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蘇烈出世,拜三原李靖為師
字數:13504 加入書籤
詞曰:《蘇幕遮》
煙火起,市難休。誰人憶寒鉤?將軍征塵袖。輪台鐵馬震胡丘,躍在金城,又幾度春秋?
南憑舟,北策馬,山河多兜鍪。滾滾江河依如舊,但問英雄,盡在無言中。
話說這天下悠悠數載,人王帝主們在曆史長河中留下或深或淺的足跡。有像黃帝那般,合符萬邦,通曉陰陽天地,功績斐然,為華夏文明奠定根基,其德其智,被後世代代傳頌,成為華夏兒女心中的人文初祖;帝禹蹶洪禦蠻,以堅毅不拔之精神,疏導洪水,劃定九州,開啟夏朝盛世,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其治水功績,堪稱千古佳話;秦始皇帝更是以橫掃六國之雄姿,統一度量衡,修築長城,建立起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其縱橫捭闔的政治手腕與軍事謀略,讓後人驚歎不已;而漢光武帝劉秀,在漢室傾頹之際,力挽狂瀾,曆經無數艱難險阻,實現中興大業,延續了漢室的輝煌,續寫天策之數,重振大漢雄風。
然而,“單絲不成線,孤木不成林”。即便英明神武如上述諸位帝王,若沒有賢臣良將的輔佐,想要成就一番豐功偉績,也不過是一場遙不可及的空夢。故而,曆史的舞台上,從來不缺大鴻、伊尹這樣以文治國、安邦定策的賢相,亦不乏薑尚、鄧禹這般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名將。他們憑借自身所學,“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在曆史的畫卷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同時,世間也有許多豪傑飽學之士,空有一身本領,卻因沒有伯樂賞識,沒有明主重用,更缺乏功成名就的運氣,隻能在歲月的長河中默默沉寂,空歎懷才不遇。
且說這曆朝曆代興衰交替,猶如滾滾車輪,永不停歇。正所謂“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周朝之後秦朝崛起,秦始皇以虎狼之師橫掃六國,完成統一大業,然而秦朝僅存十五年便二世而亡。隨後大漢王朝登上曆史舞台,曆經二百年的繁榮昌盛,卻遭遇賊莽篡漢的危機。在這關鍵時刻,光武帝劉秀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實現漢室中興。又過二百年,天下大亂,三國分立,戰火紛飛,英雄輩出。三國之後,晉朝短暫統一,但僅數十年光景,便在五胡的衝擊下風雨飄搖。這五胡,北有匈奴、西有氐、南有羌、東有羯,中歸鮮卑,他們趁晉室衰微,紛紛入主中原,在中華大地上掀起一場血雨腥風,史稱“五胡亂華”。這場混亂持續了五百餘年,給華夏大地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也深刻地改變了中國曆史的走向。
在這混亂的局勢中,鮮卑宇文氏脫穎而出,效仿漢製,稱皇帝,建國號為“周”,後世稱之為“北周”。自拓跋魏開始,曆經數代更迭,到宇文周結束,這一時期被稱為“北朝”。北周曆經二十四年後,隋朝取而代之。隋朝建立後,隋文帝楊堅雄才大略,積極整軍備戰,最終揮師南下,平定陳國,結束了自東晉以來長達數百年的南北朝亂世,華夏大地再次迎來統一。
話說在江北之地,有一位神秘的術士,此人精通相麵之術,能窺探人的命運軌跡。一日,他雲遊至一戶人家門前。這戶人家的主人心地善良,見術士風塵仆仆,便熱情地將他請入家中。主人好奇地詢問術士的來曆,術士卻神秘一笑,說道:“不敢如實相告,怕哪日你們富貴了,我因泄露天機,遭受‘五弊三缺’之害。”
主人越發好奇,追問道:“還請先生明示,何為‘五弊三缺’?”
