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暗流再湧與跨界博弈
字數:2589 加入書籤
1984年初春,上海的梧桐樹抽出嫩綠的新芽,陳氏實業的廠區內卻是一片繁忙景象。新升級的自動化生產線開足馬力,縫紉機如流水般產出,訂單從全國各地紛至遝來。陳宇站在辦公樓的天台上,望著廠區內穿梭的貨車,嘴角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然而,這份難得的平靜,很快被一通緊急電話打破。
"陳總,不好了!"市場部李經理的聲音帶著明顯的慌亂,"永昌貿易聯合幾家國營縫紉機廠,在全國發起了"質量大比拚"活動,公開質疑我們設備生產的產品存在質量隱患!"
陳宇握著聽筒的手瞬間收緊,指節泛白。放下電話,他立刻調取相關資料,發現永昌貿易這次來勢洶洶:不僅在各大報紙刊登整版廣告,還在電視台投放對比視頻——畫麵中,一台標有"陳氏實業"字樣的縫紉機在高強度運轉下突然卡線,而國營廠的產品卻依舊運轉流暢。
"立刻召開緊急會議!"陳宇將資料重重摔在桌上,眼中閃過一絲寒光。會議室裏,氣氛凝重得幾乎能擰出水來。技術主管老周仔細查看視頻後,眉頭緊皺:"陳總,這台機器根本不是我們廠生產的!我們的設備采用了新型防卡線裝置,不可能出現這種問題。"
財務主管卻憂心忡忡:"可輿論已經發酵,現在各地經銷商都在要求退貨,銀行也打電話詢問我們的資金狀況......"會議室陷入一片死寂,隻有牆上的掛鍾滴答作響。
陳宇起身走到窗前,望著樓下依舊忙碌的車間,突然想起上個月在廣交會上結識的一位電子工程師。那人曾提到,隨著家電行業的興起,電路板檢測設備的需求日益增長。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腦海中成形——既然永昌貿易想在縫紉機市場拖垮他,何不跳出固有賽道,開辟新的戰場?
"我們接受所有退貨。"陳宇轉身,目光掃過眾人震驚的臉龐,"但不是因為產品有問題,而是要主動出擊。從今天起,公司抽調一半研發力量,成立新的電子設備事業部。"
"陳總,您是說要跨界做電子設備?"李經理瞪大了眼睛,"可我們從來沒接觸過這個領域......"
"正因為沒人想到,這才是機會。"陳宇在白板上快速畫出產業關聯圖,"縫紉機生產需要精密機械技術,而電子設備同樣需要精密組裝和質量控製。我們有技術團隊,有生產經驗,缺的隻是一個切入點。"他頓了頓,將一份調研報告推到眾人麵前,"大家看,現在市麵上的電路板檢測儀價格高昂,操作複雜,小型電子廠根本負擔不起。如果我們能研發出一款性價比高的設備......"
說幹就幹。陳宇親自帶隊拜訪高校和科研院所,高薪聘請電子專業人才;同時與上海無線電三廠達成合作,借用對方的實驗室進行技術攻關。然而,轉型之路遠比想象中艱難。三個月後,第一台樣機試製失敗,投入的數十萬資金打了水漂。
"陳總,要不還是放棄吧?"一位新入職的工程師垂頭喪氣,"電子設備和縫紉機完全是兩碼事,我們根本......"
"還記得去年生產線故障時的困境嗎?"陳宇打斷他的話,目光堅定,"當時所有人都覺得沒希望了,但我們最後不僅解決了問題,還實現了技術突破。市場不會給墨守成規的人機會,唯有不斷破局,才能生存下去。"
就在研發陷入瓶頸時,轉機出現了。一位退休的老工程師帶來了自己的專利技術——一種簡化版的電路板檢測方案。陳宇如獲至寶,立即組織團隊進行優化。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奮戰,新型電路板檢測儀終於研製成功。這款設備不僅價格隻有進口產品的三分之一,操作界麵也極為簡便,隻需簡單培訓,工人就能上手使用。
產品發布會當天,陳宇特意將地點選在永昌貿易的總部大樓對麵。當大屏幕上展示出檢測儀的高效運作畫麵時,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更令人意外的是,幾家原本要求退貨的縫紉機經銷商當場簽下電子設備訂單:"陳總,跟著您幹,我們放心!"
消息傳到永昌貿易,張永昌氣得渾身發抖。他沒想到,自己精心策劃的輿論戰不僅沒有擊垮陳宇,反而倒逼對方完成了跨界轉型。更讓他坐立不安的是,陳氏實業的電子設備開始蠶食永昌貿易代理的進口設備市場。
然而,陳宇的野心遠不止於此。他敏銳察覺到,隨著改革開放深入,民營企業對生產設備的需求將呈爆發式增長。在一次與政府官員的座談中,他提出了"設備國產化計劃":聯合中小企業,共同研發適合國內市場的生產設備。這個提議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很快成立了專項扶持基金。
當盛夏的蟬鳴響徹上海街頭時,陳氏實業已經完成了從縫紉機製造商到綜合設備供應商的華麗轉身。新落成的研發中心裏,技術人員正在攻關數控機床項目;而在千裏之外的深圳,分公司已經接到了來自特區企業的訂單。
深夜,陳宇站在研發中心的落地窗前,看著燈火通明的實驗室。手機突然響起,是老家二叔打來的:"小宇,村裏用你那縫紉機開的作坊賺了大錢,現在大夥都盼著你研發點新設備,帶著咱們一起致富呢!"
掛斷電話,陳宇望著窗外璀璨的夜景,心中感慨萬千。商海博弈如同棋局,真正的高手從不會困於一城一池的得失。當對手在舊戰場上廝殺時,他已經開辟了新的疆土。而這,或許就是屬於這個時代的商業傳奇。
喜歡陳宇的1983重生之旅請大家收藏:()陳宇的1983重生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