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隋帝楊廣到達太原郡
字數:7318 加入書籤
隋帝楊廣的車駕浩浩蕩蕩,一路揚起滾滾煙塵,向著太原郡進發。這一日,終於抵達了太原郡的地界。太原郡的百姓們紛紛湧上街頭,想要一睹天子的風采,然而在這熱鬧喧囂的表象之下,卻隱隱彌漫著一股緊張而微妙的氣息。
書接上回,郡馬柴邵心急如焚地來到唐國公府,想要看望嶽父唐國公李淵和嶽母竇夫人。他腳步匆匆地邁進屋內,一眼便瞧見了蘇烈。蘇烈身姿挺拔,氣宇軒昂,正與眾人交談著。柴邵臉上頓時露出欣喜之色,連忙快步上前,熱情地打招呼道:“蘇大哥,一向可好?小弟這廂有禮了!”說罷,便要行大禮。
蘇定方趕忙伸出手,輕輕相攙,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說道:“賢弟不必如此客氣,咱們都是自家兄弟。”
就在這時,唐國公李淵開口問道:“嗣昌,就你一個人來的?平陽呢?”柴郡馬說平陽說過幾天來看望嶽父嶽母,提及平陽郡主,李淵眼中滿是關切與疼愛。此時的平陽郡主,雖尚未成為日後威名赫赫的平陽公主,但已然初露鋒芒,她師承風塵三俠中的紅拂女張初塵,武藝高強,聰慧過人,是這世間不可多得的奇女子。
柴邵微微欠身,恭敬地回道:“嶽父大人,平陽她……”話還未說完,隻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大步走了過來。他們見到柴邵,紛紛拱手行禮,齊聲說道:“姐夫。”
柴邵連忙一一回禮,臉上帶著幾分謙遜的笑容。寒暄過後,眾人圍坐在一起,氣氛卻顯得有些凝重。
“如今隋帝楊廣親臨太原郡,這宇文化及又一直對咱們心懷不軌,咱們可得小心應對才是。”李建成微微皺著眉頭,語氣中滿是憂慮。
李世民目光如炬,神色沉穩地說道:“大哥所言極是。不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咱們也不必過於擔憂。隻要咱們行事謹慎,多加防備,諒那宇文化及也翻不出什麽花樣來。”
李元吉則是滿臉的不屑,哼了一聲道:“怕他作甚!若是那宇文化及敢來挑釁,我定叫他有來無回!”
蘇定方微微搖頭,開口說道:“元吉兄弟,切不可輕敵。宇文化及此人陰險狡詐,詭計多端,我們還是要從長計議。”
眾人正說著,忽然聽到外麵一陣嘈雜聲。柴邵心中一緊,站起身來道:“我出去看看。”說罷,便快步走出了屋子。
隻見府門外,一群身著鎧甲的士兵正整齊地排列著,為首的一名將領走上前來,對著柴邵行了一個軍禮,說道:“郡馬爺,陛下有旨,宣唐國公即刻入宮麵聖。”
柴邵心中一驚,他知道,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他轉身回到屋內,將這一消息告訴了眾人。
李淵麵色平靜,微微點頭道:“我早料到會有這麽一天。”說罷,他站起身來,整理了一下衣冠,目光堅定地說道:“我這就去麵聖。”
李世民連忙說道:“父親,孩兒陪您一起去。”
李淵擺了擺手道:“不必了,你們都留在府中,千萬不可輕舉妄動。”說罷,便在那將領的帶領下,離開了唐國公府。
府內眾人皆是憂心忡忡,坐立不安。蘇定方眉頭緊鎖,心中暗自思索著應對之策。柴邵在屋內來回踱步,心中掛念著李淵的安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也是一臉的焦急,他們深知此次李淵麵聖,必定是危機四伏。
而此時,在太原郡的另一處,宇文化及正坐在書房中,臉上掛著一絲陰險的笑容。他的謀士站在一旁,低聲說道:“大人,李淵此番麵聖,必定是凶多吉少。隻要他一倒,這太原郡便盡在我們的掌控之中了。”
宇文化及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之色,說道:“哼,李淵,你今日便要為你當年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了!”
