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危機暗伏與絕地破局

字數:2809   加入書籤

A+A-


    1983年的上海,寒風裹挾著細密的雨絲,將街道浸染得濕漉漉的。陳宇站在公司三樓的落地窗前,望著樓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往來的自行車流,眉頭緊鎖。手中的鋼筆無意識地敲擊著窗台,發出規律的"噠噠"聲,仿佛在叩問著懸而未決的困局。
    三天前,原本十拿九穩的南京供銷社訂單突然告吹。對方負責人在電話裏言辭含糊,隻說"有了更合適的合作對象",便匆匆掛斷。這反常的舉動讓陳宇嗅到了一絲陰謀的味道——要知道,為了拿下這份訂單,他帶領團隊連續兩個月奔波於上海與南京之間,不僅給出了極具競爭力的價格,還承諾提供免費的設備維護服務。
    "陳總,南京那邊的情況查清楚了。"助理小王抱著一摞文件推門而入,額頭上還掛著細密的汗珠,"是永昌貿易在背後搗鬼。他們給出了比我們低15的報價,還私下承諾給采購負責人一筆可觀的回扣。"
    陳宇接過文件,快速翻閱著裏麵的調查記錄。永昌貿易的老板張永昌,正是半年前在鋼材生意上被他擠兌出局的老對手。此人睚眥必報,這次顯然是有備而來。文件中還夾著一張模糊的照片:張永昌與南京供銷社的某位科長在飯店包廂裏舉杯交談,臉上堆滿了諂媚的笑容。
    "通知各部門主管,半小時後開會。"陳宇將文件重重拍在桌上,發出悶響。窗外的雨勢突然變大,雨點劈裏啪啦地砸在玻璃上,仿佛也在為這場危機助威。
    會議室裏,日光燈發出輕微的嗡嗡聲。市場部李經理正在匯報最新情況:"永昌貿易不僅在南京動手,蘇州、無錫的幾個潛在客戶也收到了他們的低價報價。現在整個蘇南市場都被攪得一團糟,我們的銷售團隊疲於應對......"
    "他們這是要把我們擠出蘇南市場。"陳宇打斷道,手指在地圖上劃過幾個重點城市,"張永昌這次下了血本,用低於成本的價格搶占市場。但這種惡性競爭不可能長久,問題是,我們該怎麽破局?"
    財務主管老周推了推老花鏡,神色凝重:"公司的流動資金隻夠維持三個月,如果再拿不到新訂單,恐怕......"他的聲音戛然而止,會議室陷入了死寂。
    陳宇起身走到白板前,用紅筆在蘇南區域畫了個大大的叉,又在蘇中、蘇北畫了幾個圈:"既然蘇南市場被針對,我們就避開鋒芒。大家看,鹽城、淮安這些地方的供銷社還沒有穩定的合作商,而且當地紡織業正在興起,對縫紉機的需求隻會越來越大。"
    "可是陳總,蘇中蘇北的交通條件差,物流成本會大幅增加。"李經理提出質疑。
    "這正是永昌貿易的盲點。"陳宇拿起教鞭,指向地圖上密密麻麻的河道,"我們可以利用京杭大運河的水運優勢,降低運輸成本。同時,和當地供銷社合作,采取"預售+分期付款"的模式,既緩解他們的資金壓力,也能提前鎖定市場。"
    會議結束時,夜幕已經降臨。陳宇獨自留在辦公室,翻看著各地的市場調研報告。突然,他的目光被一則新聞吸引:江蘇省政府正在推行"農村經濟振興計劃",鼓勵鄉鎮企業發展家庭手工業。這讓他想起前幾天在鹽城考察時,當地婦聯主任提到的困境——許多農村婦女有縫紉手藝,卻苦於沒有合適的設備。
    "或許,這就是破局的關鍵。"陳宇喃喃自語,迅速拿起電話聯係市場部:"立刻準備針對農村市場的宣傳方案,主打"家庭致富神器"的概念。另外,聯係媒體,我們要在《江蘇日報》上刊登整版廣告。"
    一周後,陳宇帶著團隊奔赴蘇中蘇北。在鹽城的一個鄉鎮推廣會上,他親自上陣:"各位鄉親,這台蝴蝶牌縫紉機不僅能做衣服,還能加工窗簾、被套。隻要每月付10塊錢,半年就能把機器帶回家。學會這門手藝,全家的收入都能翻番!"
    台下的村民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一位中年婦女站起來問道:"要是機器壞了咋辦?我們鄉下人可不會修。"
    "這個您放心!"陳宇笑著指向身後的服務團隊,"我們專門成立了鄉鎮維修隊,隻要一個電話,三天內保證上門維修。而且,我們還會定期舉辦縫紉培訓班,包教包會!"
    現場氣氛頓時熱烈起來,訂單如雪花般飛來。消息傳回上海,永昌貿易的張永昌氣得摔了茶杯:"陳宇這小子,居然跑去農村搶市場!"他立即吩咐手下跟進,但此時陳宇已經與十幾個鄉鎮供銷社簽訂了合作協議,建立起了穩固的銷售網絡。
    然而,危機並未完全解除。正當陳宇準備擴大戰果時,一封匿名舉報信寄到了工商局,指控他的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市場監管部門隨即展開調查,公司的生產車間被暫時查封。
    "陳總,這肯定是張永昌幹的!"小王氣得滿臉通紅,"我們的產品明明通過了質量檢測!"
    陳宇卻異常冷靜,他翻看著舉報信,發現對方對生產流程的描述極為詳細:"能這麽了解我們的生產環節,說明公司裏有內鬼。"他立即安排人手暗中調查,同時聯係質檢部門,準備公開產品檢測過程。
    三天後,在工商局的見證下,陳宇召開了一場別開生麵的產品發布會。他當著媒體和消費者的麵,將一台縫紉機拆解重組,詳細展示每一個零部件的質量檢測報告。"我們不僅歡迎監督,更歡迎大家隨時到工廠參觀。"陳宇的聲音堅定有力,"做生意,靠的不是陰謀詭計,而是實實在在的品質!"
    這場風波不僅沒有擊垮陳宇,反而讓他的品牌贏得了更多信任。當張永昌還在為舉報失敗懊惱時,陳宇已經拿到了省輕工局的扶持項目,準備擴建生產線。站在新廠房的規劃圖紙前,陳宇望著窗外的霓虹燈火,心中充滿感慨:商海如戰場,真正的勝利,從來不是打敗對手,而是在危機中找到新的出路。
    喜歡陳宇的1983重生之旅請大家收藏:()陳宇的1983重生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