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標準之爭
字數:2373 加入書籤
1985年初春,滬市籠罩在一層薄霧之中。天宇電子的會議室裏,投影儀的光束照亮了牆上巨大的世界地圖,陳宇站在幕布前,手中的激光筆不斷在歐洲、北美和東南亞區域遊走。
“過去半年,我們在第三世界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陳宇的聲音沉穩有力,“但想要真正打破國際巨頭的壟斷,我們必須參與到行業標準的製定中。”他轉身看向坐在會議桌旁的高管們,“尤其是在新興的汽車電子和半導體領域。”
話音剛落,市場總監便麵露難色:“陳總,目前行業標準幾乎都被歐美企業把持,他們擁有先發優勢和龐大的專利池,我們拿什麽去競爭?”
陳宇微微一笑,從文件袋中取出一疊厚厚的資料:“這是我們未來科技研究院最新的研究成果——一種全新的芯片架構,不僅性能遠超現有產品,而且功耗降低了40。更重要的是,”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這項技術完全繞開了國外企業的專利壁壘。”
會議室裏響起一陣驚歎聲。陳宇繼續說道:“同時,在汽車電子領域,我們研發的智能控製係統已經通過了國內最嚴苛的測試。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技術推向國際,讓世界看到中國標準的力量。”
然而,計劃剛一開始,便遭遇了巨大阻力。當天宇電子向國際電工委員會提交芯片技術標準提案時,立刻遭到了歐美企業的聯合反對。在日內瓦召開的標準製定會議上,某國際電子巨頭的代表甚至公然嘲諷:“中國企業還停留在模仿階段,哪有能力製定國際標準?”
陳宇站在發言席上,不慌不忙地播放了一段視頻。畫麵中,搭載天宇芯片的設備在極端環境下穩定運行,各項性能指標遠超同類產品。“我們用事實說話,”陳宇的聲音響徹會場,“技術實力,才是標準製定的唯一通行證。”
但歐美企業並不甘心輕易讓出話語權。他們利用在國際組織中的影響力,拖延投票進程,同時在全球範圍內發起新一輪輿論攻勢,質疑天宇電子技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麵對壓力,陳宇決定以攻為守。他聯合國內其他科技企業,成立了“中國標準聯盟”,共同研發和推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同時,他親自帶隊前往亞非拉國家,向當地政府和企業展示中國技術的優勢。在巴西,天宇電子的汽車電子係統幫助當地車企降低了30的生產成本;在埃及,環保紡織技術解決了當地印染行業的汙染難題。
這些實打實的成果,逐漸為中國標準贏得了國際認可。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開始支持天宇電子的標準提案。但歐美企業依然在做最後的抵抗。在一次關鍵的投票前夕,陳宇收到了匿名威脅信,信中揚言要破壞他在國外的合作項目。
陳宇不為所動,反而加快了行動步伐。他邀請國際權威檢測機構入駐天宇電子,對所有產品和技術進行全方位檢測。當檢測報告證明中國技術完全符合甚至超越國際標準時,輿論的天平開始傾斜。
1985年深秋,在國際半導體行業大會上,一場關於芯片標準的終極較量拉開帷幕。陳宇代表中國標準聯盟,與歐美企業展開了激烈辯論。他不僅展示了天宇電子的技術優勢,還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理念——“開放標準”,主張技術共享,共同推動行業發展。
這一理念得到了眾多中小企業的支持。經過三天的激烈討論,大會最終以微弱優勢通過了天宇電子提出的芯片標準提案。這是中國企業首次在半導體領域主導製定國際標準,消息傳回國內,引發了巨大轟動。
然而,陳宇並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他深知,標準之爭隻是一個開始。在紡織領域,歐美國家又開始推行新的綠色貿易壁壘,試圖將中國產品拒之門外。陳宇立刻組織團隊研究對策,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環保”的概念,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回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環保標準體係。
1986年初,天宇電子帶著這套標準再次走向國際舞台。在國際紡織大會上,陳宇用詳實的數據和案例,證明中國企業不僅能夠滿足國際環保要求,還能引領行業發展。這一次,中國紡織標準也得到了廣泛認可。
當陳宇從國外載譽歸來時,迎接他的是熱烈的掌聲和鮮花。但他隻是微笑著向大家致意,然後轉身走進辦公室。在他的辦公桌上,放著一份新的計劃書——關於人工智能和新能源領域的標準布局。
“陳總,接下來我們要怎麽做?”小王走進辦公室問道。
陳宇望向窗外,目光堅定:“繼續攀登新的高峰。標準之爭,永無止境。我們要讓中國標準成為世界標杆,讓中國科技在全球舞台上綻放光芒。”
夜色漸深,天宇電子的大樓依然燈火通明。在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陳宇和他的團隊,正以堅定的步伐,書寫著中國科技企業的傳奇。
喜歡陳宇的1983重生之旅請大家收藏:()陳宇的1983重生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