夜幕漸漸降臨,唐國公府內一片寂靜,唯有幾盞燈籠在風中搖曳,發出微弱的光芒。眾人都在焦急地等待著李淵的歸來,然而,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卻始終不見李淵的身影。
就在眾人幾乎絕望之時,忽然聽到府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眾人心中一喜,紛紛站起身來,向著門口跑去。隻見李淵在幾名侍衛的攙扶下,緩緩走了進來。他麵色蒼白,腳步虛浮,顯然是剛剛經曆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
“父親!”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連忙上前,扶住了李淵。
李淵擺了擺手,示意眾人不必擔心。他走進屋內,坐在椅子上,微微喘了口氣,說道:“今日真是好險啊!那宇文化及在陛下麵前對我百般刁難,幸好我早有準備,才勉強應付過去。”
眾人聽後,皆是鬆了一口氣。蘇定方開口問道:“唐國公,那楊廣可有什麽旨意?”
李淵微微皺眉,說道:“陛下命我三日後在行宮設宴,款待他和隨行的大臣。這恐怕又是宇文化及的陰謀,他必定是想在宴會上對我不利。”
眾人聽後,皆是麵色凝重。柴邵說道:“嶽父大人,既然如此,我們不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還未等柴邵說完,李淵便擺了擺手道:“不可。若是我們抗旨不遵,那便是給了宇文化及把柄。我們隻能見機行事,多加小心了。”
眾人皆是點頭稱是。此時,窗外的月光如水,灑在大地上,然而在這看似寧靜的夜晚,卻隱藏著無盡的危機。太原郡的局勢愈發緊張,一場生死較量即將在這小小的郡城中拉開帷幕,而眾人的命運,也將在這風雲變幻的時代中,被徹底改寫……
在唐國公府那略顯古樸卻不失威嚴的議事廳內,氣氛凝重得如同暴風雨來臨前的壓抑。李淵神色嚴肅,目光依次掃過柴邵和蘇烈,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幾分不容置疑的沉穩:“嗣昌,定方,你們二人近來可千萬不要出去亂走動。上次長安之事,想必你們心裏都清楚。嗣昌,你就是那七煞之一吧?”李淵的語氣雖平淡,但這話卻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瞬間激起千層浪。
柴邵微微一怔,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不過很快便恢複了鎮定,輕輕地點了點頭。他心裏明白,有些事既然已經做了,便無需隱瞞。當初參與“七煞反長安”,對抗宇文化及的惡行,他從未後悔過,隻是沒想到如今會在這樣的情境下被嶽父提及。
蘇烈聞言,神色坦然,大步走過來,雙手抱拳,身姿挺拔如鬆,朗聲道:“李叔父,這事和柴賢弟無關。宇文枋是吾殺的。”他的聲音堅定有力,毫無懼色,仿佛在訴說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在他心中,殺宇文枋是為了正義,為了那些在宇文化及權勢下受苦的百姓和被打壓的江湖豪傑。
李淵看著眼前這兩個年輕人,心中暗暗歎了口氣。他既欣賞他們的勇氣和正義,又擔憂他們的衝動會給整個家族帶來災難。如今的局勢已然十分微妙,隋帝楊廣即將駕臨太原郡,而奸臣宇文化及一直對自己心懷不軌,正虎視眈眈地尋找著機會來陷害自己。在這個關鍵時刻,柴邵和蘇烈的身份一旦暴露,無疑會成為宇文化及手中的把柄,成為攻擊李家的利器。
“賢侄,嗣昌,這沒你們事了。就在府裏和世民他們談天說地,討論兵法,練習武藝,哪也不能去。”李淵的語氣變得柔和了一些,但依然透著長輩的威嚴和關切。他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柴邵和蘇烈能夠避開外麵的危險,同時也能在府中得到更好的保護。
