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心照不宣
字數:7389 加入書籤
內地的戰事結束,百姓一片叫好,朝堂上的蒼蠅也少了許多,官府的軍隊心照不宣將沒有編製歇息的軍隊圍住。
“怎麽辦?”
見蘇陽不說話,花赤又問:“要不咱們衝出去?老大怎麽都沒了動靜?”
“他們不會動我們。”
蘇陽沉默片刻,微微皺眉:“老大其實已經很明顯了,想要歸順朝廷。”
“真的要招安?”
“招安是最好的選擇。”
蘇陽手指敲著桌麵:“現在就剩北邊了,咱們要是不被招安,隻能跟北邊一樣,我們看似人多,實則是孤軍。”
“朝廷之所以是朝廷,不是因為立在那,而是因為鎮在那,錢糧,器械,壯丁,牲口,自古以來就沒有單獨的勢力能與朝廷爭鋒,這就是朝廷的底氣。”
“如果有,那必然是謀逆大罪,朝廷也不會再想著招安,反而會舉全國之力。”
“而打仗,歸根結底,打的就是這些,不是來幾個厲害的人,懂得些許兵法,大家不怕死就能贏的。”
“咱們的東西沒了,要想辦法去補,一旦沒補上,不用別人打,有點良心的自己散,沒良心的割了你的頭,往朝堂上一扔,高官厚祿。”
“朝廷的東西沒了,開庫房就是,貼張告示,就有大批的人會去從軍,他們能耗幾年,甚至十幾年,誰又能耗得過他們?”
花赤皺著眉:悶悶地說:“說句難聽的話,回了朝廷,朝廷會重用老大嗎?上頭那幫傻子,能放過他嗎?能放過我們嗎?我不甘心啊!”
他說著,開始憤憤不平:“說實話,那姓黃的雖然做的不地道,可有些話也真沒錯,我們活得好好的,憑啥要去給朝廷當牛做馬?叫我說,這樣的破朝廷真的該亡了才好!”
“這是他的事兒,咱們攔不住。”蘇陽看著花赤:“其實,咱們和他不是一路人,他原本就是天潢貴胄,他想回去,他就能回去。”
“他幾張紙,就能叫來那麽多人,那麽多東西。”
“他幾句話,就能讓秦老將軍冒著死罪給他調兵。”
“他往那裏一站,那麽多官兵就眼巴巴看著,圍了這麽多天,你見他們誰動了一下?"
“他現在就算是出去砍人,也沒人會跟他動手,所以站在他的角度,他為什麽要繼續打,打著好玩嗎?”
“可俗話說得好。卸磨殺驢,朝廷什麽事幹不出來?他回去了,被收了兵權,不就得讓人砍嗎?咱們何必呢?”
花赤道:“要不咱們去勸勸他唄,你勸得動。你跟他說清利害關係,再不濟咱們找見黃袍子,太祖就是這麽幹的,老大會打仗,還能讓那麽多人服他,隻要他喊一嗓子,跟他的人就更多了,到時候恐怕秦老將軍也過來了,老大當皇帝,一定比那子書家好。”
“你就別做夢了。”
蘇陽給自己倒了杯水:“太祖能成,是因為當時武人當道,是因為安朝世宗去的早,小皇帝鎮不住。”
花赤道:“朝廷裏的小皇帝難道就能鎮得住嗎?不如反了他娘的,自己做江山。”
蘇陽喝了口水:“太祖能成,是因為當時天下大亂,因為之前大興玄宗,“國泰民安”年間的“安寧之亂”。”
“有人開了頭,那些有糧有兵的,自己也跟著造反了,再後來更了不得,手裏有兵就能當皇帝,你手裏有兵不想當皇帝,那就殺了你,帶著你的人頭換個人當皇帝。”
“現在不行了,都得聽上麵的,給你兵你就是將,不給就能直接收回去,糧草俸祿,都得他們說了算,喊兩句號子不給飯吃,誰會跟我們?”