術士神色凝重,緩緩說道:“所謂‘五弊’,即鰥、寡、孤、獨、殘。‘鰥’指喪妻之男子,從此在漫漫長夜中獨自徘徊;‘寡’乃喪夫之女子,餘生隻剩紅塵孤影相伴;‘孤’為年少便失去雙親之人,從小便在缺少關愛的環境中成長;‘獨’是指一生都沒有子嗣的人,年老之後無人承歡膝下;‘殘’則是身體遭受損傷,落下殘疾之人。而‘三缺’,便是福、壽、祿。福者,福氣也,關乎一生的幸福安康;壽者,壽命長短,決定人生的長度;祿者,俸祿官運,象征著仕途與財富。各位看官,或許對這些字的含義有些不太理解,覺得佶屈聱牙,今日我便解釋一番,也好讓大家明白。”
主人聽完,沉思良久,心中暗自驚歎。術士見狀,又說道:“但貴公與我有緣,且對我如此厚待,今日便免費為您相上一麵,權當是報答您的恩情。”
主人雖對相麵之說半信半疑,但也不好拒絕,便恭敬地端坐一旁,任由術士觀察。術士圍繞主人踱步數圈,上下打量,目光如炬,仿佛要穿透人的靈魂。觀察良久後,術士突然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公之相貌,非比尋常,有通天徹地之相,且子孫後代中必有武德出眾之人。我言盡於此,就此與公作別。”說罷,術士轉身離去,隻留下主人愣在原地,心中既疑惑又有些許期待,隻當這是術士的一番客套話,並未放在心上。殊不知,這一相,竟預言了一位日後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的誕生,此人正是那能撐起天地的“擎天白玉柱”,能駕馭滄海的“駕海紫金梁”,當真應了那句“後生勇士,挽弓南北射鬥墟;虎膽元帥,躍馬東西開乾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時光荏苒,鬥轉星移,轉眼間到了隋開皇十一年。在冀州信都郡武邑縣,有一戶聲名顯赫的蘇姓大戶人家,蘇府上下一片忙碌,正迎來一件天大的喜事。究竟是什麽喜事呢?原來是信都郡大帥蘇邕的夫人即將臨盆。產房外,丫鬟和老媽子們端著一盆盆熱氣騰騰的熱水,進進出出,腳步匆忙。蘇邕大帥在產房外來回踱步,急得雙手不停地搓動,額頭上布滿了細密的汗珠,眼神中滿是焦急與期待。
就在這時,蘇府大總管蘇忠神色匆匆地從外麵走進來,向蘇邕稟報:“老爺,門外來了三個人,說要見您。”
蘇邕微微皺眉,疑惑地問道:“是何人要見我?可問清楚了?”
蘇忠搖了搖頭,回道:“那三個人隻說您見到他們就知道了,並未透露姓名。”
蘇邕心中雖感蹊蹺,但此時也無暇多想,隻道:“待我親自去迎接。”說罷,大步向府門走去。
中門緩緩打開,蘇邕迎出大門,隻見門前站著三個人,兩男一女。仔細打量這三人,個個氣質不凡。頭前的是一位出家道人,身高九尺,身材挺拔如鬆。他麵白如玉,猶如羊脂美玉般溫潤,劍眉斜插入鬢,虎目炯炯有神,齒白唇紅,三綹短墨髯隨風飄動,更增添了幾分仙風道骨。身著月白色緞子劍袖,外披一件月白色緞子大敞,腰間係著一條水火絲絛,腳蹬一雙厚底快靴,整個人顯得飄逸出塵,超凡脫俗。
中間的那位身高過丈,身材魁梧壯碩。一張紅臉猶如熟透的紅棗,濃眉大眼,雙眸圓睜,眼神中透露出一股豪爽之氣。四字闊口,給人一種剛毅果斷的感覺。海下一部濃密的裘髯,隨風舞動,盡顯豪邁。身穿醬紅色衣服,外披一件醬紅色大敞,腰間挎著一口紅毛寶刀,刀身寒光閃爍,仿佛在訴說著主人的不凡經曆。
後麵的是一位出家女道士,容貌絕美,令人驚豔。麵如浮粉,白皙嬌嫩,如同春日裏盛開的桃花。柳眉彎彎,恰似一彎新月,杏核眼明亮動人,略帶一絲吊眼梢,更增添了幾分嫵媚與靈動。懸膽鼻子小巧玲瓏,櫻桃小口不點而朱。身穿大紅的八卦仙衣,衣袂飄飄,周身散發著一股神秘的氣息,身前身後百步之內,都仿佛籠罩在她的威嚴之下。
蘇邕一看,頓時喜出望外,臉上的焦急之色一掃而空,大聲說道:“賢弟賢妹,今日是什麽香風把你們吹到我這裏來了?快,快往裏請!”
