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風雨欲來
字數:5275 加入書籤
“聽說南邊鬧饑荒了。”
“啊,咋回事?”
“最近咱們大景不太平,年州更州那邊收成不好也就算了,最近又是“海吼”[海嘯],又是“地龍翻身”[地震]的。”
“聽說那海裏的水比山都高,那裂開的地口子比路都寬,嚇人呢,官府現在正經巴巴的往那些地方送東西呢。”
“啊?那太慘……”
“誰說不是呢,造孽啊,不過這也不關咱的事兒,各過各的。”
“也對。”
“唉,飯菜上了,咱們趕緊吃,吃完了趕緊趕路。”
“客官,你的麵。”納蘭長秋端著托盤將飯菜上好便轉身離去,心中若有所思。
這幾年四海客生意不錯,是以她們便將麵館改成了飯館,除去本錢以外,每月能掙個三四兩銀子,於她而言雖不多,可要的就是能打掩護。
早上難得清閑,要幹的活沒午晚多,李元楠一手端著一盤菜到桌邊放下,略微提高了聲音喊道:“飯做好了。”說完,她又往灶房那邊去了。
朱光應了一聲從樓上下來,到木盆邊鏡麵洗手,拿了碗盛飯,自顧自吃了起來,納蘭長秋在疊好一桌子客人用過的碗筷後過來一塊吃。
李元楠和石昭昭也陸續出來端碗吃飯,時不時有人從外麵進來:“來碗魚湯麵!”
“您先坐會兒。”石昭昭端起碗,剛吞了一口飯,見有客人在一張桌子旁坐下,放下碗轉身進了灶房,開始忙活。
“我先走了。”朱光吃完,輕輕放下碗筷,上樓背了書袋跑下樓,匆匆走出門去。
“客官您慢用,小心燙。”
石昭昭端著魚湯麵走了出來,放到那客人桌上,客人自顧自邊吹邊吃,她也回到自己桌邊坐下,繼續用飯。
納蘭長秋吃飽後,起身走到往裏靠牆的桌邊,用鎖打開抽屜,拉開抽屜,拿了些碎銀子和銅錢,將抽屜鎖上,尋了麻袋去集市上買菜。
“來碗珍珠粉加豬肉。”
“馬上。”見又有客人來,石昭昭放下碗筷又進了灶房。
李元楠吃完飯,起身收拾好碗筷,端著碗筷到納蘭長秋之前收拾好的那一桌。
將所有碗筷端進灶房,把燙過麵食不用的熱麵湯倒進木盆裏,她用手指探了水溫。
覺得有些熱,她又拿起水缸裏的葫蘆瓢往木盆裏加了些涼水,將葫蘆瓢扔回水缸裏,拿了絲瓜瓤蹲下身開始洗碗。
聞著鍋裏香氣四溢的珍珠粉,李元楠腹中饞蟲蠢蠢欲動:“昭昭,今日再多做些吧,我又想吃珍珠粉了。”
“嗯。”
“來碗豬肉麵湯!”
聽著聲音,似是又有客來,石昭昭朝著外麵喊了一嗓子:“好勒,客官您先坐。”
……
“買四斤魚,五斤豬肉,四斤白菜,兩斤韭菜,一斤芹菜,自家種的昨日剛澆了糞水,得過幾日,今日記得也買兩斤,薑也沒了,哦,對了,米酒,你回來的時候記得順路帶五斤米酒回來,還有…”
集市上,攤鋪林立,人來人往,吆喝叫賣聲此起彼伏。
納蘭長秋將石昭昭要的東西一一買下,來時空空蕩蕩的袋子鼓鼓囊囊,她背著麻袋往家趕。
“梅郎君,梅郎君,要買小報嗎?”
她側頭看去,那個在青雲鎮街上賣了多年小報的少年跑了過來,神秘兮兮道:“我這有你想看的東西。”
小報是民間私人成立的,並不像官府的邸報那般,不是新出的政令,便是朝中大員們說的勵誌言語,很是無趣。
小報多是些奇人異事,像那樣的國家大事,不如邸報嚴謹,但深受喜歡,也是尋常百姓了解國家的一種渠道。
納蘭長秋本不看這些,唯有與軍事相關的消息才感興趣,因此哪怕少年經常能在集市上見到她,可若與朝中軍事無關,便從不會湊過來。
她放下麻袋,掏了一枚折五錢遞給他,少年笑著遞給她一張小報,轉身繼續叫賣:“賣小報了,賣小報了……”
她回了四海客,早上的客人大多散去,她將麻袋放到櫃桌的牆角,石昭昭拎著麻袋進了灶房,解開麻袋將東西一一拿出來放好,又朝著灶房外喊:“梅大哥,薑呢?”