“老大能搬得動這麽多人,說到底還是上麵做的太過了,大家已經不信朝廷了。”
“可要是讓老大造反,朝廷就不會隻是圍著了,那個姓黃的造反倒是幫了咱們一把,咱們現在都算忠心耿耿。”
“老大不是能弄很多糧草嗎?”花赤問道:“說不定可以試一試,拚一把。”
蘇陽無奈道:“我都說了,朝廷是朝廷,不是因為立在那兒,而是因為鎮在那兒,隻要還在大景境內,還在朝廷的地盤上,絕對沒有任何勢力能跟朝廷比錢糧,器械,壯丁,牲口,怎麽拚?”
花赤不說話。
“再者,就算咱們繼續反,又能怎麽樣?”
蘇陽繼續道:“老大之前不是當眾說過了,大景不能亂。我們繼續跟朝廷打,莫說同歸於盡,最多全部剿滅。”
“他就是知道,所以才有被招安的心思,咱們這邊打的越起勁,對麵就越高興。”
“況且,老大拿的那些糧食都不是白來的,你以為就咱們對朝廷有意見啊,老大肯定是跟那些人做了交易。”
“那些人精明,算賬算得門清,怎麽可能幹吃力不討好的事兒。”蘇陽看著花赤,沉默片刻問道:“所以如果他真的回了朝廷,你會怎麽樣?”
“憋屈。”
“是啊,憋屈。”
蘇陽悶悶道:“可有些人,一生都很憋屈啊。”
“你真是秀才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蘇陽道:“我是進士。”
“那我還是狀元呢。”
“花狀元真厲害。”
“行了,秀才,走吧,老大今日百宴呢。”
……
“明人不說暗話,大家都是兄弟,今日找諸位來,就是想和大家聊聊招安的事。”
宴席兩側,坐的都是陸續跟隨陳路平的人,本就心事重重,聞聽此言多有抗議。
“這樣的朝廷,我不降!”
“陳將軍,我們願意跟著你,可你要跟著朝廷,我們實在不能接受。”
“我們的命是賤,可就算再賤,命也是我們自己的。”
這裏頭有作奸犯科者,有被逼為賊者,也有熬不住賦稅徭役,晃蕩成流氓的人。
作奸犯科者若是能免了罪,自然沒什麽意見,流氓有了地,有了房子,也能安守本分過,可唯獨被逼良為賊的,必是和朝廷有解不開的怨。
陳路平披甲坐於主位:“我知道,你們多少都有怨氣,可如今北邊還在打仗,半壁江山也沒了,朝廷的軍隊也在附近,隻要我們動,就是萬劫不複,生靈塗炭。”
“陳將軍,隻要你一聲令下,我們願意跟著你幹,哪怕是死了也沒事兒。”
“對,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這樣的爛天爛地爛朝廷不值得,咱們反了又如何!”
“你們喜歡打仗嗎?”
眾人神色各異,誰也沒法昧著良心說一句多麽歡喜。
尋常人家,誰不想要快快活活過日子?誰不想要安安樂樂餘生呢?
隻有那些不食人間煙火,對戰爭一無所知的高貴蠢貨們,才會期盼狼煙遍地,幻想著氣吞萬裏如虎,霸業宏圖。
或許隻有等那些蠢貨們上過戰場,見過這世間真正的地域,才會明白“一將功成萬骨枯”,並非豪氣衝天的將軍,而是腳下令人悲極作嘔萬骨。
“男兒就該打打殺殺!”
“我們願意跟著將軍幹!”
“與其被招安,不如殺個痛快!”