原來,這三人不是別人,正是本套書中赫赫有名的五大武術高手之一的前三位——風塵三俠,且他們是親師兄弟,都出自同一個師父門下。頭前這位帥氣的道人正是大爺三原李靖,字藥師,他精通兵法謀略,武藝高強,在江湖上聲名遠揚;中間紅臉的是二爺大盤飛行俠裘髯客張炳,字宗千,為人豪爽仗義,刀法出神入化,令敵人聞風喪膽;後麵的女道士則是紅佛女張初塵,她不僅武藝精湛,還聰慧過人,在江湖中也是一位傳奇人物。
蘇大帥熱情地將三人迎進客廳,分賓主落座後,連忙吩咐家人看茶。大爺李靖端起茶杯,輕抿一口,開口問道:“大哥,看您府上今日如此熱鬧,可是有什麽喜事?”
蘇邕滿臉笑意,毫不隱瞞地回道:“不瞞三位賢弟,今天愚兄我就要當爹了!哈哈,正等著產房裏的消息呢。”
三位老俠一聽,紛紛起身,拱手恭喜道:“恭喜大哥喜得貴子,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
蘇邕連忙擺手,笑著說道:“同喜同喜!大家都別客氣。”
李大俠略作思索,接著說道:“大哥,若是您生的是兒子,小弟願收他為徒,傳授他一身本領;若是女兒,便拜三弟為師,三弟定能將她培養成巾幗英雄。”
蘇邕一聽,心中大喜,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他深知三位賢弟的本領,若能得到他們的教導,自己的孩子將來必定前途無量。正說著,隻見一位老媽子滿臉笑容地從產房裏走出來,來到蘇邕麵前,笑著說道:“恭喜老爺,賀喜老爺!夫人生了一個十斤重的大胖小子,母子平安!”
蘇邕一聽,高興得從座位上猛地站起來,激動地說道:“三位賢弟,要不要隨為兄去看看我這寶貝兒子?”
“小弟正有此意。”三位老俠齊聲應道。
於是,四個人一同來到產房。產房裏,十幾位丫鬟和老媽子正忙碌著。一位老媽子小心翼翼地抱著小少爺,蘇邕的夫人則虛弱地躺在床上,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老媽子見老爺進來,連忙將孩子抱到蘇邕麵前,說道:“老爺,您快看看,小少爺長得多俊啊!”
蘇邕接過兒子,仔細端詳,隻見這孩子白胖白胖的,臉蛋紅撲撲的,猶如熟透的蘋果。一雙大眼睛明亮而清澈,仿佛能看透世間萬物。小嘴巴一張一合,似乎在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可愛至極。蘇邕越看越喜歡,心中滿是為人父的喜悅與自豪。
蘇邕略作思索,為這孩子取名為蘇烈。取完名後,他轉過身,將孩子遞給李藥師看,說道:“賢弟,你看看這名字如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爺李靖接過孩子,看著懷中的小蘇烈,臉上也露出了喜愛的笑容。他沉思片刻,說道:“大哥,這名字不錯。我再送烈兒一個字,就叫定方吧。希望他日後能平定四方,成就一番大業。”
蘇邕一聽,拍手叫好:“好字,好字啊!定方,這名字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時光匆匆,有說則長,無說則短。轉眼間,小蘇烈過了百日,又到了蹣跚學步的年紀。歲月如梭,一晃小蘇烈就到了三歲。這一天,三原李靖再次來到蘇府。見到大哥蘇邕後,李靖開門見山地說道:“大哥,還記得三年前小弟和您說的那件事兒麽?如今定方已經三歲了,我今日便是來接他上山學藝的。”
蘇邕連忙點頭,說道:“記得,記得!賢弟,你打算什麽時候帶定方上山?”
