”鄭成功命令道。
    “沒事,我不累。”
    “這是命令!”
    高壓蒸汽機的研製成功,打亂了鄭成功原本的工業發展規劃。在他的規劃裏,高壓蒸汽機及其相關輪船和火車等產品的生產,要在1660年左右才開始進行。
    現在方以智做出了高壓蒸汽機,這要比原計劃早了14年。既然方以智把高壓蒸汽機做出來了,那麽自己手裏攢的那麽多銀子,也有了用處。
    原本鄭成功是想在消滅滿清和南明以後,在煤鐵都不缺的唐山開啟蒸汽時代的。但是現在滿清和南明未滅,唐山還在滿清手裏。
    看來看去,現在隻有按照鄭成功的二五規劃在同樣不缺煤鐵遼東地區開啟蒸汽時代才最合適。
    說幹就幹,根據規劃,旅順將建立一座蒸汽機廠和一座造船廠;海州以北,一個名叫鞍山驛的驛站將建立一座鋼鐵廠和一座焦化廠;長白山西麓,後世本溪市的位置將建立一座鐵礦;撫順千戶所,將建立一所生產焦煤的煤礦。
    這些廠礦不是短時間就能建成的,即使鄭成功有再多的錢,也不可能把這些廠礦的勘探、設計、建設時間給省下來。根據鄭成功推算,規劃中的這些項目將在兩年後也就是崇禎21年,或者說公元1648年投入使用。
    屆時進入蒸汽時代的招討軍的實力將成指數提升。到時候就算滿清和南明聯手,也將被招討軍無情碾壓。
    ……
    在方以智蒸汽機定型兩天後,招討軍第一次公務員考試的筆試成績也放了出來。在山東參加考試,並通過筆試的名單中,鄭成功發現了一個頗為讓自己欣賞的人。他就是被稱為嶺南三忠之一的張家玉。
    在麵試現場,鄭成功向張家玉提問道:“元子兄乃是崇禎十六年的進士,現南明兵科給事中,為何現在想要到我這窮鄉僻壤當一名普普通通的公務員?”
    “南明那邦道貌岸然之人,每天隻會花天酒地,不幹正事。嘴上說與滿清媾和乃是曲線救國之路。我看不過是不願意離開江南那花花世界的托詞。我張家玉羞於這些蟲豸為伍。
    以我觀之,當今之天下,唯有鄭明儼是真心抗清,一心收複中原。故我便掛印辭官特地來投。正好趕上了招討軍招收公務員,我便報了名。”張家玉義憤填膺道。
    鄭成功笑了笑,放下手中的筆,問道:“如果我告訴你,我不想抗清,也不想收複中原你還想追隨我嗎?”
    “這~~~~”張家玉猶豫了,他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回答。
    鄭成功頓了頓補充道:“我想要百姓有糧吃、有衣穿、有田種,我想要孩子們有學上,病了有醫治。總之一句話,我想要這天下太平!”
    張家玉聽了鄭成功的話,頗為震撼,立即起身拱手作揖道:“我張家玉願誓死追隨。”
    “好,我身邊正好缺一個秘書。你來吧。”
    ……
    停下來的滿清和招討軍都進入了積攢實力的時期。隻不過雙方積攢實力的方法不一樣。鄭成功靠的是發展工業農業,開墾農田安置百姓。而滿清靠的是瘋狂圈地。
    對待百姓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促使處在滿清統治下的窮苦百姓,不斷地向山東和遼東遷移。
    滿清雖然全力去阻止百姓遷移,同時還將遷移的百姓抓回來圈禁居住。但這也無法阻止百姓們不畏艱險,向山東和遼東遷移的腳步。
    多爾袞心裏很清楚,這種情況如果不加以阻止。滿清的糧食供給會出現極大短缺的情況。為此他立即降旨製止了跑馬圈地運動。同時還免除了北直隸一半的稅賦。
    雖然多爾袞推出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百姓遷移的情況,但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是不可能的。
    要想徹底解決糧食問題,必須打敗鄭成功,但從短期來看打敗鄭成功是沒有可能的。可是糧食問題是擺在眼前的頭等大事,必須解決。
    為此多爾袞一麵派出使者,向南明要糧。另一麵派吳三桂由漢中進攻四川,派出嶽東領兵由南陽攻擊襄陽。意在奪取由張獻忠控製的四川盆地和南陽盆地兩片膏腴之地。
    滿清不是南明,張獻忠或許不怕南明,但是清軍他是打不過的。在廣元和襄陽出發的吳三桂和嶽東,率領的漢八旗和滿八旗軍如入無人之境,殺得張獻忠的大西軍片甲不留。
    而南明的左良玉則從武昌出發,趁機收複了荊州。
    由於廣元已失,己方損失慘重。自知守不住四川的張獻忠,便率領殘存的3萬餘人馬,打算從宜賓經五尺道轉進還在南明控製下的雲南。
    隻不過由於前期戰事焦灼,張獻忠身上還帶著傷。當他帶著大西軍主力部隊剛到達宜賓的時候,就因傷口感染,在崇禎十九年的年末,1647年1月,一命嗚呼了。
    後來張獻忠的養子李定國和他的義子孫可望在去向上發生了分歧。由於誰都不服誰,最終李定國帶著張獻忠的大部分殘存的部隊,進入了雲南。
    而孫可望則帶領著一小部分部隊進入了貴州。
    雖然大西軍打不過滿清,但是對付駐守在雲南和貴州的南明軍還是手拿把攥的。
    當李定國帶著部隊一到達昭通,整個雲南便望風而降。孫可望則在到達遵義後很順利的降服了整個貴州。
    喜歡十七世紀富二代請大家收藏:()十七世紀富二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