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鼓震四野分兵計 一戰雙王定山東

字數:5005   加入書籤

A+A-


    武德四年五月,虎牢關下唐軍營壘連綿十裏,晨霧未散時,中軍帳外已豎起七麵帥旗,猩紅的“李”字旗在風裏獵獵作響。帳內燭火通明,秦王李世民按劍而立,案上攤著虎牢關地形圖,徐茂公手持竹籌,正與諸將低聲商議——三日前定下的破夏之策,今日便是收網之時。
    “咚!咚!咚!”
    五更三點的梆子聲剛過,三聲震天擂鼓突然劃破營區寂靜,緊接著,中軍帳前的聚將鼓如驚雷般炸響,連擂三十六通。各營將士聞聲而動,甲葉碰撞聲、馬蹄踏地聲、兵器出鞘聲交織在一起,不到半柱香的功夫,帳外已列滿披甲將官,人人按劍挺槍,目光灼灼地望向帳門。
    李世民撩袍走出帳外,玄色鎧甲上的鎏金紋在晨光裏泛著冷光,他掃視眾將,聲音洪亮如鍾“夏軍困守虎牢關月餘,糧草將盡,軍心渙散!今日便是我唐軍破敵之時,生擒竇建德,平定山東,在此一戰!”
    眾將齊聲高呼“願隨大帥殺敵!生擒竇建德!”
    呼聲落定,李世民取過令箭架上的鎏金令箭,目光首先落在前排兩位將官身上——左首秦瓊麵如淡金,手持虎頭湛金槍,右首程咬金絡腮胡翹著,腰間橫挎宣花斧,正是唐軍裏赫赫有名的“二爺”與“四爺”。
    “秦瓊、程咬金聽令!”
    二人同時出班,單膝跪地,抱拳沉聲道“末將在!”
    “本帥給你二人一支令箭,率一支輕騎即刻趕赴東山口!”李世民將令箭擲下,秦瓊伸手接住,隻聽秦王繼續道,“東山口乃夏軍退往洺州的必經之路,你二人需在辰時前抵達,依山布防,多設鹿角拒馬,若見夏軍潰兵逃竄,務必截殺阻攔,斷其退路!記住,隻許守,不許追,待中軍主力破敵後,再與我等合圍!”
    “末將領命!”秦瓊與程咬金齊聲應下,起身接過令箭,轉身大步出營,不多時便傳來二人點兵的呼喝聲,五千輕騎卷起漫天塵土,朝著東山口疾馳而去。
    緊接著,李世民又取過第二支令箭,目光轉向帳下一員年輕將官——正是去年隨蘇定方平定劉黑闥、如今已升為裨將的羅士信。羅士信年方二十,卻已曆經數十戰,麵如冠玉,手中一杆镔鐵槍使得出神入化。
    “羅士信聽令!”
    “末將在!”羅士信跨步出列,聲如洪鍾。
    “命你與牛進達同領四千步騎,趕赴西山口!”李世民沉聲道,“西山口雖非夏軍主要退路,卻可通往河北,竇建德若敗,恐會走此路奔逃。你二人需互為犄角,嚴防死守,若遇夏軍,先挫其銳氣,再相機殲敵,不得放一人一馬過關!”
    話音剛落,帳後忽然傳來一陣沉穩的腳步聲,一員將領快步走入,身著明光鎧,腰間懸著彎刀,正是剛從長安返回的牛進達。他此前受蘇定方所托,護送其母與祖母前往長安安置,昨日才晝夜兼程趕回大營,此刻臉上雖有倦色,眼神卻依舊銳利。
    “大帥!末將牛進達,幸不辱命,已將蘇將軍家眷安全送抵長安,今日特來複命,請大帥賜令!”牛進達單膝跪地,聲音鏗鏘。
    李世民見他歸來,眼中閃過一絲讚許“牛將軍辛苦!既已歸來,便即刻與羅士信同往西山口,你二人一文一武,定能守住此關!”