李靖說道:“三天後,我便帶烈兒走。這三天時間,大哥也好和孩子好好相處,交代交代。”
蘇邕心中雖有不舍,但也知道這是為了孩子的將來,便點頭答應了。
三天後,李靖帶著蘇定方離開了蘇府,踏上了前往三原縣的路途。暫且按下蘇府之事不表,單說大爺李靖帶著小蘇烈回到陝西三原縣後,便開始悉心教導他武藝和兵書戰策。在李靖的悉心指導下,蘇定方學習攻殺戰守之法,鑽研排兵布陣之妙,了解鬥引埋伏之巧。蘇定方從小就聰明伶俐,天賦異稟,對所學的知識一教就會,一學就通,而且舉一反三,常常能將一招變化為三招,令師父李靖讚歎不已。
李靖見蘇定方如此聰慧,且勤奮好學,便傾盡全力,將自己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不僅如此,李靖還傳授給蘇烈一把方天畫戟,這把戟造型精美,刃如霜雪,鋒利無比。蘇烈得到這把方天畫戟後,如獲至寶,從此便在方天戟上下足了功夫。寒來暑往,日複一日,蘇定方每天都刻苦練習,從不間斷。
年複一年,時光飛逝,轉眼間蘇定方已經十歲了。此時的他,個頭也長了不少,身高達到了九尺。經過這七年的刻苦學習,蘇定方所學的本領比一般人學一輩子還要紮實。這正所謂“名師出高徒”,在李靖這位名師的教導下,蘇定方不僅在武學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還在文韜方麵也有了深厚的造詣。他精通子牙六韜、孫子兵法、吳起兵法、孫臏兵法等等諸多兵書,對其中的謀略和智慧領悟得十分透徹。這也為他日後在戰場上縱橫捭闔,立下赫赫戰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要不然後文書中,蘇烈怎能平這個滅那個,沒有真才實學是絕對做不到的。
蘇定方在跟隨李靖學習武藝和兵法的同時,也不忘向二位師叔請教。在二爺裘髯客張炳和紅佛女張初塵的悉心指導下,蘇烈將那畫杆戟練得越發出神入化,每一招每一式都蘊含著巨大的威力,令人防不勝防。李老俠見蘇定方進步如此之快,心中十分欣慰。為了讓蘇定方在戰場上能夠如虎添翼,他特意在西域尋來了一匹寶馬良駒,這匹馬名叫賽龍雀照夜玉獅子白龍駒。此馬渾身雪白,一根雜毛都沒有,猶如白緞子一般光滑閃亮。它踢至背高八尺,頭至尾長丈二,身形矯健,肌肉發達。大蹄板兒堅實有力,竹簽子耳朵高高豎起,仿佛時刻在聆聽著周圍的動靜。蛤蟆眼又大又圓,目光炯炯有神,透露出一股不凡的氣勢。
在李靖和二位師叔的悉心教導下,蘇定方可謂是弓刀石馬步劍樣樣精通,無一不會。他的八八六十四路天罡戟使得出神入化,每一次舞動,都仿佛有一條銀龍在空中飛舞,寒光閃爍,令人眼花繚亂。鎮天弓、穿雲箭在他手中更是威力無窮,百步穿楊,箭無虛發。在這套書中,有兩位神箭手最為出名,一位是蘇定方,另一位便是薛禮,字仁貴。這二人不僅武藝高強,而且還是師兄弟兼忘年之交,他們在日後的戰場上,都將憑借自己的本領,立下赫赫戰功,成為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
大爺李靖這輩子正式收了三個弟子,此外還收了羅幹為記名徒弟,也就是非正式的徒弟。大徒弟徐積,字懋功,此人足智多謀,深通兵法,後來被唐天子賜姓李。在唐末五代時期,南唐國便是他的後世子孫所創。二徒弟便是蘇烈,字定方,他武藝精湛,謀略過人,在隋唐時期的戰場上大放異彩。三徒弟薛禮,字仁貴,也是一位勇猛無比的將領,其“三箭定天山”的故事更是廣為流傳。此外,李靖還收了侯君集、秦叔寶、尉遲恭、程知節等等人為記名徒弟,這些人在後來的曆史中,也都成為了赫赫有名的人物。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晃就到了蘇定方十五歲。這一天,老俠客李靖把蘇烈叫到跟前,神色凝重地問道:“定方啊,你來到為師這裏已經有多少年了?”
