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資本圍獵與戰略突圍
字數:2065 加入書籤
1984年深秋,滬市的梧桐葉開始泛黃,而天宇電子總部的會議室裏氣氛卻如同寒冬。陳宇將最新的市場分析報告摔在會議桌上,紙張撞擊桌麵的聲響在寂靜的房間裏格外刺耳。報告顯示,歐美電子巨頭聯合東南亞廠商發起新一輪價格戰,其產品售價甚至低於天宇電子的生產成本,同時,國外媒體開始大肆渲染"中國造芯片存在安全隱患"的不實言論。
"這是一場有預謀的資本圍獵。"陳宇環視一圈與會的高管,"他們想用低價傾銷拖垮我們的生產線,用輿論抹黑摧毀我們的品牌。"
技術總監推了推眼鏡,麵露憂慮:"陳總,我們的芯片雖然實現了技術突破,但量產規模不足,成本確實難以與國外大廠競爭。紡織廠那邊也不好過,歐洲市場被惡意設限,庫存積壓越來越嚴重。"
陳宇站起身,走到巨大的電子地圖前,指尖劃過中國沿海城市:"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國家正在推進沿海經濟開放戰略,這就是我們的機會。"他轉身時目光如炬,"我們要在珠三角建立新的生產基地,利用政策優勢降低成本;同時,開拓第三世界市場,避開歐美封鎖。"
然而,計劃實施的第一步就遭遇重創。當天宇電子團隊前往珠三角考察時,當地政府突然收到匿名舉報,稱企業存在"環境汙染問題"。原本談好的土地合作被迫擱置,項目進度嚴重滯後。陳宇連夜驅車趕往北京,在國家相關部委之間奔走,用紡織廠的環保技術檢測報告和電子廠的清潔生產方案,終於澄清了謠言。
就在珠三角基地破土動工的同時,陳宇又做出了一個驚人決定——進軍汽車電子領域。當時國內汽車產業剛剛起步,核心電子部件幾乎全依賴進口。"汽車芯片和控製係統,是未來的戰略高地。"陳宇在董事會上力排眾議,"我們要提前布局,掌握主動權。"
但這一決策立刻引來了競爭對手的瘋狂打壓。國際汽車電子巨頭聯合國內部分企業,以"技術專利侵權"為由將天宇電子告上法庭。開庭當天,陳宇帶著律師團隊走進法庭,麵對對方律師的咄咄逼人,他冷靜地展示了自主研發的技術文檔和專利證書:"我們的每一項技術,都有完整的研發記錄。某些企業妄圖用莫須有的罪名阻止中國企業創新,這是對市場公平的踐踏!"
法庭外,陳宇還發動了一場輿論反擊戰。他邀請媒體參觀企業研發中心,讓記者親眼見證汽車電子芯片的生產過程;同時,聯合國內科研機構發布行業白皮書,揭露國外企業的專利壟斷黑幕。這場官司持續了三個月,最終天宇電子勝訴,不僅維護了企業聲譽,還借此機會打響了在汽車電子領域的知名度。
與此同時,金三爺介紹的香港投資人找上門來。對方提出以高額注資換取企業控製權,條件十分誘人。"陳老板,您的企業現在缺錢,"投資人晃著紅酒杯,"與其苦苦支撐,不如放手讓專業團隊來運營。"
陳宇卻笑著搖頭:"我的企業確實需要資金,但更需要自主權。"他拿出珠三角基地的規劃圖和汽車電子項目的進展報告,"我要打造的,是中國人自己的科技產業帝國,不是別人資本遊戲中的棋子。"
在拒絕了資本的誘惑後,陳宇轉而尋求國家產業基金的支持。經過多輪談判,天宇電子獲得了一筆專項扶持資金。這筆資金不僅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更讓陳宇有底氣推進技術研發。他在企業內部設立"未來科技研究院",招攬全球頂尖人才,專注於人工智能芯片和新能源汽車控製係統的研發。
當歐美企業還在為價格戰沾沾自喜時,天宇電子已經悄然完成了戰略轉型。珠三角基地投產當天,陳宇站在嶄新的生產線上宣布:"我們的產品不僅要滿足國內市場,更要走向世界。"首批搭載天宇芯片的國產汽車下線,在第三世界國家掀起搶購熱潮;環保紡織品通過"一帶一路"渠道,進入中亞和東歐市場。
深夜,陳宇站在辦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著燈火通明的廠區。手機突然響起,是遠在美國的張明發來消息:"那些聯合打壓你的國外企業,開始慌了。他們沒想到你能在重重圍剿中突圍。"
陳宇回複:"這隻是開始。真正的較量,是在技術與創新的戰場上。"他望向窗外的星空,心中已經勾勒出下一個五年計劃——建立全球研發網絡,參與國際標準...
喜歡陳宇的1983重生之旅請大家收藏:()陳宇的1983重生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