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陳武兩家
字數:3487 加入書籤
                    侯府內,長樂侯武亭山在自己府中待著悶,又不知道第幾次問身旁的老管家:“門房就沒有信嗎?”
    “老爺,一直都沒有。”
    古稀之年的老人家拿著外頭瘋傳的畫像,歎息一聲。
    前幾日,有一老友來他家中做客,拿了封奇怪的信出來,問他有沒有收到。
    那紙上的字兒熟悉的很,旁人都能收來的信,他卻一封也沒有,自然不痛快。
    “老爺,您放寬心。”老管家在旁邊小聲勸道。
    長樂侯武家,沒有與太祖一起打天下的扶龍之功,但卻得了個世襲幾代不降的爵位,
    說來這事兒著實有些令人哭笑不得,昔年明宗皇帝一朝,武家出了個拔尖兒的考中了進士,頗受重用,被任命為欽差,昂首挺胸下去視察。
    沒曾想,半道上被一幫不長眼的賊寇給殺害,死的地方,還是兩州交界處……
    這一下可不得了,朝廷震動,地方官員哭嚎一片。
    明宗皇帝當殿破口大罵,顧不得天子威儀,下令把兩州二十幾個郡,二百多個縣的大小官員挨個換了一遍。
    一時間,整個大景風聲鶴唳,罷官奪爵,抄家流放,斬首示眾,淩遲處死比比皆是。
    明宗皇帝為了補償武家,將欽差嫡長子封為長樂侯,不降級世襲三代。
    久而久之,外麵給武家長樂侯起了個外號,欽差侯。
    這名號著實不怎麽中聽,可若是把瘋言瘋語當了真,外頭的人指不定又要說氣急敗壞,是以,每任長樂侯都會令家中大小不得以侯爺稱呼。
    老侯爺好些年以前便回永州安享晚年,子孫一幹人多數都在北邊。
    泰元二十二年,三國犯境,老侯爺日夜憂心之際,又得了一個天大的壞消息。
    北邊已丟的七七八八,兒孫死了大半,最出挑的外孫更是一言難盡,前腳被命著上前線,後腳坐牛車去北邊那位就帶著一幫人跑,將大夥扔在後頭自生自滅,結果可想而知。
    朝廷南遷後為安撫臣民,又封了些爵位,原本到老侯爺這兒就過去的長樂侯爵又加了兩代,勉強也算皇恩浩蕩。
    “祖父。”
    門外有聲音響起,老管家去開門,忙側身讓路,笑道:“四公子您回來的正好,老爺正心煩著呢。”
    武連快步進屋尋地兒坐,自個兒倒起茶來:“祖父憂慮何事,跟孫兒說說唄?”
    “你看這個。”武亭山將視如珍寶的一張紙從懷裏掏出來,小心翼翼攤開,手一下下點著:“清河你看這個,你看這個字兒,熟不熟悉?”
    “這……”武連湊近些瞧了瞧:“這次是大表哥的?”
    “對呀對呀,他他沒死啊,他嘿嘿嘿嘿。”老人家又把眼淚笑了出來:“老天爺還是開眼的,他沒死他絕對沒死,我就說嘛他怎麽可能死,咱們得想辦法幫幫他!”
    “這是他寫回來的?”
    聞言,武亭山神色暗淡:“他沒給咱們寫,前兩日沈老頭來我們府上喝茶,順手給的,之前隻當外麵那些畫像是亂傳,如今見了這信,他八成是真回來了。”
    “祖父,咱不能幫。”武連解釋道:“就算他現在回來了,咱們也不能幫,他現在幹的可是掉腦袋的事兒,況且咱們現在就在定安,咱們要是有動作,上頭立馬就知道了。”
    “祖父知道,可你讓祖父怎麽忍心啊?”老人家歎了口氣:“陳家都快成什麽樣了,剛到南邊時到處被罵,四處碰壁,三外孫媳不得已隻能經商,可經了商,身份就不比從前,想科舉還得先往上報,上頭要是不允,連科舉的資格都沒有,娘的想想就憋屈.。”
    “祖父您冷靜點,大表哥的意思是不讓咱們幫忙。”
    “什麽?”老人家滿眼興奮:“他什麽時候說的?”
    武連還未來得及開口,老人家又開始琢磨:“不對呀,他要是回來了,可不得來見見我這把老骨頭嗎?”
    想著想著,他理直氣壯“哼”了一聲,繼續道:“他小時候,老子可沒少抱過他,他要不惦記我,我非得把他摁在凳子上揍一頓不可!”
    “好了祖父,大表哥要是回來了,肯定會來見你的。”
    武連道:“孫兒與夫人是從英國公府回來的,表嫂和表弟他們也沒收到信,想來這就是大表哥的意思,所以這事兒跟咱們沒關係。”
    “造反的時候怎麽沒想著不牽連,現在說什麽沒關係。”老人家神色越發清明:“想辦法,順道送東西過去,錢,糧,能送一點是一點。”
    “祖父,您不能糊塗啊,孫兒和三表嫂他們都商量過了。”
    武連被老人家敲了一下腦袋:“老子不管,老子就要送,你們舍不得你們那三瓜兩棗,別攔著老子就成。”
    武連欲哭無淚:“祖父,這是殺頭的罪啊。”
    “放屁,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誰告訴你老子要明明白白的去送?”
    武亭山看著茶中自己蒼老的倒影:“況且,真不幹什麽就沒關係?你往朝堂上一站,你說你跟姓陳的沒關係,有幾個人姓啊?他娘是你的姑母,是我的女兒,你說我們家跟陳家有沒有關係。”
    “往小了說,我們都是反賊的親戚,要被株連的,往大了說,是我們居心叵測,暗中跟反賊有勾結,還是要被砍。”
    “他是個很周全的,他怎麽可能想不到?他要不是實在活不了了,他要不是實在受不住了,他不會造反。”
    “你看他連反都反的那麽周全,他叫路平,明麵上跟陳佳扯不到半點關係,陳家人不認,我們不認,那就是沒有關係,要說實在有關係,那就請朝廷珠聯算了。”
    “株連是容易,可民心也散得快,因為長得像就隨便殺人,朝廷要是還嫌大夥兒怨氣不夠重,那就隨便殺吧。”
    武連啞口無言,老人家語重心長道:“他委屈了就讓他鬧鬧吧,誰能不委屈啊,朝廷招安他比殺了更劃算。”
    這日之後,陳武兩家的主子足不出戶,隻有平常出門辦事兒的家仆來去自如。
    喜歡那年那景那些人請大家收藏:()那年那景那些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