蘇烈恭敬地答道:“回師父的話,徒兒三歲上山,至今已有一十二年,今年徒兒一十五歲了。”
“嗯,定方啊,”李靖微微點頭,說道,“如今你也已經學有所成,是時候下山去了。去建功立業,去幫助你的父親鎮守信都關郡),為國家和百姓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蘇烈一聽,心中頓時一緊,連忙說道:“師父,徒兒不想離開您老人家。徒兒深知自己的能耐還遠遠不夠,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向師父學習。”
李靖看著蘇烈,眼中滿是慈愛與期許,說道:“定方啊,咱們師徒又不是從此再也不見麵了。以後見麵的機會還多著呢。前些天,你父母給你寫了一封信,在信中說他們十分想念你。難道你不想念你的父母麽?”
蘇烈低頭沉思片刻,眼中泛起一絲淚光,說道:
“徒兒想。”蘇定方眼眶微微泛紅,低聲應道。離家的這十二年,無數個日夜,對父母的思念就像山林間潺潺的暗流,雖悄無聲息,卻從未停歇。他想起兒時在父母膝下的歡樂時光,想起母親溫柔的撫摸,父親鼓勵的眼神,那些畫麵如同電影般在腦海中不斷放映。
“這就對了。”李靖說著,從抽匣裏拿出一封信遞給蘇定方。蘇烈恭恭敬敬接過書信展開觀看,上麵寫著:吾兒定方,為父和你母親都很想念你,你母親每次想你的時候都哭,眼淚都快哭幹了。質樸無華的字句,沒有一絲修飾,卻飽含著父母深沉到極致的思念。這些文字,像一把把重錘,狠狠地敲在蘇定方的心間,敲開了他心底那扇塵封已久的情感大門。
蘇烈看完信,小心地把信揣在懷裏,像是揣著世間最珍貴的寶物。他抬起頭,眼神堅定,仿佛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師父,我什麽時候可以下山?”這一刻,他心中歸家的渴望如洶湧的潮水,勢不可擋。
“你什麽時候想下山,隨時都可以走。不過為師要警告你幾件事,一不能飲酒誤事,二不能奸道邪淫,三不能狂妄自大,亂殺無辜。如果你有一條做了,要是讓為師我知道了,咱倆就斷絕師徒關係,為師我親手要了你這條小命,記住了嗎?”李靖神色嚴肅,眼神中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他太了解這個世界的紛繁複雜,也深知蘇定方模樣英俊,在這充滿誘惑的世間,稍有不慎就可能走上歧途。
“徒兒記下了。”蘇定方鄭重回應,聲音低沉卻有力。他將師父的每一句教誨都像刻石碑一樣,一字一句刻在心底。他知道,這是師父對他最深沉的關愛與期望。
恰在此時,外麵走進一人,單膝跪地:“徒兒拜見恩師。”來者正是徐積,徐茂公李積)。徐積說著給師父磕了個頭,而後站起身來。他身形挺拔,眼神中透著睿智與沉穩,一看便是久經磨礪之人。蘇定方趕忙給大師兄行了禮,徐積趕忙用手相攙,笑道:“師弟不必多禮,咱們是自家兄弟。”那笑容,如春日暖陽,溫暖而親切。
