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先落一子

字數:5055   加入書籤

A+A-


    視察半月,虔州局勢未明,反而憑空增加壓力。
    次日下午,返回行署。
    秦青川走進辦公室,委辦有人幫忙沏了杯茶,待人離開,坐在桌前,點了根紅塔山,再次陷入沉思。
    從昨晚,到現在,心裏根本沒有平靜過。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巨網’牽扯麵多大,暫時不清楚。
    有些人,不僅在內互相扶持,在外也有利益牽扯。
    要想站穩腳跟,不破不立。
    解首長交代懷柔,到底是提前打預防針,還是真心所想?
    發展稀土深加工,與‘巨網’可是天然對立。
    ......
    “咚咚咚。”
    不知沉思多久,突然傳來一陣敲門聲。
    秦青川回過神,平複情緒,揚聲應允。
    “進。”
    來人竟是李正毅,表情依舊淡然,目光帶著些許探究。
    “秦書記,您回來了,防洪措施還好吧,稀土礦區......還順利吧?
    秦青川神色平靜無波,恰到好處露出疲憊。
    “防洪措施需要加強,至於礦區,情況比匯報複雜,柳烈忠同誌匯報還算詳實......”
    微微停頓,似是回憶細節,又補了兩句。
    “中途有村民反映情況,說是水源汙染,補償不到位,鬧哄哄的,看來基層工作,還是有不少疏漏啊。”
    李正毅心中一動,村民攔路,這絕不是巧合,回味著秦青川的話,尤其是‘比匯報複雜’和‘疏漏’,似有所悟。
    “是啊,基層工作千頭萬緒,有時難免顧此失彼,您看需要行署跟進麽?”
    “當然要跟進。”
    秦青川不假思索,脫口而出,語氣轉沉,不容置疑道。
    “汙染問題關係民生根本,豈能馬虎?補償不到位,更是損害群眾利益,動搖執政根基。”
    說著,直接吩咐。
    “正毅同誌,辛苦你立刻辦兩件事。”
    李正毅不禁挑眉,有些詫異,還是應下。
    “您指示。”
    “第一,以行署辦公室名義,正式發文給尋礦縣為縣政府。限期一周,我要看到詳細汙染報告、受影響村莊清單、補償措施評估、後續徹底解決方案,包括汙染治理、補償標準和責任追究匯總。”
    秦青川說話間,直視著李正毅。
    “措施要嚴厲,要求要具體。”
    李正毅從兜裏拿出小本本和鋼筆,快速記錄完,點頭。
    “明白。”
    “第二,立刻成立聯合督導組,由你親自任組長,成員從環保、農林、水利、監察,抽調精幹力量,明早出發,進駐尋礦,全程監督調查處理過程,記住......”
    秦青川目光如炬,滿臉肅然。
    “我要的是真相,是水落石出,有任何阻力,任何發現,直接向我匯報,上麵可有不少人關注呢。”
    最後一句,意有所指,輕描淡寫,卻重若千鈞。
    李正毅心頭一震。
    親自任組長?直接匯報?上麵有人關注?
    尚未辨明‘態度’,便敢遞上‘尚方寶劍’,到底是信心十足,還是不得已為之?
    不過,倒是深入尋礦,撬開‘鐵桶陣’絕佳良機。
    ......
    想及於此,微微挺直腰板,幹脆保證。
    “是,秦書記,我明白,保證完成任務。”
    待李正毅離開,秦青川往後一靠,半眯著眼,暗暗嘀咕。
    棋子,已經落下第一步。
    不管是誰的,先用再說。
    真要是已經同流合汙,問題就需要越級上報,來一次大洗地。
    一舉四得。
    不動聲色,釋放煙霧彈,隻關注‘汙染’和‘村民’,掩蓋核心發現。
    精準部署,借力打力,利用‘汙染’事件,賦予李正毅實權和任務,拋出橄欖枝,爭取關鍵盟友和情報源。
    打草驚蛇,靜觀其變,看看對方內部會不會亂,做多錯多,可不是說說而已。
    而且,李正毅可是常委,他不在行署,有關水電局副局長,又有合理借口,再次往後延。
    鍾秀峰之所以強壓數次,秦青川已然想通。
    防洪看水,礦區用電,水電局怕是最後的突破口。
    那麽,閻英卓和易澤陽二人,到底選誰,必須慎之又慎。
    僅從範永安細微偏向,盲目下判斷,既不可取,也太冒險。
    卻不知,此時此刻,省委大院,正在召開常委會,議題正是虔州班子磨合,以及將軍縣反映的某些‘情況’。
    空氣悶熱,似乎被微妙發言來回拉扯。
    組織部長莊強,語重心長道。
    “虔州局勢複雜,謝老致電,希望予以秦青川同誌支持,一再強調,小病不醫成大病,小洞不補大洞難......”
    長長一段話,最後幹脆提議。
    “我建議將劉昌明同誌調離......”
    宣傳部長陳誌偉,心中疑惑重重,根本捉摸不透,解老為何來電。
    敲打麽?下手有些重。
    表達不滿?可為什麽不是私下叮囑,而是直接打給胡立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解老到底意欲何為?
    ......
    猶豫再三,還是選擇以不變應萬變。
    “劉昌明同誌在虔州多年,情況熟悉,穩定也很重要啊。”
    似是什麽也沒說,卻有明顯傾向性。
    一句話,引來不少常委點頭。
    包括政法委書記鄧元忠、統戰部長賈玉堂、豫章書記許國梁,秘書長陶宏昌,紛紛發言力挺。
    紀委書記徐廷仁,副書記郭輝,則旗幟鮮明支持莊強,卻顯得勢單力薄。
    軍區政委楊東興,老神在在,仿佛沒事人似的。
    省長鄭觀武認真聽著,頻頻點頭,如同雙方意見都認可一般。
    ......
    眾人語氣溫和,討論卻異常激烈。
    胡立勇眉頭緊鎖,指節無意識在桌麵輕敲,思緒早不知飛到哪去。
    想起被多方力量合力,推到虔州‘火山口’的年輕人。
    能力毋庸置疑,計委政績、遼東功勞、瀛洲奇跡、曙光綻放,無不閃耀著改革闖將的光芒。
    但虔州水太深,劉昌明出自平固縣,盤踞二十餘年,根深蒂固,省裏牽扯線頭又太多......
    能否再進一步,穩定大於一切。
    可當初中組溝通,‘長時間’和‘其他省份部委想要’,意味深長的表述,讓他這個書記頗感棘手。
    調秦青川去,是看重其能力,也是一種......
    又是什麽意思?
    試探?或者平衡?
    還有,解老莫名其妙來電,到底想幹什麽?
    刀刃向內,壯士斷臂?
    難道上麵有什麽風聲?
    還是說另辟蹊徑在提醒?
    ......
    喜歡改開,摸著答案過河請大家收藏:()改開,摸著答案過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