    “末將領命!”牛進達與羅士信一同接令,轉身離去,帳外很快響起二人整軍的號角聲。
    隨後,李世民取過第三支令箭,喚道“王君可、柴紹聽令!”
    帳下兩位將官應聲出列——王君可麵如重棗,手持青龍偃月刀,頗有當年關雲長之風;柴紹乃大唐駙馬,精通騎射,手中一杆丈八蛇矛使得精妙。二人單膝跪地,靜候將令。
    “命你二人各領三千步軍,分別駐守虎牢關南、北兩側的山道!”李世民指著地形圖上的兩處標記,“竇建德若敗,恐會分兵從兩側山道逃竄,你二人需多設烽燧,一旦發現夏軍,即刻點燃烽火,同時出兵截殺,務必將其困在山道之中,待中軍支援!”
    “末將領命!”王君可與柴紹接令後,也迅速出營點兵。
    緊接著,第四支令箭擲出,喚的是曲突通、曲突蓋父子。曲突通乃隋末老將,歸唐後屢立戰功,其子曲突蓋也繼承父誌,勇武過人。二人出列領命,李世民命他們率兩千精銳,在唐營左側的河穀設伏,防備夏軍突襲中軍後路,同時策應東西山口的守軍。
    四路人馬分派完畢,李世民轉身看向帳內剩餘諸將——徐茂公手持羽扇,張公謹按劍而立,馬三寶、劉洪基、段誌玄、尹開山皆是身經百戰的老將,最末位的尉遲敬德更是身披烏金鎧,手持雌雄雙鞭,虎目圓睜,隻待廝殺。
    “諸位將軍!”李世民提高聲音,“本帥自率中軍主力,共計一萬五千精銳,正麵迎擊夏軍!徐茂公為軍師,隨我帳前謀劃;張公謹督運糧草,保障軍需;馬三寶、劉洪基、段誌玄、尹開山各領一千騎兵,分守中軍四翼;尉遲敬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末將在!”尉遲敬德大步出列,聲震帳內。
    “命你為中軍先鋒,率兩千玄甲騎,待我軍列陣完畢後,率先衝擊夏軍大陣,挫其銳氣!”李世民目光如炬,“今日一戰,務必生擒竇建德,蕩平夏軍!若有退縮者,軍法處置!若有立功者,本帥定奏請陛下,厚加封賞!”
    “遵大帥令!”帳內諸將齊聲應和,聲音震得帳頂塵土簌簌落下。
    分派完畢,李世民取下腰間佩劍,向前一揮“眾將聽令!即刻出兵!鳴號!擂鼓!”
    “嗚——嗚——嗚——”
    淒厲的集結號角聲瞬間傳遍四野,緊接著,中軍帳前的戰鼓再次擂響,這次卻是衝鋒的鼓點,密集如暴雨,激得人心頭發熱。各營兵馬來回穿梭,輕騎奔襲,步軍列陣,玄甲軍的黑色洪流在晨光裏鋪開,旌旗招展,甲胄鮮明,整個唐營如同一台精密的戰陣,有條不紊地朝著虎牢關下的夏軍大營推進。
    此時,虎牢關另一側的夏軍營壘內,竇建德正坐在中軍帳中,麵前擺著一碗冷掉的粟米粥。連日來糧草短缺,將士們多有怨言,昨夜又有探馬來報,說唐軍似乎在調動兵馬,他心中本就不安,此刻突然聽到唐營方向傳來震天的號角與戰鼓聲,頓時驚得站起身來,手中的粥碗“哐當”一聲摔在地上。
    “不好!唐軍要進攻了!”竇建德臉色驟變,急忙喊道,“傳我命令!即刻集結兵馬!命範願、高雅賢率軍出營列陣,抵禦唐軍!快!”