三日後,蘇烈將行裝、馬匹、兵器、盔甲一一收拾妥當,前來與師父、師兄辭別。他的行囊雖簡單,卻裝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對師父師兄的不舍。李道爺和徐積二人親自送蘇定方下山,一路上,老人家又反複囑咐蘇定方諸多為人處世、行軍打仗的道理。李靖的聲音,時而威嚴,時而溫和,他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守護者,將自己一生的智慧和經驗傾囊相授。最後,李靖拿出一封信,托蘇烈帶給山東濟南府曆城縣秦瓊。蘇定方雙手接過書信,小心揣好,仿佛那是承載著無數使命的聖物。而後翻身上馬,與師父、師兄灑淚分別。馬蹄聲漸遠,蘇定方的身影在蜿蜒的山路上漸行漸小,而師父和師兄的身影,卻永遠留在了他的心中。
蘇烈離開三原縣,一路向東,朝著濟南府進發。一路上,風餐露宿,曉行夜宿,他卻絲毫不覺辛苦。心中對父母的思念,像一團永不熄滅的火焰,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對未來的憧憬,像遠方閃耀的星辰,指引著他無畏前行。他一心想著早日見到父母,也盼著能在這世間闖出一番名堂,不負師父的教導和期望。
這一日,蘇定方踏入一片山林。山林中鬱鬱蔥蔥,古木參天,陽光透過茂密的枝葉灑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斑,宛如仙境。偶爾傳來幾聲不知名的鳥叫,打破山林的寂靜,更增添了幾分神秘的氣息。蘇定方正騎著馬悠然前行,忽然,一陣喊殺聲從前方傳來。他心中一凜,多年的習武和訓練讓他的警覺性瞬間拉滿,他拍馬向前趕去,想看個究竟。
轉過一個山坳,眼前的景象讓他怒目圓睜。隻見一群強盜正圍著十幾個客商模樣的人,那些客商們嚇得瑟瑟發抖,跪地求饒。強盜們卻哈哈大笑,手持利刃,步步緊逼,肆意張狂。他們的笑聲中充滿了貪婪和殘忍,仿佛這世間的一切規則都在他們的刀下蕩然無存。
蘇定方見此情景,心中燃起熊熊怒火,那怒火像火山噴發一般,熾熱而猛烈。他大喝一聲:“住手!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如此橫行霸道!”聲如洪鍾,帶著無盡的威嚴,在山林間回蕩。說罷,他手持方天畫戟,催馬衝入強盜群中。那方天畫戟在他手中猶如蛟龍出海,帶著呼呼風聲,每一次揮動都仿佛能劃破空氣。
那些強盜見有人來搗亂,瞬間圍了上來。他們本以為眼前的少年隻是不自量力的莽夫,卻沒想到蘇定方的武藝如此高強。蘇定方毫無懼色,手中畫戟揮舞得虎虎生風,一時間,寒光閃爍,血肉橫飛。強盜們在他麵前,不過是烏合之眾,毫無還手之力。他的每一招每一式都精準而有力,仿佛經過了無數次的演練。不一會兒,就被打得落花流水,死的死,傷的傷,剩下的幾個見勢不妙,轉身就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蘇定方也不追趕,勒住馬來到客商們麵前。那些客商們驚魂未定,紛紛跪地磕頭,感謝他的救命之恩。他們的眼中充滿了感激和敬畏,仿佛看到了從天而降的神明。蘇定方連忙下馬,將眾人扶起,說道:“各位不必如此,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乃是我應該做的。”他的聲音溫和而堅定,讓客商們原本慌亂的心瞬間安定了下來。
客商們見蘇定方如此年輕,卻武藝高強,且為人豪爽,心中甚是欽佩。其中一位年長的客商說道:“壯士,看你行色匆匆,這是要去往何處啊?”