“好,我們哪也不去。”柴邵和蘇烈幾乎同時應道。他們明白李淵的良苦用心,也清楚如今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到唐家的安危。雖然心中有些不甘被困在這府中,但為了大局著想,他們願意暫時忍耐。
待柴邵和蘇烈離開議事廳後,李淵獨自坐在那裏,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此次隋帝楊廣前來太原郡,表麵上是巡幸,實際上卻有著更深層次的政治意圖。而宇文化及必定會利用這個機會興風作浪,自己必須要小心應對,稍有不慎,便可能萬劫不複。
柴邵和蘇烈回到住處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們雖然答應了李淵留在府中,但心中卻依然牽掛著外麵的局勢。柴邵想起了自己的妻子平陽郡主,她現在,在家幹什麽呢?有沒有想我。而蘇烈則回想起了自己這些年在江湖中的經曆,那些為了正義而戰的日子仿佛還在眼前。如今被困在這唐國公府中,他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但他也清楚,自己現在能做的,就是聽從李淵的安排,等待時機。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柴邵和蘇烈按照李淵的吩咐,每天都和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等人一起討論兵法,練習武藝。李世民對兵法有著獨特的見解,他的許多想法讓柴邵和蘇烈都深受啟發。而李建成則有些毛躁,在討論中常常能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建議。李元吉年輕氣盛,武藝還可以胯下馬掌中槊,在練習武藝時,有些懶散。
然而,外麵的世界卻並不平靜。隋帝楊廣的車隊已經越來越接近太原郡,整個太原郡都沉浸在一種緊張而又壓抑的氛圍中。百姓們紛紛議論著皇帝的到來,而江湖上的一些勢力也在暗中蠢蠢欲動。宇文化及則在加緊策劃著他的陰謀,他四處安插眼線,試圖找到李淵的把柄,將他一舉扳倒。
一天,柴邵和蘇烈正在院子裏練習武藝,李世民走了過來。他神色有些凝重,說道:“二位,我剛剛得到消息,宇文化及似乎在暗中調動兵力,不知道他在謀劃著什麽。”
柴邵和蘇烈聽後,心中一緊。蘇烈皺著眉頭說道:“這宇文化及肯定沒安什麽好心。難道他想在陛下駕臨太原郡時,製造混亂,趁機對我們不利?”
李世民點了點頭道:“很有可能。我們必須要提高警惕,父親那邊也已經在做準備了。隻是,如今我們被困在府中,很多消息都無法及時得知,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很大的損失。”
柴邵沉思片刻後說道:“要不我想辦法出去打探一下消息?我在江湖上也有一些朋友,或許能從他們那裏得到一些有用的線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蘇烈連忙說道:“不可,李叔父剛剛叮囑過我們,不能出去。萬一被宇文化及的人發現,那就麻煩了。”
李世民也搖頭道:“姐夫,你千萬不能衝動。如今我們隻能相信父親的安排,在府中耐心等待。不過,我們也不能坐以待斃,我們要繼續加強自身的實力,隨時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
柴邵和蘇烈聽後,無奈地點了點頭。他們知道李世民說得有道理,但心中的不安卻越來越強烈。在這看似平靜的唐國公府中,他們仿佛能感受到外麵那股洶湧的暗流正在不斷逼近,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似乎已經不可避免……這是後話。
英雄與寶刃的傳奇
在唐國公府的後院演武場,每日都能聽見兵器碰撞的鏗鏘之聲與眾人熱烈的討論聲。蘇定方、柴邵、李世民等人齊聚於此,他們沉浸在兵法的鑽研與武藝的切磋中,同時也密切關注著天下時局的風雲變幻。
