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杏花微雨
字數:3562 加入書籤
卓不斐撓了撓頭,回答道:“這個我也不太清楚,但消息絕對可靠,今年我爺爺過壽,我大哥也回來了,是他親口告訴我的。”
卓不斐的大哥名叫卓不凡,在卓家家主為其舉辦的周歲宴上,被道一劍宗前來赴宴的仙人發現他是先天劍胎體質後,還惹起一番風波。
道一劍宗前來赴宴的數位仙人為了爭收卓不凡為徒,吵鬧不休,甚至不惜大打出手,最後還是道一劍宗逍遙宮宮主楚天闊親自出麵,將其收為嫡傳弟子,方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墨白沉吟道:“既然是你大哥親口所說,那必然不會有假,今天是一月十四,距離道一劍宗入門考核還有七天,時間還來得及,既然你也想去試試,咱們倆合計合計,看看能做那些準備。”
“唉”,卓不斐歎了一口氣,接著道:“我大哥正是這次道一劍宗入門考核的負責人,可惜由於道一劍宗的門規所在,他不能告訴我入門考核的內容都有哪些,不然咱倆就可以對症下藥了。”
墨白拍了拍卓不斐的肩膀,寬慰道:“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況且若不是憑借自己的真才實幹得來的東西,纂在手上再緊,心裏也不會覺得安穩。”
“沈先生來了,”就在墨白與卓不斐二人低聲商量該為通過道一劍宗的入門考核準備那些東西時,一位頭別玉簪,雙鬢微霜,身穿白色儒衫的中年男人緩緩走進學堂。
中年男人名叫沈晦,進士出身,二十歲參加殿試時被當朝皇帝欽定為三甲探花,可謂是少年得誌,前程錦繡,隻因為做官之後,看不慣身邊同僚的蠅營狗苟,屍位素餐,多次上書無果後,心灰意冷,辭官遠遊,孑然一身,獨自來到臨邛古城,當了一個教書先生。
沈先生在眾人心中威望極高,隨著他走上講台,學堂裏頓時安靜了下來,眾人一一回到自己的座位,攤開書本,正襟危坐。
不多時,書聲琅琅,先是響起沈先生的醇厚嗓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待沈先生讀完之後,眾人便按照沈先生的要求,搖頭晃腦地朗誦起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終日乾乾,反複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履霜堅冰,陰始凝也。訓致其道,至堅冰也。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墨白嘴裏念著書本上的內容,思緒卻飄飛到自己五歲之時。
那年冬天,天氣格外寒冷,一夜大雪過後,墨白因為貪玩,不慎染了風寒,病得很重,躺在床上不停的咳嗽。
嬤嬤墨蘭為了給墨白請大夫抓藥治病,不僅花光了家裏所有的積蓄,還變賣了自己唯一值錢的首飾。墨白記得,那是一對玉鐲,是嬤嬤的娘親臨終之際留給她的。
在嬤嬤的悉心照料下,墨白的病情終於有所好轉。來年春天,墨白五歲,到了該上學塾的年紀,家裏卻哪裏還拿得出來銀錢?
墨白便經常跑到書塾窗外,偷偷蹲著,豎起耳朵,仔細聆聽。沈先生雖然教書的時候對待學生極為嚴苛,但是對於墨白蹭課的行為,卻是從來不加以阻攔。
嬤嬤墨蘭知道這件事後,極為嚴肅,拉著墨白語重心長地說道:“孩子,你要記住,是我們的,怎麽都會是我們的,不是我們的,雖一毫而莫取。”
墨白重重點頭,長這麽大,他還是第一次看見嬤嬤這樣神色認真地與自己說話。
後來嬤嬤除了在卓府當差外,每天晚上回到家裏還要替別人洗衣服、做針線活。掙夠了錢,嬤嬤墨蘭帶墨白來上學塾時,不僅交了該交的錢,還補交了墨白之前蹭課的錢。
沈先生當然不肯收,嬤嬤卻說什麽也要讓他收下。
今年開春,墨白再次在嬤嬤的臉上看見了當初那樣認真的神色,卻也是最後一次見到了,“若無嬤嬤,墨白無以至今日;若無墨白,嬤嬤無以終餘年……”
一天的課業結束,已是黃昏,墨白收拾好桌上的筆墨紙硯,背起竹箱,和卓不斐與沈先生作揖告辭後,走出書塾。
書塾內琴台、樓閣、水榭、涼亭錯落有致,與假山、月池、花徑、竹木互相輝映,相襯成趣,房間地麵多鋪以青石板,交通道路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墨白與卓不斐行走其間,步移景換,隻覺得美不勝收。
不多時,二人來到大北街上,隨即分道揚鑣,卓不斐向著卓府方向走去,墨白則走向與大北街相臨近的小北街。
大北街上,雕車競駐,駿馬爭馳,商賈雲集,行人熙攘。沿途兩側,紅樓畫閣,朱門綺戶,高櫃巨鋪,茶坊酒肆,更是隨處可見,屢有不鮮。
小北街與大北街,雖隻“大”、“小”一字之差,小北街卻不如大北街熱鬧繁華多矣。
提到臨邛古城最為富饒的街道,除了大北街外,還有另外一條是與之相連的興賢街,兩條街道共建古院落三十多處,特色巷道近四十條,就連臨邛四大家族卓、蘇、張、白的府邸,也修建於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至於卓不斐最愛逛的臨邛古城第一煙花之地——醉月樓,則位於小北街上,是遠近聞名的銷魂窟、花錢塚。
墨白雖然家就住在小北街,卻“近水樓台不曾得月”,醉月樓是一次也沒有去過,一來是因為嬤嬤墨蘭管得緊,再三告誡不讓他去那種魚龍混雜之地廝混,二來是墨白也負擔不起那份開銷。
蜀江水碧蜀山青,墨白走到小北街上時,已有申牌時分,天邊這輪紅日,厭厭地相傍下山,獨留下一大片火燒雲。
天色雖晚,街道兩旁卻依然擺滿了賣物的攤頭擔子,小北街本不寬敞,加之行人擁擠,墨白好不容易,才穿過人群,來到自己家居住的小巷。
小巷兩側老杏林立,因之得名杏林巷。
不同於外麵的人聲鼎沸、車馬喧囂,杏林巷悠長寂寥,越往裏走,越是幽靜,供行人往來的黃泥路早已被踐踏得緊實堅硬,腳踩在上麵,硬邦邦的,可若是下過雨後,便會泥濘沒足,雨過天晴,陽光一射,稍一起風,則又塵土飛揚。
小巷兩側林立的老杏還未到花期,交錯盤桓地枝丫上光禿禿的,不甚好看,但經常走在巷子裏的人都知道,若是再過些時日,到了陽春三月,便是完全不同的一番光景。
屆時道路兩側杏花夾徑,雲蒸霞蔚,假如再遇上一場微雨,霧裏看花,更是韻味悠長,直教人回味無窮。
無論是喧鬧繁華的大北街,還是寂寥幽靜的杏林巷,都有人在默默地活著。
小巷的盡頭,有一位懷抱狸花貓,身穿淡黃色碎花棉襖,腳邊還蹲著一隻黃毛土狗的嬌俏小姑娘,正在翹首以盼。
喜歡問道仙台請大家收藏:()問道仙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