蘇定方答道:“我要去山東濟南府曆城縣,給一位故人送信。”
那客商一聽,眼睛一亮:“巧了,我們也是要去濟南府,不如我們結伴同行,也能相互有個照應。”
蘇定方一想,這樣也好,路上有個伴兒,也能熱鬧些,便欣然答應了。於是,蘇定方和這些客商們一同上路,繼續向濟南府進發。一路上,眾人談天說地,蘇定方從客商們口中得知了許多江湖上的奇聞軼事,也了解到了一些各地的風土人情。那些故事,有的驚險刺激,有的感人至深,讓蘇定方對這個廣闊的世界有了更深的認識。而客商們也對蘇定方的武藝和為人讚不絕口,大家相處得十分融洽。
幾日後,他們終於來到了濟南府。濟南府城門口,人來人往,熱鬧非凡。蘇定方和客商們告別後,便按照師父給的地址,去尋找秦瓊的住處。他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穿梭,向路人打聽著。經過一番打聽,他終於找到了秦瓊的家。
蘇定方上前敲門,不一會兒,門開了,一個家丁模樣的人探出頭來,問道:“你是何人?找誰?”
蘇定方拱手說道:“我是從陝西三原縣來的,名叫蘇定方,受我師父三原李靖之托,前來給秦瓊秦二哥送信。”
那家丁一聽,連忙說道:“原來是蘇公子,請進請進。”說著,便將蘇定方請進了院子裏。院子裏,花香四溢,綠樹成蔭,給人一種寧靜祥和的感覺。
蘇定方跟著家丁來到客廳,不一會兒,隻見一個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男子大步走了進來。他身著一襲長袍,步伐穩健,眼神中透著一股英氣。蘇定方知道,這想必就是秦瓊了,他連忙起身,拱手行禮道:“秦二哥,在下蘇定方,見過秦二哥。”
秦瓊連忙還禮,笑容滿麵:“蘇兄弟,不必多禮。我早就聽李師父提起過你,今日一見,果然是一表人才啊!”他的聲音洪亮而親切,讓人如沐春風。
蘇定方笑著說道:“秦二哥過獎了,這是我師父給您的信,請您過目。”說著,他從懷中掏出書信,遞給了秦瓊。
秦瓊接過信,打開看了起來。看完信後,他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說道:“李師父他老人家身體可好?”
蘇定方答道:“師父他老人家身體康健,隻是時常掛念著秦二哥。”
秦瓊點了點頭,說道:“那就好,那就好。蘇兄弟,你一路辛苦,今日就留在我這裏,咱們好好敘敘舊。”
蘇定方也不客氣,便在秦瓊家住了下來。在這期間,他和秦瓊朝夕相處,二人談武論道,甚是投機。他們談論著天下大勢,探討著兵法謀略,交流著武藝心得。秦瓊也對蘇定方的武藝和見識讚賞有加,他知道,蘇定方日後必定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秦瓊像是一位兄長,將自己在江湖和官場中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蘇定方,而蘇定方則像一塊海綿,貪婪地吸收著這些知識。
然而,天下無不散之筵席。蘇定方在秦瓊家住了幾日後,便決定告辭,繼續踏上回家的路。秦瓊雖有不舍,但也知道蘇定方歸心似箭,便沒有強留。他親自將蘇定方送出了濟南府,二人在城外灑淚而別。他們的身影在夕陽的餘暉中被拉長,那份兄弟情誼,卻永遠留在了這片土地上。
蘇定方離開濟南府後,日夜兼程,馬不停蹄。他心中歸家的渴望讓他忘卻了旅途的疲憊。終於,他回到了信都郡。當他踏入家門的那一刻,看著兩鬢已經有些斑白的父母,心中百感交集。往昔的思念、成長的艱辛、歸家的喜悅,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如同一股洶湧的洪流,讓他無法自已。他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淚水奪眶而出:“爹,娘,孩兒回來了……”這一聲呼喊,飽含了十二年的思念與愧疚。
蘇邕夫婦趕忙將兒子扶起,一家人相擁而泣。屋內,溫馨的氣息彌漫開來,十二載的分離,在此刻化作無盡的溫暖與感動。父母的雙手,雖已布滿老繭,卻依然溫暖如初。而蘇定方,也將從這裏再次出發,踏上屬於他的傳奇征途,在這波瀾壯闊的隋唐亂世中,書寫屬於自己的英雄篇章,讓“蘇定方”三個字,成為一段不朽的傳奇,在曆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