這日,陽光明媚,灑在演武場上,映照著眾人矯健的身姿。李世民正與蘇定方探討著最新局勢,不經意間目光掃到了蘇定方左肋下挎著的劍。那劍鞘古樸而不失莊重,隱隱散發著一股神秘的氣息,李世民不禁心中一動,開口問道:“蘇兄,你這把劍,我沒猜錯的話,是把寶刃吧!依我看,它莫不是那大名鼎鼎的龍淵劍後來李淵當了皇帝為了避諱改名龍泉劍)?乃是春秋鑄劍大師歐冶子所鑄造的。”李世民目光炯炯,對兵器的了解讓他一眼便看出了這把劍的不凡。
蘇定方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對寶劍的珍視之情,說道:“二公子好眼力!此劍正是龍淵劍。是我恩師三原李藥師李道爺贈給我的,他希望我能用這把劍為國家出力報效,建功立業。”說起恩師,蘇定方的語氣中滿是敬重與感激。
李世民聽聞,不禁眼前一亮,連連點頭稱讚道:“好!蘇兄有誌氣,這劍也是把忠義之劍,像你這樣的英雄才配得上這把寶劍。”在李世民心中,蘇定方武藝高強且心懷家國,正是手握寶刃的不二人選。
柴邵在一旁也湊了過來,看著那把劍,眼中滿是羨慕之色:“蘇大哥,這龍淵劍可是傳說中的神兵,今日有幸得見,真是大開眼界。想來日後在蘇大哥手中,定能發揮出它最大的威力,斬盡世間不平。”
蘇定方輕輕撫摸著劍鞘,感慨道:“這把劍承載著恩師的期望,也承載著無數先輩的忠義。我定當不負所望,用它保家衛國,為天下蒼生謀福。”
隨後,蘇定方緩緩抽出龍淵劍,隻見劍身寒光閃爍,鋒利無比,仿佛能輕易劃破虛空。劍身上的紋理猶如龍鱗,精致而神秘,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出一種攝人心魄的光芒。
李世民看著這把劍,不禁想起了天下的局勢。如今隋朝雖表麵強盛,實則內部矛盾重重,各方勢力暗流湧動。他心中暗暗思索,若能有更多像蘇定方這樣的英雄,手持如此寶刃,為正義而戰,何愁天下不定。
“蘇兄,如今這天下,百姓飽受戰亂之苦,朝堂之上奸臣當道。我們空有一腔抱負,卻苦於無處施展。”李世民微微皺眉,語氣中帶著一絲憂慮。
蘇定方將劍入鞘,目光堅定地看著李世民:“二公子,我相信我們定能等到施展抱負的那一天。隻要我們心懷正義,團結一心,定能為這亂世帶來一絲曙光。這龍淵劍,也將在那一天,綻放出它最耀眼的光芒。”
柴邵也在一旁點頭附和:“沒錯,我們三人在此共同努力,再加上唐國公府的勢力,隻要我們找準時機,定能成就一番大業。”
三人的話語在演武場上回蕩,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堅定的信念。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他們更加刻苦地學習兵法,練習武藝。蘇定方憑借著龍淵劍,在演練中更是如虎添翼,他的劍法淩厲而不失沉穩,每一招每一式都蘊含著強大的力量。
李世民則從蘇定方的劍法中領悟到了許多帶兵打仗的技巧,他將這些技巧融入到自己對兵法的理解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軍事策略。柴邵也在與他們的交流中,武藝和見識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隨著隋帝楊廣的到來,太原郡即將陷入一場更大的危機之中。宇文化及的陰謀正在一步步展開,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被宇文化及的眼線密切關注著。而那把龍淵劍,也將在這場危機中,成為各方勢力爭奪的焦點。
一日,正當他們在演武場演練時,突然有下人匆匆來報:“二公子,老爺請您速速前去議事廳,說是有要事相商。”
李世民心中一緊,他看了看蘇定方和柴邵,說道:“看來是有大事發生了,我先去看看。你們在這裏等我消息。”說罷,便匆匆跟著下人離開了演武場。
蘇定方和柴邵心中充滿了疑惑和擔憂,他們不知道李淵突然召集李世民去議事廳所為何事。但他們心中都有一種預感,一場風暴即將來臨,而他們,即將被卷入這場風暴的中心……預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喜歡蘇定方演義請大家收藏:()蘇定方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