這些說話的人多麽歡喜打仗是假,隻是人生瑣碎,總有不甘,多是心中難平。
“我們不喜歡打。"
“能安生也好。”
陳路平看了看這些人:“是啊,很多人不怕死,可能活著,為什麽一定要死?如果北邊打過來,不論是朝廷,還是我們,誰也落不得好。”
“其實,我一開始不想造反,我就是想回去看看我的孩子,我的家人。你們其實和我一樣,不是生來就想造反,更沒人生來就殺人如麻。”
“我不想我們的國家在亂下去,我們的刀不該揮向自己的手足同胞,所以,無論是個人恩怨,還是大勢所趨,北招才是我們永遠的敵人。”
不少人臉色卻越發難看,這一大堆的破道理固然有理,可他陳路平回去之後就是榮華富貴,而他們,該生不如死,還是生不如死。
“可我們不想歸朝廷。”
“對啊,不能打,幹脆戰快山頭,與世隔絕算了。”
“就是就是。”
北招固然可恨,可這朝廷,的確好不到哪裏去。
“等此事了了,你們會分到自己的田地,房屋,另外,十年不服徭役,無賦稅,春耕秋收,過過安生日子。”
“老大說啥就是啥!”
“老大我們都聽你的!”
“老大說怎麽就怎麽做!”
聽了這話,有些人的嘴咧到耳後根了,就如陳路平所說,沒人生來就殺人如麻,能好好過日子,誰會去瞎折騰?
“打仗有什麽好。”
“這破仗誰愛打誰打。”
“對,老子要回家。”
“誰讚成,誰反對?”
“我讚成!”
“我也讚成!”
“好,兄弟們痛快。”
陳路平舉碗相敬:“今日我與諸位,不醉不歸!”
“幹了!”
……
“聖旨到!”
次日,軍營的空地上,陳路平戴甲拱手道:“甲胄在身,不宜行禮。”
“陳將軍不必多禮。”
欽差武連點點頭,開始宣讀聖旨:“受命於天,福澤四海,景盛永興,千秋不朽,大景皇帝製曰:蠻招暴虐,蒼穹無光,山河蒙難,民不念聲,黃國棟,雲燕等賊,人性泯滅,通敵叛國,助招霍景,欲壞社稷, 其罪十惡不赦。”
“國家危難之際,幸有陳路平身先士卒,率眾豪傑與朝廷共擒逆賊,使社稷危而複安,免生靈塗炭之禍。”
“此耿耿忠心,日月可表,朕心甚慰,今任爾為太子少師,淩雲郡安撫使,武德大將軍,朝文大夫,麾下軍卒賜旗“平安”,另有封賞。”
眾軍士聽著,無不羨慕歡喜,這得是多大的官啊?
唯有陳路平知道,除了安撫使,其餘皆是虛職。
“臣,領旨謝恩。”
眼前人微微彎腰,伸手接旨,顯然不合禮數,欽差忍不住咳嗽一下,老人直起腰,放下手,殷殷關切:“敢問欽差,可是身體不適?”
“……”
若說眼前人不懂規矩,打死他都不信,可這樣接聖旨,指不定日後要落人口舌。
他長了眨眼,那人卻無動於衷,這時他才忽然想起臨行前,老爺子說的話:“朝廷讓你送聖旨,你就送聖旨。”
於是便將聖旨遞到他手上:“多謝將軍關懷,我身體並無不適,隻是嗓子卡了。”
陳路平接過聖旨,道了句:“欽差記得多喝熱水。”
武連笑道:“自然。”
一麵大旗被扛過來,黑邊橘底,上寫“平安”二字。
旁邊有人將聖旨收好,陳路平抽刀而出:“將士們,北招仍在犯邊,我們當如何?”
“列陣向北!”
這一次,被稱作是將軍的人終於是將軍,將士們也終於可以,毫無顧忌吼出聲來。
武連滿眼崇拜,那人卻已走到牽過來的馬旁邊,翻身上了馬,領著早已準備就緒的將士們向南而去。
……
建平無憑,傳信鍾曰:“有賊反,來兵。”鍾不疑,遂調兵萬餘,令將奔懷城,又奏德宗曰:“臣無願做保,陳忠也,陛下明鑒。”
十二月冬,雲燕,黃國棟反,隨叛者四萬餘,亂各地,黃國棟親領六千餘攻懷城,與內應謀,欲毀糧,助招。
建平領眾與官軍圍殲叛賊,斬首過半,餘下皆降,雲黃敗,亂皆平,受招安,又南會鍾,二年秋,招退。
——選自《景史:陳建平列傳》
喜歡那年那景那些人請大家收藏:()那年那景那些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