回到家中的日子裏,蘇定方陪著父母,享受著久違的天倫之樂。然而,他的心中始終懷揣著對外麵世界的向往和對未來的使命感。他深知,這天下即將陷入一場巨大的變革之中,而他,注定要在這場變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久之後,信都郡傳來消息,朝廷征兵,欲平定四方戰亂,保境安民。蘇定方得知此消息後,心中熱血沸騰。他知道,屬於他的時代即將來臨。在與父母商議後,蘇定方決定投身軍旅,為國家和百姓貢獻自己的力量。
臨行前的夜晚,蘇邕將蘇定方叫到身邊,語重心長地說道:“定方,你從小便離開家,在外學藝。如今你已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誌向。為父不攔你,但你要記住,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以國家和百姓為重,不可做出有辱家門之事。”蘇定方重重地點了點頭,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第二日清晨,蘇定方身披戰甲,手持方天畫戟,跨上那匹賽龍雀照夜玉獅子白龍駒,告別了父母,踏上了從軍之路。他的身影在朝陽的映照下,顯得格外高大而英勇。
一路上,蘇定方看到了百姓們在戰亂中的疾苦,心中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在這亂世中闖出一片天地,讓百姓們過上安寧的生活。
當蘇定方來到軍營時,他的出現引起了一陣小小的轟動。他那英俊的麵容、不凡的氣質和精湛的武藝,讓士兵們紛紛側目。然而,蘇定方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他從最基層的士兵做起,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才華,逐漸嶄露頭角。
在一次與敵軍的遭遇戰中,蘇定方所在的部隊陷入了困境。敵軍人數眾多,且戰鬥力極強,將他們團團圍住。關鍵時刻,蘇定方挺身而出,他手持方天畫戟,一馬當先,衝入敵陣。他的勇猛讓敵軍為之膽寒,在他的帶領下,士兵們士氣大振,奮勇殺敵。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他們成功突圍,並反敗為勝。
這場戰鬥讓蘇定方名聲大噪,他的名字開始在軍中傳開。此後,蘇定方又多次立下戰功,成為了軍中的一員猛將。然而,他並沒有滿足於此,他深知,要想真正改變這個世界,還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機遇。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下局勢愈發動蕩。各方勢力紛紛崛起,逐鹿中原。蘇定方也在這亂世中不斷成長,他的武藝越發精湛,謀略也越發高深。他帶領著自己的部隊,南征北戰,為國家的統一和穩定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一次與北方突厥的大戰中,蘇定方麵對強大的敵軍,毫不畏懼。他仔細觀察敵軍的陣勢,製定了一套巧妙的作戰計劃。在戰鬥中,他身先士卒,帶領士兵們衝鋒陷陣。經過數日的激戰,他們終於擊敗了突厥軍隊,取得了重大勝利。這場勝利不僅保衛了國家的邊疆,也讓蘇定方成為了百姓心目中的英雄。
然而,在這亂世之中,勝利與榮耀的背後,也隱藏著無數的艱辛和犧牲。蘇定方的許多戰友在戰鬥中失去了生命,他自己也多次受傷。但他從未有過一絲退縮的念頭,他知道,自己肩負著無數人的期望和使命。
隨著年齡的增長,蘇定方的名聲越來越大,他的威望也越來越高。但他始終保持著一顆謙遜和善良的心,對待士兵如同兄弟,對待百姓如同親人。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什麽是真正的英雄。
在這波瀾壯闊的隋唐亂世中,蘇定方從一個懷揣夢想的少年,逐漸成長為一位威震四方的英雄。他的故事,將永遠被人們傳頌,成為曆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星。而他的名字——蘇定方,也將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成為不朽的傳奇。這是後話暫且不提,預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喜歡蘇定方演義請大家收藏:()蘇定方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