“哦,我好像忘了。”納蘭長秋剛打開小報,聞聲後將小報放在櫃桌上,趕忙往外走,心中些許懊惱:“沒事沒事,我這就去買哈。”
石昭昭瞧著她匆匆跑遠的背影,若有所思走到櫃桌前拿起小報,她先前不認字,安頓下來後也認了幾個,沉默看了好一會兒才放下小報。
……
次日早市,鎮子上的告示牆上貼了募兵告示,有百姓便好奇問:“這上麵寫的啥呀?誰認識字啊?念念?……”
“北邊要打仗了。”知命之年的老秀才捋了捋胡須。
“咋回事?”
老秀才搖搖頭:“這不是最近南邊又是地龍翻身,又是海吼的,亂了,這些北邊蠻子自然要過來插一腳……”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怒不可遏,開始指指點點:
“哦喲,原是趁火打劫來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太缺德了。”
“害,這算什麽,那幫禽獸幹的缺德事還少嗎?說自個兒膽子小,就去挖人膽來吃的將軍,成天嚷嚷著吃和骨爛不羨羊的士兵,屠城就是屠城,還美名其曰獎勵手下軍士,啊呸!”
“倒也是。”
老秀才看了看又道:“這次招兵,上頭說了,是生死存亡的大事,每家“盡量”出一個男丁,投軍能免賦稅,要求投軍的男丁在十六到六十……”
聞言,不少大爺大娘如遭雷擊,唉聲歎氣:
“什麽,強製征兵了,哎喲,我的老天爺。”
“唉喲,他們這些大人物真是一日日的不消停。”
“這不是要我的命嗎?”
有人已是滿臉熱淚,老秀才趕忙繼續道:“要是不想男丁從軍,可以給官府繳納五兩銀,免除兵役,這是提前交的所有稅,今年交完明年就不用交了,但是照這情況,明年恐怕也得提前交稅……”
眾人一聽,越發惱怒,一位拎著菜的大娘罵罵咧咧:“官府的人是不是從來都不看物價,戰時加稅我們忍了,可這比去年加了多少,多少?”
旁邊一名牽著孫女的老婦人痛心疾首:“什麽都在漲,我們起早貪黑幹活勉強不餓死,去年年末剛交了錢,今年不到半年又要交,還加了這麽多,男人在外頭拚死拚活沒日沒夜的幹,逢年過節也舍不得吃好點,上麵張口就是五兩銀子?五兩銀子,我的天哪,那可是五兩銀子!”
“我直你娘了個逼,我都沒見過五兩的銀條子。”
“這不是要我們的命嗎,他們怎麽不去搶啊?”
買完菜的劉大娘接話道:“就是,好事輪不著咱們,大難臨頭了就找咱們,直你娘了個逼的。”
怨語罵聲此起彼伏,有人聽不下去了,趕忙開口阻攔:“唉也不能這麽說,這是國之大難,我們都是大景的子民,理當做些貢獻,要愛國,你們這麽說……”
劉大娘聞言,皺眉開口:“國之大難是我們造成的嗎?我愛我的國,誰來愛我啊!一幫子沒用的玩意兒,背信棄義的背信棄義,吃裏扒外的吃裏扒外,一群軟柿子被人趕到廣河這邊來了,現在裝什麽?打什麽打,別打了,投了吧,窩囊廢!他們能打得過誰?”
“哎呀你不要命了,這要是被官府的人聽到……”
有相熟的人拉住她。她滿不在乎道:“聽到又怎麽樣。把我關進大牢一刀斬?殺人滅口隨便吧,能活就活,不能就死,反正要錢門都沒有!”
“哎呀別說了,走了,回家吧。”那人不再言語,連勸帶拽地把劉大娘往人群外拖。
眾人卻沒反駁,劉大娘是從北邊過來的,許多人都知曉,且她說的雖然難聽了些,但是這麽個理。
劉大娘甩開那人的手:“你放開,我要去買菜。”
“你不是買完了嗎?”
“我今日不能多買點嗎?”
納蘭長秋拎著買好的菜沉默不語,腦海裏忽然想到姑父姑母讓李元楠遞給她的那封絕別信,她站了好一會兒,這才轉身離開,耳邊是人們唇槍舌戰你來我往的講價。
他們笑逐顏開,隻因平日裏買肉都要摳摳搜搜三思而後行的人今日好不闊綽,有的甚至為了最後一塊肉或一條魚你爭我奪。
“這條魚給我,我給我兒子吃。”
“憑什麽給你?我也要,我孫子最愛吃魚了!”
“各位,能不能把這條魚讓給我,我的夫君也愛吃魚,我用豬肉換……”
魚鱗橫飛,屠刀起起落落,撲騰著翅膀的雞鴨呱呱亂叫,賣肉的攤子被哄搶一空。
喜歡那年那景那些人請大家收藏:()那年那景那些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