    帳外的親兵不敢怠慢,立刻飛奔出去傳令。可夏軍將士早已人心渙散,許多人還在睡夢中,聽到集結號聲,慌慌張張地起身披甲,有的找不到兵器,有的尋不見戰馬,營區內一片混亂。
    竇建德走出帳外,隻見唐營方向塵煙滾滾,無數麵唐軍旗幟正朝著夏營推進,號角聲、戰鼓聲、馬蹄聲交織在一起,如同驚雷般壓過來。他身邊的將領範願臉色蒼白,顫聲道“大王,唐軍來勢洶洶,怕是早有準備,我們……我們要不要先退往洺州,再圖後計?”
    竇建德握緊腰間的佩劍,眼中閃過一絲猶豫。他深知夏軍此刻士氣低落,硬拚唐軍怕是難以取勝,可若此刻退走,又恐被唐軍追擊,陷入重圍。正當他遲疑之際,遠處突然傳來一陣喊殺聲——尉遲敬德率領的玄甲先鋒,已如一把尖刀般,衝破了夏軍的前哨陣地,黑色的騎兵洪流,正朝著夏軍大營疾馳而來!
    “來不及退了!”竇建德咬牙道,“傳令下去,全軍列陣,與唐軍決一死戰!本王親自督戰,誰敢後退,立斬不赦!”
    可此時的夏軍,早已沒了往日的銳氣。麵對唐軍的猛攻,前陣的士兵很快便開始潰敗,紛紛向後逃竄,衝亂了後陣的陣型。竇建德手持長槍,親自率軍上前督戰,斬殺了幾個逃兵,卻依舊擋不住潰退的勢頭。
    遠處,李世民率領的中軍主力已抵達戰場,徐茂公在陣前指揮,馬三寶、劉洪基等分率騎兵從兩翼包抄,將夏軍團團圍住。東山口方向,秦瓊與程咬金已截住了夏軍的退路,羅士信與牛進達在西山口也擊潰了試圖逃竄的夏軍小隊,王君可、柴紹更是在南北山道生擒了夏軍的兩位偏將。
    戰至正午,夏軍已全線潰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竇建德率領殘部試圖從東山口突圍,卻被秦瓊率領的輕騎攔住。秦瓊手持虎頭湛金槍,一馬當先,與竇建德戰在一處。不到十個回合,竇建德便氣力不支,被秦瓊一槍挑落馬下,程咬金上前一步,揮斧架住他的脖頸,大喝一聲“竇建德!還不束手就擒!”
    竇建德掙紮著抬頭,看著周圍密密麻麻的唐軍,又望向遠處被生擒的夏軍將領高雅賢,長歎一聲,扔掉手中的長槍“罷了!本王今日兵敗,願降!”
    此時,尉遲敬德也率軍生擒了夏軍的另一位主將範願,押到李世民麵前。李世民勒馬立於陣前,看著被押過來的竇建德與範願,臉上露出一絲笑意“竇建德,你割據山東數年,今日終被本帥擒獲,可知罪否?”
    竇建德垂頭喪氣,沉默不語。李世民當即下令“將竇建德、範願打入囚車,其餘降兵降將,若願歸唐,既往不咎;若不願歸唐,便發放路費,讓其返鄉。”
    命令傳下,夏軍降兵紛紛叩謝。此時,徐茂公走上前來,對李世民拱手道“大帥,一戰擒雙王,平定夏軍主力,山東之地已無大患!接下來,隻需乘勝追擊,收複洺州、魏州等地,便可徹底平定山東!”
    李世民點頭,目光望向遠方的山川,手中佩劍指向東方“傳令下去,大軍休整一日,明日便向洺州進發!不破山東,誓不還師!”
    “遵大帥令!”
    眾將齊聲應和,聲音在戰場上回蕩。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唐營的旗幟上,也灑在滿載戰利品的車隊與押解囚車的隊伍上。虎牢關下的這場大戰,不僅生擒了竇建德,更奠定了大唐平定山東的基礎,而屬於蘇定方的傳奇,也將在這片剛剛平定的土地上,繼續書寫新的篇章。
    喜歡蘇定方演義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蘇定方演義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