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標準博弈下的全球困局
字數:2240 加入書籤
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心的穹頂下,各國代表的低語聲混著同聲傳譯的電流聲,在會場內交織成一片緊張的暗流。陳宇握著演講稿的手掌微微發汗,西裝內袋裏的u盤存儲著"盤古一號"的核心技術參數——這不僅是一份科研成果,更是中國爭奪量子計算話語權的關鍵籌碼。
"下麵有請中國"星海"集團代表發言。"
聚光燈亮起的瞬間,陳宇邁步走上講台。台下,三洋公司首席技術官鬆本正雄似笑非笑地轉動著鋼筆,歐盟代表則低頭翻看著厚厚的技術白皮書,而美國代表團席位上,黑石集團的觀察員正快速敲擊著筆記本電腦。
"我們提出的量子計算架構,采用了完全自主研發的高溫超導材料......"陳宇的聲音通過麥克風響徹全場,大屏幕上同步展示著"盤古一號"的運行數據。然而,當他講到技術標準部分時,台下突然響起尖銳的提問聲。
"陳先生,貴國的技術是否經過國際權威機構認證?"鬆本正雄起身時帶翻了水杯,水漬在會議桌上暈染開來,"據我所知,量子比特的誤差率標準,目前仍由國際量子計算協會製定。"
會場氣氛瞬間凝固。陳宇早有準備,他調出一組對比數據:"就在三天前,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實驗證明,"盤古一號"的誤差率比現行標準低43。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架構支持模塊化擴展,這正是未來量子計算普及的關鍵。"
激烈的辯論持續了整整三個小時。當會議進入閉門討論環節,美國代表突然拋出重磅炸彈:"鑒於數據安全風險,我們提議將所有非美係量子計算技術排除在國際標準框架外。"這意味著,即便"盤古一號"技術領先,也可能被徹底邊緣化。
陳宇在休息室接到王局長的緊急電話:"剛剛得到消息,三洋聯合ib、穀歌,準備在會後發布新的量子計算聯盟協議,把中國企業完全排除在外。"電話背景音裏,能聽到外交部發言人正在駁斥美方的無端指責。
夜幕降臨,陳宇獨自漫步在日內瓦湖畔。湖麵倒映著對岸的燈火,卻照不亮這場標準博弈的迷霧。手機突然震動,是李老板發來的衛星定位——在城郊的一處莊園裏,二十多個國家的中小企業代表正在秘密聚會,他們都對美日主導的技術霸權深感不滿。
"陳總,我們願意支持中國標準。"德國一家初創企業的ceo握著陳宇的手,"但我們需要一個能抗衡巨頭的生態。"陳宇當場打開筆記本電腦,展示出星雲生態與量子計算結合的藍圖:"想象一下,當全球數百萬台設備通過量子網絡互聯,數據處理速度將提升百萬倍。"
破曉時分,陳宇帶著新的合作意向回到會議中心。此時,三洋與ib的聯合發布會正在進行,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著所謂的"全球量子計算聯盟"成員名單。然而,當主持人宣布接受新成員申請時,二十七個國家的企業代表同時舉起了手。
"我們申請加入,但前提是采用中國的量子計算標準。"這句宣言如巨石投入深潭,引發全場嘩然。鬆本正雄的臉色由白轉青,他萬萬沒想到,那些原本被視為邊緣的中小企業,竟能在一夜之間形成聯盟。
會議最終陷入僵局,但中國技術標準的影響力已無法忽視。回國的航班上,陳宇收到林博士的加密郵件:"陳總,三洋的量子計算機量產遇到瓶頸,他們的常溫技術存在致命缺陷。"附件裏是一段偷拍的視頻,顯示三洋實驗室發生液氮泄漏事故。
然而,危機並未解除。三洋公司在股市發布虛假財報,聲稱已突破技術難關,股價瞬間反彈。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宣布對中國量子技術相關企業實施出口管製,連低溫製冷設備等基礎元器件也被列入清單。
"這是最後的圍剿。"陳宇在董事會上敲開一份文件,"但他們越是瘋狂,越說明我們走對了路。"他展示出最新的產業布局圖:在青海建立全球最大的量子計算數據中心,聯合國內高校培養十萬名量子技術人才,甚至計劃在南極設立觀測站,利用純淨環境進行量子通信實驗。
三個月後,"星海"突然宣布開源量子計算操作係統"女媧",並開放所有專利技術。這個決定在業界引發強烈震動——當技術不再成為壁壘,美日企業精心構築的技術護城河,開始出現第一道裂縫。
深夜的研發中心,陳宇望著實時跳動的全球技術合作數據。窗外,北京的夜空被量子通信實驗的激光照亮,宛如一條璀璨的銀河。手機彈出消息:歐盟宣布重啟與中國的量子技術合作談判。他在備忘錄裏寫下:"標準之戰,從來不是終點,而是新賽道的起點。"
喜歡陳宇的1983重生之旅請大家收藏:()陳宇的1983重生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